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国内外出版事业随笔
秦牧
我国的出版事业,是解放后发展得最迅速的部门之一。现在,中国一年出版三万多种书,发行几千种杂志。书的发行量近六十亿册,这是很可观的数字了。发行一百万份以上的报刊,不但北京、上海多的是,即以广东来说,这样的报刊就在五种以上。这不但把旧时代一般书报的发行纪录远远抛在后面,就是和解放后的“十七年”比,也已经大大超过了。在世界上,中国已置身于十大出版国之列,而且,看来,名次正在十个位置的后列逐渐向上挪动。
自然,从不足的方面来看,我们的问题仍是不少的。例如我们一年出版三万多种书籍这个计算法,就有不少“水分”。出版一本《辞海》,算一种;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一张年画,也算一种。但是,联合国规定四十九页以上的书籍才加以统计。而且,即使连“水分”一起算,我国现在出版的书籍种数,也还是在苏联、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之后。
再说,工业发达国家,出版事业是很讲究“向纵深发展”的,书籍的花式品种很多。同样一种书,常有许多“开本”之别。装帧方面,有所谓普及本、平装本、精装本、豪华本,还有缩微本、录音本(这是放进收录机中,专供人听的“书本”)等等,最新型的“立体书”也出现了。
好些发达工业国,书籍的出版除了注意填补缺门外,还致力于出版大部头和专业性很强的图书。例如日本出版的《中国的旅行》,有五大册;《中国名菜美点》,有九大册。日本除出版大百科全书和各种词典外,还出版《唐诗鉴赏词典》、《艺术草书大字典》,以至喝茶、下围棋的词典等。从这一类动态,可以想见他们出版事业蓬勃的状况——这些国家,不少书店门市部很大,例如伦敦的佛勒书店三万平方英尺,德国佐辛书店,面积六万平方英尺。大的书店发展得象超级市场似的;一般书店则向小型专业性方向发展。例如辞典书店、莎士比亚书店,以至于宗教、美术、心理、哲学书店等等就是。
和上面所谈的情况比较起来,我们出书的种类,还不能说已经极其丰富。我们的书店,规模一般也还比较小。此外,我国被翻译出去的书,还是相当稀少。书籍的出版周期,仍然相当长。还有,出版法规,现在也还未臻健全,出版工作中是存在一些混乱现象的。
我们的出版事业,尽管和发达工业国比较起来还有若干差距,但是,我们的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和国外来访的文学界、出版界人士晤面的时候,他们对中国的出版事业深感兴趣,常常投来羡慕的眼光。为什么呢?一是在我们国家,人民生活是有保障的。每当国外的来访者听说我们许多作家都可以领取固定工资,从事专业写作的时候,他们都羡慕不已。因为今天的世界上,除了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苏联等寥寥可数的国家外,专业作家几乎都没法生存。再说,虽然我们的最畅销书的发行数字比起美、日等国来,还是瞠乎其后(美、日等国的最畅销书的发行纪录可以达到一千万册以上),但是一般书籍的平均印数却比他们高。日本一般书籍初版不过只印行三几千本,美国的情形也差不多。因为书的印数少,作家收入有的非常之低。我曾见过一位担任大学教授的美国诗人,他带来一本很厚的诗集,我问他此书拿到多少版税,他说因为销路所限,只收过一百美元,这使我大出意外。
外国作家和出版人士听到我们国家的报纸、刊物、书籍的印数,常常惊异得瞪大了眼睛。一两百万份、几十万本,在我们看来是很平常的事,而却有许多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他们对此非常赞赏。
我国的出版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前途的确未可限量。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克服缺点,奋起直追,要走到世界的前列,我想并不怎样困难。这样的势头,国外有许多人是看到的,难怪他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了。


第8版()
专栏:

《十五贯》中访鼠测字。〔美〕斯文生摄影


第8版()
专栏:

新中国哺育的新剧种
——北京曲剧诞生的回顾
魏喜奎
今年,是我们新中国诞生三十五周年大庆之期,曲剧在党的哺育下也经历了三十三个年头。
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一辈戏曲演员是最幸福的。我和曹宝禄、顾荣甫、尹福来、关学曾等同志白手起家创曲剧,是党和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没有新中国便没有北京曲剧。我们这些老演员既吃过旧社会的苦,又尝到新社会的甜,苦和甜,两相对比,觉得苦更苦,甜越甜。
曲剧创成,的确不易。我们原先都是唱单场单段的曲艺演员,只会唱旧段子。北京解放后,我们想唱新段子,但是,我们没有生活,又没有文化,编写不出来。用从老解放区传来的本子吧,可那些都是两个人以上合演的、有演有唱的节目。怎么办?我们商定:就用这些节目的原本,以曲艺的唱腔把它唱出来。我们第一批选择了《四劝》、《新探亲》、《新打灶王》等几个适合我们演的本子。
以曲艺形式演小戏,是从1949年初,我们在西单商场前楼的西单游艺社开始的。这种形式出现,受到多数曲艺听众的欢迎,也得到了北京市文化艺术管理处(文化局前身)的赞扬。几个月后,西单商场翻建,文艺处特地把前门箭楼拨给我们使用。箭楼上开设的演出场所,命名为“大众游艺社”。我们自己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班社,取名“群艺社”,公推曹宝禄担任社长。正是开国大典前夕,我们的“群艺社”在前门箭楼的大众游艺社贴出了“演新唱新”的海报。
要坚持演新戏,必须建立制度,积蓄基金,把“群艺社”巩固下来。那时刚刚解放不到一年,我们的生活还很苦,可是大家一致甘心咬紧牙,宁可少分钱,也得留基金。为了能多挣些钱,一方面我们尽量赶场,去电台演播和去别的园子演唱;一方面在大众游艺社采取“着吃不贵,贱卖多给”的办法,每场演出在小戏前头加演个人擅长的单段。我们除了坚持每天演出日、晚两场外,又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加演早场。无论日演三场,还是两场,我们都以箭楼为家。演出完成,立刻排戏;排完了,又该上场了。就这么样,演了排,排了演,经常到夜里十一二点钟才离开。
我们的演出受到党政领导部门重视,艺术界的许多朋友、专家也经常光临。我们最初演这种小戏时,虽然以曲艺为主,但也根据个人的擅长,唱几句京剧、评剧什么的。一位负责同志看了之后,向我们指出:“最好不要什么都唱,你们是唱曲艺的,可以在曲艺上变换花样。”我们接受了这个意见,以后就以单弦牌子曲为基调,穿插其它曲艺唱腔。后来,大家就管这种演出形式叫“曲艺剧”。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看了几次之后说:“你们的演出已经有了群众基础,我看应当定个名儿啦。我建议把‘曲艺剧’中间的‘艺’字取消,干脆就叫‘曲剧’。”还说:“北京是几个朝代的首都,是个公认的大地方,可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地方戏,我看你们这个曲剧,就应该算是北京的地方戏啦!”这次谈话最后,他十分热情地表示:“我自告奋勇给你们写个戏,写一出曲剧!”过了不久,老舍先生果然送来了剧本《柳树井》。1951年4月,这出戏对外公演,标明“曲剧”,这样曲剧算是正式诞生了。
曲剧问世前后,都曾得到周恩来总理和彭真等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柳树井》公演之后,文艺界的领导和专家纷纷前来看戏。
回顾以往的历程,我觉得必须把曲剧的振兴提到日程上来。我和新一代的曲剧工作者,都应该本着当年创始曲剧的精神,为曲剧的繁荣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第8版()
专栏:

明静·雅致·大方
——记连获三枚国际金奖的青花梧桐餐具
赵松发 余炳林
在瓷都景德镇陶瓷艺坛万紫千红的花丛中,有一朵历经数百年盛开不败之花,它就是青花梧桐餐具。1979年9月,它以造型优美端庄,釉料晶莹如玉,画面装饰典雅的传统特色和独特风格,为景德镇的陶瓷产品夺得第一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牌。今年3月、4月和6月,青花梧桐餐具又在民主德国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十五届消费品国际博览会和波兰波兹南五十六届国际博览会上,连获三枚金奖,成为景德镇陶瓷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际金奖的优秀工艺品,也是目前我国陶瓷行业获金奖最多、获奖规格最高的优秀工艺品。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属于釉下装饰,具有不褪色、不含铅毒的特点和明静雅致的艺术效果。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中的代表产品,它由数十件乃至一百几十件大小不一、器型各异的品种配套组成。所谓“梧桐”,是指青花传统画面的名称。它起源于清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陶瓷艺人根据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诗意,从“江西八景”中的章江门和滕王阁组合为景逐渐演变而来,又以“梧桐引得凤凰来”的佳句,取名为“梧桐”。艺人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把繁杂的景、物、人铺叙在一个画面上,恰似一幅江南渔、樵、耕、读山水风俗画。画面边缘饰织锦图案,辅以吊珠装饰,中间衬以民间象征吉祥的“八宝”纹样。整个画面构思深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附图片)
荣获三枚国际金奖的青花梧桐四十五头餐具部分品种。
徐水根摄


