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纪念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叶飞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华侨中的领袖人物,深为广大侨胞所爱戴,受到祖国人民的高度赞誉,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先生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里,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他虽身居新加坡,但念念不忘祖国,自觉地把自己与民族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社会服务,在团结广大侨胞兴办教育事业、支援祖国抗日战争、促进祖国统一和富强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尤为突出的是陈嘉庚先生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地献身于祖国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当地华文教育事业。
青年时期的陈嘉庚先生,亲眼看到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国家处于危难。他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在孙中山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先后筹募二十多万元支援革命。然而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认为必须寻找新的救国之路。他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他看到:“教育乃百年树人,不能立救国于危亡,……然而民志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遂立志“如力之能及,当以竭力兴学,以尽国民天职”。决心“以办教育为职志”。
1913年起,陈嘉庚先生在南洋的企业初获发展,便开始在集美创办学校,他捐献巨资在家乡建起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专等规模空前的学村,为当时国内之仅有。截至1929年,集美学村已有男小、女小、男师范、女中、男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幼稚师范、国学等专门学校共十所。1919年,他开始在厦门筹办厦门大学,1921年正式开学,学校下设文、理、法、商、教育等五个学院,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是当时福建唯一的大学。所有这些学校从建筑费、常年教学经费、教职员工工资以至贫寒学生的助学金等等一切费用,均由他独力负担,时间长达近二十年。此外,他还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为居住国文教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三十年代中期,陈嘉庚先生经营的企业受到当时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经济非常困难,他为继续维持集美学校各校和厦门大学的教育不至中断,不惜卖掉了一部分固定资产,甚至贷款来支持学校。他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据估计,陈嘉庚先生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学校捐献的资金相当于他的全部财产,可谓“倾家兴学”。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陈嘉庚先生以民族大义为重,联系广大侨胞,发动抵制日货运动,捐钱献力支援抗日前线;声讨卖国贼汪精卫,打击汉奸投降分子。1940年他亲率华侨慰问团到国内各地考察,慰问抗战军民。这年5月,他辗转到达延安考察访问。他将在国民党管辖的大后方各地所看到的情况同在延安经过接触、观察到的情况作了对比,他认为共产党人“勤俭诚朴,公忠耐苦,以身作则,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他非常兴奋,感到“喜慰无可言喻”。他万分感慨,为探寻救国之路,经过了漫长的道路,终于“拨云雾而见青天”,找到了中国的救星。他把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抗日战争刚结束,国民党反动分子就挑起内战,人民再次蒙受巨大损失。陈嘉庚先生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反对内战。他还以“南侨筹赈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警告它立即撤退在华驻军,停止对国民党政府的一切援助。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野心,引起国际舆论的震动。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了三年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新生。陈嘉庚先生代表海外千百万华侨出席了开国盛典,并被选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国家领导职务。这是人民对他的信任和鼓励。
建国后,陈嘉庚先生仍不释手教育事业。由新加坡迁回家乡定居,他把余生的全部精力倾注在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各学校的修复、扩建中。他创办的学校得到党和国家的直接关怀和大力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各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各学校校舍规模和在校学生都扩大了几倍。陈嘉庚先生不无感慨地说“知我者党也”。
陈嘉庚先生为兴学捐资千百万,而个人生活却很节俭。他说:“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他把自己的生活费用降到最低,省下的钱都用在办学上。凡是到过陈嘉庚先生住所的人,都会为他的俭朴公忠而感动。他把一生的精力和钱财无私地献给了中华民族,献给了人民的文教事业。陈嘉庚先生坚持百年树人的事业,重视人才的培养,尤为可贵。
我们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不仅为了抒发我们对这位爱国老人的怀念,更重要的是为了发扬和学习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当前,发展教育、开发智力,已作为国家建设战略重点之一加以实施,深受广大海外侨胞的热情拥护和支持。多年来,不少爱国华侨回乡捐资办学,对祖国文教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如同今天我们缅怀陈嘉庚先生一样。


第4版()
专栏:

