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相结合
山东省在整党中抓紧挑选考察后备干部
新华社济南10月9日电 (记者程德源)中共山东省委在整党中加强第三梯队的建设,抓紧挑选考察后备干部,为下一步改革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准备了后续力量。
目前,山东省省级和地、市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已全部考察完毕;县(处)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这次挑选考察后备干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认真走了群众路线,实行了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相结合。各级组织把政策交给群众,发动群众推贤举能,从机关、厂矿、学校、科研单位等各方面推荐人才。对省、地两级干部的预选对象都是在较大范围内搞了民意测验的。在一个地方,参加推荐的人数少者几百人,多者几千人。组织上带着推荐的人选名单,再深入到群众中全面考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几上几下地反复比较,严格筛选,好中选优。
山东省委遵循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挑选后备干部,力争使以后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结构合理,能适应近期和长远建设的需要。在考察后备干部时,强调四条原则:政治上可靠,“文化大革命”中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表现好;有改革创新精神,能开创新局面;既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又有组织领导才能;有工作实绩,也有潜力和发展前途。对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这样那样问题的,或者当时的表现至今仍没有调查清楚的,即使他们在才的方面比较突出,也不列为后备人选。
在考察工作中,对一些思想解放、勇于开拓的干部人选,往往会产生一些争议。考察组坚持新时期的用人之道,不为那些妒贤嫉能的闲言碎语或毫无事实根据的议论所左右,注意分清干部的主流和支流,不把改革创新看成盲目蛮干;不把办事果断看成主观武断;不把锐意进取看成好出风头;不把敢抒己见看成骄傲自满;不把工作中的朝气、虎气看成不老练、不稳重。这样,就使一大批立志改革、能打开新局面的干部被选进第三梯队。
山东省委对第三梯队既选也育,尽可能地给后备干部提供锻炼的机会。现在,后备人选中有的人已被抽调参加整党联络组,有的被送到院校深造,有的由领导同志带领到基层搞调查研究。山东省委还打算根据各个后备干部的不同情况,研究制定对每个人的具体培养措施。


第4版()
专栏:

《中国民兵》杂志在北京创刊
邓小平题写刊名;徐向前撰写题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文章;聂荣臻杨尚昆张爱萍题词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机关刊物——《中国民兵》杂志10月9日在北京创刊。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为《中国民兵》题写了刊名。军委副主席、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徐向前为创刊号撰写了题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文章。军委副主席聂荣臻、杨尚昆,国防部长张爱萍为创刊号题了词。聂荣臻的题词是:“兵民是胜利之本。要努力改革,开创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新局面。”杨尚昆的题词是:“努力办好《中国民兵》,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作出贡献!”张爱萍的题词是:“经文习武,保卫国防”。
徐向前的文章说,国富才能兵强,兵强保障国富。为了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军队要精兵简政,但常备军的精减,决不意味着国防可以削弱。办法之一,就是要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寓兵于民。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应经济建设和战备要求的重大战略措施。这样,平时少养兵,战时能多出兵,出好兵。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首先是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教育,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提倡学文习武,发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再就是要切实按照《兵役法》的要求,完善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储备好专业技术兵和预备役军官,使广大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三句话,在新条件下有新的标准,新的内容:“召之即来”,要适应现代战争突然性的特点,要来得快,来得齐;“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适应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要求。为此,要建立和完善战时兵员快速动员扩编体制,要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究现代条件下游击战争的新战法,要提高民兵和预备役人员的军政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只要我们努力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一旦外敌入侵,我们就可以把侵略者埋葬在现代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文章指出,民兵不仅是进行现代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把民兵建设搞好,不仅打仗能出战斗力,建设也能出强大生产力。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改革,民兵工作要在改革中前进。民兵工作的改革,既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适应战备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兵工作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要端正办民兵的指导思想,要在新条件下发扬劳武结合的传统,发动民兵干四化、围绕四化办民兵,在建设两个文明中充分发挥民兵的带头作用。民兵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总任务,总目标。要在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中,在落实生产责任制中,在提高经济效益中,在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在重点工程建设中,组织民兵当先锋,打头阵,从中锻炼民兵、建设民兵。
徐向前希望把《中国民兵》杂志办成深受民兵、预备役人员、人民武装干部、部队、人民武警指战员和广大青年喜爱的一本国防和军事教育读物。
《中国民兵》是全国性的以国防教育、民兵和预备役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月刊。
总政治部决定《中国民兵》杂志由解放军报社主办。


第4版()
专栏:

杨尚昆在“两山”英模事迹报告会上号召全军指战员
以英模为榜样 进一步搞好人民军队建设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郭殿成)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今天在总政治部举行的云南边防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上,号召全军指战员以“两山”作战的英模为榜样,进一步搞好人民军队建设。
报告会上,云南边防部队某部负责人易登灿、“战斗英雄”史光柱、“模范卫生员”钟惠玲,分别报告了参战部队和个人的英雄模范事迹。
杨尚昆在讲话中说,英雄们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是边防作战部队指战员的代表。象他们这样的英雄模范,参战部队中还有很多。为什么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在战斗中表现这样出色,这样英勇,就是因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以实际行动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精神”——革命加拚命的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全军指战员向他们学习的。
余秋里、杨得志、洪学智、王平也先后在会上讲了话。他们指出,英雄的部队、英雄的战士创造了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有这样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这是祖国的骄傲,人民的荣耀,也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
驻京陆、海、空三军指战员两千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第4版()
专栏:

