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先锋谱

党委书记的责任
——记南京晨光机器厂党委书记曹克明
清晨的阳光,映照着南京晨光机器厂办公楼前那面鲜红的锦旗。这面锦旗,是航天工业部于今年10月授予的,它记载着晨光厂由靠贷款发放工资的“困难大户”一跃成为全国航天工业系统先进单位的历史。指着这面锦旗,厂党委书记曹克明对记者说:“它给我们带来了光荣,也赋予我们更重的责任。”
“书记要有经济头脑”
有近六千名职工的南京晨光机器厂,1979年3月总共只有三十四元流动资金,连发个二级工的工资都不够。当时工厂里积压着大量的设备、材料,有些同志宁可捧着“金碗”讨饭吃,也不愿做清仓核资工作,还把清仓说成是“败家子作风”。在厂党委会上,当时任厂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的曹克明同志大声疾呼:“党的工作者,也要有经济头脑,要考虑经济发展战略。不为搞活全厂经济服务,政治工作就是一句空话。不干实事,才叫真正的败家子呢!”厂领导成员的思想统一了。老曹自告奋勇抓清仓工作,到年底就处理了价值达五百四十多万元的积压物资,初步解决了工厂资金周转的困难。
1980年,曹克明担任厂党委书记。他清醒地看到摆在面前的困难,和厂长一道,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大刀阔斧地对工厂的生产布局进行调整、改造。接着,老曹又和厂长商量,派人作了一系列市场经济信息调查,在确保型号产品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挖掘潜力,选择了改装车、掘进机、金属软管等三个民用产品为拳头产品,既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急需,又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年年大幅度增长。1983年同1979年相比,全厂工业总产值增长76%,利润增加二点五倍。
老曹说:“工厂的党委书记必须懂得经济工作。甘当外行,就不是称职的领导者。”老曹由练习生干起,管过计划、生产、供应、基建、政工,干一行,钻一行。他对工厂每个工房里安排了哪几台设备,位置如何,都了如指掌;甚至某个重要产品在哪条加工流水线上,哪一天走在哪个车间、哪道工序上,他都大体知道。有一次,一个支部书记向他汇报工作时说错了一个数字,老曹马上指出:“这个数字不对,你上次汇报的不是这个数。”这个同志打开笔记一看,果然是自己弄错了。
有经济头脑的人也是讲究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人。有一次,老曹上北京汇报工作。刚下火车,他顾不上去招待所登记住宿,就赶往航天部机关,利用下班前的一个多小时汇报工作。晚上,他用电话同第二天要找的同志一一约好。第二天,他跑了五个部、九个处局,办成了三件大事,当晚又乘火车返南京。
心有一团火
前些年,晨光厂中青年职工的子女入托难,老年职工的子女就业难,还有吃饭难、住宿难、看电影难……职工的这一桩桩难处,就象一根根钉子,扎在老曹的心里。老曹感到自己作为党委书记,对职工欠下了债。他协助分管职工福利的副厂长,一件一件地抓:可容六百人的浴室盖起来了,有一千八百多个座位的礼堂建好了,近一千户职工搬进了新居。
生活需要人们有一颗滚烫的心;而滚烫的心,更需要领导者怀有火一样的热情去温暖。曹克明热心为职工、干部排忧解难。能办的,他说:“行,你别跑了,这事我给你办。”不能办的,他讲明原因,不用“研究研究”之类的托词糊弄人。一位老工人抹着泪对曹说,她女儿体力小,身子弱,干泥瓦工不合适。老曹经过了解,把实情告诉厂有关部门。几天之后,那姑娘当了油漆工。
有一位老职工找到老曹的家,本想谈谈房子问题。可是进门一看,觉得自家住的条件比老曹家要好得多,二话没说,扭头就回家了。老曹律己甚严。他家有七口人,只住面积共三十三平方米的两间房。厂里几次想给他调房子,他都拒绝了。他说,许多职工住房还困难,我不能先搬家。厂里的老同志因病住院了,老曹叮嘱办公室的同志派车接送,他自己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一次,他去市立医院割声带息肉,是骑着自行车去的;两个钟头之后,他又骑着车摇摇晃晃来上班了。
在缺点、错误面前,老曹的“一团火”也是毫不留情的。本厂一位副厂长的儿子,在本厂当工人,违反劳动纪律,经多次教育仍然不改。在研究如何处理时,有些人碍于副厂长的情面,不表态。老曹发言了:“不管谁的子女,都要一样对待。”在老曹的耐心说服下,大家一致同意延长那位青工的学徒期。
与厂长共奏“交响乐”
晨光机器厂于今年夏天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工厂政工干部思想波动较大,有的甚至要求改行。老曹及时召集本厂政工干部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组织大家对“新时期如何做政治工作”展开讨论。大家聚在会议桌前,目光象聚光灯落在了老曹的身上。老曹说:“有的同志把党领导一切,错误地理解为党委书记领导一切,一提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就认为党的工作不重要了,这是一种误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经济等各项工作的完成,这就是党的领导,怎能说不重要呢?”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厂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分会,各车间科室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小组。
“书记与厂长的友谊、谅解、合作,比什么都重要。”这是老曹常讲的话。王志宏原是老曹的下级,他担任厂长后,老曹主动找他征询对党委工作的意见,热情鼓励厂长:“你放手去干,碰到困难的事,我来做工作。”为了赋予厂长应有的人事任免权,老曹在党委会上提议,把原来由厂党委管的人事部门交给厂长直接领导。有一次,一个工人被厂部调到电子科,但电子科的负责人不接受。厂总工程师出面解决,还是未办成。老曹知道后,批评了电子科某些领导人的做法,使这件事得到妥善处理。还有一次,厂部决定派一位科长去外地某兄弟单位帮助工作。两个副厂长找这位科长谈了两次,也未谈通。老曹知道后,耐心开导这位科长,要他热情支持厂长的工作。后来,这位科长高高兴兴地服从厂部的决定,奔赴外地帮助工作。
老曹说:“党委书记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与厂长和衷共济,为厂长当好参谋,当好后盾。书记与厂长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奏出美妙动听的交响乐!”
本报记者 舒瑜