  党的政策暖侨心
  ——广东台山县落实华侨私房政策纪实
  本报记者 傅旭
1984年6月18日,一位八十七岁的旅美华侨从大洋彼岸往故国发出一封信,收信人是“广东省台山县黄静县长”。
信中写道:“久别故乡,思绪万千。兹闻祖国落实华侨政策,特别是侨房问题要落实,海外华侨闻讯,无不拍手称快。”“多少年来,我打算和家人回乡一行,但念无家可归,实感惭愧,欲返不能。现闻落实侨房,劳烦县长办理,办理!”
近几年,随着党的侨务政策的落实,台山县党政和侨务部门常常接到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华侨寄来的信件,大都表示了同样的愿望。
台山县是我国的著名侨乡,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五年的侨乡史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台山县党政和侨务部门积极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平反了一大批冤假错案,受到海外华侨的欢迎。他们中的一些人产生了要求退还祖屋,以便“叶落归根”的想法。他们说,现在国家虽好,但“有国没有家”,“有家归不得”,“叶落无法归根”。因此,近年来,台山县党政和侨务部门把落实华侨房屋政策,作为促进祖国四化建设,加速祖国统一大业的大事来抓。县委将侨务列为全县三大建设之一(工业、农业、侨务),县长亲自担任落实侨务政策领导小组组长,今年还专门成立了落实侨房政策办公室。
由于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全县落实侨房政策的工作进展较快。那位旅美老华侨的信发出一个多月后,便收到黄静县长的复信,复信说:“落实清退华侨房屋,团结海外侨胞,乃今祖国大策,亦同人本职之责。过去对一些侨胞家庭及祖屋处理不当,特表歉意,今已陆续改正。先生在西头乡之祖屋,决定退还,务请放心。”并在信中向他发出正式邀请,希望他能回来看看久别的家乡。
党的侨房政策的落实,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的华侨在国外接到退回侨房所有权证书后,立即打电话通知所有在外的亲属开家庭会传达喜讯,并当即投书家乡表示感谢,表达他们的一片思乡浓情。有些长期不愿回乡的回来观光探亲了;有些采取多种办法支援家乡建设。
有一位原国民党军官,1976年偕妻去美国定居。他在台城的两幢楼房退给他以后,去年不顾八十五岁的高龄,携子女回国。当他看到自己的楼房修葺一新,无比感动,对人民政府一再表示感谢。回美国后,他积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今年6月,他在横湖乡的房屋也全部退还给他了。
还有一位过去对大陆抱有较深成见的华侨,去年竟也回来探亲观光。他在家乡的一席肺腑之言,道出了他回国的真情:“近年来,国内落实华侨政策,说明人民政府是实事求是的,特别是邓伯(他们习惯称邓小平同志为“邓伯”)给过去做错的事平了反,过去就算了,你们知错认错就行了。中国有希望。”他还提出要办溯源学校。这所学校是1923年由雷、方、邝三姓的“溯源堂”创办的,解放后为台山县委所占,但溯源堂在美国一直为此校存着一大笔福利基金。县委赞同他这一请求,于今年6月腾出校舍。恢复学校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明秋即可开始招生。
党的政策的落实,大大激发了华侨及港澳同胞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从1978年以来,他们积极支持家乡兴办公益事业,如扩建、新建中小学和文化科学馆,新建医院、华侨大厦,兴修桥梁和水利设施,办工厂、农场,签订合作经营和来料加工企业等。全县侨汇收入逐年增加。每年回国观光探亲的数以万计。


第4版()
专栏:

  江西省军区离休干部为人民贡献“余热”
本报讯 通讯员叶政齐、记者赵相如报道:江西省军区一千余名离休老战士积极为人民贡献“余热”,其中三十一名老战士前不久受到省军区的通报表彰。
这些老战士在战争年代立了功劳。他们离休后,有的拿出多年积蓄帮助群众救灾、修路、办学校、建电站等;有的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当地群众防病治病;有的办起农村咨询站,为农民科学种田排忧解难。离休老红军陈春林回乡当农民后,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帮助村里落实生产责任制,带领群众垦山造林,使家乡摘掉了长期吃回供粮的帽子。
定居在南昌等城镇的离休老红军、老干部,积极开展书画活动。原省军区副政委王一琴,刻苦练习书画,还联络二十多名离休老同志办起书画会。今年五一节,有关单位为王一琴举办书画展览,受到大家的好评。老红军刘正明在战争年代失去了右手,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用左手写出二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有的已出版。老干部梁向堂离休后,义务为省文联等单位翻译了五万多字的英文资料。有的单位提出给他报酬,他谢绝说:“我在有生之年为党多做点事,这是应该的。”


