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象列宁那样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欢迎《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的出版
  苏绍智
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领袖,他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同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论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列宁把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密切结合,使之相互启发,相得益彰。他随时总结经验教训,从来不认为自己一贯正确。他在自己的著作和演讲中多次提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觉得很对不起俄国工人”,等等。他从来不惜根据新的情况,修改自己过去的论点。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出初步的总结,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列宁成功的秘诀集中到一点,就是: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他一生信守不渝的箴言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提出了许多需要解答的新问题。西方社会民主党人如伯恩施坦、米勒兰之流,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寻求答案,陷入了修正主义的泥坑;另一些人受教条主义的束缚,企图从书本中寻求答案,在现实面前表现无能为力。列宁则从实际出发,总结了资本主义新发展的五大特征,指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阐明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即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的可能性,终于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在战争与革命的风暴里,在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初期,列宁创造性地回答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来的一系列新问题——作为新型国家的苏维埃政权、执政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作用、工农联盟、过渡时期的经济和政治以及文化革命,等等。这些问题都关系到革命后的俄国如何建立新社会、新经济、新文化。面对所有这一切问题,列宁不受教条主义的束缚,也不拘泥于自己先前的论述,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断地去探索新的答案,开拓通向胜利的道路。正是根据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取得的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
如果说我们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革命论相对地研究得还较多的话,那么,对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却研究得较少,特别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列宁生命最后几年里对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初步总结研究得更少。
在1918年春以后,革命后的俄国面临着一连串的危机:城市饥荒,运输和军队的瓦解,外国干涉和内战。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里,当务之急是最有效地把整个后方,把全国人民和有限的资源动员起来为前线服务;需要强调和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从这个实际出发,列宁毅然地把原先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设想的革命后实行巴黎公社式的自治和民主的形式,代之以严格的高度集中的形式,而且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应由无产阶级政党来执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国家取得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布尔什维克党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但是,战时共产主义的一些措施是否带有普遍的意义?直到目前还是一个受人重视并认真讨论的问题。
在战争结束以后,农民和工人阶级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出不满情绪,列宁率先提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用说服的办法代替战时所采用的军事命令手段,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的问题相当广泛:放松农民贸易自由的条件,准许私人工业家开设小企业,运用租让政策,充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加强商业,扩展城乡间的商品流转,巩固工农联盟,提高农业作为恢复和发展工业的前提,等等。今天,不少学者包括苏联学者认为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应该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不能简单地看作是进攻前的短暂的退却。这个问题同样成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1922年秋,列宁患重病。但他在病中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反而有时间去回顾苏维埃俄国建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初步的总结。苏维埃俄国取得的胜利令他欣慰,而大量存在的问题又使他不安。他看到了国家机关还严重地存在着旧机关的残余,国家机构过分膨胀,苏维埃和党面临着官僚化的危险,某些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专横、无能并日益脱离人民群众,有些人(包括斯大林)变得如此粗暴以至不仅在私人交往中,而且在公务上也变得难于合作。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全党应该把改革和改进苏维埃机关看作头等重要的任务;建立各项工作的个人负责制以反对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建立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检查制度以反对任何个人的专横独断;注意挑选人才,国家机关的领导者应该具有出色的吸收人才的能力,并具有检查他们工作的相当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不相信说空话、说昧心话的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障城乡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疾速提高,巩固他们之间的联盟;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合作制已逐渐成为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的可靠的和唯一正确的途径;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始终以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义务作为研究和制定党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世界历史的一般规律不仅不排斥自身发展在形式上的特殊性,相反恰是应该以此为前提的。总之,列宁在生命的最后时期,由于认真地思考了当时苏维埃国家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因而提出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包括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的思想,党和国家机关民主化的思想,反对官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列宁患重病后不久逝世,这些光辉的、足以克服当时苏维埃国家存在的许多弊病的思想被保密、封存甚至被篡改,终于发生了列宁所担心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苏联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有很大的影响。
