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继学位制之后的又一项培养人才的措施
我国开始试行“博士后”培养制度
首批三位青年博士应聘到理论物理所作“博士后”研究
本报讯 记者王友恭报道:10月下旬,三位不久前从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应聘来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博士后”制度,是世界各科学发达国家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外的经验表明,招聘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到一些学术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条件较好的研究所或大学,在前辈科学家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接触多方面的学者和多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攻克科学难关的本领,也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为此,理论物理所的一批专家学者建议在我国实行“博士后”的制度。美籍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今年5月来中国时,也提出了这一建议。中央领导同志认为,这是完善我国科技人才培养制度的一项重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这项建议也给予积极支持,决定首先选定二十个单位,开展“博士后”研究试点。
理论物理所拟定的《博士后条例》规定:凡年未满四十岁、近年从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经两位副研究员(或相当职称)的推荐,由所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均可与本所签订“博士后”工作合同。为避免科学培养上的“近亲繁殖”、“单系繁殖”等弊病,发挥“杂交优势”,促进人才流动,条例规定不得招聘本所攻读博士学位的当年毕业生。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科研人员,每期应聘两年,期满后不得继续留本所工作,可应聘到其他培养“博士后”的单位,或由研究所负责向外单位推荐、介绍工作。条例还规定,“博士后”人员在学术和生活上享受助理研究员待遇。应聘期满后,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副研究员或研究员职称。


第3版()
专栏:

我国农村兴起集资办学热潮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赵卫)集八方财源兴九州学校的群众集资办学活动,目前正在我国广大乡村方兴未艾地展开。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国用于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的资金,有80%是各地自筹的。一些地区不仅集资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而且已逐步开始集资解决农村民办学校的日常经费。现在,群众集资办学的活动已经出现朝经常、稳定方向发展的趋向。
近年来各地农村中小学集资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从乡村的公共收益中提取一部分;其次是乡镇企业交税后利润的提留;再是乡村固定资产的转让。
此外,还有学校师生勤工俭学的收入和群众在自愿基础上捐献一部分。对群众的捐献,许多地区都作出了坚持自愿,不准摊派的规定。


第3版()
专栏:

旭日干培育成功试管羔羊获特别奖
新华社呼和浩特十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瞿振业)内蒙古自治区二十六日决定,给试管羔羊的培育者、四十四岁的内蒙古大学生物系讲师旭日干以特别奖,发奖金五千元。
旭日干一九六五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一九八二年四月,他被内蒙古自治区选送到日本进修学习,专攻家畜繁殖生物学。一九八三年十月,他在日本花田章博士的指导下,把十二个山羊体外受精卵分别移植到五只母山羊体内,结果有一只母山羊受胎成功,并于今年三月九日顺利产羔。
试管羔羊的诞生,突破了家畜繁殖生物学领域的一道难关。它对于人工生产受精卵进行胚胎移植,初期胚胎的雌雄控制、细胞分割,以及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等细胞工程技术,对于发挥良种母畜的繁殖潜力,加快家畜改良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日本兽医畜产大学对旭日干的科技研究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于今年二月破格授予这位蒙古族学者兽医学博士学位。


第3版()
专栏:

