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对改革中小学学制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组
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学制的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吸取我国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教训,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和实验,积极稳妥地制订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反映出教育发展趋势的基本学制来。前不久,我们组织了一定的力量,对中小学学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在师大的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实验。现将我们的认识和主张阐述如下。
改革的建议
我们国家地区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发展教育事业应当允许多种学制并存,不宜强求划一。但是,在多种学制中应当有一种基本的学制。为了加速普及小学教育,进一步普及初级中学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建议,中小学基本学制以定为五、四、三制(五年制小学、四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比较适宜。
第一、小学继续实行五年制
我国是个十亿人口的大国,但科学文化还比较落后,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远未完成。普及小学教育首先遇到的就是学制问题。小学的学制是五年好,还是六年好?是一贯制好,还是分段好?师大附属实验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已有二十多年,我们和许多学校有共同的体会:只要教师基本合格,教材基本适当,五年完成现行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和教育任务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们建议认真总结小学五年一贯制的成功经验,作为确定我国小学基本学制的依据。
从加速普及小学教育角度看,五年制远较六年制为好。若将小学改为六年制,增加一个年级,不仅要增加在校学生两千多万,增加教职工上百万,增加教育经费若干亿元,也会增加学生的家庭负担,这势必要给普及小学教育增添很多困难,推迟普及小学教育的进程。
近年来,有的大城市将五年制小学改为六年制,据说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应当切实加以解决,以保证儿童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但是,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在哪里呢?大家都清楚,城市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是片面追求升重点中学的升学率所造成的;有些教师水平不高,教学不甚得法,也是原因之一。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师资水平,而不应当延长学制。如果片面追求升重点中学的升学率的问题不解决,即使小学学制延长到六年,也不能解决负担过重的问题。
目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对小学的学习年限,是倾向于缩短,而不是倾向于延长。日本教育制度研究委员会1982年以二百三十八所普通高中校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其结果,主张压缩小学年限(改六年为五年或四年),增加初中和高中年限的支持率,达69.3%。主要理由是:“据日本教育界人士多年的观察,儿童在成长到十一岁左右时,在身心两方面都进入一个急速成长时期,但现行学制将这些孩子置于小学五、六年级进行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智力成长。”日本教育界这一动态,是值得我们研究学制时参考的。欧洲经济发达的国家,小学学制一般都比较短(四年或五年),中学学制一般都比较长,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参考的。
第二、初中实行四年制
普及教育不仅应当考虑普及小学,也要考虑普及初中。我国的《六五规划》要求城市在1985年普及初中教育。初级中学肩负着为社会提供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级中等学校提供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但是,我国现行的三年制初级中学教学计划,事实上是为升学的需要考虑得多,为参加社会劳动的需要考虑得少,同时还存在着课业负担过重,知识缺陷较多等问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
目前,全国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升入普通高中,到职业学校学习的为数更少。今后,虽然会加速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使全国城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人数接近普通高中,初中毕业生升学的数量会有所增加,但仍然会有相当数量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他们将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因此,必须在考虑普及初中问题的同时,认真研究普及什么样子的初中、初中毕业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才能符合城乡升学和就业的要求等问题。
从广大农村的实际需要来看,现在一些地区强烈要求初级中学延长一年,实行四年制。山东和辽宁两省已各有一百多所农村初中实行四年制。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和彰武县四合城公社中学进行初中四年制改革实验已见成效,在报刊上作了介绍,引起广泛重视。大家的主要想法是:初中延长一年,实行四年制,让学生不仅能学到比较完整的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能学到一些生产劳动技术,培养学农、爱农、务农的思想,使初中毕业生既能适应升学的要求,又能在生产劳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初中三年制教学计划,由于时间太紧,课程安排和教材内容都存在较多的缺陷。例如:历史只能学中国史,不能学世界史;地理只能学简单的中外区域地理,不能学地学知识;生物只能学动、植物和人体生理,不能学生物进化的知识;数学中缺乏解三角形、测量、识图等知识。这些本来需要加以调整、补充,但又没有时间。三年制初中不仅教学方面知识缺陷较多,而且学生负担过重,虽多次修订教学计划,依然不能解决问题。目前三年制初中每年级学科都多到十门以上;周学时达三十一至三十三学时,政治思想教育、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少,不利于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为了使初中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升学、就业两个任务的要求,我们设想,在初中实行四年制,可使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课的内容更充实一些;理、化、生、史、地等知识相对完整一些;生产劳动知识教育时间充裕一些;课外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
第三、在五、四制基础上的高中三年制,实行分科加选修
我们认为,普通高中应该保持三年制,逐步作到实行分科教育。不仅可以分文科、理科,还可以分工、农、医、师、艺术等科(工科还可以分为若干大类),并安排必要的选修课。设选修课不仅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选学一技之长,为就业作准备。由于初中所学知识比较完整,进入高中后,从高一开始,在继续进行共同的必要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就可以进行分科教育。这样的高中毕业生,不论升学或就业都将受到欢迎。他们的分科知识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对口升入高等学校,起点可以比现在高得多,这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将是十分有利的。他们就业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适应性较强,又有一定的专长,当然也将受到欢迎。所以,在五、四制基础上的分科加选修的三年制普通高中,有利于培养人才,使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普通高中实行分科教育,绝对不可以削弱高中阶段的共同的必要的基础知识教育,相反,还要大大加强。能够作到这一点的条件是四年制初中基础较好,现在在高中学习的一些知识如世界史、生物学、地学在初中学了,可以为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教育留出比较富裕的时间。
实施的办法
我国地广、人多、底子薄,各地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所设想的五、四、三学制,只能算是一个基本的学制。要实行这个学制,不但需要准备条件,还要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做法,贯彻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上述学制改革方案,在具体实施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经费、师资、教材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寄希望于时间和基础条件两个方面。这就是说,如果小学保持五年制,初中一年级开始实验,到进入高中,有四年多的时间,学完高中,有七年多的时间,有些问题可以放在这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研究解决,而不可能集中在目前的一二年内解决。况且有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从零作起,而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有时间、有条件,加上我们的主观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学制改革,普及教育和教育结构改革,是三件密切相关的大事,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既要考虑加快速度,又要考虑提高质量;既要注意当前的可能,又要兼顾长远的需要;既要着眼于城市,更要着眼于农村,才能订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新学制来。我们认为:选择“五、四、三”学制,作为中小学基本学制,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但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提出多种方案来进行比较和试验。