列宁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还有无数的演讲、报告、决议草案、批示、指示、命令、书信以及各种提纲和草稿。这些文献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的全部出版,对于我国人民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第一版是依照苏联编辑的《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译出的。俄文第四版是在1941年到1945年出版的。由于苏联当时的政治历史条件,文献中的忌讳之处难免被删、节、改,甚至根本不予收入。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虽然又补出了五卷,但遗漏之处仍有不少。因此,在《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内,有大量的列宁文献没有被收录在内,特别是前面所说的列宁患重病和逝世前不久的有关文献更显不足,这对于我们研究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特别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列宁晚年思想,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1958年到1965年苏联新编的《列宁全集》俄文第五版,收载文献九千多篇,比第四版多收五千多篇。近年来,苏联又开始出版《全集》俄文第五版“附册”三种、《列宁文集》三卷(发表新的列宁文献一千二百篇)。此后还要出版多种。与《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相比,估计文献数量要多出六千多篇。《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以这些俄文原件为基础,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自行编译,全部译文并依据最新版本的原文重新作过校订。《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收集列宁文献的篇幅比第一版增加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其中大量是十月革命以后的有关国务活动的函电。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列宁思想中过去比较被忽略的部分,特别是前面所提出的当前所关心的问题,确实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决不能把《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看作单纯的再版。新增加的文献连同精心重译的文献都应该看作是崭新的文献,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我们热烈地欢迎《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的出版。让我们象列宁那样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吧!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推荐《中国革命历史故事》
  李新
中国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虽只有三十年,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却是空前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重大的一次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时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全世界阶级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此,全世界的革命斗争,特别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更加汹涌澎湃,并不断取得胜利。
三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悠久的中国历史相比,固然是很短暂的,但作为一次革命来看,它却是很长很长的。而且,它发生在中国这么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千百万人民群众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着,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斗争。其规模的宏伟,组织的严密和纪律的严格,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正是在这样一次伟大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
想用故事的形式写几本小册子,把这么多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写得非常完备,显然是办不到的。但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这六本故事书,虽不完备,却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写到了,而且写得很生动,很感人,这是很不容易的。只要打开书一看,你就爱不释手,看完一个故事之后,还想再看一个。如果把全套书看完了,你对一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会有一个概要的形象的了解。而且这个了解基本上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因为作者所写的故事并非向壁虚构,而是有事实根据的。象这样一套书,我认为值得向青少年朋友们推荐。我相信青少年朋友们读了这套书,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对祖国伟大的人民和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会产生强烈的感情,会觉得我们的祖国、我国的人民和我们的党,确是十分伟大光荣,值得大家去热爱并为之贡献自己的一切。当他们知道了先烈们如何流血牺牲、先辈们如何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之后,一定会激发出更多更大的热情,去从事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我曾经作过多年的青年工作和教育工作,现在又是一个史学工作者,我很了解故事这种形式最容易引人入胜,尤其对青少年朋友们,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它的优越性是显著的。
我推荐这套故事书,希望有更多的作者写故事书。但我希望写故事书的作者,注意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尽可能地避免宣传英雄史观。我希望青少年朋友们多读故事书,尤其要多读革命历史故事书。


第5版()
专栏:

  《〈中国农村〉论文选》出版
薛暮桥、冯和法编的《〈中国农村〉论文选》(上、下),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农村》是三十年代中至四十年代初我地下党领导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刊物,具有广泛的影响。本书是根据《中国农村》发表的质量较高、有代表性的文章汇编而成的。
(丁巍)


第5版()
专栏:

  发展公路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
  先立志
怎样看待公路运输的能耗和成本?
当前多数货运汽车的吨位小,公路状况又不好,所以公路货运的能耗比铁路货运高。但从综合运输成本看,公路就不一定比铁路高。因为铁路运输,一般都要借助于其他运输工具来进行集散,不仅要增加运费,而且要增加装卸费。这些费用,应当算在铁路运输的综合运输成本以内。据北京市商业储运公司统计分析,在二百公里以内运输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经铁路托运平均要二十五天,用汽车运输,平均只要三天,经铁路要三装三卸,公路只要一装一卸,加上包装费、仓储费和占用流动资金利息等因素,最后综合计算,由公路运输比经铁路托运,每吨商品可节省八点五五元。至于零担快件运输,走公路,三、四吨即可装车起运,营运路线也较多,根据目前公路和车辆状况,经济运距已超过四百公里。如北京至邢台,铁路每百公斤运费十六元,公路每百公斤运费十二点五一元;北京至邯郸,铁路每百公斤运费十七元,公路每百公斤运费十四点一三元。客运的能耗,公路也比铁路低。汽车客运每个旅客大约需要二点九马力,而火车客运每个旅客大约需要三点七马力。当然远距离客运,铁路和航运条件比公路优越,但中、短途客运,则汽车经济更方便。
有铁路和水运的地区要不要发展公路?
