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巴山蜀道
尹铮
近日,有幸跑一趟大西南,着实增添不少见闻。
单说新建的襄渝铁路吧。它从中原古城襄樊,横穿秦巴山区,到达西南山城重庆,跨越七百多座桥梁,穿过四百多个隧洞。许多地段上傍悬崖,下临深涧,川大流急,难以立足,车站不得不建在桥梁上、隧洞里,构成所谓“空中车站”、“地下车站”,工程之巨,开拓之深,可想而知。
然而,修路之难,不只因有地理上的千山万壑,还有人们头脑中的山山岭岭呢!铁路要经过一县城,这里的“县太爷”竟喝令不准在县城近旁通过,理由是火车会打扰他府上的安宁,真是怪事一桩。这“县太爷”久居山场故寨,平静淡雅已成习俗,忽而惊山动地、狂吼乱叫的庞然大物要来光顾,岂不惊了“太爷”的美梦。可是他却不去想铁路给地方带来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如沿途武当山麓的十堰,立寨千年,仍只有居民数十户。可是襄渝铁路一通,第二汽车制造厂一建,忽拉拉发展到二十九道山沟,变成了几十万人的汽车城。行军打仗,讲“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搞经济建设,称运输为“先行官”,正是讲的交通的重要。可是有些同志思想闭塞如居桃花源中,虽面临着技术革命新浪潮,却仍然未能“波动”罢了。
说来也怪,我们的英雄路工,以撼天动地的气概,使巴山蜀道变成了通途,可是却不能推转那位“县太爷”,使其高抬贵手,放人民列车如愿通行,铁路只得绕道而过。这真是撼山易,撼县太爷的大脑难。这里本是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元末红巾军曾在这里举义旗,明末李闯王的义军曾在这里驻扎,清末太平天国军队曾在这里通过,清嘉庆年间白莲教曾将这里作为主要活动地域。长征途中,工农红军曾在这里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豪言壮语就诞生在这里。然而,新世界真的降生了,需要由政治革命转入经济革命、技术革命了,一些人却如此闭关锁寨,不容人再革命。
难于上青天的巴山蜀道,如今已变通途;可是在人们头脑中,阻碍四化的旧思想,还在以不断翻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这桩怪事,还有一提之必要。


第8版()
专栏:

离休战士之歌
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三十五周年
赵丰路途遥远,前方辽阔,在漫长的革命的道路上,我轻轻地轻轻地唱这支离休战士之歌。“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四化需要年青的战士,革命的朝气蓬勃再蓬勃。路途遥远,前方辽阔,在崎岖的革命的道路上,我轻轻地轻轻地唱这支离休战士之歌。鲜花献给新的战士,扶他上马我乐呵呵。正象当年我跨上战马,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我。路途遥远,前方辽阔,在伟大的革命的道路上,我轻轻地轻轻地唱这支离休战士之歌。让余热燃起星星之火,锻炼身体快乐多,更新知识迎接现代化。英特纳雄耐尔我坚信着;我坚信着英特纳雄耐尔。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
曾德林
翻阅了几本《小图书馆》丛书,深为它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感谢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同志为广大的少年儿童精心制作了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
这套计划为一百二十本的丛书选题全面,编选精当。从已出版的三十五本来看,编选者颇费心机。他们采取精选、改编、节写、翻译等方法,使小读者能用较少时间读到较多的古今中外名著。对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这套丛书确是课外的良师益友;它在政治常识、思想修养、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广阔的领域内,向小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基础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进步、道德高尚、眼界开阔、知识丰富并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和班主任,应当把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象《小图书馆》这样的有益的书刊,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当前,最妨碍正确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的因素,莫过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课内满堂灌,课外作业多,生机勃勃的少年儿童,被沉重的负担压得透不过气,连身心发育也受到相当损害,还谈得上什么生动活泼!现在教育改革的呼声甚高,而革掉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个不祥之物,应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包括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内的全国许多出版机构,都很积极热心地为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服务,编写出版了大量优秀的读物,这对教育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出版部门和学校更密切联系,关心教育改革情况,经常摸摸读者的脉搏,注意他们的心声,这会使出版工作和课外阅读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受到更热烈的欢迎。


第8版()
专栏:

奥运奖的向心磁力
美籍华人 滕健耀
撒出的一把铁屑,分散游离,天各一方。缝隙间,孔洞中,角落里,或独善其身,随遇而安,于国家,于民族,不闻不问,不?不睬;或集小团,结小组,挂色彩,各标旗帜,自立门户,唯我称大。有的锈色黔黝,有的锈色赤黄。一旦磁铁移步来去,倏然间,磁场成,景象生,沉静消,活跃起。跳出缝隙,奔出孔洞。散漫的铁屑向心联结,顺理成章,纹条齐整,连贯磁铁而浑同一体。
这里的磁铁是二十三届奥运会的中国奖牌。铁屑是散布天涯海角,海外国内,台湾四方的炎黄子孙,同根的弟兄姊妹。向心的磁力是国家至上的意识,民族团结的动力。
看官请问了,一百多年以来,可曾见到过这样宏大的场面?!悲喜交感,激奋自豪,团结一致的爱国热情!
我看到耆年的华侨,因中国健儿的胜利,国族的光辉,喜不自禁,老泪纵横,声声说:“感谢上苍,能见今朝!”
我看见获胜后的中国健儿,泪汗齐下的嚅嚅言道:“我没有辜负民族的信托,国家的期盼!”
我看到土生土长的华裔青年,为此而更自傲自己的血统,更加认同自己的根。
我看到数代的弃婴,失怙持,无依靠,三朝的孤臣孽子,流浪移居此岸的越南侨胞,眼中噙着莹莹泪光:“啊!中国!我祖先的田园!手足同胞!中华儿女的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辉!”无怨无忿的祝道:“但愿祖国的光辉永远!绵长普照!”
我看到球场观斗的东方面孔,临阵助战,鼓掌呐喊。
我看到海外的华文报刊,右、中、左一同走出党派的樊笼,日日连篇,首版大标题的报道中国英女健儿的功绩。“中国选手的胜利是中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胜利。”
我看到授奖台上台湾的蔡温义与陈伟强,握手联欢,相互祝贺,共同为祖国争光。同根的兄弟,血浓于水。
我听说一千八百万的台胞争看国族的光辉,电视台难违民情,解禁荧光幕,突破了“一通”。待看,“二通”、“三通”,还留余多少阻碍?
我听说香港的“九七”暂移脑后,人人急待以睹早七晚六电视广播的中华健儿的新战果。新加坡、南洋亦是如此。
自古以来,我们有多少国族男女英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为民族,死而后已。中华民族从未丧失爱国的热诚,仅是一百多年的国是坎坷,政事无能,图谋私利,无法无天,兄弟阋墙,于失望绝望中,一再潜伏;而今,一如火山爆发,熔岩冲天,一泻千里,浩浩荡荡。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之势已成,在望在即,哪个阻挡得住?!感谢两岸的健儿,闻其始,继其后,促其完成。
运动竞赛抡元,须靠实言实行,艰苦锻炼,不苟不且,执政强国之道何所异焉?二十一世纪该当是中华民族的世纪。欲乎此,莫再使国人沮丧败志,更须维持增长今天激发高昂的爱国家爱民族的向心磁力。
遥盼紫气东来,国光普照。
(1984年8月奥运尾声中,长滩)


第8版()
专栏:

边防村写意(五章)
文牧
这里四围青山,一湾溪水,村子里有歌声,有笛声;
这里,夕阳照射着村子,晚霞把村子染得象新娘子;
放学了,孩子们欢跳着,一队边防军战士巡逻归来了,孩子们迎上前去。敬礼、问候。战士们明亮的眼里涌动着春潮,张开了笑脸,把孩子们拥抱。
这里是边远的深山,这里有界碑,村子坐落在边陲,战士们的营房连着村子里居民的住房,朝鲜族的农民,常到营房来看望战士们,连长和村支书是要好的朋友。
祖国的儿女们热爱祖国的每寸土地;
战士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他们心里唱出的歌儿圆润、高昂、辽阔。
海鸟啊,你飞翔……
在边防村峡谷里的湖面上,飞翔着一群群海鸟。
白色的海鸟啊,你飞翔,带着大海里风帆的信息,你们飞翔;带来了大海的风情,你们在边防村的上空飞翔。
边防军在岗哨上,看见了你们,海鸟啊,你们飞翔,你带去战士的深情,你们飞回大海去,带着战士的情意,捎给台湾人民,祖国思念着自己的儿女,你们也思念着祖国的亲人!海鸟啊,你飞翔,边防军战士向你们亲切致意。
呵,海鸟,你飞翔……
风雪草原
风雪在草原上呼啸,马群在风雪中狂奔飞跑。
一夜的暴风雪,三个放牧人在马上追赶着马群,可怎么也不能把马群赶回冬营地了。
草原上有咱们的边防军,战士们飞骑赶来,战士们是神奇的勇士,如一团团云彩,似箭矢在风雪中捷行,亲人解放军一到,牧马人象沐浴着春风,大家一起推赶着马群,马群象驯服的羊羔,嘶嘶长鸣,似那牧歌声声,在边防线上把战士们歌颂。
风雪的草原啊,白茫茫的风雪的边境,边防军守护着北方的草原,草原上升起了红日,又听到放马人唱起了辽阔高昂的牧歌——
红日照耀着茫茫的草原,
亲人解放军在草原夜巡。
村口
一进我们的村口,你一定会感到新奇。
是的,我们的村口,有一块界碑。你要注意,界碑是一种神奇而庄严的象征。这就是国与国的界线,我们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让,我们也决不踏上邻国的领土半寸。
我们的村口,连着友好的朝鲜,村口连着美丽的图们江。这江啊,就是天然的国境线。我们的村口,美丽神奇,边防军写着这样的大字——
建设边防,保卫边防,以边防为家!
一出我们的村口,你就得回头再看看我们的村子,红色的营房连着白色的村舍,朝鲜族的阿妈妮还在向你招手,盼望你们再来。
边防村里一片诗情画意,风沙遮不住边防军和村民的眼睛。
祖国的边防,绿色的边境,
祖国的领土,开花的国土。


第8版()
专栏:

三婶
李凤岐三婶,用欣喜递给我一本诗集。她不识字,但她知道三叔,还有她自己,会被写进书里
(是孩子朗诵时她听到的)。这,使她引为荣耀,然而却也有一个谜——写书的人,没有来过她家,对她的家怎么这样熟悉?——诗是虚构的。能这样向她说么?不,解释应该使她相信书上说的,是真的。我默念着诗集的名字,——《路,就该这样走》,忽然也感染了诗的情绪。于是一个构思形成了:农家和诗,紧紧连在一起。


第8版()
专栏:

挑灯缚月〔剪纸〕 李介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