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青海在召唤
秋天的青海草原是迷人的。日月山下,一群群黑色的牦牛群和白色的羊群,象云朵似的在山间浮动。打渔船游弋在蓝色的青海湖上,捞起一网网的鳇鱼。在柴达木戈壁滩上,又是另一番景象,那里井架林立,机器轰鸣,人们在向大地深处钻探石油……
“俄罗斯,你富饶而又贫穷。”这句为人们所传诵的诗句用来描述解放前的青海,也非常贴切。青海,她拥有那么多财富:五亿多亩草原,取之不竭的黄河能源,五十七种宝贵的矿藏,被称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可是,在漫长的封建奴隶制度下,富有的青海各族人民却长期过着最贫穷的生活。
如今,社会主义的阳光已照遍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牧场和高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五年间,青海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快更扎实了。为了实现在本世纪末国民经济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东至龙羊峡,西至柴达木油田的辽阔土地上,以七项国家重点工程为主的开拓青海的战斗,正在火热地进行。
“立下愚公志,开拓青海省”,这个震撼人心的口号,正在转化为加快开拓青海的巨大物质力量。
青海人民正在为实现美好的远景而勤奋劳动。
青海向全国有志于开拓大西北的人们,发出最热烈的召唤。
季 音撰文(附图片)
土族第一代女司机。 王启发 摄
札陵湖畔牦牛壮。新华社记者 王精业 摄
察尔汗盐湖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一个“聚宝盆”。湖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俗称这里是钾肥之源。
王启发 摄
湖上考察。 新华社记者 王精业 摄
青海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那里风光秀丽,冰塔林立,是我国水力资源的一个宝库。 王启发 摄
青海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海北藏族自治州热水煤矿的原煤储量多,煤层厚,是发展青海省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
王启发 摄
最近四年,青海石油管理局在柴达木西部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相当于前二十年所探明储量的总和。这是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地震勘探。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 摄
昔日戈壁滩,今日铁路条条排列,把大西北和祖国内地紧紧相连。新华社记者 王精业 摄
柴达木盆地既适宜种植春小麦、豌豆、油菜等,也适宜种植蔬菜、瓜果。图为柴达木盆地的西瓜。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