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论坛

靠科学技术节能
袁宝华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按我国1980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和能源之间的比例关系推算,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所需能源约折合标准煤24亿吨。根据我国财力所作的初步测算,一次能源(煤、石油等)产量只能翻一番;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所需的能源,有一半要靠节能来解决。
与国外相比,我国节能潜力是很大的。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与苏联、美国、日本相比,我国产值能耗高出1—4倍。再从国内来看,产值能耗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差距也很大。以1981年为例,亿元工业产值能耗低于5万吨的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个省市,而有的地区却高达25万吨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这里虽有经济结构不可比的因素,但也说明,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差。这是实现较高节能率的一个有利条件。
实现节能的基本途径是,实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
能源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严密的能源消费审计和监督。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把加强能源管理作为企业整顿的重要内容来抓,重点放在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取得了较好成效。四川省去年限期装好民用“三表”,实行计量收费。电表、气表的安装率达到95%,水表达到70%。全省安装能源计量器具,一年节约电1.1亿度,天然气1.2亿立方米,水7,000万吨,价值4,250万元。一些耗能大的省市的企业在能源计量的基础上,实行能源普查,也开始扭转了长期以来生产和能耗同步上升的状况,取得了节能增产的好成绩。一些省、市、区和行业还加强了能源消耗的定额管理。去年,江苏省仅采取限额用电一项就节电2.6亿度。
一些先进单位的经验表明,实行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发展节能新技术,大有可为。目前,这一工作正从热电结合、集中供热、余热利用和工艺节能、锅炉和窑炉改造等17个方面进行。据初步分析,依靠技术改造获得的节能量从1980年的380万吨标准煤,上升到1982年的600万吨,总节能比重从1980年的10.4%上升到1982年的30%。锅炉改造已逐步向发展热电结合,实行集中供热,取代分散的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全国小氮肥企业采取了20项降低能耗的技术措施和设备改造措施。1982年比1976年,全行业平均生产一吨化肥的煤耗下降49.7%,电耗下降37.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节能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1982年,经有关部门鉴定,全国总结推广了10个方面、174个节能项目。如工业锅炉改造中涌现出的水平式逆推往复炉排,锅炉热效率可由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70%。辽宁省限期推广10种煤矿、电厂、油田使用的219台大型风机、水泵等新节能设备,预计每年可节电一亿度,折合500万元。不少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更为节能技术改造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如硅酸铝耐火纤维已广泛应用到炼钢、机械、化工、石油等行业,经测试可节能20—30%;远红外技术已推广应用90多万千瓦,每年可节电14亿度。此外,在民用炉灶改造和民用煤的节约方面,各地推广的型煤和省煤炉灶,也能提高热能利用率。
但是,当前关于节约能源的战略意义还没有被广大干部、群众所认识。有些地区、行业和企业节能管理的工作仍很薄弱。多数地区、行业、企业“能源无计量、消耗无定额、浪费无人问”的现象还很普遍。工业生产的工艺和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能耗高,浪费大,热能利用率普遍很低。这是值得重视的。
为了实现节能,应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节能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首长负责,设立专门机构。特别是在当前机构调整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节能机构,充实节能人员,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各项节能指令和国家计委、经委制订的《对工矿企业和城市节约能源的若干具体要求》,推动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为了实现节能,应进一步加强能源的科学管理,努力提高节能的经济效益。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经委颁发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试行)》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能源计量器具,并取消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包费制。要开展能源普查,查清企业的能源构成、能源的消耗量、利用水平、浪费原因和节能潜力,明确能源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的方向。要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能源定量供应,实行“定额考核,超耗加价,超限有罚,择优供应”的办法,对能源的供应、分配,采取行政干预和经济措施,促进能耗的降低。还要抓紧制订能源资源、能源利用与耗能机具的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分行业的产品耗能和合理用能标准,促进能源管理科学化,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对那些严重浪费能源和超耗能源的企业,采取行政干预和经济制裁等措施,直至限期整顿、停供能源。
为了实现节能,应抓好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节能的科学进步和技术改造的总目标是,到本世纪末把经济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已经普遍采用的、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生产技术,在我国厂矿企业中基本普及,并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体系。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统筹规划、保证重点,优先安排那些花钱少、见效快、效益大的项目。所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都要重视技术进步,降低能源消耗。要严格执行淘汰耗能高的机电产品的规定。要加强节能的科学研究,搞好节能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节能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人的操作水平。
为了实现节能,还应制订正确的节能政策。如解决能源的定量包干和定点供应问题,合理调整能源价格,对节能新产品减免税收,以及节能奖励政策等,都需要很好地研究和改进,逐步完善起来,努力开创节能工作的新局面。