经济界集会祝贺薛暮桥从事经济理论和实践工作五十年
赵紫阳总理写信高度评价他的优良学风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徐耀中)我国经济界和经济理论界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茶话会,热烈祝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薛暮桥从事经济理论和实践工作五十年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特意给薛暮桥同志写了贺信。贺信说:“半个世纪以来,您孜孜不倦地从事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作出了大家公认的贡献。我谨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您坚持的求实精神和严谨作风,是非常可贵的。在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候,我希望您和所有的经济理论工作者,进一步发扬这种优良学风,面向实际,不断研究新的课题,取得新的成就。”
姚依林、邓力群、谷牧、薄一波、王任重、田纪云、张劲夫、宋平等同志到会祝贺。在茶话会上,薄一波希望薛暮桥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努力培养中青年人才,共同探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关改革经济体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会上,经济界的同行许涤新、钱俊瑞、张稼夫、孙克定、陈翰笙、杨波、孙晓村、李成瑞等,纷纷向八十高龄的薛暮桥表示祝贺,赞扬他五十年如一日地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中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赞扬他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赞扬他既坚持原则、又通权达变的治学态度。
薛暮桥出生于苏南农村,他的经济学生涯是从1934年开始的。他的一系列著作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对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起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他在1978年花了8个月时间写成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探讨了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批评了一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注意。
茶话会上,人们特别赞扬这位学者的著作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好。读者从他的著述里闻不到脱离实际的学究气,扑面而来的是富有生机的中国乡土气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今天在贺辞中说,他非常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来解决中国经济实际问题,这是他的学术活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这个茶话会是由国家计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举办的。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主持茶话会。


第3版()
专栏:体育

庄家富谈第七届亚乒赛的四个特点
参加第七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队副领队庄家富,28日对本报记者说,本届锦标赛有四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亚洲四强——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朝鲜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亚洲其它队的水平也有明显提高。比赛中争夺激烈,比分相当接近。男子团体赛有的打满了9盘,女子团体赛有的打满5盘才决定胜负。
二、涌现出一批新手。女选手中,中国的焦志敏、何智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李芬姬,南朝鲜的李桂仙等引人注目。男选手中,中国的陈龙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朱正哲,巴基斯坦的阿里夫汗等,给人印象深刻。
三、亚洲的几种打法,主要是直拍快攻,直拍弧圈球,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等,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少数运用以削球为主打法的运动员也具有较强的实力。
四、普遍重视发球和发球抢攻技术。发球不仅有旋转变化,还有长短落点变化。
本报记者 史宗星


第3版()
专栏:体育

南美乒乓球锦标赛在阿根廷举行南美乒协感谢中国对发展南美洲乒乓球运动的合作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27日专电 记者管彦忠报道:第23届南美乒乓球锦标赛10月19日至27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阿根廷获得女子团体赛冠军,秘鲁和巴西女队分获第二、三名,获得男子团体赛前三名的队是巴西、智利和厄瓜多尔。男女单打和男子双打的冠军均被巴西选手夺得,女子双打的冠军是秘鲁的选手,智利选手获得混合双打冠军。
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乒乓球队为各国运动员和观众进行了表演比赛,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好评。在闭幕式上,南美乒乓球协会向中国国家体委赠送了一块奖牌,感谢中国对发展南美洲的乒乓球运动提供的合作。


