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短评

值得庆贺的事
拉丁美洲南部的两个邻国阿根廷和智利11月29日正式签署“和平友好条约”,从而结束了两国在比格尔海峡地区历时百年的领土争端,两国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比格尔海峡争端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一百多年来,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纠纷不断,有时甚至紧张到几乎兵戎相见的地步。但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双方出于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拉美国家间团结合作的共同愿望,彼此在谈判中的立场很快接近起来。在最棘手的三个岛屿的归属问题上,阿根廷作出了让步,而在海域的划分上,智利则照顾了阿根廷的利益。这说明只要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采取互谅互让、照顾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即使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复杂边界争端也是能够解决的。
拉丁美洲国家有遭受殖民统治的共同遭遇,但独立后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边界争端不少,有的甚至为此而酿成武装冲突,影响了拉美国家的团结,成为这一地区不稳定的一个因素。阿根廷、智利《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也是对拉美团结事业的一个贡献。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放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
吸收更多外资通过合资经营促进企业发展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30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议会11月27日修改了《外国人向南斯拉夫劳动组织投资法》,放宽了对外国投资者的种种限制。
据南通社报道,修改后的外国投资法取消了至今关于外国资本在合资企业中不得超过49%的规定,放宽了对外国投资者利润率的限制,减轻了外国投资者的纳税义务,简化了审批合资经营合同的手续并缩短了审批时间。
按照修改后的外国投资法,不仅外国工矿企业,而且外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也可以向南斯拉夫企业投资;不仅可以向南斯拉夫的工矿企业,而且也可以向服务行业和卫生保健组织投资。
修改后的外国投资法还扩大了外国投资者在管理合资企业业务方面的权利。但是,合资企业中南斯拉夫职工的自治权利仍将得到充分保证。
南斯拉夫自从1967年首次制定外国投资法以来,在吸收外国投资方面成效甚微。迄今为止,仅与外国公司签订了近二百个合资经营合同,外国投资总额约为两亿美元,仅占这一时期全国投资总额的0.6%。目前,外国资本在合资企业中仅占五分之一,并且已多次发生外国公司抽回投资的情况。
南斯拉夫经济界人士认为,外国人对在南斯拉夫投资兴趣不大,主要是因为南斯拉夫现行外国投资法在投资比例、利润率、管理权和外汇转移等方面规定了种种限制。
在这同时,南斯拉夫对借取外国贷款未加限制,结果借了大量外债。近几年来,外债总额达二百亿美元,每年要偿还到期外债本息四五十亿美元,占外汇收入总额的40%以上,成了南斯拉夫经济的沉重负担。
联邦能源和工业委员会主席帕夫洛维奇在联邦议会上作报告时说,南斯拉夫的经验表明,“贷款是吸收外国资本的最昂贵的形式”,“共同投资比借贷款较为经济”,因为共同投资“不是把还债的负担压在债务人身上,而是共同承担风险”。
帕夫洛维奇指出,这次修改外国投资法的主要目的,是要吸收更多的外国投资,通过合资经营来“促进向南斯拉夫经济转让现代化技术,促进国内企业发展自己的技术,并增加出口和减少外债”。


第6版()
专栏:

  澳工党大选获胜将继续执政
新华社堪培拉12月1日电 澳大利亚现任总理霍克领导的工党1日晚在第三十四届联邦议会大选中击败自由党—国家乡村党联盟,在众议院中取得多数席位,将继续执政三年。反对党领导人皮科克已向霍克表示祝贺。
大选初步结果表明,工党已经在有一百四十八个席位的众议院中获得了大约二十个席位的多数。根据宪法,任何政党在众议院拥有多数席位即可组织政府。


第6版()
专栏:

