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齐奥塞斯库和联邦德国领导人
  呼吁美苏对话重开核谈判
新华社波恩10月16日电 (记者夏治沔)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今晚结束了他访问波恩的全部会谈日程。
齐奥塞斯库今天除继续同科尔进行会谈外,还会见了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和基督教社会联盟以及在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绿党的领导人。
在今天和昨天的讲话中,联邦德国总统和总理都反复强调,联邦德国尊重所有欧洲国家现有边界内的领土完整,现在和将来决不对任何国家提出领土要求。齐奥塞斯库在昨晚的宴会上讲话时,对联邦德国方面的这种澄清表示欢迎。他认为,目前比任何时候都有必要消除这方面的误解。
齐奥塞斯库在上述讲话中还要求裁减部署在东西欧的中程核导弹,认为美苏在这方面达成谅解是十分紧迫的事情。他强调,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是一场可能的核战争中的第一个牺牲者,因此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比迄今为止更坚决地为改变现状而斗争。
联邦德国政府发言人伯尼施称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是“诚挚的、坦率的和建设性的”。他今晚发表声明说,联邦政府对这次访问极为满意。双方都认为,应该欢迎欧洲国家为促进美苏之间以及东西方之间的对话而作出的努力,并通过合作、接触和培养信任感来克服欧洲的分裂。无论在欧洲国家之间,还是美苏之间,对话应该成为完全正常的事情。
伯尼施说,双方在裁军问题上有分歧,但是都希望美苏重开关于核武器的谈判,并在中程核武器方面取得具体结果。
伯尼施还说,双方都同意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并认为加强罗马尼亚同欧洲共同体之间的接触有重大意义。
齐奥塞斯库将于明天上午离开波恩回国。


第6版()
专栏:

  波奥外长呼吁苏美“进行建设性对话”
据新华社华沙10月16日电 波兰和奥地利外长今天在华沙举行的一次午宴上,呼吁苏美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建设性对话”,以消除分歧。
奥地利外长格拉茨是应邀于今天抵达波兰进行正式访问的,波兰外长奥尔绍夫斯基为他举行了午宴。格拉茨是去年波兰全国取消战时状态以来第一个访问波兰的西方国家政府高级官员。波兰报刊认为,格拉茨的访问将促进波奥两国关系的加深和有助于国际气氛的改善。
奥尔绍夫斯基外长在讲话中对当前紧张的国际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表示担忧。他认为,国际形势中出现的消极趋势对欧洲各国人民是一种威胁。奥尔绍夫斯基指出,“今天没有比拯救人类免遭核灾难更为紧迫和主要的任务了”。他说,波兰希望苏美两国进行“建设性对话和平等合作”。
格拉茨外长在讲话中说,在目前东西方关系十分紧张的时刻“对话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奥地利期望美苏两国“通过对话找到消除国际紧张的途径和目标”。他还呼吁这两个超级大国“力争在裁军谈判中取得积极的成果”。
两国外长在讲话中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发展两国贸易、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东、西欧国家关系的改善。


第6版()
专栏:

  民主德国和芬兰领导人主张苏美会谈
  昂纳克表示支持芬兰关于建立北欧无核区的倡议
据新华社赫尔辛基10月16日电(记者郑焕清 郄霜涛)正在这里访问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昂纳克同芬兰总统毛诺·科伊维斯托今天下午就双边关系及欧洲局势、裁军、无核区和东西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会谈。他们对目前紧张的国际局势表示不安,一致认为苏美进行新的一轮会谈是必不可少的。
在会谈中,科伊维斯托介绍了芬兰的对外政策及其对建立北欧无核区的看法。昂纳克阐述了民主德国同联邦德国的关系以及华沙条约组织提出的和平倡议。
当晚,科伊维斯托设宴欢迎昂纳克。他在宴会上发表讲话说,只有采取限制和减少核武器的有效的行动,欧洲才能实现安全与和平。
昂纳克在宴会上发表讲话时说,美国在欧洲部署新的导弹系统和关于外层空间军事化的计划使国际关系面临发生动摇的危险。
他表示支持芬兰提出的建立北欧无核区的倡议。(附图片)
  背道而行 根华


