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每周画刊

喀什“巴扎”漫步
前不久,我带着照相机来到祖国西部边陲城市——喀什。一个赶“巴扎”(维吾尔语“集市”的意思)天的早晨,我随着赶“巴扎”的车马人流进了城,一幅购销两旺的繁荣情景呈现在眼前。
耸立在喀什市中心的清真寺周围的各种“巴扎”,沿着古老的街巷向四面八方延伸,长达数里。每条巷里的“巴扎”各具特色,有丰富多彩的民族特需品,有花式新颖的呢绒、绸缎和棉布,日用百货、地毯、家具、土特产品、手工业品、农具、蔬菜、家禽、蛋、粮、油、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在城郊最大的“巴扎”里,工商管理局的同志兴奋地对我说:人们在这里可以心平气和地自由购销各种商品,政府支持合法交易,引导和鼓励消费,“巴扎”日益兴旺。1979年以前,这个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阻止人们赶“巴扎”。随着党的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1984年每个“巴扎”天平均有十万人左右,比1979年以前增加三十倍;上市商品从原来的四十种增加到三百六十多种;成交额由1979年的二百万元增加到1984年10月的二千二百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一位农民进城时说:“能吃到烤包子,再给老婆带两个,也就心满意足了。”现在,到处是烤包子、拉面条、烤羊肉等风味小吃。
我相信,随着党的富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喀什的集市贸易将更加繁荣兴旺。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