  许多国家代表在联大发言
  谴责南非当局阻挠纳米比亚独立
新华社联合国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记者周慈朴)联合国大会今天就纳米比亚问题开始辩论。许多国家的代表发言时谴责南非当局继续拒绝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关于纳米比亚独立的四三五号决议和其它有关决议。
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代理主席、土耳其常驻联合国代表乔斯昆·基尔贾在会上谴责南非当局无视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把纳米比亚人赶出家园,并且无情掠夺那里的自然资源。他强调说,纳米比亚理事会坚定地认为,纳米比亚问题唯一公正的解决办法就是按照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准则行事。
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塞拉利昂的阿卜杜勒·科罗马指出,南非继续非法占领纳米比亚,是公然违反国际法、无视纳米比亚人民自决权、对联合国权力继续挑衅的行动,也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他谴责南非当局企图通过召开所谓多方会议实现纳米比亚问题内部解决,以此来破坏联合国关于纳米比亚独立计划的实施。
联合国非洲集团主席、喀麦隆常驻联合国代表保罗·巴梅拉·恩戈在发言中向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英勇斗争的纳米比亚人民致敬,并且呼吁所有联合国成员国支持纳米比亚人民的斗争,敦促一些国家放弃对种族主义的南非政权采取姑息绥靖的政策。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总书记托伊沃在会上要求国际社会向南非当局施加更大的压力,使在南非和它占领的纳米比亚的所有政治犯立即获得无条件释放。他批评某些西方大国为纳米比亚独立设置障碍,与南非勾结在一起对南非人民实行血腥镇压。
南斯拉夫、印度、利比里亚和尼泊尔等国的代表也在会上发言,谴责南非继续阻挠联合国四三五号决议及其它有关决议的实施,呼吁国际社会为纳米比亚人民的斗争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
联大关于纳米比亚问题的辩论将讨论到下星期一。今天大会开始前,七十多个国家的代表要求发言。


第6版()
专栏:

  一些国家领导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
  强调维护巴勒斯坦团结是当务之急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之际,一些国家和组织的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或给联合国打电报,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谴责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
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说,突尼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维护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和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发表讲话说,埃及将继续作出努力,帮助巴勒斯坦人民获得以一个独立的实体加入国际社会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民主也门总理阿里·纳赛尔在一次集会上说,加强“巴勒斯坦革命团结是当务之急,任何想取代巴解组织或成立一个同巴解组织平行的组织的立场必将进一步瓦解巴解组织的革命力量和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土耳其总理厄扎尔在给联合国的电报中说,土耳其坚决主张,巴勒斯坦人民有决定自己命运和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
摩洛哥议会举行特别会议,重申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人民为争取自决权利和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国家的斗争。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卡利比重申了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的原则立场。
苏丹外交部发表声明,重申苏丹政府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立场。苏丹八百余名各界人士29日在首都举行集会声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
坦桑尼亚总统办公室负责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国务部长尼安加尼谴责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经济、军事、战略和政治援助,使以色列得以向阿拉伯国家推行战争政策。
希腊政府昨天在给联合国行使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主席的电报中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为争取自决权和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的正义事业。电报说,只有公正与和平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才能实现中东的持久和平。


第6版()
专栏:

  约旦国王侯赛因访问埃及
新华社开罗12月1日电 约旦国王侯赛因应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邀请,今天到达开罗,开始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在机场受到穆巴拉克总统的热烈欢迎。
约旦新闻大臣莱伊拉·谢拉夫在侯赛因今天上午离开安曼前向报界发表声明说,侯赛因访问埃及是为了加强约旦同埃及的现存关系,并研究加强阿拉伯共同行动的途径。
约旦于1979年中断了同埃及的外交关系。今年9月25日两国复交。10月9日至11日穆巴拉克访问了约旦。


第6版()
专栏:

  里根同科尔就东西方关系发表声明强调
  维持必要军事力量改善常规防御态势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30日电 (记者陈思)美国总统里根和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今天在这里表示要为维持“必要的军事力量”作出新的努力,以改善“常规防御态势”,与此同时,和苏联共同努力达成一项“可靠的、可以核查的”核军备控制协议。
里根今天在白宫会见科尔。会见时在座的有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温伯格和西德外交部长根舍。他们讨论了东西方关系,舒尔茨—葛罗米柯日内瓦会谈,加强北约的威慑力量和合作等国际和双边关系问题。
里根和科尔在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重申“确保维护必要的军事力量和大西洋联盟各国之间政治团结的重要性”,同时希望“东西方各国之间通过对话、合作和谈判建立有成效的关系”。
声明说,“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核力量和常规力量的不断扩大和现代化,使大西洋联盟更加需要加强自己的军事态势。”


第6版()
专栏:

  乌拉圭白党领袖费雷拉获释
本报蒙得维的亚11月30日专电 记者管彦忠报道:乌拉圭军事法庭今天宣布白党领袖威尔逊·费雷拉获得自由。这是乌拉圭11月25日大选之后出现的一件大事。
费雷拉原是白党确定为今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他自从1973年军人政变后长期流亡国外,今年6月16日回国时被军政府逮捕。几个月来,乌拉圭群众一致要求军政府释放费雷拉。记者最近到这里采访,看到每天下午三点多钟,许多白党的人聚集在最高法院门前,打着旗帜,呼喊口号,要求释放费雷拉。
费雷拉被关在离首都一百五十二公里以外的一个军营里,今天下午出狱后来到首都蒙得维的亚。晚上,在蒙得维的亚市广场上举行了群众大会,庆贺他获得自由。


第6版()
专栏:

  在调查神甫被害案件后
  波兰内务部一官员遭车祸身亡
据新华社华沙11月30日电 波兰内务部调查局处长斯·特拉法尔斯基今天“在完成与调查波比耶乌什科神甫被害案件有关的公务后”返回华沙途中遭车祸身亡。
据波通社报道,车祸是今晨在波兰首都华沙以南的拉多姆省比沃布热基地区发生的。当时特拉法尔斯基乘坐的小轿车同一辆载重汽车相撞。小轿车前部被碰得粉碎,在车内的特拉法尔斯基处长和两名警察当场毙命。
据报道,初步查明,车祸系由载重汽车司机违章超车所致,司机已被拘留,并将由检察署处置。


第6版()
专栏:

  苏美防止核扩散磋商结束
新华社莫斯科11月30日电 苏联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洛梅科今天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苏美两国代表团近三天来在莫斯科“就有关不允许出现新的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广泛问题交换了意见”。
他说,双方讨论了关于准备在1985年召开防止核扩散条约实施情况会议的问题。
双方达成协议,继续就加强不扩散核武器的国际制度问题进行磋商。
苏美关于不扩散核武器的这一轮磋商已于今天下午结束。


第6版()
专栏:

  罗副总理接见我民航代表团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1月30日电(记者谢国华)罗共中央委员、政府副总理伊·阿夫拉姆今天接见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民航友好代表团团长、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郭允中、代表团秘书长、民航局国际司司长李树藩,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阿夫拉姆对代表团前来参加布加勒斯特—北京通航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表示热烈欢迎。
他说,中国民航和罗马尼亚航空公司不仅缩短了中国和罗马尼亚的地理位置,而且为促进两国的友好交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罗马尼亚民航局局长杜米特鲁·普尤和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则望接见时在座。普尤昨天下午举行宴会热烈庆祝布加勒斯特—北京通航十周年。
中国民航友好代表团是11月22日抵达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的。
代表团将于12月1日离开布加勒斯特前往南斯拉夫访问。


第6版()
专栏:

  中苏明年贸易额将比今年有较大增长
新华社莫斯科11月30日电 (张道庆)中苏双方商定,1985年两国间的贸易额为三十六亿瑞士法郎,将比今年增长35.7%。
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代表陈洁和苏联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外贸部副部长伊·季·格里申今天下午在这里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两国1985年换货和付款协定上签字。
这次年度贸易谈判比往年开始得早,并且在相互谅解的气氛中取得了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苏联对外贸易部第一副部长尼·科马罗夫在协定签字前会见了陈洁团长等,并参加了签字仪式。苏联方面参加签字仪式的还有外贸部第一副部长茹拉夫廖夫、外交部副部长贾丕才。
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守正和商务参赞李郁生参加了会见并出席了签字仪式。


第6版()
专栏:

  苏丹议长接见我友协代表团
据新华社喀土穆电 苏丹人民议会议长伊兹丁·赛义德11月27日上午接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由林林副会长率领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
接见时,伊兹丁·赛义德议长赞扬了中国政府在收复香港主权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
苏丹副总统约瑟夫·拉古和苏丹社会主义联盟总书记穆罕默德也分别接见了中国友协代表团。


第6版()
专栏:

  中美延长环境保护科技合作议定书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29日电 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和美国环境保护局关于延长中美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的协议,今日在这里签字,双方交换了文件。
代表中方签字的是中国驻美国大使章文晋;代表美方签字的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局长威廉·拉克尔肖斯。
现在,双方考虑到合作进展顺利,为进一步发展两国环境保护和有关应用科学的科学技术合作,决定将合作议定书的有效期自1985年2月5日起,延长五年。