第8版()
专栏:文化交流

“中国夜”在美国戏剧节
梁丽丽
今年7月,美国奥尼尔戏剧中心为了纪念中心成立二十周年,邀请了很多国家的代表团,并且要求各个代表团用四天时间,各自突击排演出一台从未排演过的戏来。
这台戏演出的时候不穿服装,顶多找些代用品,不化装,没有布景。布景设计图倒是有,画好了挂在剧场门口。不过灯光、音响效果和舞台调度都是严格的。这叫作舞台阅读,主要目的是帮助剧作家提高剧作水平。
中国代表团只有三人,陈颙、黄宗江和《外国戏剧》的编委谢榕津。除了黄宗江四十年前曾经名噪舞台之外,其余两位都只是在业余演过戏。他们拉来了正在密苏里大学导戏的英若诚,还有一位热心的志愿兵——黄宗江的女儿丹青,她正在美国学习社会学。尽管如此,演一台完整的戏还是力不从心,于是从现成的戏里选些段子。
“中国夜”的演出定在7月21和23两天。第一个节目非常符合中心的要求,是从未搬上过舞台的段子《我和奥尼尔的对话》。这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洪深先生在1932年写的。接着演出了曹禺改编的巴金名著《家》的片断《新婚之夜》。宗江在这次讨论中提出: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有国际性。《家》以它反映中国社会的深刻、准确,加上宗江和丹青细腻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理解。
在国内曾经引起评论界争论的现代话剧《明月初照人》片断,也引起观众的兴趣。英若诚、黄宗江演出的《十五贯·访鼠测字》,把“中国夜”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十五贯》虽然是戏曲,但这一段却是极为精彩的对白。宗江为了体现中国戏曲的特色,居然尝试把小丑出场的一声“啊哈”和苏白的腔调糅到英语里,活画出娄阿鼠作贼心虚的形象。况钟测字说出一个油字(被杀死的油葫芦姓尤)时,原剧里娄阿鼠一个反吊毛,向后上一跳又倒栽到地上,然后从他坐的凳子底下爬了过去。宗江年过花甲,居然照做不误。
“中国夜”的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而中美两国艺术家和人民之间的交流却远不会结束。奥尼尔中心的主席乔治·怀特已在9月初到中国来排演奥尼尔著名戏剧《安娜·克利斯蒂》。
中国新一代的戏剧家不是正在继续洪深先生与奥尼尔先生之间有意思的对话吗?尽管中间是涛涛的太平洋。


第8版()
专栏:

北影庆祝建厂三十五周年
国庆前夕,北京电影制片厂为庆祝建厂三十五周年召开了厂庆大会和联欢会,筹办了厂史和怀念已故同志的展览。三十五年来,北影拍摄了二百三十多部影片,造就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艺术人才。(朱云)


第8版()
专栏:

陕西省文艺“开拓奖”
陕西文艺创作首届“开拓奖”获奖名单已于最近揭晓。音乐舞蹈《仿唐乐舞》《唐·长安乐舞》,故事影片《人生》,中篇小说《腊月·正月》,陕西独角戏系列作品《王木犊》,以及书法作品《中日建交十周年及友好条约五周年祝贺诗》获得一等奖。(单温彦)


第8版()
专栏:

《长江旅游报》在武汉创刊
旅游专业报——《长江旅游报》(周刊),最近在武汉创刊。
该报介绍旅游知识,传播长江沿途旅游信息和经济动态,并通过文字、图片等讴歌伟大壮丽的长江。张爱萍同志为报纸题了报头。(边)


第8版()
专栏:

西太后垂帘听牢骚
秦桧:“我在西湖还跪着,你在昆明湖畔居然和中外游客拍照,平起平坐,怎么回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