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美国友好人士、华侨和美籍华人知名人士
热烈欢迎赵总理访美认为此行意义重大
本报华盛顿1月4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在赵紫阳总理即将访问美国的时候,记者走访了长期以来从事中美友好和两国间经济贸易事业的美国人士,以及爱国华侨和美籍华人中的知名人士。他们十分欢迎和重视赵总理的这次访问,为两国领导人即将进行的互访感到高兴。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哈里·哈定说,两国领导人的互访表明双方都重视两国的关系;互访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有利于促进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哈定在回顾去年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时指出,1983年我们两国关系在台湾问题和其它一些方面出现了一些麻烦,但是在1983年即将结束时,我们的关系逐渐稳定了下来,并有所改善。他说,这表明中美两国都有一种共同的判断,即改善中美关系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的。双方都意识到这种关系的重要性。他说,他同意中国关于台湾问题是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主要障碍的说法,他希望双方都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这一问题。他认为,美国方面应该奉行一种始终如一的政策,要理解中国人民在这个问题上的民族感情。哈定还说,美国人民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他本人曾6次访问过中国,不久前刚从中国访问回来。他说,回国后他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前景更乐观了。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长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对赵紫阳总理访问美国感到十分高兴”。他说,他对这种高级领导人的互访已盼望很久了。他认为,这种互访不仅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质性意义。菲利普斯同时也实际地指出,不能期望两国领导人的一次晤面会取得引人注目的重大成果,访问本身就很重要,因为这象征两国关系的发展。他说,美中经济贸易关系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势头,他为此感到高兴。他列举了纺织品贸易协议、高级技术转让等例子,认为这都是发展两国关系的“砌墙砖”,对双方都有利。菲利普斯认为,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对促进两国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说,美国企业界人士正期待着赵总理发表对发展两国经济关系的看法。他还说,他接触到的美国企业界人士都十分欢迎赵总理来访。他在谈到中美关系发展前景时还说:“我对前景总的说来,是很乐观的”。
美中医学会会长李振翩对记者说,赵总理访美和里根总统今年4月访华,将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东南亚的安全和世界和平。他说,通过互访,增进相互的了解,就能改善关系。
全美华人协会副会长龙绳文说:“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访是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他说,去年两国在政治、经济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两国人民都有改善关系的愿望,情况正在好转。他说,作为一名美籍华人,他将为促进两国的关系做出努力。
美国华侨组织“美京各界”负责人任之恭认为,赵总理访美是中美关系中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他说,我们诚心诚意支持赵总理访美。
美国马里兰大学薛君度教授认为,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是一大突破。他说,中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地区性的和平和安全,都大有裨益。
新华社华盛顿1月4日电 美国一些友好知名人士最近先后向本社记者发表谈话,欢迎赵紫阳总理到美国访问。他们一致强调这次访问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
美中人民友好协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琼·特罗伊1日说,“我们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地欢迎中国总理赵紫阳来美国访问,把这次访问看作富有希望的征兆。”
琼·特罗伊说,美中关系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快一些,有时碰到困难。她在谈到美国国会通过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和最近发生的一些不利于美中关系发展的事情时说,美中人民友好协会认为,关于台湾的事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部事务。她说,去年9月,“在洛矶杉举行的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通过了一项决议,重申我们支持上海公报,并要求我们的政府废除《与台湾关系法》”。她说:“我希望,赵总理和里根总统的互访能为(两国间)更好的了解和谅解打开道路。”
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席赫伯特·西蒙3日说,赵紫阳总理访问美国,“对正在谋求发展相互关系的美中两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西蒙博士谈到,在过去几年里,美中两国在双边关系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然而,障碍仍然存在,主要是台湾问题。他说,美国政府已经接受了一个中国的政策和原则,而实现这项政策的正确方法还有待制订。他希望美国不要从上述决定后退。
他在谈到两国的科学和学术交流问题时说,十多年来,学术交流一直在进行,双方都派了许多学者去对方国家访问,与同行一起工作。他表示相信,中国总理此次访问将有助于加强和改善两国的科学和学术交流。
1979年访问过中国的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4日说,他相信中国总理赵紫阳对美国的访问和中美两国政府首脑的会晤将为发展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关系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这次访问的重要性是不能低估的。
斯特恩已被邀请在欢迎赵总理的白宫国宴后演出。他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伟大文化历史、人才众多和愿意为它的人民进步而献身的国家。”他说,在美国,人们对中国普遍抱有善意。他希望两国在各方面的交流不断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得到加强。


