1984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解决“做衣难”问题
  上海服装鞋帽行业实行全面改革
本报讯 记者郭伟成报道:上海服装鞋帽行业三百六十家商店从12月4日起实行全面改革,逐步解决群众
“做衣难”的问题,重振“穿在上海”的声誉。
按改革的部署,凡年利润在二十万元以下的企业,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按国家对待集体企业的办法管理,或转为集体所有制,或以招标方式租赁给个人经营。
改革确定大中型国营零售企业要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逐级承包,即商店向公司承包,柜组向商店承包,由经理对生产、业务、管理行使权力。原有的集体企业把统负盈亏改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真正按集体企业办法管理。
在内部分配制度上,承接来料加工的工场实行承包分成。工人实行全计件工资,并把计件工资列入成本;对技术人员论功行赏,给予技术津贴,真正做到多劳多得。营业部门实行以责任为核心的“联利结构浮动工资办法”,个人收入与推销数量挂钩,并同服务质量一同考核。
企业与企业间的技术协作、支援的收入,扣除成本后,三十万元以下的全部由企业留用,超过部分,企业、财政各半。企业收入中40%用于职工奖励和集体福利。此外,在上级核定的奖金提取率的总额度内,企业有全权处理,可以给职工浮动升级或搞自费工资改革,或给技术人员以高额津贴。在人事上,企业可以自行招工。企业还可以改革工时定额管理。原先集中在市、区公司的企业留成,从明年起也将全部下放。


第2版()
专栏:

  珠江三角洲传来好消息
  万亩鱼塘连片高产试验成果喜人
本报讯 我国淡水养殖科研项目——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万亩鱼塘连片高产综合技术试验成果喜人,一万零一十六亩鱼塘,今年平均亩产塘鱼一千三百一十八斤,比去年又增产六十四斤,其中商品鱼亩产一千一百五十斤,比去年亩增九十六斤。提前实现1985年平均亩产一千一百斤的试验计划。
这项科研项目,是受国家农牧渔业部委托,由广东省水产局负责组织,承担的单位有广东省顺德县勒流区、县水产局、珠江水产研究所、佛山市和顺德县科委等部门。整个试验从1983年开始,计划万亩鱼塘在1982年平均亩产七百九十九斤的基础上,每年亩产递增一百斤。
这项试验在勒流区的勒南、东风、新埠、大晚、联结、光大、锦丰七个乡的全部鱼塘进行,参加单位根据当地鱼塘全部承包到户的实际情况,采取与渔农签订科技承包合同的形式,实行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渔农相结合,开展高产技术实验活动。
在进行高产试验中,首先对一千九百七十九户养鱼户进行了技术培训,用现代科技知识帮助他们提高传统养殖技术水平。两年来,普及了四项先进养殖技术:第一、充分利用鱼塘水体,合理混养、套养、密养、轮养鱼类,鱼塘水体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第二、科学投放饵料,促进鱼类快长。各养鱼户采用营养颗粒鱼饲料或混合料,都改变了过去采用单一精饲料喂养,投放量时多时少的落后方法,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使用精饲料,塘鱼既生长快,又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三、做好鱼病防治,提高了鱼的成活率,指挥组建立了鱼病防治中心,配备了鱼技员,深入到户到塘,辅导养鱼户做好塘水、饲料、鱼种消毒,帮助注射鱿鱼防治病毒疫苗;第四、采用机械增氧新技术,做好水质调节,为高产创造良好条件。
珠江三角洲万亩鱼塘高产试验项目,由于具有“高产、优质、低耗、多收”的良好经济效益,今年不仅在广东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全国许多省、市都纷纷派人前来参观学习。      (黎尔宽)


第2版()
专栏:

  起步晚 速度快 效益大
  辽宁省池塘养鱼取得显著成绩
本报讯 记者段心强报道:五万多个鱼塘镶嵌在辽宁大地上,如同星罗棋布。面积已有二十六万三千亩,比1978年增加一倍;今年水产产量一万七千多吨,比1978年增加七倍多。
辽宁省海岸线长,海水产品丰富,人们长期不重视池塘养鱼,不少零星水面一直荒芜。随着经济搞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吃鱼吃虾的要求增多,而海水产品逐渐减少变小,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从1982年开始,省委和人民政府放宽政策,依靠群众和科技人员,积极发展池塘养鱼,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
依靠“两户”是这个省发展池塘养鱼的立足点。1984年全省已有养鱼专业户、重点户一万四千多家,养鱼面积二十余万亩,产量一万三千多吨,都占整个池塘养鱼的80%上下。台安县西佛乡养鱼大户李玉仁,1982年投资一万元,修鱼塘一百二十亩,1983年为市场提供鲜鱼二万多斤,收入二万五千元。
辽宁省发展池塘养鱼的另一个特点是建设商品鱼基地。全省在水面比较集中的地区投资一千多万元,建成商品鱼基地十一个,面积五万亩,而商品鱼一年提供六千吨,占池塘养鱼总数的30%多。灯塔县1978年只产鱼二十五吨,1982年开始建商品鱼基地,修标准鱼塘一万五千亩,今年产鱼一千五百吨,比1978年增加五十九倍。
在发展池塘养鱼中,这个省还注意依靠科技力量,搞好精养,提高鱼的质量和产量。辽阳县南甸子屯使用配合饲料,科学管理,十二亩池塘1983年平均亩产鱼一千零二斤,比原来粗放养鱼增产九百多斤。