第6版()
专栏:

  契尔年科提出改善苏美关系的条件
  舒尔茨对此表示欢迎并将仔细研究
本报讯 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契尔年科16日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就四个主要军备控制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达成协议,苏美关系就有可能改善。
契尔年科所说的军备控制的四个主要问题是:禁止太空武器;相互冻结核武器;美国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以及美国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契尔年科的讲话引起了美国的注意。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美国商会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对契尔年科的讲话表示欢迎,他指出,对于苏联领导人的言论,美国从来都很注意,并仔细研究。他还说,上个月,他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举行了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有系统地、谨慎和仔细地保持联系。舒尔茨重申,美国决心这样做,以便与苏联形成一种更有建设性的关系。


第6版()
专栏:

  非洲国家举行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部长会议
  非洲迫切需要开发人才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0月16日电 (记者滕文启)关于计划、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问题的第二次非洲国家部长会议今天在这里结束。会议鼓励非洲国家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加速非洲各国的发展进程。
会议建议非洲国家在制订政策时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国家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阿德巴约·阿德德吉在会上指出,在从事生产和服务性工作的两亿六千万非洲人中,约有一亿五千八百万人是文盲。目前整个非洲人口中,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一千三百万,大学毕业的不超过一百万,研究生只有二十万。他说,非洲迫切需要开发人才。
非洲统一组织代表提请会议重视非洲知识分子外流问题。一些与会代表还建议成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之窗”和“非洲劳动市场信息库”,在开发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合作。
非洲国家一直重视开发人力资源问题。由于1980年拉各斯非统组织经济首脑会议的努力,1981年非洲国家在利比里亚召开了关于计划、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问题第一次部长会议。在此之后,非洲国家不断采取措施,在人才开发方面协调行动,鼓励非洲知识分子为本国社会经济服务,并于1983年在内罗毕建立了一所非洲高等技术人才培训和研究学院。


第6版()
专栏:

第三十九届国际教育会议强调
  把科技成果应用于教育
新华社日内瓦10月16日电 (记者任正德)第三十九届国际教育会议今天在这里的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把科技成果应用于教育方面。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百六十一个成员国的教育部长、计划工作者和教师出席了这次大会。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在开幕式上指出,十多年来,世界在教育方面取得了进步。1960年至1982年,世界大、中、小学的学生总人数由四亿三千六百万人增加到八亿六千一百万人。他说,“学生人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进步”,发展中国家在此期间学生的总人数由二亿五千六百万人猛增到六亿二千五百万人。
姆博强调指出,世界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以及它们对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冲击,要求在教育方面更好地运用科技手段。他希望本届大会能够为政府、教育机构在教育这个领域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做出有益的贡献。
委内瑞拉教育部长鲁特·莱尔内尔·德阿尔梅亚夫人当选为本届大会主席,中国代表团团长、教育部副部长张文松以及另外七个国家的官员当选为大会的副主席。
国际教育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本届会议将于10月25日结束。
据新华社日内瓦17日电 中国教育代表团团长张文松17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三十九届国际教育会议上发言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不仅影响到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教育制度、结构、内容和方法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张文松说,中国已经把教育事业列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在提高质量、发展数量的同时,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他在介绍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情况后强调,中国人民真诚地希望有一个稳定的、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实现中国包括教育现代化在内的现代化目标,真诚地希望加强同各国教育界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第6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从巴黎看东西欧关系的改善
  本报记者 马为民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一书记卡达尔·亚诺什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于15日和16日对法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与此同时,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访问了联邦德国。在东西方关系冷淡的国际气氛中,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之间最高层领导人的这种往来受到舆论的普遍重视。
卡达尔在巴黎期间,同密特朗进行了两次会谈,并且会见了法比尤斯总理和有关部长,就欧洲局势、东西方关系以及双边关系交换了意见。两位领导人昨天下午在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他们的会谈结果表示满意,认为是“富有成果的”,是“具有建设性的”,一致表示,他们将为制止军备竞赛,重开东西方谈判,实现最低水平的军备平衡而努力。
 法匈领导人的会谈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戏剧性的成果,但是它表明了在欧洲和世界局势恶化的形势下,社会制度不同并且分属于两个不同联盟的东、西欧国家能够保持对话。卡达尔指出:“我们在这里找到共同语言的方式是完全可以被效法的。”
发展同匈牙利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只是法国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增进同东欧国家往来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法国今年以来同东欧其它国家的关系也有程度不同的改善。4月,波兰议会代表团访问法国(这是两年多来访问法国的第一个波兰官方代表团),使法—波关系开始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发展。5月,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访问巴黎,恢复了两国中断九年之久的外长级政治接触。密特朗总统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还提到,他明年将访问保加利亚,并且早已接受了访问罗马尼亚的邀请。这一切表明,法国是希望改善和发展同东欧国家的关系的。
法国发展同东欧国家的关系,当前考虑的主要还不是经济和贸易利益,而是希望东、西欧国家都能在推动东西方恢复对话、缓和欧洲局势中发挥作用。密特朗在欢迎卡达尔的宴会上说,“我们不是世界政治的客体,我们是它的主体”,“我们要求发挥属于自己的作用”。
根据此间报刊的消息,从东、西欧国家之间今年的往来中可以明显看出:第一,最高层接触大大增加。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的首相或总理相继访问了匈牙利;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和联邦德国外长根舍本月和下月将访问波兰;法国总统明年对保加利亚的访问和拟议中的罗马尼亚之行。民主德国和保加利亚两国领导人对波恩的访问虽然因故推迟,但同样表明了东、西欧国家的领导人有着发展关系、增进了解的正当愿望。其次,西欧国家同波兰的往来明显增加,这是西欧一些国家在波兰实行军管以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奥地利外长目前正在波兰访问。据报道,除希腊总理和联邦德国外长外,预定在今年内访问波兰的还有意大利外长和英国负责东西方关系的大臣等。
东、西欧国家加强往来的客观基础是,欧洲部署了世界上最密集的核武器,而且还在增加,欧洲国家是核军备竞赛的直接受害者。因此,他们反对核军备竞赛升级,关切欧洲与世界的和平。卡达尔在访问巴黎时的讲话中指出,匈、法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是,“重要的是,我们的看法有着基本的交叉点”,特别是“我们的人民和政府都不要战争”。他还指出,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代替缓和,“核武器更多,只会削弱安全”。
法国《世界报》总编辑方丹认为,东、西欧国家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不过这个过程“已经开始,大概谁也没有能力阻拦它”。
人们认为,在当前东西方关系恶化、新的一轮核军备竞赛又开始进行的形势下,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增进往来,改善关系,对于推动东西方恢复对话进而缓和欧洲局势和世界局势,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报巴黎10月17日电)


第6版()
专栏:

  《蒋经国传》作者江南在旧金山被暗杀
一些美国华人认为他可能得罪了国民党方面的人物
中国新闻社北京10月17日电 旧金山消息:以笔名江南撰写《蒋经国传》的美籍华人刘宜良,15日上午9时半在准备开车去他开设的商店上班时,被预先埋伏的凶手开枪刺杀,身中三弹遇害。
据他的夫人说,当天早上曾有两个穿运动衣的人骑车到附近散步。事后警方在该地发现两辆被弃置的自行车,估计当场还有汽车接应,作案的是训练有素的凶手。警方分析此案无财产或“桃色”纠纷。
江南曾多次访问中国大陆,到过浙江奉化。前不久在吴国桢去世前曾到美国乔治亚州访问吴氏,发表了涉及国民党内部政治斗争的访问记,并准备撰写《吴国桢传》。今年9月,为了给正在写作的《龙云传》搜集材料,他访问了北京、云南等地。美国《加州论坛报》发表江南所写的《蒋经国传》以后,据悉曾受到台湾方面的压力。
中国新闻社香港10月17日电 纽约消息:知名旅美作家、《蒋经国传》作者江南(刘宜良)10月15日在旧金山遇刺身亡的消息,震惊了美国和台湾文化界及美国华人社区。第二天,美国各华文日报都在显著地位发表这一噩耗。
《美洲华侨日报》、《中报》、《华语快报》、《中国时报》都在头版头条详细报道了江南遇害的经过。《北美日报》、《联合日报》也在头版显著地位刊登了这一消息。
据《中国时报》报道:“根据现场情况,刘宜良并无挣扎的痕迹,而凶手也并未抢劫任何财物,刘宜良身上的证件与钱包等均未失窃。”刘宜良的友人指出,刘家虽目前经商,但在商业上并无仇怨,所来往者多属知识分子,因此劫财或仇杀的可能性均可排除。
美国华人知识分子除感到震惊外,还对凶手行凶的动机议论纷纷。一位江南的生前友好说,江南最近出版和发表的《蒋经国传》和《吴国桢——八十忆往》可能得罪了国民党方面的人物。亦有人猜测江南出身于国民党政工系统,但却著文揭国民党内部疮疤,犯了大忌,因此遭遇不测。台湾党外杂志《前进周刊》社长杨祖琍对江南的离奇身亡亦感震惊。她说,江南的著作《蒋经国传》在台湾很容易看到,读书人圈子中很多人都看过,因此对内容都有些了解。对于凶手谋刺的动机,她表示:“这件事很奇怪。”
不久前曾刊载江南《吴国桢——八十忆往》的美国《台湾与世界》杂志社董事长叶芸芸表示,听到江南的噩耗,感到非常的震惊与难过。
另据《华语快报》16日凌晨3时旧金山急电:“警方在作家江南被暗杀后,已要求中华航空公司提供16日飞返台北之全部乘客名单。”