第6版()
专栏:

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会议结束
决定今后斗争策略 讨论阿拉法特访埃报告
新华社突尼斯1月4日电 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今天在突尼斯城结束了自去年12月31日开始的历时5天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会议听取了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关于开罗之行的报告,并就今后的斗争策略和其他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决定。
会后发表的政治公报说,法塔赫中央委员会听取了阿拉法特关于他访问开罗,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会晤的说明报告。阿拉法特在报告中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他认为他对开罗的访问冲破了戴维营协议,而不意味着参加或执行戴维营协议。
二,埃及回到阿拉伯民族大家庭不仅要自身努力,也需要阿拉伯方面的努力。
三,考虑到埃及在阿拉伯民族战斗中作出的牺牲,为了使埃及回到阿拉伯民族大家庭中来,这种访问是必要的。
四,这次访问没有签订政治协议,没有签署违背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和法塔赫政治、组织决议的文件。他向穆巴拉克阐明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戴维营协议和里根方案所包含的自治方案的反对立场。
五,关于同约旦建立邦联和举行谈判问题,阿拉法特向穆巴拉克阐述了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决议和非斯决议,特别强调了巴勒斯坦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六,阿拉法特表示,在法塔赫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合法机构内,他对这次访问负责,他遵守合法机构的决议。他认为这次访问是他的私人行动。
公报说,法塔赫中央委员会充分讨论了这个报告,并研究了今后的斗争策略。会议就一些问题作出了决定。
关于阿拉法特访问开罗,决定说,会议认为,这次访问在组织上是违反纪律的行动,违反了法塔赫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所采取的方针。这次访问是阿拉法特的个人决定。为此,法塔赫中央委员会已做出内部决定,以加强法塔赫中央委员会及其机构的集体领导。
决定还说,中央委员会对阿拉法特这次访问开罗所采取的立场不是针对为使埃及重返阿拉伯家庭而做出的努力的。如果埃及放弃戴维营协议,它就能重返阿拉伯队伍,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埃及和埃及人民由于其历史作用和国际影响,仍然是维护阿拉伯团结的一支有效力量。
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研究和制定与埃及发展关系的方针。
决定重申完全拒绝旨在反对巴勒斯坦事业、反对巴勒斯坦独立做出自己决定的权利以及解除巴勒斯坦人民和巴勒斯坦革命的武装的“叙利亚—利比亚阴谋”。
决定说,在尊重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和非斯阿拉伯首脑会议决议的基础上,就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双边关系开始举行谈判。决定拒绝在约旦建立巴勒斯坦殖民地的观点。它说,这是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一个掩盖手法。
决定对伊斯兰国家、不结盟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国和埃及在特里波利战斗这一困难时刻支持巴勒斯坦革命的立场表示高度赞赏。
决定还重申了法塔赫关于反对戴维营协议、里根建议、黎以协议的立场,并表示要加强武装斗争,维护巴勒斯坦独立作出决定的权利,尊重巴解组织的政治和组织纲领,尊重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通过的所有决议,尊重指导阿拉伯和国际行动的阿拉伯非斯首脑会议的所有决议。


第6版()
专栏:短评

野蛮的挑衅
 1月3日和4日,以色列出动大批飞机,连续轰炸了贝鲁特以东的巴勒斯坦战士基地和黎巴嫩北部贝卡地区的叙利亚部队阵地,造成几百人的重大伤亡。这是以色列于1984年新年伊始对阿拉伯人民发动的新的军事挑衅,也是它对阿拉伯人民欠下的又一笔血债。中国人民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这种野蛮的挑衅行径。
以色列在黎巴嫩的侵略行径正在不断升级。一个月前,以色列同美国对在黎巴嫩的叙军阵地进行大规模轮番轰炸。最近,以色列空军在黎巴嫩东部和南部以“演习”为名,向叙利亚军队炫耀武力,蓄意制造战争气氛。与此同时,以色列侵略军悍然封锁了阿瓦利河,切断黎巴嫩的南北交通,血腥镇压黎巴嫩南部人民的反抗斗争,现在它又对巴解战士和叙利亚部队进行新的挑衅。这些迹象说明,以色列在加紧控制黎巴嫩南部的基础上,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对黎巴嫩的侵略,为和平解决黎巴嫩问题和中东问题设置新的障碍。
当前,巴解组织因内部分裂而处于斗争的困难时期,黎巴嫩局势动乱未已,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以色列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更加有恃无恐地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妄图扼杀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但是,久经考验的阿拉伯人民是吓不倒的。他们必将在新的严峻形势面前加强团结,警惕和遏制以色列在中东进行新的军事冒险。


