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天下事

“星球大战”意味着什么?
“星球大战”已远不是好莱坞影片中所刻画的虚幻情节,而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战进入太空的严峻现实。
美国五角大楼日前宣布,里根总统已授权国防部建立美国太空司令部,以便在战时“使所有的太空军事系统协调行动”。美国的这一步表明,美苏在太空的争夺又进入了实战部署阶段。
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新近出版的《太空战到来之前》一书中指出:美国和苏联都加快在军事上利用太空技术,如果它们在1990年之后发生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很可能从太空开始。
美苏加紧太空争夺,是它们地上争夺的继续和发展,双方争霸的一个新领域,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世界历史上,武器由陆地发展到海洋和天空,都曾经引起军事战略、战术的变化,并导致国际政治地图的重画。现在核武器由穿过外层空间的战略导弹,发展到在外层空间长期停留并可以瞄准地球上任何地点的太空武器,这就不仅在美苏争霸中要出现新的格局,对世界和平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而且它们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威胁也将大大增加。两个超级大国任何一方在太空武器系统上取得重大突破或取得优势,都将打破彼此间的战略均势。这自然就要引起国际局势的动荡,严重威胁各国的安全。这种趋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注意。
外层空间的和平探索与利用,同人类的共同利益休戚相关。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应是当今世界裁军问题中最优先迫切考虑的问题。中国不久前向联合国组织提交的第一份有关裁军问题的决议草案中就鲜明地表明了这一立场。拥有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并正在进行试验和准备部署外空武器的美苏两国,对制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理应负有特殊的责任。
·特安·


第7版()
专栏:

  契尔年科希望苏美谈判取得进展
  法国西德外长欢迎美苏对话但强调维护西欧利益
新华社莫斯科12月5日电 苏联领导人契尔年科今天表示,苏联将“带着取得重要进展的坚定决心”去参加即将举行的苏美关于太空武器和核武器问题的谈判。
这是契尔年科在书面答复
“世界医生争取防止核战争”运动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呼吁书中表明的态度。
据塔斯社报道,契尔年科在这封信中说,现在解决太空武器的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太空军事化将使迄今为止在限制军备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化为乌有,将把军备竞赛推向另一个方向,急剧增加核战争的危险。
本报巴黎12月6日专电 记者翟象乾报道:西欧联盟议会第三十届会议12月3日至6日在巴黎举行。议长卡罗在开幕式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这是西欧联盟恢复活力后的一次重要会议,要趁热打铁加强这一组织,准备在西欧防务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并同北约和美国进行更紧密合作。
西欧联盟部长理事会执行主席、联邦德国外长根舍在讲话中强调,罗马会议决定加强西欧七国在安全防务政策上的合作,将使欧洲统一推向前进,并将加强北约和促进东西方对话。
根舍还说,由于美苏将于明年1月7日至8日在日内瓦恢复谈判,将重新提出裁军和军备控制问题。他对这一对话表示祝贺和支持,认为美苏会晤将对东西方关系产生积极影响,是一个新的开始。在东西方对话恢复之际,他主张加强欧洲在政治上安全上问题的一致特别重要,而西欧联盟能在裁军和军备控制等重要问题上维护欧洲的特殊利益方面起重要作用。
法国对外关系部长谢松讲话希望当前西欧联盟主要要解决裁军、军备合作和安全等问题,认为美苏合作的宣布“终止了一个不确定甚至是紧张的时期,开始了希望的时期。”
谢松和根舍在讲话中还强调了西欧国家维护切身利益的重要性。他们指出,不能让两个大国垄断东西方关系。
三天的议会会议讨论了如何更好发挥西欧联盟各个机构的作用和近东局势、军备控制、空间军事利用及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合作等问题。


第7版()
专栏:

  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就防务预算达成协议
  欢迎美苏将重新举行谈判 呼吁苏在谈判中采取积极态度
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5日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防部长今天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冬季例会。会议就1985—1990年的防务预算问题达成了协议。
下一个防务预算总额为七十八亿多美元,比上一个预算增加了40%。
国防部长们还就把弹药储备数量增加到至少可以打三十天常规战争的水平取得了一致意见。
今天下午发表的会议最后公报说,北约组织通过保持足够的用以防务和威慑的军事力量,并通过持续不断地谋求发展东西方稳定关系来维护其成员国的和平和安全。北约国家对美苏最近宣布将重新举行谈判以便就核武器和太空武器等一系列问题达成一些双方可以接受的协议表示欢迎,并呼吁苏联在谈判中采取积极态度。
公报说,北约组织决心继续如期部署中程导弹。但是在达成一项均衡、公正并可以核查的协议以后,大西洋联盟准备置换、停止或修改部署计划,甚至撤退和拆除已经部署的中程导弹。
公报强调,华约军事力量稳定增长使北约国家感到不安。“灵活反应”战略和“前缘防务”仍然是北约组织实现其威慑目标的“最有效的基础”。


