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中国收回香港地区完全符合国际法
今甫
去年9月,中英两国领导人讨论了关于香港前途的问题。据报道,在讨论中双方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且同意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然而,英国方面随后竟公然声称,十九世纪英国强加给中国的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按照国际法是有效的”,说英国对香港人民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他们还故意把应该由中英双方解决的香港问题说成是中英港三方的问题,“就象一个有三只脚的凳子”。今年7月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第二阶段会谈开始前后,英国方面通过它的宣传工具竟然大造舆论,说什么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的管治,主张“以主权换治权”,“在承认中国主权的原则下,由英国继续象过去一样管治香港”,同时还进一步推行他们的“三脚凳”理论,扬言要“尊重香港民意”,“以求达成一项为英国议会、中国和香港人民所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等等,等等。
从上面所引英国官方公开言论及其影响下的报刊言论,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直到今天仍然站在殖民主义立场,中心意思就是要在香港继续进行殖民统治。这不仅违背历史潮流,在法律上也站不住脚。
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是否有效
英国官方人士说,这三个条约“按照国际法是有效的”。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诚然,“条约必须遵守”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但是国际法并不承认在任何情况下缔结的任何性质的条约都是有效的。十九世纪英国迫使中国清政府同它缔结的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条约,即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和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不论是按照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或是按照国际法关于条约的各项规定来看,都是无效的。
(一)按照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侵略战争是非正义战争,是非法的,“非法行为不产生权利”,所以就这种战争所攫取的结果而缔结的条约都是无效的。被西方世界公认为“国际法之父”的格老秀斯远在三百多年前就认为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区别,并且谴责非正义战争。后来一些著名的国际法学家如普芬道夫、沃尔夫和瓦泰尔等人也持同样的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决议不仅多次肯定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是非法的这一国际法原则,而且明确宣布侵略战争是国际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二条第四款)。
(二)按照条约法的原则,缔约国一方对另一方使用威胁或武力而获缔结的条约无效。这也是一项古老的原则。格老秀斯就曾说过,和约原则上是有拘束力的,但是如果一项条约是通过非法的威胁或者使用破坏约定的诚信而强迫缔结的话,则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履行它。后来瓦泰尔和黑夫特等人也有类似的主张。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也规定:“条约系违反联合国宪章所含的国际法原则以威胁或使用武力而获缔结者无效”。
(三)按照条约法的有关规定,凡是违反国际法强制规律的条约都没有效力。这也是一项公认的原则。例如十九世纪瑞士著名国际法学家布伦智理在他所著《文明国家的现代国际法》一书中写道:“条约的内容如果违反公认的人类权利或国际法的强行规范,那么这种条约就是无效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五十三条也明确规定:“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抵触者无效”。这就是说,任何条约的内容都不得违反国际法的强制规律,否则即归无效。
还应当指出,国际法不仅要求条约在缔结当时不得违反现行的国际法,而且认为条约的内容如果与它缔结后所形成的国际法相抵触,也应归于无效。如《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六十四条规定:“遇有新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产生时,任何现有条约之与该项规律抵触者即成为无效而终止”。大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重要的国际文件提出和重申了一系列原则,如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并得到国际上普遍赞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十项原则等,都是现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而维护国家主权平等和领土完整、禁止侵略、反对殖民主义等,则都属于国际法强制规律的范畴。任何已经缔结的条约,如果同这些原则相抵触,也都归于无效。