第3版()
专栏:体育

第七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圆满结束
我运动员连续三次获七项冠军
本报伊斯兰堡10月28日电 记者史宗星报道:历时九天的第七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今天下午在这里圆满结束。我国乒乓健儿在获得男女团体、男女混合双打冠军之后,今天一鼓作气,又获得了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四项冠军。这是我国运动员连续第三次夺得亚乒赛全部七项冠军。在本届锦标赛中,我国运动员还夺得四项亚军和四个并列第三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在男子单打决赛中,我国选手谢赛克以3∶2战胜队友陈龙灿获得男子单打冠军,陈龙灿获亚军。我国选手王会元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李根相并列第三名。
在女子单打决赛中,我国选手何智丽以3∶2战胜队友戴丽丽,获得女子单打冠军,戴丽丽获亚军。我国选手焦志敏、耿丽娟并列这个项目的第三名。
在男子双打决赛中,我国选手谢赛克和滕义以2∶0战胜了队友王会元和陈龙灿,获得男子双打冠军,王会元、陈龙灿获亚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赵永浩和洪哲,南朝鲜的金浣和金琦泽并列这个项目的第三名。
在女子双打决赛中,我国选手戴丽丽和耿丽娟以2∶1战胜南朝鲜的梁英子和尹璟美,获得女子双打冠军,梁英子和尹璟美获女子双打亚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李芬姬和赵正姬,日本的星野美香和岛内良子并列这个项目的第三名。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承包打破常规 上海联谊大厦五天一层楼 改革出效益
智力投资奏效 广东南和公司两年翻四番 发展靠人才
《解放日报》△上海市建工局306工程队打破常规,大胆改革,在承建上海最高的“联谊大厦”工程中,以五天造一层楼的高速度,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工人奖金月月超过工资,成为上海市第一个高速度、高效益、高奖金的单位
《南方日报》△广东省南和联合公司下大本钱培养人才,用六十万元建立职工教育中心,轮训工人;选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学习;聘请二十多名专家开发新产品。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增强了竞争能力,产值在近两年中翻四番
《河南日报》△罗山县竹竿乡史河村农民方汝清一家,代储全村秋粮二十多万斤
《江西日报》△宜丰县印刷厂在企业内部推行效益工资,不再发奖金及加班工资。今年1到10月中旬,全厂产值、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和41.3%
《陕西日报》△陕西省商业厅在整党整改中,查出了二十四起因官僚主义而造成经济损失共二百五十八万元的案件,已查清处理了二十三件,犯严重官僚主义错误的人受到党籍政籍的处分
《四川日报》△农民集资企业凤凰电镀厂注重技术,培养人才,聘请教授、工程师担任技术顾问,与高等院校签订协议,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河北日报》△石家庄火车站东货场与石家庄市七个有火车专用线单位签订共用协议,共解决了附近十几个县市的农副产品外运困难
《湖北日报》△沙市南湖机械总厂厂长王锡瑞自学工业目标管理、系统工程等课程,并自编教材讲座,在今年全国厂长、经理考试中获特优成绩
《辽宁日报》△本溪市郊区农民王忠仁,在一亩大的温室里进行立体化种植,上层结葡萄,地面种蔬菜,墙上养木耳,地里种天麻,一年获利二万元,他种的葡萄一年收三茬
《重庆日报》△石刻之乡——大足县南北山按照专家教授的方案建立农业生态平衡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现已退耕还林一千亩,种绿化树、果树一百二十四万多株
《内蒙古日报》△自治区饲草饲料加工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区建成机械化饲草饲料加工厂七十三家,年产混合配合饲料达四亿三千一百万斤
《广州日报》△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实行职工子女奖学金制,凡考上初中、高中的,均发给奖学金;考上大学、研究生的,在学期间每月分别发给奖学金七十元和九十元
《吉林日报》△辽源市同沿海城市建立友好市区关系,创办经济窗口,掌握信息,引进技术,培养人材,开辟了经济发展新途径
《国际经贸消息》△我国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将继续办下去,而且会越办越好
《医药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制止卫生行政等部门经营医药批发业务
《湖南日报》△湘潭市属工业、企业大胆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到10月上旬止,全市一百四十多家企业全部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浮动工资制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各主要报纸