第6版()
专栏:

  美加外长会谈未达成实质性协议
本报多伦多10月16日专电 记者许德迁报道: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于10月15日和16日访问多伦多,并同加拿大外交部长克拉克进行了会谈。这是加拿大新政府就任后,两国外长间的第一次会谈。
 据透露,两位外长曾就世界经济形势和东西方关系等问题交换了看法,特别是首次谈到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关系问题。但加拿大官员指出,会谈中最重要的是双边关系中的酸雨、能源和贸易等问题。长期以来,双方在这些方面存在着许多矛盾,未能获得解决。
据两位外长宣称,美加关系现已揭开了友好合作的新篇章。此次双方虽仍未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分歧,但并不影响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方表示今后将继续就解决这些分歧进行探讨。此间人士指出,由于美国即将举行大选,目前不可能就涉及经济重大利益的酸雨等问题向加拿大方面作出任何让步,因而也不可能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


第6版()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苏联增兵封锁阿巴边境
据外国通讯社援引驻新德里的西方国家外交人士的话报道,目前在阿富汗境内的苏联军队已增加到十四万人,其中有七万名军队布防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边界地区。报道说,10月初苏联用飞机把一批“相当大数量”的部队从苏联直接运往同巴接壤的坎大哈省和帕克蒂亚省,以封锁那里的边境地区。
  西撒人阵部队向摩军发动进攻
据“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新闻部在阿尔及尔发表的战报说,西撒人阵部队从13日凌晨起,连续向驻扎在扎格地区的摩洛哥第七机械化步兵旅的据点发动进攻。
战报说,在这次被命名为“大马格里布”攻势的战斗中,西撒部队进攻并占领了摩洛哥军队的六个据点,打死摩军七十五人,俘虏十人,并摧毁了大批军事装备。
这是摩洛哥、利比亚8月13日签署联盟协议后,西撒人阵向摩军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据悉,西撒人阵的这次行动是同它在非统首脑会议即将召开之前开展的外交活动相配合的,目的是为了争取以非统成员国资格出席即将于11月举行的非统首脑会议。
  南朝鲜民主人士成立反独裁组织
汉城消息:南朝鲜著名牧师文益焕等民主人士16日在汉城宣布成立“民主与统一全国委员会”。据朝中社援引外电报道,文益焕等九十六名民主人士16日发表成立宣言,要求“通过和平统一实现民族解放”。宣言谴责南朝鲜当局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依附于外来势力”,在文化上使南朝鲜“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中国驻蒙古大使李举卿16日晚举行招待会,庆祝中蒙建交三十五周年。蒙古外交部第一副部长达·云登等出席了招待会。席间,李举卿和云登相互祝酒,共祝中蒙两国的关系不断改善与发展。招待会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招待会上放映了中国纪录影片。
△尼泊尔评议会事务和地方发展大臣乔格·梅赫尔·什雷斯塔13日在加德满都会见中国佛教友好代表团。他说,尼中两国宗教界的交往有助于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中国—瑞典政府间工业和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最近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五次会议。会议纪要说,中、瑞两国已经商定在工业方面,特别是在冶金、能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运输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
会议期间,中国国家科委和瑞典国家技术局签署了在近期内进行科技合作的议定书。中、瑞双方还商定成立工作小组,迅速研究在特种钢方面进行合作的各种建议。
△中国和匈牙利最近在布达佩斯签署两国政府关于1985—1986年科学、教育和文化合作执行计划。
△日本国土厅长官稻村佐近四郎最近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赠送丝柏树苗一万棵和鲤鱼苗十万尾,表示祝愿日中友好万年长青。
△由京阪神(京都、大阪、神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六十多位著名人士发起并组成的“日中科学技术协会”最近在大阪市正式成立。京阪神各界人士一百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日中经济协会关西本部长川胜传被推选为协会会长,日高文男担任事务局长。
△中国和意大利核能两年合作计划不久前在罗马签字。中国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和意大利核能委员会主席科隆博分别在合作计划上签字。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墨西哥通讯