第7版()
专栏:述评

  互相依存 互利合作
  ——三个《洛美协定》谈判的回顾
  郑园园
欧洲共同体十国和非、加、太地区六十三国签订的第二个《洛美协定》,将于1985年2月28日到期。续订《洛美协定》的谈判,自去年10月6日在卢森堡拉开序幕之后,经过四轮部长级谈判,终于在最近达成了协议。协定的参加国将于12月8日在多哥首都洛美签署第三个《洛美协定》。新协定将于1985年3月1日起生效。
《洛美协定》的全称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它在当前的南北关系中,已成为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从1975年2月28日签署协定迄今,共同体和非、加、太地区国家已执行了两个《洛美协定》。非、加、太参加协定的国家从1975年的四十六国增加到六十三国。参加此次第三个《洛美协定》谈判的国家又增加了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这样,非洲国家占了三分之二。
七十年代《洛美协定》的签署,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反映了第三世界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维护民族利益斗争的新发展,也反映了共同体国家要求同第三世界通过协商、改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愿望。《洛美协定》确认签约的双方是“平等的合作伙伴”,用“对话”代替“对抗”,它标志着南北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第一个《洛美协定》在双边经济贸易方面有几个方面的突破:共同体国家免税接受非、加、太国家的工业品和绝大多数农产品,而共同体不要求享受免税的“逆优惠”。协定还规定了“稳定出口收入制度”。此外,共同体还拨出了四十六亿五千万美元的财政援助。
在第一个《洛美协定》期满前,双方于1979年10月31日在洛美签署了第二个《洛美协定》。这一协定有几个方面的改进:享受“稳定出口收入制度”补偿的产品从三十四种扩大到四十四种,享受补偿的条件也适当放宽了。此外,财政援助的数额增加到七十四亿五千万美元。
回顾两个《洛美协定》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到,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这种合作形式对于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协定,非、加、太国家扩大了对外贸易、减少了出口损失,并且改善了国内的基本建设。但是,得益更多的,还是共同体国家。通过协定,它们保证了原料、市场和投资场所。加之双方的贸易结构不同,非、加、太国家出口产品的95%以上是初级产品,共同体则85%左右是制成品,两者价格悬殊较大,非、加、太国家仍然蒙受经济损失。共同体虽然拨出了一定的财政援助款项,但通过投资,在非、加、太地区获得了高额利润。因此,在续订协定时,非、加、太国家总是力图通过谈判争得更好的合作和援助条件。
续订第三个《洛美协定》的谈判较以往的谈判更为艰苦。争论的焦点在于援助数额。非、加、太国家认为:非洲大陆正经历着空前的旱灾和饥馑,经济情况恶化,应该大幅度增加财政援助的数目,而共同体自身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无力拿出更多的钱。最后达成的妥协是援助六十八亿美元。非、加、太国家对此表示“失望”。谈判中另一个分歧是:共同体要求在新协定里写上对受援国的发展项目和计划进行“政策对话”以及“尊重人权”的条款。共同体的这一要求遭到非、加、太地区国家的断然拒绝。他们认为,“政策对话”的条款有可能使发达国家干预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事务,违背了“平等伙伴关系”的原则,而“尊重人权”条款则可能作为共同体削减援助的借口。
在续订第三个《洛美协定》的谈判中,双方尽管存在着分歧,但还是互作了让步。彼此就合作的总目标、优先开发农村地区、保证食品自给、财政技术合作的目标和加强能源工业、矿业合作等问题,取得了广泛的一致。十年来,双方都认识到它们之间有依存关系,互有需求;它们之间结成的这种特殊的、积极的经济关系,也成为“世界稳定和安全的、基本的,不可替代的因素”。这是《洛美协定》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新协定的谈判能克服障碍取得一致的原因。


第7版()
专栏:

  保农业部门实行承包制获得增产
新华社索非亚12月5日电 保加利亚全国农工联盟第一副主席马利诺夫今天在《工人事业报》上撰文指出,保加利亚许多地方的农业部门实行承包制,使农业获得大幅度增产。
文章说:“承包制正在成为劳动组织和付酬的基本的和唯一的形式。从1985年起,所有的生产队、大组、小组和由生产性质决定进行单独经营的家庭和职工,都要实行承包制。”“随着承包制的彻底实行,就要完全从记时记量工资制改为按最终生产成果付酬制。”
文章指出:“由于生产队是保加利亚农业劳动组织的基本形式,因此,以生产队为单位实行承包可以是也应该是承包制的基本形式。但是,只是队承包不能彻底根除平均主义,不能从经济上对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职工和专家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足够的鼓励和强制作用。”
文章说:“机械化程度高的生产部门,将主要采用队和大组的承包形式,而在那些占有劳力多和机械化程度低的生产部门,主要实行小组、家庭和个人承包。一些州的经验表明,小组承包也能够成功地运用于高度机械化的生产部门。”


第7版()
专栏:

  华约国防部长会议结束
新华社布达佩斯12月5日电 华沙条约国国防部长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3日至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会议结束后只发表了一项简短的公报。
据此间消息灵通人士说,这次会议集中分析了苏美各自在欧洲部署导弹一年来的欧洲形势,估计了苏美外长即将举行的会谈可能产生的结果,并讨论了华沙条约今后的任务。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和政府总理拉扎尔5日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团团长。据匈通社报道,“在会见时,大家都强调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加强华约成员国武装部队的团结和合作对保卫和平与社会主义事业尤其重要。”


第7版()
专栏:

  匈党中央全会提出下年度经济计划指标草案
据新华社布达佩斯12月6日电 此间报纸今日全文刊登了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12月4日的会议公报。
公报在谈到今年经济情况时说:“国民收入计划增长1.5—2%,实际可增长2—2.5%;工业生产计划增长 .5—2%,实际可增长2.5—3%;农业生产可望增长5%,粮食生产超过预订计划的一千五百万吨。”
公报还提出了1985年度国民经济计划指标草案。


第7版()
专栏:

  捷共中央全会讨论明年经济计划
据新华社布拉格12月5日电 历时两天的捷共十六届十二中全会5日在布拉格闭幕。会议集中讨论了明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政府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席波塔奇在会上作了题为《捷共中央主席团关于捷克斯洛伐克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全会讨论和批准了这个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国际科技
日本研制成功治癌新抗体
据日本报纸报道,日本千叶大学谷口克教授等人,最近研制成功一种副作用小的治癌新抗体。它能准确地把抗癌剂射到癌细胞上,而不损伤正常细胞。
迄今为止,各种治癌的单克隆抗体,基本上是从小白鼠细胞中提取的,对人体来说是异种蛋白质,直接注入人体会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发烧。而用人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数量极其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谷口教授等人把单克隆抗体中能分辨特定癌细胞的部分用小白鼠的抗体,其它部分用人的抗体。在这种新抗体中,异种蛋白质的比例较低,因此副作用较小,有可能直接注入人体。
美研制大功率激光放大器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这种放大器能提高能级二千五百倍,可以作为大功率微波放大器。
在试验中,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试验室的科学家将电子射进“威格勒”磁场系统中,使产生微波信号的功率从三万瓦提高到八千多万瓦。这项新技术最终可能用于使用定向能束的军事装备和核聚变。
苏联利用微生物制造氢气
据塔斯社报道,科学家发现,有一些微生物具有把水分解成氢和氧的本领。这些微生物通过自然光或人工光的照射就能制造氢气和氧气。但是需用特制的装置才能把氢和氧引入罐中。
由于氢气燃烧的产物不会污染空气,所以人们越来越多地把它用作内燃机燃料。 (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英国通讯