报道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本报讯 近几天来,台湾各大报纸均引用外电消息,对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了不同程度的报道。《联合报》发表了该报记者撰写的专文,认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是“又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议”。
《联合报》报道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将公开广泛的城市‘经济改革’的计划”,会议通过的决议“内容是有关工业、商业及服务业的问题以及科学研究、文化及教育等较为敏感的问题”。并说,“邓小平预料,都市经济改革计划‘将在三五年内大见成效’”。《中央日报》在一篇报道中说,大陆将于明年实施“物价改革”,说邓小平“称许这些改革是一项新的‘革命’”。
《联合报》的专文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的主题是城市改革”。“这是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议”。“所谓城市改革,即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就是大陆‘国营企业’与‘集体所有’下的各行各业,在生产、销售、利润等方面的再计划与重新分配”。其“中心课题,是要彻底改变‘企业经营好坏一个样,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以做到企业不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不吃企业的‘大锅饭’。换句话说,大陆即将全面展开的城市改革,可视为中共五年来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最后一步棋,其动向颇值得注意”。文章还引用邓小平会见吴健雄时的谈话说,“十二届三中全会将定出的城市经济改革,是基于:大陆农村改革出现了‘很有成效’的结果,有力地肃清了阻碍改革的极左思想,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大好形势。因此,‘如果改革成功,国家的情况会更好’”。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前进周刊》刊登专题文章指出
台湾当局无权反对中英联合声明
本报讯 由台北市无党籍议员主办的《前进周刊》十月四日出版的一期,以邓小平会见杰弗里·豪的彩色照片作封面,发表几篇有关中英政府草签香港协议的文章。
署名林正杰的文章说:“中共和英国,终于发表了‘联合声明’,大体上确定了香港的前途。紧跟着,国民党政府当局,也由‘行政院长’俞国华发表了‘片面声明’,提出国民党的香港政策”。“但是,笔者从街头巷议中听来的,却大都对国民党的声明感到失望”。
《新潮流》杂志编辑在文章中说:“我觉得国民党对香港问题的反应很令人尴尬。一方面它又强调它对香港拥有主权,但实际上对香港问题又没有解决的能力”。“我认为台湾对香港的态度,应当如同对大陆的态度,要采取很理智很现实的态度来应变处理,不要讲一些空话。”
《夏潮论坛》总编辑汪立峡撰文认为:“香港主权的归还中国,是符合所有中国人的愿望”,“英国把中共当作谈判对象,是因为承认中共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权,这只表示中共是代表中国人自英国手中收回香港主权”。“因此,我认为在台湾的中国人应该可以持这样的态度:既然没有能力去收回香港,至少无权反对英国将香港主权归还给中国”,
“所以国民党政府发表‘不承认’英国将香港主权归还给中国政府的声明,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是不恰当的,反对中共是一回事,但是不能反对英国人把主权归还给中国人。”
(耀文)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中研院长”吴大猷慨叹
台湾科学技术水平低下
本报讯 综合台湾报纸报道,“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最近在台北一项学术讲座中发表专题演讲时,“不客气地批评一般国民科学知识水准低,高深学术研究人才少,政府对科学或学术的政策或措施有偏失”。
吴大猷说,丰原中学礼堂倒塌,是因为建筑商在屋顶上拿水隔热。“我从来没听过这种荒唐事,只要建筑商或任何一个审核机构有一点点科学知识,都不会通过这项计划的。”
谈到学府科学。吴大猷认为,多年来由“行政院国科会”从国外请回来,或由“政府”派出国受训再回来的已有几千人,按人口密度来说,不可谓少;但“站在学术的国际水平线上,看不见岛内有几个冒出头的领域”。
为什么科学发展这么慢?吴大猷批评教授中真正对学术有强烈的内在兴趣的人很少;很多人只把“教授”当成职业,得过且过。“事实是社会越繁荣,人们心中越在乎利,而学术是无利可图的”。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教授天资及训练的限制,得博士学位时是最高峰,尔后便不容易再进步,“一天不如一天”。