第6版()
专栏:综述

  大西洋两岸又掀起钢铁战
  魏巍
11月27日,美国政府宣布,从28日午夜起至今年年底,全面禁止进口欧洲共同体的钢管;明年从共同体进口的钢材量也将压缩到五十五万吨,即相当于美国钢铁市场销售总量的5.9%。共同体对华盛顿这一突然决定感到愤怒,立即于28日作出强烈反应:中断同美国的钢铁贸易谈判,并且扬言,除非共同体获得足够的赔偿,否则将采取报复措施。这样,平静了一年多的共同体与美国之间的钢铁战,骤然出现剑拔弩张之势。
大西洋两岸在钢铁贸易上的芥蒂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末。酿成“钢铁战”则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事,其表现形式是限制和反限制之争。由于美国钢铁工业的竞争力比共同体差一些,致使共同体的钢材大量涌入美国市场。为了堵住共同体的钢铁攻势,美国政府曾于1976年和1980年两度对进口钢材加以限制。共同体各成员国对此深为不满,指责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破坏了它一贯主张的多边贸易体制,1981年美国停止了这种限制,结果西欧向美国出口的钢铁比1980年增加了60%,特种钢出口额竟翻了一番。于是美国政府又于1982年挥动“限制的武器”,以抵挡共同体的钢铁入侵。那一次钢铁战自1982年初爆发,直到当年10月才休兵言和。共同体和华盛顿在1982年10月达成一项自愿限制的安排,即1983年向美国出口的钢材下降30%。双方还通过函件商定,当共同体的出口钢铁数量达到美国总需求的5.9%时,即举行磋商。实际上在1983年间,共同体钢管销售量的确下降了30%,占美国市场总销售量的8%左右。而在今年上半年这个比例又增到14.6%。所以近几个月来,共同体和美国一直在谈判,试图找到一个妥协的办法。
美国钢铁工业界一直要求国会对进口钢铁严加限制并提出要在今后五年内把进口钢铁限制在国内市场总需求的15%。美国会于10月间通过一项立法,旨在加强美政府采取有力行动的权力。所以在同共同体谈判时,美政府态度强硬。而共同体则借口在1983年间,对美的钢管出口已经大幅度压缩,为美国的钢铁工业进行调整“作出了贡献”,因此要求美国对共同体的钢铁产品实施例外条款。双方经过数月的讨价还价,于11月下旬达成一项协议,规定把共同体的钢管出口量由早先共同商定的占美国市场5.9%增加到7.6%。现在美国突然单方面采取行动,并且援引1982年10月美国与共同体之间的往来函件,证明把后者的钢管出口限制在五十五万吨是有道理的,这就无异于抛开协议,对共同体进行突然袭击。为此,共同体成员国举行了紧急会议。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艾蒂安·达维尼翁于是愤然宣布美国同共同体历年来就此问题来往函件上的保证无约束力,并且放出“我们将让美国人尽量多吃点苦头”的口风,大有决一雌雄之势。
人们认为,美国这一行动是自里根总统重新当选以来的一个重大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不能不导致美欧关系新矛盾。现在很难说这场新钢铁战将如何收场。


第6版()
专栏:

  萨政府和游击队谈判没有取得进展
新华社墨西哥城12月1日电 圣萨尔瓦多消息:萨尔瓦多政府和游击队的代表第二轮和平谈判11月30日晚在首都圣萨尔瓦多以南的阿亚瓜洛结束,由于双方坚持各自立场,谈判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双方只是同意再次举行谈判,并同意在圣诞节期间减少双方之间的战斗。
在谈判过程中,政府方面重申了杜阿尔特总统今年10月提出的“和平承诺”,即要求游击队放下武器参加政治进程。游击队方面坚持实行其“一揽子和平计划”,即举行真正自由的大选,成立全国和解政府,实行宪法改革,并且把游击队并入正规部队。游击队还要求停止美在萨尔瓦多军事卷入。
杜阿尔特在谈判结束后发表广播讲话,拒绝了游击队的要求。参加谈判的游击队方面的负责人鲁文·萨莫拉说,政府提出的“和平承诺”过于简单化。(附图片)
  图为与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萨尔瓦多游击队领导人。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炳总理和阿铁一同出席国王宴会
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阿铁11月30日一起出席泰国王和王后在沙功那空府的行宫举行的盛大宴会。
这是他们俩就11月2日宣布的泰铢贬值一事发生意见分歧后第一次坐在一起。此间观察家认为,这是他们的和解表现。
法赫德说沙特不打算同苏建交
据科威特《舆论报》11月29日报道,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说,沙特目前不打算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法赫德是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
日本战斗机拦截不明国籍飞机
日本防卫厅一位官员1日说,两架不明国籍的飞机当天下午出现在离北海道北端的雅内大约六十公里的海面上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两架F—15战斗机立即紧急起飞拦截。
这位官员说,这两架不明国籍的飞机可能是苏联的军用飞机,因为它们掉头往北朝苏联萨哈林岛(即库页岛)方向飞去。
洪都拉斯允许美建立军事基地
正在美国访问的洪都拉斯武装部队参谋长冈萨雷斯11月29日在华盛顿宣布,如果对两国安全有利,他的政府允许美国在洪都拉斯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
美国已同意在本财政年度向洪都拉斯提供六千三百万美元军援和一亿三千九百万美元的经济援助。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欧美竞争太空“生意”
  陈封
和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太空回收两颗“脱轨”卫星的大规模宣传比较起来,欧洲航天局主持发射“阿丽亚娜V11”号火箭可以说是静悄悄的行动了。
由十一个国家组成的欧洲航天局在美国的“发现”号升空后两天便成功地将“阿丽亚娜V11”号火箭送入太空。发射地点是法属圭亚那丛林中的考鲁航天中心。这只欧洲火箭到达赤道上空二万二千三百英里(约三万六千公里)的高度后环绕地球飞行。它把所携带的两颗通讯卫星准确地放入太空轨道,其中一颗是美国通用电话和电子公司的“航天网二号”卫星。欧洲航天局以优惠价格压倒美国国家航天局赢得这家美国公司的委托。
欧洲航天局和美国国家航天局目前在代客施放太空卫星的业务上正展开激烈竞争。“阿丽亚娜”号火箭已争取到六家美国公司、两家巴西公司、一家阿拉伯公司、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和一些国际公司的合同,总计将要发射三十颗人造卫星,发射费用共约七亿五千万美元。美国航天局已为今后四年签订了七十六份商业合同,将收入发射卫星费一百九十亿美元。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阿丽亚娜”号火箭有它的竞争优势。自1983年6月以来,欧洲航天局已成功地发射了六次“阿丽亚娜”号火箭,美国的航天飞机虽然进行了十四次飞行,但出现过一些问题。因此“阿丽亚娜”号火箭赢得了信任,使保险公司都降低了保险费。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最近回收两颗脱离轨道的卫星就使保险公司向物主赔偿了一亿八千万美元。
另外,较低的托运价格也是“阿丽亚娜”号火箭的竞争优势。它准许托运卫星的顾客分摊发射费,而美国航天飞机对每颗卫星的主人则收取较高的费用。
“阿丽亚娜”火箭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能将卫星带到太空高层——三万六千公里高空,即达到科学家所称的“对地同步通信轨道”。而美国航天飞机只施放近地轨道的卫星,即距地球一百五十英里至七百英里之间。由于距地球越远的人造卫星遭遇太空微粒撞击的可能性越少,所以使用寿命较长,一般可达九年,而美国航天飞机施放的卫星的寿命约七年。
“阿丽亚娜”火箭之所以拥有更大的优势,载重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阿丽亚娜”火箭这次携带物的重量为两吨半,而“发现”号携带物的重量仅一点四吨。欧洲航天局计划在下一次于1986年发射“阿丽亚娜”火箭时加大推进力,以便能载重四点二吨。美国航天飞机到1986年时,至多只能载重两吨。
“阿丽亚娜”火箭可以比较简便地将卫星直接送到指定的高度和位置,航天飞机则需先由火箭把它送入太空,然后再由它以小型火箭射出卫星。这种分两步走的办法在技术上更复杂,增加了发生偏差或故障的可能性。但航天飞机能多次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这则是它的优点。
从长期观点来看,施放太空人造卫星是靠火箭好还是靠航天飞机好,目前尚有争论。但无论如何,人们希望人造卫星只为和平目的服务。在这个大前提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是受欢迎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