第5版()
专栏: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从何而来?
山东省教育厅 田建国
随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山东省为例,全省各类职业技术中学所需要的专业教师,到1985年需六千多人,到1990年需要再增加六千二百多人,现在只有二千多人,到1985年尚缺四千多人。这是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多种渠道抓紧培训,是当前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问题的应急措施。从长远来看,把培养和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纳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建立全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建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是采取分门别类建立专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是在现有院校挖掘潜力,增设有关专业,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前一种办法,师资、设备、干部都得另起炉灶,重新配套,很不经济;后一种办法可发挥现有院校专业师资和设备的优势,只要增加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便可培养出质量较高的职业技术师资。从我省实践看,这是一条从实际出发,讲求经济效益,投资少,见效快的路子。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目前应做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高等师范院校要打破多年培养普通中学师资的单一体制,开设职业技术师资专业。全国有二百多所师范院校,各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都可根据需要增设有关专业。我省近两年已在五所师范院校增设了农业技术师资专业。为适应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新形势,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现有师范本科的专业范围也应适当放宽,职业中学需要的学科的课时比例应当提高。拓宽专业范围主要是加强与本专业相近的学科,比如数、理、化、生物、地理等专业,增加农机、农电、土壤、化肥、能源利用等科技知识。学生毕业后,不但能承担普通文化课教学,而且能在普通中学开出一门或两门职业课程。此外,还可根据某些地区某些专业的需要,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计划,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
其次,在工、农、林、财经、艺术等院校增设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山东工业大学1981年增设的机械工程师范、电气工程师范就属这类专业。可以在工科院校增设城镇建设、食品加工、农业机械等师资专业;农科院校增设农业教育、林果园艺、畜牧兽医等师资专业,并每年抽出一定比例的毕业生,直接分配到农业技术中学担任专业教师;在财经院校增设农村经营管理师资专业;在艺术院校增设服装设计师资专业,等等。
第三,建立培训网点。城乡职业技术中学现有的专业师资,绝大部分是过去的技术员或改行的普通文化课教师。为了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应在工、农、林、畜牧等学校举办培训班,作为职业技术教师的培训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范围的培训网点。
建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之一,是推动中等教育改革结构的关键措施。这个体系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在培养方向上,工科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主要面向城市职业中学;农科院校、师范院校、财经院校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主要面向农业技术中学。在专业门类上,要有农学、畜牧兽医、林果园艺、农村机电、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农村经济管理、工商服务、水产养殖和幼儿教育等专业。在层次结构上,农学院、财经学院、师范学院主要培养相当于高中的农业技术中学专业师资;农业专科学校、师范专科学校主要培养相当于初中的农业中学的专业师资;师范院校毕业生担负普通中学普通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的双重任务。这样,可以较快地形成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体系。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的早日形成,目前应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如农村技术中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晋级、职称评定等,要和其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同样对待;工、农、林、财经、艺术等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与师范院校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国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一)
吴福生
世界上许多国家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都把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措施。
一、对教师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要使教师的职业受到社会的尊重,就要使教师具有真正符合他们崇高称号的素质。为了确保教师的质量,许多国家通过立法,严格规定教师的资格。教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并经过考核、试用,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任教。如日本的《教师许可证法》、苏联的《教师资格评审制度》、欧美一些国家的教师证书制度,都明文规定了对教师资格的要求。日本规定,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懂得教育知识,具备指导学生的能力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苏联今年通过的新的教育改革方案也强调指出:“必须给予未来的教师、教养员以最现代的知识,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实践训练。”为此,规定“师范生要学习现代生产原理和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方法。提高教育学和心理学训练的水平,改进教育实习的组织和内容。扩大伦理学、美学、逻辑学、苏联法、对学生集体的教育工作方法等学科的教学”。
二、吸引优秀学生学习师范专业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有计划地发展师范教育,并注意使教师的数量走在学生人数增长的前面。苏联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决定,今后要扩大师范学院的招生,计划1990年要由1980年的十七万人增加到二十万至二十二万五千人。这样,普通学校各年级教师将逐步过渡到由高等师范院校培养。
发展师范教育遇到的一个困难问题是,如何提高师范学生的素质,即如何吸引优秀学生学习师范专业。在这方面,一些国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首先,努力保证师范院校招生的质量。如苏联,为了使学生自觉选择教师职业,十分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师范职业的定向工作。许多师范院校为中学生建立了“少年教育家学校”、“未来教师系”、“教育俱乐部”等等,利用星期天、寒暑假,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中学生了解师范专业的特点和教师职业的意义。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从事教师工作的志趣和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本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学校的校长积极推荐有才能的、有志于教育工作的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甚至大学生也被发动起来,利用在中学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选择教师职业。在美国,大学教授鼓励好的学生毕业后去当教师。
其次,为准备当教师的学生提供鼓励性资助或建立奖学金制度。如美国,已有三十多个州建立或考虑建立这种制度。日本也准备对研究生和师范生实行免偿贷款和奖学金制度。
第三,为了培养学生尊敬和热爱教师职业,培养他们的公民义务感,有的国家,如苏联,在师范院校增加了与中学教育过程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如“如何当好班主任”、“如何进行教育工作”等。
第四,提高教师的待遇。美国由于教师待遇低,教师行业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很多人不愿意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有经验的教师大量离开教育岗位。美国正在研究改善教师报酬的办法,以摆脱目前的困境,同时提出要依靠州和地方财力解决这一问题。