第5版()
专栏:

锐意进取 提高觉悟
——写给要求入党的青年朋友
原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 周克
编者按:本报收到许多青年读者的来信,有的要求解答如何创造条件入党的问题,有的热情表达了紧跟共产党大干四化的赤子之心。这里发表原上海市委组织部长周克给青年的一封信。我们希望各地党组织进一步抓紧解决先进青年的入党问题,希望有更多的老同志帮助青年茁壮成长。读者之友
在我们国家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展开。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我们迫切需要一代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人;我们的党、我们国家迫切需要造就一支宏大的、年轻的、新型的队伍。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仅仅靠各级党组织的努力还不够,青年人应该加倍努力。
可以预见,在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有一批年轻的同志脱颖而出。这一批年轻人,立志做革命者,而不仅仅做职业谋求者;立志做改革者,而不做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人;立志做为更多人开辟前进道路的开拓者,而不做只打个人算盘、自扫门前雪的人。由此出发,我对要求入党的青年朋友们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对生活于改革的时代要有自豪感。要充分理解我们所处的时期是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将奠定我们祖国长远振兴的基础,我们应该以能够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参加这一时期的工作而感到幸福。
第二,对振兴中华要有责任感。青年既代表着祖国的现在,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建设我们伟大祖国未来的责任,历史地、必然地落在青年一代的身上,而且需要青年人以毕生的精力去战斗,去贡献。
第三,对新鲜事物要有追求感。要追求党,追求进步,永不满足现状;要追求一个又一个更高更新的目标,完成第一个目标就要确立第二个目标;要永远置于竞技状态中,而不是处在沉睡的状态;要始终搏击、进取,无止境地向前跨越;决不要让青春的年华在无所作为的、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流逝。
第四,对前途、理想要有现实感。青年同志一定要有理想,但不要空想。伟大理想境界的实现,要花许多代人的努力。用理想的境界来衡量现实的事物,常常会感到不满足。我们要把这种“不满足”化为进取的动力,同时,我们的眼光应该多多扫射不断进步的周围事物,从而增强我们的信心。周围的事物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们主要看它是不是在进步;只要在前进,在改革,我们就应该高兴。
第五,对知识要有饥渴感。我这里讲的是指知识上的饥渴。有了饥渴感就不会满足。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学好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要懂得文学、艺术、美学;要向社会学习,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要向历史学习;当然还要从困难、失败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长和锻炼我们的才智。
总之,我希望要求入党的青年同志自觉提高觉悟,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写好“入党申请书”。充满朝气的四化大业召唤着你们去战斗,亲爱的党——我们的母亲,张开双臂欢迎你们。