第2版()
专栏:

  宋广廉善用人
三十三岁的济南历下水暖器材厂厂长宋广廉,善于用人,锐意改革。他上任三年来,先后提拔了六名优秀工人担任车间、科室和副厂长级的领导职务,懂经营、会管理的明白人,掌管了工厂的产、供、销业务。
被人称为“智多星”的青年工人贺军,事业心强,工作有魄力,就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长期得不到重用。宋广廉顶着压力,提拔他担任主管供销业务的副厂长。二十七岁的王军,技术上有一套,就是平时爱提意见。为了工作,王军经常和宋广廉争得面红耳赤。有人说,王军不尊重厂长,宋广廉却说:“我就喜欢有见解的人。”不久,宋广廉提名王军当了副厂长。
工厂聘请来的一位阀门专业技术员,因为某些原因,只干了半年就离厂。宋广廉先后二十次登门拜访,多次被拒之门外。一天,这位技术员的妻子突然患病,宋广廉听说后,赶快把病人送到医院,还抽出时间帮助他家料理家务。病人康复了,宋广廉又一次到他家里拜访,使这位技术员很受感动。他返回厂以后,一心扑在设计工作上,先后研制成功五个新产品。
宋广廉担任厂长三年内,企业面貌大变,产值翻了一番多,税利增长两倍多,职工收入也明显增加。
(宋伯和)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改革才有出路
  晓谷
上海服装鞋帽行业实行全面改革,在上海市商业系统按行业进行全面改革中走在前头,但愿他们能影响和推动其他商业行业的全面改革。
过去,上海服装行业企业自主权很小,在多种形式的竞争中,优势逐步下降。去年全市九十一家前店后场的服装店有三十八家亏损,亏损额高达三十多万元,全行业盈亏收支相抵后净亏二十万元。加工服装无利可图,造成商店普遍重成品零售,轻来料加工,群众“做衣难”。
国营企业没活力,在同集体企业的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上海市内外的一些集体企业则以优厚待遇吸引国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南京路上一家著名的特色服装店,十个技师“跑”了五个。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技术力量外流,多年经营的特色面临消失的危机,许多经理大声疾呼: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商业部门上连生产部门,下连千家万户,对社会影响极大,不改不得了;改好了,就能促进城市经济改革的进行。


第2版()
专栏:

  湘城乡全面开发荒水养鱼
本报讯 江苏省吴县湘城乡全面开发荒水养鱼,渔业生产跨出了新的步伐。1983年鲜鱼总产一万三千八百五十担,比1981年接近翻了一番,今年鲜鱼总产预计可达一万五千担。
这个乡位于阳澄湖畔,共有湖河浜塘水面二万一千一百六十五亩,历来盛产鱼蟹。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乡党委和乡政府把恢复和发展渔业生产放到重要位置,今年,养鱼专业户已发展到四百五十户。
乡政府和乡经联会从鱼种、饲料、物资和产销等方面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承包户解决困难。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等部门今年共组织议价菜饼等一百一十多万斤,优先供给养鱼承包户。同时乡里还放宽了产品购销政策,完成国家派购任务外,可议购议销,自产自销。
死水变活水,有鱼水更活。乡政府根据群众的愿望,今年把可以开发的水面利用起来,投资十八万元,在阳澄湖筑起一条七千三百二十一米长的帘子,水面达一万二千四百亩,划给就近三个村的农民,谁受益谁掏钱。   俞杏楠


第2版()
专栏:

  中山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开发智力 提高素质 适应新形势
新华社广州12月8日电 荣获国家经委授予“全国先进施工企业”金牌奖的广东省中山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狠抓职工技术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突破万元,今年提前一百十四天超额完成年度生产任务。
中山市是著名的侨乡,对外开放以后,港澳同胞和华侨纷纷到这里投资和捐款建设家乡。一大批现代化建筑工程急待施工,而仅有一千多名职工的中山国家建筑工程公司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担负重任。因此,他们决定采取措施,大力开发智力,培训人才,提高职工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几年来,他们先后拨出二十多万元职工教育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主要做法是:开办职工技术学校,举办短期轮训班,开展施工现场技术练兵,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开展在职业余学习,与大专院校签订代培合同等等。
中山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依靠自力更生开发智力,迅速提高了全公司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参加学习的职工中有十二人获得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职称,二十八人获得技术员职称,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比五年前增加了五倍。公司领导成员也迅速成为懂技术、善于经营的管理干部。
中山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舍得花本钱开发智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年来,他们完成的多项现代化建筑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93%以上,许多项目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国内外专家和海外人士的高度赞扬。


第2版()
专栏:

“国际航空技术展览”在京开幕
本报讯 首次在我国举行的大型国际航空技术展览会,12月8日上午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了开幕式。
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十五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二百一十家公司参加展出。
展览会由香港华进有限公司主办,贸促会北京分会组织接待,民航北京管理局及中国航空器材公司赞助,预定15日结束。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不怕不卖钱 就怕货不全
  王钢
前些日子,常听一些商场的经理叹息手中缺少名牌产品:“没有值钱货,买卖不好做。”
这些叹息不能说没道理。货好客自来。但这只说了一个方面的道理。记得经商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怕不卖钱,就怕货不全。”北京卖大碗茶起家的尹盛喜,就是靠这一招使企业兴旺起来的。他没有把眼光只盯在名牌产品上,而是注意市场上别家商店有什么,柜台里缺什么,群众需要什么,然后及时组织货源,既满足了群众的需要,又招揽了更多的顾客。做生意要多在“全”字上做点文章。