福建增设台轮停靠点和台胞接待站
本报讯 记者张铭清报道:最近,与台湾省一水相隔的福建省新辟了福州马尾港、厦门东渡渔港、泉州临海(前埔)、莆田秀屿港、漳浦旧镇五个台轮贸易停靠点;增设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秀屿和武夷山六个台胞接待站。
近年来,台、闽两省的民间往来日益频繁,两省海峡小额贸易不断增加,来闽台胞与日俱增,原有的东山、惠安、平潭、三沙四个台胞接待站,和台轮贸易停靠点已不能满足来闽台胞需要。为了适应新形势,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了这些停靠点和接待站。为加速实现对台通邮、通商、通航,除增辟这些贸易停靠点和台胞接待站外,福建还在沿海城市成立了投资贸易公司,欢迎台胞来闽投资办厂。
福建省政府有关方面负责人说,我们热情欢迎台湾各界人士来闽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进行文化学术交流。我们闽台两省应为和平统一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邓颖超会见南斯拉夫友好人士波波维奇夫人
本报讯 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于10月9日会见了南斯拉夫知名友好人士、首任驻华大使夫人薇拉·波波维奇同志。外交学会副会长周秋野、南斯拉夫现任驻华大使奥布拉多维奇夫人等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宾主回顾了过去的友好往来,坚信两党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必将进一步发展下去。邓颖超同志回顾了过去会见波波维奇大使和夫人的亲切场面,赞扬波波维奇大使和夫人在华期间和回国之后为加强和发展中南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做了不少工作。 (新华社记者摄影)(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赵紫阳分别会见比利时和土耳其驻华大使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分别会见了即将离任的比利时驻华大使罗杰·德诺睦和土耳其驻华大使内杰代特·泰泽尔。


第4版()
专栏:

王震会见日本朋友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协名誉会长王震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降矢敬义为团长的日本自由国民会议中国政治经济研修团,宾主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第4版()
专栏:

“总统府”的变迁
本报记者 朱维群
三十五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国民党政权的“总统府”,如今会是什么样子呢?最近,记者到南京访问了这个地方——今天的长江路292号,江苏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昔日“总统府”已由内战的策源地,变成江苏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领导中枢。今天,除江苏省政府、省人大和省政协在此办公外,各民主党派以及省经济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协会的主要机构也设在这里。今年年初,胡耀邦同志来到南京,他号召江苏人民“再来个七战七捷”,为全国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做更大贡献。根据这个精神,全省专家学者再度云集长江路292号,开展“2000年的江苏”大规模讨论,为今后十六年江苏的建设制定了科学的发展战略。
如果从工程建筑的角度看,“总统府”在日新月异的金陵古都中,又是最缺少变化的地方之一。它作为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终保持着当年风貌。一进大门,迎面正堂上高悬孙中山先生手写的“天下为公”横匾。中间甬道两侧的高楼深宅,整葺如新。甬道北端尽头是一座五层楼房,那是1935年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时建的,现在是省政府办公厅。二楼当年的“总统办公室”,也作为历史文物照原样保护着。建国以来,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建筑。仅1980年省政府就拨款五十万元。西花园内现在亭阁矗立,花木茂盛,依然一派江南名园的风采。荷花池北端的“漪澜阁”,现已辟为“洪秀全历史文物陈列室”,池西的一栋黄色西式平房,就是解放后政府精心保护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室内陈列着孙中山先生当年遗物和有关南京临时政府的史料。省政府今年初决定进一步征集实物,在此陈列。这项工作得到广东、上海、武汉等地博物院的支持,已征集到大总统礼服等一批辛亥革命重要文物,今年国庆期间已经与群众见面。
从1982年起省政府即决定将西花园连同“总统府”门楼、前庭院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两年多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三百万人。有关同志告诉记者,“总统府”不久将发生重大变化:省政府将迁往新址办公,其他机关也都将陆续迁出。长江路292号将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和游览胜地。


第4版()
专栏:

人民日报社新闻智力开发中心
函授招生简章
人民日报社新闻智力开发中心设函授部,通过函授为社会培训新闻人才,并从学员中选拔人民日报特约通讯员或记者、编辑。
▲招生对象:面向全国,职业、学历、年龄和在职与否均不限。
▲学习内容力求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岗位学员的不同需求。①开设《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等专业基础课;②组织约五十次系列专题讲座,由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主讲,侧重传授新闻工作经验,提高学员的采访和写作能力;③编印约五种辅导材料。
▲学习方式:①每月邮寄《函授教材》一册,刊登系列专题讲座四至五讲,约十万字;②一学年内邮寄五门专业基础课讲义,每门约十万字;③每月邮寄《函授通讯》一期(约五万字),设有《国内外新闻名篇赏析》、《新闻稿病院》、《一次印象深刻的采访》、《采、写、编经验谈》等若干栏目,以辅导学员学习;④选评学员作业,刊登在《函授通讯》上;⑤不定期地派教师在学员集中地区巡回讲学和辅导。
▲函授部聘请人民日报和新闻界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研究人员和教师为函授执教。
▲学制为一年。①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者,本中心发给学员结业证书;②从成绩优良的学员中选聘人民日报特约通讯员(发给聘书);③对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者,函授部提供奖学金一千元,选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进修专业课一年,其中在人民日报实习半年,结业后发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进修结业证书;④从进修生中选拔优秀学员充实人民日报的编辑、记者队伍。
▲函授部在一年内组织两次开卷考试,成绩列入学员学习档案。
▲学费为六十元,一次交清(不另交书费。有困难者可由单位出具证明,报名先交三十元,余款明年6月前交清)。
▲报名日期自即日起至12月15日截止。1985年1月开课。
▲报名信寄至北京人民日报社新闻智力开发中心函授部,附上近期一寸免冠半身照片两张。报名时写明本人姓名、通讯地址、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以及所在单位和职务;同时汇寄学费。学费由公费报销者,请在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公费报销单位。若经银行信汇,请汇至本部开户银行:北京朝阳区关东店分理处,帐号4601—76。切勿在平信内夹寄现金。报名汇款后不经考试即被录取,本部将给学员寄去学员证。
▲联系电话:北京595946。


第4版()
专栏:

荣毅仁会见联邦德国经济界人士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今天中午会见并宴请随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来访的联邦经济合作部部长瓦恩克和联邦德国著名经济界人士。


第4版()
专栏:

康克清会见科尔夫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的夫人哈娜洛蕾·科尔。
康克清向科尔夫人赠送了贴补花台布和中国著名女画家的作品选。科尔夫人也把介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妇女情况的小册子赠送给康克清。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修德的夫人参加了会见。


第4版()
专栏:

杨尚昆会见日本朋友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杨尚昆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日本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栗栖弘臣一行,宾主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第4版()
专栏:

姚依林会见美国《世界新闻》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美国《世界新闻》发行人兼主编克鲁克·斯诺率领的《世界新闻》代表团,回答了客人们提出的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


第4版()
专栏:

杨得志会见罗马尼亚军队院校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今晚在钓鱼台养源斋会见并设宴招待由康斯坦丁·奥普里察中将率领的罗马尼亚军队院校代表团。总政治部副主任朱云谦和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安杰洛·米库列斯库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罗马尼亚客人将于明天离开北京回国。


第4版()
专栏:

瑞士联邦议会代表团举行答谢宴会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由国民院议长安德烈·戈蒂埃率领的瑞士联邦议会代表团今晚在瑞士驻华大使官邸举行答谢宴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委员符浩、高登榜、钱敏等应邀出席了宴会。瑞士驻华大使汉斯·穆勒也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

英国籍专家邱茉莉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在我国工作三十多年的《中国建设》杂志社英国籍老专家埃尔西·邱茉莉因患癌症,不幸于9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八岁。以文化部部长朱穆之为主任的治丧委员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追悼会,沉痛悼念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追悼会会场正中安放着邱茉莉的遗像,两边排放着邓颖超、朱学范、康克清、王炳南等同志以及中宣部、文化部、对外友协、新华社、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等单位送的花圈。
黄华、康克清、朱穆之和邱茉莉同志的生前友好陈翰笙、马海德、索尔·爱德乐、路易·艾黎、露丝·史密斯等四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她的遗体告别,对她的丈夫爱泼斯坦及其子女和亲属表示慰问。
邱茉莉1905年出生于英国。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大危机时,她参加了伦敦的反失业示威活动。1935年开始,她在美国担任太平洋关系学会秘书工作,并积极参加了抵制日货和救济中国战争孤儿的活动。
1938年到1944年,邱茉莉热情帮助中国人民抗战。她后来再次移居英国,继续为中国革命争取朋友。新中国成立后,邱茉莉同志应宋庆龄同志的邀请,与她的丈夫爱泼斯坦再次来到中国,参加《中国建设》的创刊工作。她生前还担任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及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顾问等职务。
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罗俊在追悼会上致悼词说:邱茉莉“以四十多年的实际行动证明她是中国人民忠实的朋友、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坚强国际主义战士。她的一生是与中国人民共患难同欢乐的一生。”
罗俊说,中国人民“将永远不忘她对中国革命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以及对促进中英、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邱茉莉的骨灰将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第4版()
专栏:

中国佛教友好代表团出访尼泊尔
新华社拉萨10月8日电 应尼泊尔王国佛教组织的邀请,中国佛教友好代表团一行九人今天离开拉萨经陆路前往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和佛事活动。
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是西藏色拉寺堪苏、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伦珠陶凯,副团长是西藏多吉扎寺活佛、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白洛桑和甘丹寺活佛、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布米·强巴洛珠,团员有西藏黄教、红教、白教、花教、本教的著名活佛、格西、堪布、大喇嘛等高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