第4版()
专栏:

  江北县竞相招聘退伍回乡的军地两用人才
本报讯 去年10月以来,四川省江北县已有四百多名退伍回乡的军地两用人才,被该县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业招聘为干部或技术工人。
江北县近几年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仅乡镇企业就有一千四百多个,迫切需要大批专业人才。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恰好给地方雪里送炭。每当老兵退伍之际,县人武部和安置办公室就热闹起来,不少单位上门“挂号排队”,要求给他们推荐各种专业人才。退伍战士一回到家乡,各单位便竞相招聘。
退伍回到江北县的军地两用人才,不仅是厂矿企业竞相招聘的对象,也是党政机关招聘干部的目标。据统计,去年10月至今年9月全县共选聘了一百二十多名乡级干部,其中退伍军人约占一半。
          (聂念新 罗宗臣)


第4版()
专栏:

  上海两名盗窃珍贵文物字画的罪犯被枪决
新华社上海10月16日电 (通讯员张唯一、记者陈毛弟)盗窃珍贵古字画的罪犯王君华、陈匡麟,经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今天执行枪决。
王君华、陈匡麟都是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虬江路仓库的职工。王君华于1982年初从这家仓库盗窃吴昌硕的一幅名画《梅花图》,以后又勾结他人再次从这家仓库盗窃名画家华嵒的山水画和郑板桥的墨兰竹中堂画各一幅,卖给澳门不法商人。陈匡麟从1982年1月起监守自盗,先后窃取陈鸿寿、任伯年、吴昌硕等名人字画达一百二十多幅,并将其中的三十幅字画交给王君华销赃。陈匡麟得赃款人民币五千余元和进口收录机一台,王君华从这些犯罪活动中共得赃款一万八千多元。


第4版()
专栏:

香港立法局十三位非官守议员
  支持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本报香港电 记者周毅之报道:香港立法局10月15日举行特别会议,辩论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十四位非官守议员发言,十三人表示支持并向香港人推荐。
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罗保首先发言,提出动议:“本局赞同并向香港人推荐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香港前途的协议草案”。他说,“两国政府都认为协议是维持香港繁荣稳定的蓝图”。他表示相信会谈代表已尽其所能维护香港的前途;协议草案是一份好协议。罗保曾于今年3月14日提出一项动议:任何有关香港前途的动议,在未达成最后协议之前,必须在立法局辩论。
邓莲如议员列举六项理由,指出中国是有诚意切实执行协议的。
李鹏飞议员认为,协议令投资者鼓舞;香港市民可据此策划、创造自己的前途。
议员们发言时还谈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王泽长议员认为,“一国两制”是一项大胆的、富有想象力和实事求是的构想,成功的机会绝不渺茫。陈寿霖议员指出,这项崭新的构想推行成功,会对世界政治的未来发展,起重大的影响。
施伟贤议员表示对协议草案有所保留。


第4版()
专栏:

万里会见日本广播协会访华团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今天下午会见以会长川原正人为团长的日本广播协会访华团,祝贺中日广播电视合作协定签字。这个协定是由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和川原正人昨天在北京签署的。
会见时,万里还回答了日本客人提出的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吴冷西参加了会见。


第4版()
专栏:

  朝鲜社会安全部协奏团在京首演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万里副总理和首都观众一千多人今晚观看了朝鲜社会安全部协奏团的首场演出。朝鲜艺术家们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朝鲜和中国歌舞节目。演出结束时,万里副总理和公安部长刘复之登上舞台,对朝鲜艺术家们的成功演出表示祝贺。
演出前,万里在剧场休息室会见了朝鲜社会安全部部长李铁棒和协奏团团长裴洪阳。参加今天首演式的还有朝鲜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金昌奎。