第2版()
专栏:山川之秀

  苏醒的麻栗坡
  郑伯亚
昆明东南五百公里,有一座美丽的边陲小城——栗坡镇。除了环抱它的绿山是古老的,镇上的一切都象刚苏醒的一样:一幢幢具有南国风格的四层、五层、六层大楼,是新的;柏油马路和马路两旁的商业、服务业设施,是新的;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精神风貌,也是新的。
我怀着从内地大城市来的旅客常有的那种好奇心理,在街道上漫步,想寻找一下这个仅有六千人口的小城五六年前的旧迹。那时,全城只有一条土路小街,楼房不但寥若晨星,而且全是古老而矮的砖木结构。人们的生活,和远山之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一样,带着浓厚的封闭色彩。如今,这些旧迹找不到了,从少数民族妇女背篓里的商品,可以依稀看出这个小城赖以苏醒的途径。
我走进贸易公司门市部,货架上摆满即使在内地大城市也称得上时髦的服装,还有各种高级糖果、糕点、酒等等。这个深山区的人民,购买力是怎样形成的呢?我走到马路边的小摊旁,那里摆满了农民清早运来的鲜嫩的蔬菜和南国水果,个体户在自己经营的小吃店里,笑盈盈地接待顾客。
我停下来,同一个叫王跃发的卖甘蔗的青年农民闲聊。他是雇了私营卡车把甘蔗运到这里的。四五年前,他一家连粮食也不够吃,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年产的粮食除完成上交国家的任务外,可以吃一年半到两年。他家有三个劳动力,现在除种粮食外,还与另一农家合伙承包了国家五十六亩甘蔗地,成为甘蔗生产联合体。国家向他们提供肥料,他们每年向国家上交一百八十七吨商品甘蔗。他们精心经营,每年都可以超产二十多吨,超产部分就可以到市场自行出售。他说,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都有了,每年除了购买些高档商品,还有一二千元存到银行去。
“是的,麻栗坡县的苏醒,靠的是商品生产的发展。”县委书记许崇治这样对我说。过去,他们只看到麻栗坡满目的大山,想到文化水平极低的群众,曾对这个山区县的经济发展悲观过。农村商品生产的兴起,打开了县领导者的眼界,人们看到了县里的四大优势:(一)矿产资源。这个县有钨矿、锡矿。许崇治说:“我们找了个‘亲家”,来扶助我们。”他指的是县上与个旧锡矿实行联营。(二)林业优势。近几年,他们大力发展经济林木,杉木林由五万亩发展到二十一万亩,被列为省里杉木林基地之一。(三)适宜种植经济作物。这个县适宜于栽种桐果、茶叶、木漆、八角(一种香料)、砂仁、三七(均为药材)以及南国水果荔枝、香蕉、菠萝。(四)水电优势。在县境内,盘龙江、南利河、八布河、畴阳河穿越而过,蕴藏的水电资源可达55—60万瓩,而且拦水筑坝,一分地也淹不到。许崇治说:“发展麻栗坡县的经济,重点是把自然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我们就是走的这条路。”
一个沉睡了多少年的边陲小城苏醒了。他们是在物质基础、交通运输和文化技术条件都极差的情况下苏醒的。这一点,对于似乎还在沉睡的山区、老区,对于内地许多条件好得多的城市和乡镇,应该说,是一种含义深长的促进。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韩树才养鸭有新方
五十五岁的韩树才是江苏省东台县溱东乡养鸭专业户,从1979年到1983年的五年中,他共上市肉鸭八千五百只,鲜蛋一万八千多斤,收入四万四千多元。但是,韩树才并不满足。今年春上,花两千多元,设法从上海购回五千五百只康贝尔鸭种蛋,经炕孵,获苗鸭四千二百只。半数出售,收入一千八百多元;半数自育,长大后出售八百多只雄鸭,又收入二千五百多元,其余留下圈养。他向集体承包四亩一段河面,水下养鱼,水面放鸭;承包七亩树林,一面护理,一面作为鸡鸭的栖息场所。另外,他还承包了九亩农田,种粮食,作饲料。
康贝尔鸭是优良品种,一只鸭一年可收益一百元左右。他现有产蛋母鸭九百五十只,养一年可盈利八万五千元。
(韩树才有传统技术,但他不守陈规,勇于创新,使二者结合,这是他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有的专业户采用传统技术搞了一段时间以后路子少了,却不知道如何扭转局面,韩树才养鸭值得借鉴。)
杨仪 文豪 梦斌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瞅准势头活路多
江苏省宝应县城郊公社齐心大队木工周正华等人,瞅准农民消费“新势头”,从城市转到农村,活路应接不暇,成了庄户人家的座上宾。
八年来,周正华等一行六人一直辗转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青海等省的大、中城市,为机关团体和职工干部制作家具。今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河南省扶沟县棉花连年丰收,农村出现“家具热”,便由郑州直下扶沟来到白潭乡。他们身带中外家具谱,让农民挑选。很快便以式样新颖、做工精细、适用大方等特点赢得当地农民欢迎。两个月来,周正华等人已为十八户农民赶制家具百余件,经济收入两千多元。
(木工从城市转到农村,是一个信息,说明有些农村的消费习惯开始向城市化发展。周正华等人生意兴隆,是他们注意信息的结果,他们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信息。)    王述信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小院生辉
河北省涉县鹿头乡秦家脑村农民丁发富,有座二分大的小院落。小院有堂屋五间,西屋三间,院子外边有一道一丈多高的石堰。丁发富按照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在屋墙背后栽了一排桐树,葡萄盖严了房顶,小院的中间一分地种上蔬菜,蔬菜畦上栽果树,花椒栽在半堰头上,周围架着川贝,形成了高层林,中层果,低层菜,川贝秧子当围墙的立体结构。今年仅川贝一项就可收入一千多元。
在养殖上,丁发富肯动脑筋。在三间小西屋里,一头母驴和二十五只羊在低层喂,搭起二层楼养兔,二百五十只母鸡又上到了兔窝顶上,住上了三层楼,房旮旯丢下一小块地面,养着一头四百多斤重的大肥猪。今年羊和驴驹就能卖一千五百元。此外,丁发富家还搞起了缝纫、荆编等加工业。
最近,老丁打算挖土窑搞鲜果储存,投资买机器搞饲料加工,让更多的粮食转化成肉、蛋、奶,收入可更上一层楼。
(丁发富的做法不能死搬硬套,但他充分利用空间和地面、见缝插针的精神,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赵彩河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经济短波
  银川一年建成居民住宅二十五万平米
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银川市完成的居民住宅建筑面积可达二十五万平方米,相当于解放初期全市居民住宅面积的总和。
  年产四千吨腈纶转向纺丝生产线投产
我国第一条年产四千吨腈纶转向纺丝生产线最近在山东淄博合成纤维厂通过了鉴定,正式投入生产。
(据新华社十二月八日电)
  丙涤共混长丝在长春通过鉴定
一种改性纤维——丙涤共混长丝,11月中旬在长春通过国家鉴定。
  河北省发现一个特大野生猴头
河北省蠡县八里庄乡干部王金英,10月18日上午发现了一个半斤重的野生猴头。
  山西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煤炭生产计划
煤炭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多的山西省,已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煤炭生产计划。
  沪新表将进入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上海钟表行业生产的一百二十只新颖手表,明年二月将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受到质量考验。十二月三日,这批手表已送国家体委。


第2版()
专栏:

  承包拉富
   纬平画(原载中国农民报)


第2版()
专栏:

随着西装的流行,领带成了畅销品。北京围巾厂生产的领带,至今已销出二十五万条,仍供不应求。图为工人在检验产品。
司马小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