第5版()
专栏:经济交流

总结整党收获 争做合格党员
天津南开区委认真做好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工作
中共天津市南开区委在整党中,认真做好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工作,广大党员总结整党收获,争做合格党员。
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整党的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开始以后,区委组织党员进一步学习整党文件,明确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的目的要求及有关政策,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写好整党总结,明确努力方向。他们要求党员在写整党总结时做到:“象、准、实”。象,就是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准,就是要抓准自己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不要面面俱到。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填写党员登记表时,要写出主要收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写个人总结过程中,上下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要广泛谈心。
认真开好三个会。党员个人总结以后,先在党小组会上汇报整党的收获和体会,然后支委扩大会听取各党小组讨论情况的汇报,提出对党员登记的审查意见。最后召开支部大会,由支部书记报告支委会关于党员登记和加强支部建设的意见,提请支部大会讨论通过。


第5版()
专栏:新风赞

“老上访”当上副镇长
“老上访”——湖南省沅江县拖修厂技术员刘海容,最近被任命为县阳罗洲镇的副镇长,并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刘海容原籍湖南省沅江县。“文革”前,在江西共大总校读书。“文革”中,他因“父亲有严重历史问题”,“为父翻案”,被赶出校门,从此流落他乡。为了请组织平反冤案,落实政策,他几十次上访申诉,成了全县闻名的“老上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沅江县信访科的同志主动受理了这个案件。在当地党组织的关怀下,他于1979年11月被安排到沅江县拖修厂当技术员。刘海容十分感谢党的关怀,他一面积极工作,一面认真攻读高等数学、科技日语、金属工艺学、机械制图学等,先后研制了新的“柴油机喷油气体”、“单人犁田耕种机”、“柱塞套磨平面夹具”、“柱塞杆”、“湘益—3型水田耕整机”等多种新产品。其中“GZ—3型水田耕整机”,成批生产投入市场后,受到群众的好评,荣获县科技成果一等奖、益阳地区机械电子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年以来,刘海容连续五年被地、县领导机关授予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叶宏宇 扬为民)


第5版()
专栏:

陈云杨尚昆聂荣臻等为四川《党的建设》题词撰文
中共四川省委决定四川《支部生活》从明年1月起改名为《党的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分别为《党的建设》题写了刊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为该刊题词:“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陈野苹为该刊第一期撰写了《在改革中加强党的建设》的专文。四川《支部生活》自1980年复刊后,受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欢迎,每期发行四十一万多份。
(车金)


第5版()
专栏:言伦摘编

言伦摘编
“新官”要闯“关”破“网”
过去有句俗话:门前扣了高头马,亲友都要来耍耍。一个人当上领导干部,也就是说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亲友、同学、老同事前来看望、祝贺、勉励也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人前来是提不合理要求,请求“提供方便”的。如何对待这个“人情关”、“关系网”?是含糊不得的。如果你在一个亲友身上丧失党的原则,搞不正之风,就会在人们心目中丧失威信。“新官”只有敢闯“人情关”,破“关系网”,才能在领导岗位上立足生根,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
原载《湖北日报》党的生活专版
松散这种“板结”
长期不耕的土壤会发生“板结”,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也有这种“板结”现象。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呆久了,老部下相继被提拔,亲朋好友的子女也相继拢在一起,形成“三代同堂”,“亲家”相呼声不绝于耳,“某叔、某姨”之称呼此起彼落。这种板结,只有靠党内正常生活和定期交流、轮换干部的制度来“松散”。
原载湖南《党支部生活》
多在“决策”前下功夫
领导者用一定的时间调查研究,这就是“决策”前的功夫。“决策”前功夫的深浅,直接关系到所作“决策”的正确与否以及威力的大小。现在,有些同志习惯于在机关里冥思苦想,因而拿出的办法往往缺乏针对性,对改革无多大推动作用。只有舍得在“决策”之前下功夫,多调查,“决策”才会比较妥当。原载《江西日报》