  引人注目的拉帕尔马会谈
  本报记者 姚春涛
10月15日,萨尔瓦多北部的一个小镇拉帕尔马,突然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中心。萨尔瓦多政府和游击队的会谈在这里举行,数百名外国记者蜂拥而至。
这次对话是萨尔瓦多五年内战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政府方面,陪同杜阿尔特总统出席对话的,有萨尔瓦多总统府部长、国防部长等高级官员;游击队方面,除了萨尔瓦多革命民主阵线领导人吉列尔莫·温戈和鲁本·萨莫拉之外,游击队组织的司令也参加了对话。人们认为,在中美洲当前形势下,双方举行高级会谈,谋求和平解决武装冲突的途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道,这次会谈从上午10点持续到下午3点。双方各抒己见,气氛十分严肃。杜阿尔特总统提出了十点建议,游击队方面也全面叙述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对话结束后,由作为调解人参加会晤的萨尔瓦多大主教阿图罗·里维拉发布了一份联合公报。公报说,为了研究这次对话中提出的各种建议,使这一直接对话继续下去,决定由双方各推举四名代表成立一个混合委员会,下次对话于今年11月下半月举行。
拉帕尔马镇离首都八十公里,居民只有四千人,是双方拉锯的地方。现在这儿暂时出现了和平景象。10月15日这一天,山镇周围半径十公里的地方看不到武装人员,也听不到枪声。通过各种途径到那里去的群众,比小镇本身的居民还多。人们向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诉说他们渴望和平的愿望,希望对话取得积极成果。五年内战给萨尔瓦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个六百万人口的国家里,战争夺去了五万多人的生命,迫使五十多万人背井离乡逃亡异国。结束内战已成为萨尔瓦多人民的共同愿望。
但是,从会谈情况看,双方立场相距甚远,分歧还相当大。例如,杜阿尔特总统保证立即对直接或间接参与起义的人(即游击队)实行大赦,但条件是他们必须放下武器。在目前情况下,游击队绝不可能接受。同样,游击队要求审判战争罪犯,实际上一时也做不到。萨尔瓦多党派林立,政治形势异常复杂。杜阿尔特总统在联大发言提出愿意同游击队对话之后,受到国内极右派的威胁和压力。游击队的政治领导人长期流亡国外,这次回到祖国也冒着极大的风险。
人们还注意到,正当拉帕尔马会谈进行的时候,政府军却在别处调集。因此,和平进程将十分艰难曲折。
但是,拉帕尔马会谈毕竟反映了大多数萨尔瓦多人和平解决冲突的愿望。墨西哥报纸评论说,拉帕尔马对话虽然没有出现奇迹,但它的历史意义不会被人忽视,因为这个中美洲国家毕竟在漫长的和平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本报墨西哥城10月16日专电)(附图片)
萨尔瓦多游击队领导人结束与政府代表的会谈后离开拉帕尔马教堂。 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