第三个原因是除少数人是自发性的研究外,学术界欠缺彼此讨论、批评的压力,“在大学里谋一个教职后,只要不惹麻烦,常是没有人再来过问你”,进取心很容易地便熄灭了。这是最严重的原因。
吴大猷又指出,“政府”开列八大重点科技,其中“光电”一项,说是要在两三年内推动下来,“至今竟仍无一人知道那是什么,也无一清楚知道发展方向要往哪里进行”,只不过是“自己骗自己,也骗骗人”罢了。
七十七岁的吴大猷叹息说,他“每举一例,就得罪人”。他说他不怕得罪人,仍要指明“政府”若干政策、计划、措施,违背了观察、整理、分析、逻辑推论的科学精神。
此外,吴大猷还指出,岛内大学生不论好坏,每年约有五千人出外留学,“把比较没办法的留在岛内”。留学生中许多优秀的,在外国成家立业生根,“我们就丢掉了这些人”。而由此造成了岛内的“研究所中全是将军,没有兵,又如何打仗呢?”
达生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耐人寻味的五十个为什么
台湾“立法委员”谢生富最近对“行政院”的施政总质询中,提出了五十个“为什么”。他说,“这些问题反映了老百姓的无奈与各行各业的苦衷”。
谢生富提出的这五十个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体育、生态等各方面。其中有:为什么奥运会大陆选手衣上绣上中文,我们选手打英文?为什么我们社会是“笑贫不笑娼”?为什么有人说二○○一年台湾第一高峰是“垃圾山”?为什么有人说台湾只有一条河没看到污染?为什么在各行各业不景气的时候,防盗的铁窗制造业一枝独秀?为什么我们的留学生总是“壮士一去不复返”?为什么煤矿工总是唱“到何时才能掘到咱的幸福?”为什么假东西近来特别多?等等。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静夜思
刘镇江
空山夜色透窗纱,
露冷凝枝泪染花。
杜宇声声催落月,
漏长无奈客思家。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俞国华最近的两点言论
本报讯 据台北中央社16日电,台湾“行政院长”俞国华在最近说,“妄言台湾居民自决就是自外于国家民族”;“‘奥运会模式’不适用于台湾所参加的国际组织”。
据报道,俞国华是在“立法院”答复“立法委员”许荣淑所提有关“台湾居民自决”质询时说这番话的。他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地区人民均为中国国民,“此是我中华民族一份子,妄言‘自决’,实在就是自外于国家民族”。
在同一次会上答复另一位“立法委员”的质询时,俞国华还说,“所谓‘奥运会模式’是一种权宜措施,并不适应台湾所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或奥运会以外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并宣称“中共利用香港问题对我所作的统战阴谋,希望各界作出反击”。
泰岗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电视节目抄袭成风
本报讯 台湾《民生报》10月15日载文并配漫画(见上图),披露岛内三个电视台的节目,几乎三分之一都是抄自岛外的电视节目。
岛内节目抄岛外节目抄红了之后,岛内又会出现其他“复制品”,象“台视”《我爱红娘》红了,“华视”就出现《爱之桥》;“中视”的《大家一起来》红了,“台视”就出现《六点看台视》。
文章说,不论是抄岛外节目,或是抄岛内节目,都可见电视台“对于创作新构想不热衷”,对于捡现成便宜,却是“一窝蜂”。日本电视剧《阿信》,就曾在岛内电视圈带起一阵抄风,《妈妈请你也保重》、《苦心莲》都是“复制品”。
文章说,最令人难以释怀的是,有不少目前“当红的节目”,是电视台的主管到岛外“考察”电视节目,回岛后“下令抄”的。
文章说,不去学别人制作节目的方法与创意,抄来抄去,电视上岂不是充满移植的节目?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大陆籍退伍老兵的哀怨
不久前台湾民办周刊《政治家》载文说,台湾当局在今年6月宣布有关台湾同胞今后不准前往大陆观光、探亲的禁令后,引起了大陆籍退伍老兵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情绪,不少人纷纷写信到报社陈情,抨击当局强割亲情的行径。
这家杂志引用了台湾《民众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文章写道:“当初来台时,我们年龄都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也正是年轻力壮之时,经过了三十多年,都变成满头白发的老人,也大都由军中汰退了。退役后,孑然一身,加以年岁老大,每当夜深独处,或见他人合家欢乐之际,思家思亲之情油然而生,遥念爹娘亲人,欲问无门,通讯无路,尤以逢年过节时,彻夜难寐,甚而饮泣终宵,这些悲痛非身受者谁能知道!”这些失望的退伍老兵在投书中又说:“三十多年来,我们归期无望,但盼有生之年,能知道家中究竟有些什么人还活着,也叫家里人知道自己仍活在世上,仅此一点愿望也被禁止了。天下可悲之事莫此为甚了!”
这期《政治家》周刊指出,这些大陆籍退伍军人是当年随国民党“转进”到台湾的。如今三十多年了,落得孤单一个人无依无靠。国民党六月份发布不准到大陆探亲的禁令,斩断了他们唯一的心灵慰藉。
钟莲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民生报》文章披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