举世皆知,1840年英国为了进一步推行殖民侵略政策,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进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兵临南京城下的情况下,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同它缔结了《南京条约》,割去了广东省新安县(现深圳市)所属的香港岛,攫取了一系列特权。1856年,英国政府为了扩大侵略,并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英法侵略军攻进北京的情况下,强迫清政府于1860年同它缔结了《北京条约》。割去了广东省新安县所属的九龙司,即九龙半岛南端界限街以南的领土。1898年,英国又趁清政府于1894年中日战争中战败之机,强迫清政府同它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了新安县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岛屿,即所谓“新界”,租期九十九年。这些历史事实表明,中英《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都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产物,《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英国和其他列强力图瓜分中国、强占“租借地”的结果。这三个条约都是非法行为的产物,都是英国使用武力和威胁而获缔结的,内容都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违反国际法的强制规律,所以按照上述任何一项原则和规定,都应归于无效。
所谓“以主权换治权”究竟有没有法律根据
英国方面说英国和中国的谈判代表的任务将是研究如何
“修改”关于香港地区的条约;英国有些舆论散布说,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的管治,主张要“以主权换治权”,即“在承认中国主权的原则下,由英国继续象过去一样管治香港”等等。无论是根据国际法,或者根据国际实践,这都是站不住脚的。
从法律上说,一国的领土被别国侵占,受害一方有权采取任何方式随时收回被侵占的领土,恢复行使自己的主权。由于被占领领土的主权本来就属于受害一方,不属于侵占者,所以根本不存在侵占者“以主权换治权”的问题。
况且,主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本来就是不可分的。什么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固有权利,对内表现为最高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和在其领土上的一切人和物拥有排他的管辖权,对外表现为独立权,即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完全自主地行使权力,不受任何外来干涉。什么是治权?治权就是行政管理权,是国家领土内实行统治之权,是主权的具体体现。在主权这个概念中,当然包括治权在内。两者既然不可分,当然也就谈不到彼此交换。
由此可见,英国有些舆论所说的由英国“以主权换治权”继续管治香港,在法律上完全没有根据。
从国际实践来说,一国从别国收回自己被占领的领土,同时也就恢复行使主权,其中包括行使治权在内。这方面先例很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挣脱了殖民主义枷锁获得独立,它们对于本国某些领土尚被帝国主义国家霸占的事实,无论过去是否缔结过条约,一概视为非法,坚决要求收回。其中多数是通过双方谈判的方式收回的,也有由受害一方采取单方面措施而收回的。例如印度1947年独立后,法国尚占据印度领土昌德纳戈尔、亚纳姆、本地治里、开利开尔和马埃。经过双方谈判,印度于1949年收复昌德纳戈尔,其余四处于1954年由法国移交给印度。葡萄牙占据印度的领土有果阿、达曼和第乌三处,一直拒不交还。1950年印度照会葡政府,建议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上述三地的归还问题。但萨拉查政府顽固坚持殖民主义立场,竟不承认印度的主权,声称果阿等地“是葡萄牙完整的一部分”,拒绝谈判。这样,印度于1961年12月出兵进入三地,收回了领土主权。
历史上确实有人提出过所谓“主权可分论”,但这恰恰是西方列强为了侵占别国领土、损害别国主权而制造的反动理论,根本是违反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今天,这一“理论”无论在中国人民面前,或在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面前都早已破产,早已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香港地区主权属于中国,治权当然也属于中国。只是由于英国强占了这些地区,中国才被剥夺了行使主权、包括行使行政管理权的权利。现在,中国所说的收回香港主权,意思就是要恢复行使主权,包括恢复行使行政管理权在内,绝不是只收回一个名义上的空洞主权,而放弃行政管理权,这是不言自明的。
英国有些舆论提出要“以主权换治权”,就是在口头上承认中国的主权,而在1997年后仍由他们在香港继续进行殖民统治,实际上就是以维持香港繁荣为借口来否定中国的主权。中国如果接受这种主张,就是接受一项新的不平等条约,重新回到屈辱的地位,试问,这样苛刻的要求,十亿中国人民能答应吗?
而且,说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的管治,也是欺人之谈。近三十年来香港的繁荣是多方面条件造成的。首先是香港全体居民(其中百分之九十八是中国同胞)的勤劳智慧和辛苦经营,是香港在世界上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各方面大力支援的结果。当然,英国的某些政策措施和某些行政管理办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主要的。香港在摆脱英国的管治之后,它的各项有利条件仍然存在,英国某些有益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法仍可保留,加以吸收运用。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1997年以后的香港,不仅可以保持繁荣而且会更加发展。
谁是香港居民的真正代表