第3版()
专栏:当代科技

生物学的第二次革命: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影响
钟安环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在细胞学说的启迪下,科学家对细胞的结构和生理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逐步认识到蛋白质和核酸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基础,担负着重要的生命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包含在核酸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
核酸是怎样发挥它的遗传功能的呢?在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就有不少科学家从事核酸的研究工作,在不长的时间里相继搞清楚了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合作,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即DNA分子的结构象一个拧在一起的两股绳子。DNA分子在酶(一种蛋白质)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两条单链,每一条单链又可以重新组成一个新的DNA分子,实现DNA分子的复制。通过这种复制,遗传信息转移到新分子中去。因此,有人把DNA是遗传物质及其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看作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分子生物学产生后,立即为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遗传学打开了新的局面。科学家们很快从分子水平查明了遗传与变异的机制,即控制生物体各种性状的遗传信息寓于DNA分子中,通过DNA的准确复制,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而由于DNA的突变或重组,即可引起遗传性的变异,表现为蛋白质分子的改变。在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如果DNA分子在复制的过程中发生了缺失、增加、取代或重组等情况,会反映到蛋白质分子中来,表现为生物性状的差异。这样,过去长期被认为是十分复杂、神秘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就可用十分简明的核酸、蛋白质分子间的信息传递和结构的变化来阐明了。
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遗传学中开了头,很快就被推广到生物学的其他领域,产生了分子细胞学、分子神经生理学等一系列新兴的学科。从微观水平来研究生物现象,为生物学的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新的领域。
生物学发展到分子水平,就能更充分地应用化学、物理学、数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技术,来研究生物学中的一些重大基本问题,诸如生物的进化、感觉和精神作用等。当前,对于这些课题的研究,进展很快。象人和黑猿的血红蛋白中氨基酸的排列方式是一样的,而人和马却有86处不同。这说明在现代进化论的研究中可以依据不同种属生物体中存在的蛋白质分子在结构上的差异程度,来判别其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为种属的差异下一个定量的、更为精确的概念。更引人注目的是,人们将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分离出来,并把它组合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去,实现分子水平的杂交。这就是今天的遗传工程。它为定向培育新品种和治疗人类的一些遗传病开辟新的途径。已有人设想,利用根瘤菌里的固氮物质,用遗传工程技术,把它移植到作物细胞中,从而获得能自己供应氮肥的农作物新品种。
人们预料,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成长,今后生物学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地转向了解生命基础的物理学和化学方面来,日益成为精密的科学,并将迅速发展。二十一世纪将可能是分子生物学时代。人们认为,达尔文进化论为生物学掀起了第一次革命,分子生物学则使生物学发生了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从宏观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第二次则是从微观来研究生命的活动规律,从而更加精细地认识生命的现象和本质。