第6版()
专栏:

巴勒斯坦最高军委会开除阿布·穆萨等五人
新华社突尼斯1月5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4日报道,巴勒斯坦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3日下午在突尼斯开始举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阿拉法特主持了会议。
在听取了阿拉法特对特里波利战斗经过的介绍和对他访问埃及同穆巴拉克总统会晤的解释后,会议作出下述决定:一致同意将穆罕默德·塔里克·哈德拉、穆罕默德·扎赫兰·阿布·穆萨、马哈茂德·哈姆丹(即阿布·阿杜瓦)和优素福·阿里·阿乔里等五人开除出最高军事委员会;授权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将他们开除出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以最大的背叛罪对他们实行通缉,因为他们参加了反革命和反人民的战斗,参与了反对巴解组织及其合法领导的阴谋。


第6版()
专栏:

突尼斯局势逐渐恢复正常
本报讯 据法新社4日发自突尼斯的消息,突尼斯首都发生骚动一天之后,4日上午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消息说,昨夜局势就很平静,军队实行宵禁,首批车辆在街道上开始行驶。4日上午,公共汽车和郊区火车仍停开,但出租汽车重新出现了,各家报纸也出版了。
姆扎利总理午夜前以坚决而沉重的语气向被全国的宵禁堵在家里的数百万突尼斯人说,政府“决心恢复秩序”,“罪恶的”骚乱是“那些使青年上当的阴谋家”策划的。
在发生骚动的几个南方大城市——卡塞林、克比利和加贝斯于3日也出现了相对的平静。但加弗沙(突尼斯中部)的骚乱再起,并蔓延到此前未发生骚动的另外两个大港口,即位于突尼斯市以南的第二大城市斯法克斯和距首都160公里的苏斯。在这两市,军队星期二下午已进入阵地。克雷夫的局势是不稳定的。(附图片)
突尼斯前几天发生骚乱时,街上许多汽车被烧毁。图为人们正在灭火。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四万政府职员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据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耶路撒冷消息:大约4万名以色列政府职员昨天举行罢工或怠工,抗议提高物价,要求增加工资。
一年半来,以色列当局穷兵黩武,大规模武装入侵黎巴嫩,把国内经济搞得一团糟,外债和国防收支逆差达到空前未有的水平。为了摆脱困境,以色列内阁前天原则上勉强通过了财长伊加尔·科亨—奥加德提出的紧缩开支计划,决定1984—1985年度预算比上一年度削减十亿美元,同时把食品、电力、汽油的价格分别提高 18%、15%和29%。
这一决定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政府各部门职员带头罢工和怠工。以色列外交部昨天关闭,禁止包括外交使节在内的任何人进入外交部。罢工职员表示,他们将切断外交部同以色列驻外使领馆的一切电报联系。内政部职员拒绝发放签证、身份证和其他文件。劳工、福利和移民安置事务部、国防部和电力公司的职员也举行了怠工。


第6版()
专栏:

《真理报》为侵阿辩解表明
苏联仍然不想从阿富汗撤军
新华社莫斯科1月2日电  苏联《真理报》今天发表的长篇编辑部文章表明,苏联仍然不准备按联合国的决议立即从阿富汗撤军。
《真理报》文章承认,阿富汗仍然是1983年全球的“热点”之一。但又说苏联出兵阿富汗是“向邻居伸出了援助之手”和为了“保障自己南部边境安全的利益”,继续为苏联十万大军驻扎在阿富汗辩解。
这篇文章指责美国对阿富汗“继续进行不宣而战的战争”;指责巴基斯坦直接卷入“不宣而战的战争”,指责伊朗参与“反对阿富汗的偷袭”,还指责了其他支持阿富汗人民正义斗争的国家,咒骂阿富汗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力量是“反革命”。
虽然联合国一再通过决议,要求苏联立即、无条件和全部从阿富汗撤军,但《真理报》仍然宣称,“只有停止外国对阿富汗事务的干涉,并保证今后不再进行这种干涉”,苏联才准备撤军。


第6版()
专栏:

缅甸庆祝独立三十六周年
新华社仰光1月4日电  缅甸总统、缅甸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山友和夫人今天晚上在总统府举行盛大宴会,庆祝缅甸独立三十六周年。
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和夫人、缅甸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长和其他高级官员出席了宴会。中国驻缅甸大使黄明达和其他国家的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缅甸全国各地今天纷纷举行庆祝活动。缅甸报纸为庆祝独立日都发表了社论和文章。《卫报》在社论中说,缅甸独立是全体缅甸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社论号召人民要永远为保卫国家的独立贡献力量。


第6版()
专栏:

马科斯说菲继续致力于经济复苏
据新华社马尼拉1月3日电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今天说:“在我们为预定在5月14日的选举开展竞选活动的同时,我们正在继续致力于经济复苏计划,这件事是最为重要的。”
马科斯说,为了缓和去年由于持续的世界经济衰退和比索贬值引起的经济问题,政府决心继续保持高速经济复苏计划的势头。
马科斯概述了经济复苏计划的内容,其中包括有效地管理经济以免工厂倒闭,更多地鼓励生产者增加出口潜力,削减政府开支以便减少预算赤字。
他说,为了完成经济复苏计划,政府正设法满足重要工业对原料的需求。


第6版()
专栏:

里根表示愿意同阿萨德总统会晤
本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里根1月4日说,他愿意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举行会晤,谋求和平解决黎巴嫩冲突。
里根在白宫玫瑰园欢迎杰克逊和飞行员古德曼的仪式上说,目前是“一个使我们大家一起再次下决心为黎巴嫩争取持久稳定,以及所有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的良好时机”。阿萨德决定释放古德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件事可能导致美国和叙利亚两国总统的会晤。他说,美国已经开始同叙利亚联系,“我们希望将导致一次高级会晤”。
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说,美国对叙利亚“没有敌意”,美国“将谋求叙利亚方面继续采取象释放古德曼那样的积极步骤”。他说,目前还没有里根会见阿萨德的计划,但美国特使拉姆斯菲尔德已去中东,他将在会见阿萨德时阐明里根的想法。
美国《华盛顿邮报》4日的新闻分析说,“杰克逊的成就给正在脱离里根政府控制的
(中东)局势增加了一个国际政治活动的新的方面。”前美国驻叙利亚大使西利说,古德曼获释是大马士革发出的一个信号,说明“军事对抗不行,而政治对话则可能成功”。尽管叙利亚得到苏联支持,但“阿萨德是自己的主人”。前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纽曼说,黎巴嫩成了美国中东政策的“中心”,而迄今为止美叙还没有举行谈判,但是“(美国)政府除了同叙利亚进行现实的谈判以外,别无办法”,“现在该是找出一条尽可能体面的出路的时候了”。


第6版()
专栏:

科威特国民议会议长会见我人大代表团
新华社科威特1月4日电 科威特国民议会议长穆罕默德·优素福·阿达萨尼今天上午在议会大厦会见了由王任重副委员长率领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亲切友好的交谈。
王任重副委员长首先向阿达萨尼议长转达了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对他的问候。阿达萨尼议长对此表示感谢,并代表科威特国民议会欢迎中国人大代表团来访。随后,双方就两国立法机构的工作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阿达萨尼称赞中国支持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事业的一贯立场。王任重对科威特在加强阿拉伯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中午,阿达萨尼议长为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的来访举行了宴会。
中国代表团今天上午还拜会了科威特副首相兼外交和新闻大臣萨巴赫·艾哈迈德。


第6版()
专栏:

日中书法交流展览会在东京开幕
据新华社东京1月4日电  日本中国书法交流展览会今天在东京松阪屋百货店开幕,近8,000名观众参观了第一天的展出。这是日本《朝日新闻》社主办的第二次日本中国书法交流展。
日本《朝日新闻》常务董事坂崎太郎在开幕招待会上讲话时表示相信,通过这种形式的联合展出,将会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应邀前来参加开幕式的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团长、江苏国画院副院长武中奇强调,中日两国书法家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驻日本大使宋之光也应邀讲话。他说,书法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特定的项目,两国书法家举办联合展出很有意义。
参加今天招待会的还有日本艺术院院长有光次郎以及日本一些著名的书法家。


第6版()
专栏:

金辅耀被任命为国际劳工局副总干事
新华社日内瓦1月5日电 国际劳工局总干事弗朗西斯·布朗夏尔3日任命中国劳动人事部研究员金辅耀为国际劳工局副总干事。
国际劳工局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设秘书处。中国于去年6月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并派遣代表团出席了第六十九届国际劳工大会。