有了铁路的地方是不是就不要修建公路呢?吉林省的情况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省共有四十多个市、县,其中80%以上能通铁路,应当说铁路是很发达的。但该省已经修建了公路二万四千一百一十四公里,其中能晴雨通车的公路有一万一千零五十六公里,铺有黑色路面的公路三千九百七十二公里,所有县乡和75%的生产大队都通了公路。
水运发达的地区是不是就不用修建公路呢?江苏、广东等水运发达的省的情况都说明不是这样。江苏省现在已有公路二万一千三百一十三公里,广东省有公路六万三千三百六十公里,但群众还是要求修建公路,而且要求修建高标准的公路。
为什么铁路和水运发达的地区,群众还是积极要求修建公路呢?原因是铁路和水运不可能通到每个乡、每个村,也不可能通到每个工厂,而公路却有可能作到。更重要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第一,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轻纺、化工、电子、食品工业等高产值的产品大幅度增加,这些产品最适宜于用汽车运输;第二,农业责任制的实行和专业户、乡镇工业的发展,农牧渔业产品的商品率和乡村工副业产品增长,农民迫切要求把这些产品运进城里销售;第三,各行各业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注意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更多地使用公路运输,以便迅速、及时地把高档工业产品及鲜活易腐货物运到城市;第四,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发展,近几年公路旅客增长很快。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公路建设必须加强。
我国是否需要修建高速公路?
我国是否需要修建高速公路?回答是肯定的。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公路运输将发展很快,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随之增加,当交通量达到一定限额时,就会出现车辆拥挤、汽车行驶速度很慢、油耗很大、安全事故增多等现象。如不及时解决这些矛盾,就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修建汽车专用公路,把汽车和人、兽力车等其他车辆分道行驶。
汽车专用公路实质上就是高速公路,它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一、至少有四个车道,路中设分隔带,汽车分向行驶;二、设立体交叉,排除横向干扰;三、全封闭,以免人畜及其它车辆进入;四、设置交通工程设施和安全监察设施;五、不通过城镇,以支线与城镇联接。具备了以上这些基本条件的公路,汽车行驶的速度就快,这就是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的优点是:第一,通行能力大。世界各国的高速公路,日行车量至少一万辆以上,最多可达十万辆。目前日本高速公路里程仅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0.27%,却承担了全国汽车交通量的6%,承担货运周转量的10.4%,占全国公路货物周转量的25.6%。其他国家情况也大体相似。第二,行驶速度快。我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为80—120公里。由于解决了混合交通问题,排除了横向与纵向干扰,再加上一些保证快速行驶的设施,汽车的行驶速度就快了。第三,交通事故少。根据国外资料,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比一般公路大大减少。日本每亿车公里的交通事故,在一般公路为一百九十五起,而在高速公路上只有二十七起。
修建高速公路的造价比修建一般公路高,它的附属工程设施如交通工程设施、安全监察设施、维修养护设施、管理与收费设施、服务设施等的费用,约占全部工程投资的20~40%。但它建成后的效益高,投资回收期短,特别是对提高商品流通速度可起很大作用。据日本对八个部门物资运输时间的调查,铁路平均为四十六小时,海运为二十点九小时,航空十七点三小时,由于修建了高速公路,载货汽车则为七点九小时。日本普通载货汽车在一般公路上行驶,每车公里的行驶费用为三十六点四二日元(包括工资、汽油与轮胎消耗、机械损耗以及时差损失等),而在高速公路上只要二十七点四日元。可见,修建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是高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