第3版()
专栏:建议

加速绿化 防治北京风沙
中国林业科学院防林研究室 高尚武
春天的北京,经常风沙弥漫。没有哪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不曾感到春季风沙的困扰。
北京的风沙,既有外来沙尘,也有本地沙尘。据分析,其中来源于我国西北的沙尘约占13%,来源于本地的约占87%。
北京黄沙天的浮尘,主要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扬起的微小尘粒(粒径一般小于10微米)经高空气流输送来的,它的粒度、矿物成分和颗粒外观特征与黄土类似。至于沙(尘)暴的沙尘,既有来自西北的大量沙尘,也有大风从当地卷起的沙土微粒,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扬沙的沙尘来源于当地,这是由于北京市的土地为洪积—冲积平原,沙源丰富。
北京沙源丰富,但不等于所有刮风天都起沙,这要看地表干湿情况。如刮每秒十米以上大风,又正值降水,即使是少到0.1毫米的降水也能抑制起沙。若地表干燥、土质疏松和裸露,只要刮每秒5米以上的风就起沙尘。
在城区,沙尘还来源于烟尘和地面扬尘。采暖期三分之二来自燃煤污染尘,三分之一来自自然尘(地面扬尘和沙暴沙尘)。非采暖期恰好倒过来。城区扬尘严重是由于绿化面积过少,裸露地面比比皆是,加上城建施工无防尘措施,以致刮四级风就会使尘土飞扬。
可见,防治北京风沙既要着眼于防外来沙尘,更应着手于消灭城区沙尘。还必须根据风沙的发生——迁移——沉降这个动态过程,分别采取对策。
北京西部北部山地虽是天然阻沙屏障,却不能完全阻止远处浮尘侵入城区。这就需要通过造林绿化,发挥林木滞尘和防风蚀、水蚀的作用。
郊区平原旱作沙质土地是主要沙尘发生源。人们已注意采取改变作物布局,减少春季裸耕地面积等方法来减少沙地裸露。但是,毕竟不可能使土地在风季都能有作物覆盖。可靠的办法还是结合农业区划配置防风林,利用林带的减风作用,来保护耕地不遭风蚀,抑制沙尘扩散。至于平原沙荒地、干谷更应绿化消灭沙源。此外,绿地和水路网布局合理,改变平原下垫面状况,也能起到捕捉滞留沙尘、净化大气的作用,即使遇有强风过境也可抑制扬沙天气的形成。
城区与郊区有差异,城市内布置绿化防污染时,应考虑绿化工艺技法,以适应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为了兼顾防治城市其他污染源(烟尘、有害气体、噪音等)和调节城市热量平衡,应该注意选用多功能树种和增加针叶树比重。


第3版()
专栏:考察记

银杉的人工培育
唐锡阳
银杉的化石,在苏联、德国、波兰早有发现,人们以为这种植物在第四纪冰川中早已消失了,万没想到1955年在广西花坪,又奇迹般地被发现了。
银杉的近况如何?我访问了花坪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层古老,地形复杂,风貌原始。1979年广西植物所做过调查,这里共有银杉1,040株,分布在六个点上,最多的有300多株,最少的只有1株。我留心观察一下,几乎所有的银杉都生长在悬崖陡坡上。这似乎告诉人们,它喜欢阳光充足、潮湿而又排水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它的周围,总伴生着一些特殊的植物——五针松、福建柏和变色杜鹃。这里海拔在1,340—1,460米之间,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酸性。向导告诉我,离开这样的生态环境,在花坪就几乎找不着银杉了。
从仪表不凡、体魄魁梧的银杉上,我看到了许多科学实验的痕迹,树上挂着不同的标牌,有些树枝还裹着高空压条繁殖的塑料包。据科研人员介绍,银杉的自然更新能力很差。它残存的个体少,适应性差,生长缓慢,幼苗很难成林。这就是说,老科学家经历千辛万苦在这里发现了银杉,但今后如何保护和开发银杉,是一条更艰苦、漫长的科学道路。
我又来到了广西植物研究所设在花坪的实验站——红滩。这里,不是银杉分布的地方,却生长着人工播种的银杉,有2年生的,4年生的,5年生的,还有六株17年生的,其总数大约相当于全国野生银杉的总和。此情此景,令人喜悦。几年前,有个外国人竟愿意以一架三叉戟飞机来交换一株银杉幼苗。从这里,人们不难看出这项科研成果的重大价值。
起初,人们对银杉的生命秘密一无所知。科研人员做了几百个组合的播种试验,探求种子发芽的最佳措施,把银杉的发芽率由4%提高到90%以上。再加上他们在调查银杉的资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授予他们科学成果奖,桂林市评定“银杉课题组”为先进集体。
研究所的同志对我说,银杉是个很有前途的树种。它既是名贵优美的风景树,又是优质材。它的树皮、树叶、果壳含有药用成分,它的种子含油率相当高。但是,它既是“珍”树,又是“稀”、“危”的古老植物。现在,人工播种初步过了关,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使它成长得快。一位科研人员指着大片的山坡,怀着自豪的感情说:“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首先是让这一带都成为人工银杉林,然后请他们下山,学会到世界各地去生活。”(附图片)
张雅心摄