第5版()
专栏:怎样教育好孩子

对孩子要严而不厉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对孩子严格要求,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才。
怎样才能算严格?一位年轻母亲伤感地对我说:“我对孩子是很严格的,他不听话我就打,有时罚跪。可是,他反倒越来越不听话”。这位家长的作法不对。教育家认为,拷打和处罚永远不能作为一种影响儿童心灵和良知的好方法,因为它们留给儿童的印象是成人的暴行。拷打和处罚不是养成儿童固执的脾气,便是养成他们不可挽救的怯懦和虚伪。因此,对孩子教育要严而不厉,要讲清道理,循循善诱。
首先,凡孩子必须做到,能够做到,或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就一定要求他们去做。凡其体力、年龄不能做到的,就不能强求。
其次,对孩子的要求要始终一贯,成人的态度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情绪为转移。比如,孩子做错了事,自己情绪不好时,就对孩子打骂,拿孩子出气;自己心情舒畅时,就姑息迁就。又如,妈妈叫孩子洗了手再吃饭,奶奶却同意孩子可以不洗手就吃饭。这样,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标准,久而久之,便是非不清,行为不端。
第三,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蠢事”、“错事”来,这是因为孩子天真无知。他们对广阔无垠的世界和社会历史,不能一下子全弄明白,就难免做错事。这就要帮助他们认识错在哪里,给予改错的机会。另外,成人对孩子的每一个要求,自己必须先做到,言行一致,才会有说服力。(保季)


第5版()
专栏:

决定孩子聪明的因素
孩子的聪明程度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遗传因素与后天的培养教育都很重要,但决定性的因素是后天的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本人的主观努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常发育的大脑是一个孩子聪明的物质基础。要使孩子聪明,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大脑能够正常地健全地发育。这就要求家长进行婚前、孕期的检查,发现有先天性痴呆和发育不全的胎儿,要及时加以补救。孕期要注意卫生,预防疾病,加强营养,以保证大脑神经细胞数量充足、结构功能更加完善,为以后的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孩子出生以后,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大脑,不要让大脑和五官受到损伤,更不要去打孩子的脑袋和五官。五官的正常发育直接影响着大脑的发育。
二、健壮的身体是促进孩子聪明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孩子身体健壮时,大脑才可能得到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孩子的精力才能更充沛,注意力更稳定和集中,记忆、想象、思维、意志、情感等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孩子经常生病、体质瘦弱、身体内各种系统的功能低下,大脑就容易疲劳、动作反应迟缓、情绪不佳,智力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有的家长认为,要使孩子聪明,就要让孩子加班加点去学习,因此不让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不注意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其效果必然适得其反。
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是使孩子聪明的决定性因素。孩子生下来以后,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和教育训练,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自觉地给孩子以积极的教育训练,孩子的智力发展就可能早一些、快一些、聪明些;反之,孩子的智力就可能发展晚一些、缓慢些。
四、孩子的实践活动和主观努力。这是使遗传素质所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和教育训练所给予的影响转化为智慧品质的中介因素。再好的先天素质和良好的教育条件,如果缺乏个人主观上的努力,聪明程度也不会很高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许多科学家的发展史和超常儿童的调查结果证明,他们所以聪明过人,才智超群,与他们有丰富而深刻的实践活动、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持久而又稳定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力、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可见,一个孩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大脑得到了正常发育,针对他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作用,组织他积极参加有益的实践活动,就可以使他变得更加聪明。
(符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