第4版()
专栏:

习仲勋会见朝鲜社会安全部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以李铁棒部长为团长的朝鲜社会安全部代表团。
在亲切的交谈中,宾主畅叙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习仲勋希望两国加强各方面的友好联系,并表示支持朝鲜人民争取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的事业。
公安部部长刘复之等参加了会见。
10月16日晚,刘复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以李铁棒部长为团长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安全部代表团以及随同来访的社会安全部协奏团全体成员。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参赞金东春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

杨得志宴请朝鲜人民军友好参观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由金光镇中将率领的朝鲜人民军友好参观团。
总参谋长助理谭旌樵代表杨得志在宴会上祝酒,金光镇也举杯祝两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不断发展。


第4版()
专栏:

马文瑞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马文瑞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以京都府知事林田悠纪夫为团长、议长高山宽为副团长的日本京都府友好访华团,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第4版()
专栏:

罗大使举行招待会
  庆祝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科学著作在华出版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安杰洛·米库列斯库今天上午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罗马尼亚国家科委主席、科学院院士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同志的两部科学著作中文版出版。
这两部著作是《异戊二烯定向聚合》和《高分子领域中的近期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和全国妇联副主席罗琼等出席了招待会。


第4版()
专栏:

王震举行茶会欢迎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协名誉会长王震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茶会,欢迎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前外务大臣伊东正义和夫人一行,宾主进行了亲切愉快的交谈。
中日友协会长夏衍出席了茶会。


第4版()
专栏:

王震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协名誉会长王震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了日本自由民主党众议员村上茂利和日本社会党众议员河野正一行。


第4版()
专栏:

康克清会见日本创价学会妇女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日本创价学会综合妇女部副部长八矢弓子率领的妇女代表团。会见后,康克清设宴欢迎日本朋友。


第4版()
专栏:

  朱学范倪志福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众议院议员、总评前事务局长富塚三夫和由他率领的日本友好之翼访华团的领导成员。
会见后,中华全国总工会举行宴会,欢迎访华团八十多位来自富塚三夫所在选区神奈川县的工会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朱学范、倪志福和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罗干及铁道部副部长李克非等出席宴会。


第4版()
专栏:

廖汉生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以总理部副秘书长科姆塔格利为团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青年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邓力群会见罗马尼亚记者组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今天会见由罗马尼亚《当代报》副总编辑科尔内里乌·列乌率领的罗马尼亚记者组。


第4版()
专栏:

  中智两国外长举行会谈
  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问题广泛交换意见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智利外交部长海梅·德尔瓦列举行了会谈。
两国外长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他们认为,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自建交以来取得了顺利发展。双方表示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在谈到国际问题时,吴学谦说,国际上的紧张局势依然存在,根源在于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在世界上各个热点都可以看到两个超级大国插手的情况。
吴学谦强调,要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首先是两个超级大国应坐下来,进行真心诚意的谈判,并达成大规模削减军备、尤其是核军备的协议。在各个热点地区,应贯彻反对任何外来干涉的原则,让各国人民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德尔瓦列介绍了智利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他说,智利十分担忧地看到在阿富汗和柬埔寨的霸权主义行径,智利反对这种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
他说,智利作为一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希望加强同这一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将太平洋地区建成一个和平的地区。
他说,智利支持孔塔多拉集团为和平解决中美洲的冲突所作出的努力。
他说,在债务问题上,智力同其他拉美国家一道在卡塔赫纳和马德普拉塔会议上寻求债务问题的公平合理的解决办法。
德尔瓦列是应吴学谦的邀请于昨天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陈慕华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外贸部长会谈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陈慕华今天下午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外贸部长塞莱斯蒂诺·罗沙·达科斯塔举行会谈。双方就发展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交换了意见。
达科斯塔部长一行是今天上午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湖北省通山县北山林场派出所,和林区所在的六个乡建立了护林责任制,采取聘请业余护林员、分片包干到人,在路边、道口布置护林告示牌,定期检查评比等办法保护森林。六年来,他们管理的四万亩林区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和乱砍滥伐事件。图为派出所所长到林场检查。
        新华社记者 李一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