第3版()
专栏:

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病
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乳腺组 杜玉堂
据我们普查,乳腺增生病是成年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在临床上,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一般能够鉴别,但有时表现极为相似,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数量增多,纤维组织增加,既非炎症又非肿瘤。年轻人的乳腺疼痛,腺体肥厚,伴有触痛,常误认为“肿块”。这种生理现象,我们称之为青春期乳腺,不能随便扣上增生病的帽子。
乳腺增生病多发生于35—50岁的妇女。患者常有胀痛、串痛或刺痛,并向肩背、腋下、上肢放散。月经前,生气、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少数人有双侧乳头多孔流淡黄水或乳白水,象小喷壶一样。这就是乳腺增生病,国外称为纤维囊性病或囊肿病。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症状是不同的,其主要区别是:乳腺增生病性肿块90%为片块型,即边界不清,呈盘片状,表面光滑或呈小颗粒状,活动度好,可有轻微压痛。乳腺癌正好相反,90%以上是结节型,边界较片块为清,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数月或几年内逐渐增大、变硬,可产生皮肤粘连,乳头凹陷,乳腺隐痛不适,肩背发沉,个别人有乳头单孔溢血。
有乳腺增生病的妇女不必心神不宁。绝大多数的增生病都不转变为癌。我们诊断的上千例乳腺增生病人,至今尚无一例发生乳癌。在我们医治的乳癌病例中,有10.85%是在大增生性肿块内,癌灶仅占一小部分,我们特称之为“肿块内癌”。这种肿块极容易误诊。当有可疑肿块时,进行针吸和手术活检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有发生乳癌危险因素的妇女,象一侧已做过乳癌手术的另一侧乳腺;有乳癌家族史;从未生育或30岁以后才生育者;重大精神创伤而又长期不能解脱;初潮早,绝经晚;不哺乳、流产多,过食脂肪,肥胖,有甲状腺病史等,更应当警惕乳腺癌的发生,每隔三个月至少做一次乳腺自我检查,每隔半年到一年请医生检查一次。


第3版()
专栏:

太阳能电池
施 欣
目前,非矿物能源中的太阳能电池,很引人注目。所谓太阳能电池就是把阳光变成电力。最近,美国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准备建立一个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动力工厂;有的公司也在与法国、摩洛哥、日本合建太阳能电池工厂。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利用所以如此兴盛,其原因在于:它的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没有公害问题。许多国家还对包括太阳能在内的非矿物能源研究采取了补贴、减税。随着技术日新月异,成本日渐下降,市场日益扩大,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很快。据美国有关专家估计,到八十年代后期,它的年交易额可达到10亿美元;到本世纪末,则可达到100亿美元。
新能源的佼佼者——太阳能电池,发明于1954年,六十年代宇航事业的发展使它被实际采用。目前,它多用于一些特殊需要,如宇航设备、无电的边远地区,以及小型电脑、手表、玩具等耗电较小的方面。作为普通用途,其成本还嫌昂贵。专家认为,由于核能、石油、煤、天然气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太阳能电池则恰好相反,因此在二三十年之后它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有人估计,按太阳能电池现有技术和发展趋势,到八十年代末期,它所发的电力价格会下降到石油价格的一半,将有可能使一般家庭以它取代传统电能。专家们认为,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发展潜力很大的最佳获取能源方式。