第6版()
专栏:

朝鲜翻译出版我国小说《红岩》
据新华社平壤1月5日电 中国小说《红岩》,最近由朝鲜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


第6版()
专栏:津巴布韦通讯

访白人农场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翻阅津巴布韦有关经济发展的材料,有几个数字颇令人感兴趣:在好年景,约5,500个白人商业农场可年产近200万吨粮食,供应全国所需商品粮绰有余裕。它们生产占全国95%以上的烟草,可换外汇2亿多美元。不难看出,津巴布韦所以能成为非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白人农场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农场是如何组织生产的?它们的规模和经营状况怎么样?记者为此访问了哈拉雷市郊的洛台尔农场。
农场主汤杉德,五十岁左右的年纪,人挺精明。我们刚坐定,他就说:“为了节省时间,我先说一下农场的概况,然后请你们参观,提问题。”据介绍,这个农场占地1,100公顷(每公顷合15市亩),其中耕地面积250公顷,其余为牧场和树林。农场有工人100名,管理人员5人,包括农场主及其助手、二名经理和一个会计。主要农业机械有收割机一台,大型卡车一辆,拖拉机10台并配有耕、耙、耘、种等全套农具。农场养牛450头,还附设一个小型屠宰场。“与别的农场相比,我的农场规模较小,但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大了,因为我们这里以生产种子为主。”
客厅书柜上三枚写有“世界冠军”字样的金质奖章很快成了我们的话题。从1980年到1982年,洛台尔农场生产的玉米品种RS—52在世界规模的“皇家冬季农业博览会”上,连中三元,获得殊荣。在这个良种荟萃、具有50多年历史的博览会上,一个农场连续三年夺魁,是很少有先例的。我们希望他谈谈培育良种的经验,他以“精心管理、严格选种”作了概括。接着,汤杉德自己开车带我们参观农田。这个农场座落在群山环抱的谷地里,但土地相当平整。数十名工人正在种玉米,刨坑、施肥、下种都是手工劳动。他解释说,人工播种有机器代替不了的好处:既可以保证株距、行距,日后也容易发现和拔除杂苗,确保种子的纯洁度。管理种子田很费事,水、肥适度自不必说,连株高、玉米棒长度和颗粒大小都有一定标准。从播种到收获,他和两位经理天天轮流下田,指导工人进行科学管理。洛台尔农场平均每年向市场提供玉米良种近400吨。颗颗种子都是该场全体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这个农场的机械都比较陈旧,但由于保养精心,大都性能良好。汤杉德指给我们看一台正在田间作业的拖拉机,那是1942年购买的。在这个农场的机械维修站里,我们还看到了三十年代初他祖父添置的一台拖拉机,听说经过修理,不久就可以投入使用。
午饭后,汤杉德请我们看他的家庭影集。他指着纸张已经发黄的一张照片说,“这是我祖父1903年刚从英国到这里时的留影。”照片虽旧,但画面还清晰:在一个瘦高青年的身后,是一片荒草野树和一间茅草屋。洛台尔农场的发展史就是从这草屋荒地开始的。他祖父1933年去世后,农场传给他父亲。1974年他从去世的父亲手里接过这个农场。今天颇具规模的洛台尔农场是他们祖孙三代苦心经营和榨取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产物。据了解,目前津巴布韦5,500个白人农场的创建、发展情况大体相似。
影集中还有农场主兄弟姐妹的照片,现在他们分居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地。我们访问那天,他的美国籍的妹妹和妹夫刚巧休假住在他家里。他们说,象这种“一家人遍布全世界”的情况在白人农场主中很普遍。与外部世界较广泛的联系和勤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大概是这些农场经营得好、生产效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独立以后,津巴布韦政府对白人农场采取扶持政策。三年多来,国家多次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刺激农场主生产积极性。在谈到这一点时,汤杉德流露出满意之情。他说,“政府的作法使我们对前途抱有信心。这是为什么这几年白人农场主很少移居国外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津巴布韦公民,我觉得有责任把农场办好,为国家效力。”这位白人农场主的由衷之言,使记者进一步感到津巴布韦政府的政策是明智和现实的,它可以给国家带来更多粮食和金钱,也带来团结和安宁。(附图片)图为白人农场的玉米种子田。
津巴布韦《先驱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