  北海巡礼
  本报记者 梁丽娟
开发海底宝藏
直升飞机载着我们从苏格兰的阿伯丁,向东北飞往马格纳斯油田,一望无垠的北海连接着天际。虽然已是10月中旬,这里却是罕见的晴天。北海的天气恶劣是世界闻名的。雾、雨、冰、雪是家常便饭,一天数变,所以这里的天气预报除了欧洲大陆和英国的气象台以外,在北海海域还有三艘专门的气象船进行预报。这里平均一年有二百七十三天是坏天气,尤以从10月到次年4月为甚。
北海在大西洋东北角、英伦三岛与欧洲西北部之间,面积二十二万平方英里,长期以来是欧洲最大渔场,渔获量占世界渔获量的5%。近二十年来,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人们一提到北海,就会联想到茫茫大海中矗立的平台。事实上这些创造了巨大财富的油田,在北海里真象沧海一粟,地图上找不到,如果不知道具体方位并着意寻找,就是飞过它们上空,也不易看到。
1965年和1966年,英国、挪威、荷兰、丹麦根据日内瓦会议关于划分大陆架的决议,划定了共同海界。在北纬六十二度以南海域,英国因海岸线长,分得46%,挪威得27%,荷兰、丹麦、联邦德国分别为10%、9%、7%,余下的1%由比利时和荷兰瓜分。英国将北海按经纬度划分成长方格,再划分为每格约一百平方英里的小格,向各石油公司出售每区段勘探、开采的许可证。
途中飞机在设得兰群岛略停片刻。狭长的设得兰群岛虽然只长草,没几家人家,却是欧洲最大的石油终端所在地。两条耗资三亿英镑的三十六英寸口径的大油管,将东设得兰盆地十几个大小油田的石油运送储存在岛上的索罗姆伏终端,每天能处理一百万桶油。
世界上钻井的成功率平均是二十分之一,在设得兰群岛以东的成功率却是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冬天五分之一的时间里浪高达十五英尺,暴风雨天气可达六十五英尺。黑雁油田深达海床下一万多英尺,有的油井倾斜达六十度。在这里开发油田的开支,是在尼日利亚开发油田的六倍,在沙特阿拉伯的二十五倍。每个平台有自己整套的开采、维修、计算机系统、发电、海水淡化等设备,还有运送工作人员的直升飞机、运送物资的供应船和紧急救援用的支援船,一天开支达十万英镑。所以人们说,石油工业带有国际性,因为它风险大,需要的大量投资和多项复杂技术,往往要从国际范围来解决。
北海的油气田南北连成一串,南部水较浅,气田居多;越往北水越深,中、北部油田居多。陪同者指点着地图,告诉记者跨国石油公司在各区域里的活动。用黑雁、燕鸥、绒鸭等鸟名的是壳牌石油公司的油井,菲利浦斯或莫比尔公司的油田则用安、慕莲或贝丽尔这类妇女的名字。北海还有美国阿摩科、德士古、西方以及其他国家石油公司的油井。如果不同公司的油井遇上同一个油源,就得通过艰难的谈判来解决分配份额。
规模不同、有技术专长的大小公司,根据每个油井的特殊要求,承包某项业务或供应某种部件。跨国公司财力雄厚,他们的神经中枢对经济、政治决策反应高度灵敏,如壳牌公司能随时提供世界上任何地区最新的统计数据。北海石油资源中,美国公司占43%,英国公司26%,挪威和荷兰的公司分别占13%和7%。北海油田的租用权,68%属于非英国的公司。据英国财政部按1976年价格估计,外国公司从北海获得的利息、利润和股息,1977年为五亿英镑,1979年增到十三亿英镑,1980年为十六亿英镑,1985年降为十一亿英镑。
二十年前,英国还不存在海洋石油工业。1968年英国进口石油价值达一百二十五亿英镑。1965年英国在北海南部发现西索尔气田时,英国公司只能干5%的活,大部分靠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关系,由荷兰公司承担。1970年10月英国在北海中部发现福特斯这个特大油田时,用的是日本油管,由美国、意大利的公司铺设。这个油田于1975年开始产油,在高峰的1978到1980年,日产油五十万桶,至1982年5月止已产油十亿桶,占英国大陆架产油量的37%。过去十五年间,英国为开发北海油气共约投资三百亿英镑,预计今后二十年内还得再投资五百亿英镑。北海大量高质量的低硫轻油带来的巨额财政收入,使英国能偿还七十七亿英镑外债,使英镑增值,挺过了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石油消灭了政府的支付赤字,使政府能减低税收,在财政上有所松动。1984到1985年度政府从北海的收入达一百亿英镑。由于有石油出口,英国政府在对美、对日谈判中可以采取更独立的政策,在对待中东问题上也可不同于欧美。石油也成了英国外交武器库中的有用武器。
(待续)(附图片)
  北海巨人——马格纳斯油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