第3版()
专栏:科技人物

当年战斗英雄 如今潜水专家
——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智魁
金 涛
1978年和1981年,我国派出深潜水技术代表团和潜水技术水下工程代表团分别访问了西德、挪威、英国和法国。代表团的技术顾问、团长是一位身材魁梧的潜水技术专家,他就是张智魁。
张智魁是华北一个农民的儿子,15岁参加八路军,22岁就成为驰骋疆场的团长,曾获得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当战斗的枪声渐渐平息时,身负重伤的他没有要求安逸舒适的生活,而选择了比较艰苦的职业——海上打捞。
不久,他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交通部海上打捞局第一任局长。当时,他仅有27岁。他决心使自己成为懂技术的专家。1955年他被派往波兰,学习潜水和打捞深水大船技术以及打捞管理工作,成为我国第一代掌握现代打捞技术和潜水技术的专家。他结合在波罗的海潜水实习的体会,编写的《浮筒打捞沉船》一书,至今仍是指导深水打捞大型船舶的先进方法。
几十年来,张智魁的生活是在惊涛骇浪中度过的。建国初期打捞沉没在长江和沿海港口的许多沉船,六十年代在黄海苏岩礁海底探明万吨轮“跃进号”沉没的真相,七十年代举世瞩目的日本阿波丸的打捞……他都是实际参加者并担任现场指挥。如今,面临海洋资源开发的宏伟前景,这位富有远见卓识的专家清楚地意识到,要开发海下资源,潜水事业必须紧紧跟上,尽快改变我国的潜水技术还停留在常规潜水(60米为禁区),不能进入深海作业的落后状况。
1978年,这位潜水技术专家,承当了筹建我国第一所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的任务,挑起了院长的重担。近年来,他组织科技人员,潜心钻研现代饱和潜水技术。他们与有关单位协作,1979年成功地在我国南海首次进行了海上氮氧饱和潜水实验和120米氦氧饱和——165米模拟巡回潜水科学实验,使我国的潜水科学技术有了重要突破。1981年5月,他们又成功地进行了302米模拟氦氧饱和潜水科学实验,使我国潜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最近,他又组织与指挥了厦门至鼓浪屿的海底输水管道工程。(附图片)
俞颐申摄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用生物质能废物制“煤”
印度第一家利用生物质废物制造家庭和工业用燃料无烟“煤”的工厂,已正式投产。这家工厂可将任何种类的生物质能废物,如稻壳、松叶、锯末、棉麻废弃物、用过的茶叶以及芒果仁等制成“煤”砖。该厂每天能生产三吨多“煤”砖,价值约二十万卢比。由于利润非常高,不到一年就能收回工厂设备的全部投资。(冰赞)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灭蚊墙纸
英国液态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奇异的“灭蚊墙纸”。它贴在墙上如同一幅画,由于画中的“杀虫剂”不断气化,能够杀死室内的苍蝇、蚊虫、蟑螂和白蚁等昆虫。据实验,在十五至二十平方米的房间内,如果贴上这样一张“灭蚊墙纸”,两小时后就能使室内的蚊虫绝迹,五小时内可以消灭爬于室内地面和墙上的蚂蚁。据英国环境保护部门的严格检验,如果这种墙纸不直接接触食物,对人体是没有任何害处的。(然)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利用生产酒精的废料制造肥料
巴西伯南布哥大学的科学家研究成功一项新技术,即用以甘蔗为原料生产酒精的残余物制造优质肥料。根据实验结果,将肥料施用于甘蔗,可获得增产百分之三十的好收成。目前,不仅巴西,而且其他一些国家的有关工业界也对此产生强烈兴趣。据预计,施用这种肥料,可节约过去所需肥料费用的百分之八十。(侯科)


第3版()
专栏:

大熊猫的故乡
陕西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熊猫的故乡之一。在三官庙中心地区,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平均二点五平方公里就有一只。这个保护区成立三年来,科研人员已在大熊猫野外生活习性及种群繁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图为大熊猫在野外进食的情形。 邰宗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