第5版()
专栏:剖析与思考

《警钟》的遗响
正当广东省海丰县人民争看大型纪录片《警钟》时,这警钟的余音,又在人们耳边回响。东冲区税务所黄助等同志,看到影片上有一名判处两年徒刑的罪犯卓学寻与本单位一位职工同名同姓,他们把这件事报告上级领导机关,请求调查。
正是这个卓学寻,于1980年钻进汕尾海上缉私艇,参与私分缉获物资八船次,卓本人分得手表五百二十八只,还有收录音机、电子计算器、衣服、尼龙制品等大批物资,共折合人民币一万六千四百多元。卓于1982年2月24日被逮捕,于3月31日被取保候审。同年12月29日,卓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缓刑期自1982年12月31日起至1984年12日30日止)。奇怪的是,卓学寻在取保候审期间,竟摇身一变,成了国家职工;被判处徒刑缓刑之后,又被委以重任、调资晋级。
农业户口变成城镇户口
卓学寻原系海丰县香洲公社的农民,1976年3月参军,1979年3月复退后,不愿回农村,寄居在汕尾镇,不久又钻进缉私船队,发了横财。卓结识了捷胜建筑队第四施工队长张权,并了解到张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对张大肆贿赂,先后送给张权进口收录机两部、手表两只等物品。1980年3月间,张亲自领卓学寻到县城会见县复退办工作人员李建龙,要李协助解决转居民户口问题。李表示负责解决。卓又故技重演,先后送给李三块手表、现金二十元、洋参、被单、香烟及食物一批。李即成为卓的“高参”,并于1980年8月间,亲自带着卓找县复退办副主任唐务奕,要唐帮助卓解决居民户口和安排工作。卓先后送给这位唐副主任进口手表一只、丙种球蛋白两支、高级香烟一条、高级海产品一批,唐就拿了一份已经盖上“海丰县接待安置退伍军人办公室”公章的空白介绍书给卓。卓即找“高参”李建龙帮助撰写,书上“兹介绍复退军人卓学寻前往汕尾镇办理加入户口、粮食手续”等字样。卓拿了这封介绍书和一张已作废多年的粮食转移证,于第二天前往汕尾公安分局、汕尾粮所等单位,而这些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明知故犯,给他办理了入户和粮食供应手续。
犯罪分子变成国家职工
卓学寻在大干犯罪勾当的同时,一面谋求城镇户口,一面千方百计再变成国家职工。得到卓学寻许多“好处”的县复退办副主任唐务奕竟于1981年6月间,指点卓学寻到居委会、公安某部门办个“手续”,以便作为城镇户口的复退军人入册,送往劳动局安排工作。卓心领神会,让李建龙为自己起草一份伪造事实的证明材料,证明卓学寻是已于1980年经县公安局批准加入居民户口、粮食的复退军人,符合安排工作条件。卓将这张假证明交给“神通广大”的张权,张权找到汕尾镇第四居委会、汕尾公安分局等单位个别负责人,让他们为这张假证明签上“情况属实”等意见,并加盖公章,再转回唐副主任之手。唐于1982年5月17日即把卓列入城镇户口复退军人花名册,而将卓1979年3月复员,改为1981年1月复员,送往劳动局分配工作。卓学寻便于1982年5月26日在汕尾镇领取了城镇复退军人招工登记表,当日填写,第二天就签上“同意安排工作”的意见。同年10月30日县劳动局批准吸收卓为国家职工。
罪犯变成先进分子
卓学寻被判处徒刑缓刑之后,既未交回农村监改,也无任何单位过问,不仅逍遥自在,而且还被正式分配到东冲税务所,担任以工代干的税务专管员。1983年6月该系统调整工资时,卓的工龄短,明明不符调资条件,但税务部门却于1983年6月30日把卓上报提升一级工资,县调资办公室竟“提前”四十天,于5月20日就批准卓工资升级。1983年年终评奖时,卓还获得了三等奖。卓原于1978年12月在部队入了党,是预备党员,但复员后借口组织介绍信遗失,尔后长达五年之久,对组织关系只字未提,足见其已堕落到何种地步。
卓的问题揭露后,卓学寻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取消居民户口、粮食供应,被清除出干部职工队伍。 (广纪)
编后
罪犯卓学寻,将所得赃物当作“糖弹”武器,为所欲为。某些单位领导人和工作人员被击中后,就象喝了迷魂汤,听其差使,为其效劳,致使一个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竟能钻进我机关当上先进分子、调资晋级。这听起来好象荒诞离奇的事件,说明某些党员干部丧失原则、腐化变质到了何等程度!警钟声声,催人惊醒,令人深思。我们一定要刹住各种不正之风,使党的肌体更健康。


第5版()
专栏:

谁说我伯乐不识马?
(吉林《党员之友》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