英方舆论说,“英国对香港人民负有道义上的责任”,说英国委任的香港官员是“代表香港人”参加谈判。这种说法无论在法律上或在逻辑上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全世界都知道,香港地区居民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只有中国政府才是他们的真正代表。英国政府无权代表他们。实际上,中国政府同英国政府谈判收复香港问题,就是要解除他们在漫长岁月中所处的受外国殖民统治的地位,实现他们的最大愿望,也就代表了他们的最大利益。如果英国政府真的要负起对他们“道义上的责任”,那就应该与中国方面合作,以便妥善解决把香港交还中国的问题,使他们摆脱殖民统治,否则,又有什么“道义上的责任”可言呢?至于香港居民中的一小部分英国公民,英国政府代表他们的利益是可以的。相信中国方面对这部分居民的利益也会给予积极的考虑和照顾。我国领导人一再表示中国政府在将来收回香港之后,为了照顾香港地区和香港居民的现实情况以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将在香港地区实行特殊的政策,包括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不变,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居民的关怀和对他们的负责态度。
英国政府同香港中国居民之间的关系,乃是殖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所以在目前这样的谈判中,它没有资格充当他们的代表。而且实际上,香港中国居民也不承认它能代表他们。例如,去年9月英国方面发表了关于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等的谈话之后,香港各界人士立即纷纷表示反对,香港学生也发表声明,并且举行示威表示抗议。
最近,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英国方面在香港大肆鼓吹“尊重香港民意”,说关于香港前途的解决,必须尊重“民意”云云。显然,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代表大多数香港同胞的民意。在他们看来,象上述去年9月香港各界同胞的抗议,以及报刊上发表的许许多多拥护中国政府立场的意见,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民意。只有一部分追随他们,拥护“以主权换治权”、要求继续保留英国行政管理的,才是真正的“民意”。他们这样做,就是要进一步推行他们的“三脚凳”理论,妄图充当香港居民的代表,用所谓香港“民意”来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以实现其阻挠中国收复领土和主权的目的。
基于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决定1997年收回香港地区,是完全符合国际法的。英国某些舆论仍然坚持殖民主义立场,妄图继续占据中国香港地区则是违反国际法的。这种立场不仅中国政府和人民不会接受,世界公正舆论甚至英国有识之士也是不赞成的。
我们希望英国政府能够认清时代,放弃那些既违背历史潮流、又不符合国际法的主张,同中国方面通过友好的谈判,圆满解决香港问题,增进双方的友好关系。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英国的利益,而且这对于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也都是有利的。
(这是文章的摘要,全文将在《国际问题研究》1983年第4期上发表)


第6版()
专栏:

黎巴嫩冲突国际化危险日增
叙以美空军纷纷在黎上空侦察 阿萨德命令叙军还击美军攻击
新华社贝鲁特9月18日电 黎巴嫩中部山区对立双方的战斗进一步升级,孕育着发展成为一场国际性冲突的危险。
今天上午,叙利亚的米格25飞机在贝卡上空进行侦察飞行,以色列的战斗机一直深入到特里波利上空,美国的舰载飞机则在贝鲁特和舒夫山区上空飞行,但是没有发生空战。
据报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亲自下令还击美国人从陆地、海上或空中对驻扎在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的攻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则表示全力支持叙利亚,并写信给阿拉伯各国元首,要求他们效法利比亚的榜样。据报道,卡扎菲还决定把利比亚驻贝卡谷地的军队交给黎巴嫩穆斯林德鲁兹人领袖瓦·琼卜拉特指挥。
目前,在黎巴嫩附近的海面上停泊着美国、法国、苏联和意大利的22艘战舰,其中包括二艘航空母舰和100多架战斗机。
黎巴嫩国家电台说,今天上午,叙利亚军队在巴特龙的炮兵轰击贝鲁特市北面50公里的古城朱贝勒,5人被打死,13人受伤。
贝鲁特机场关闭以后,黎巴嫩军队在朱贝勒修建了一个军用机场。左派电台说,轰击朱贝勒是对黎巴嫩空军参战的反应。此外,山区各个战场今天继续进行猛烈的炮战,黎巴嫩空军飞机多次轰炸了对方的阵地。(附图片)
图为部署在贝鲁特附近的黎巴嫩政府军的坦克。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齐奥塞斯库和布什强调
必须使欧洲摆脱任何种类的核武器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9月18日电 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和美国副总统布什,今天下午在这里就当前国际局势和双边关系进行了4个半小时的会谈。
据罗通社报道,双方在会谈中着重讨论了欧洲局势,强调核军备竞赛已给欧洲人民造成严重威胁,必须使欧洲摆脱任何种类的核武器。双方指出,苏美日内瓦谈判必须达成具体的协议,以制止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并撤除和销毁现有的导弹。齐奥塞斯库重申了罗马尼亚关于必须把部署中程导弹推迟到1984年底或1985年初以便继续谈判的立场,重申了必须让关心日内瓦谈判结果的一切欧洲国家参加制止部署中程导弹的国际会议的立场。
关于中东问题,双方强调必须继续努力争取在黎巴嫩实行停战,恢复和平与安宁,确保这个国家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通过谈判,根据该地区各国人民的合法意愿,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在中东建立持久和平。
会谈时,双方还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高利率的影响、日益恶化的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
报道说,双方在会谈中指出,罗美关系在平等、尊重独立和主权、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基础上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双方强调,必须为广泛和不受限制地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和技术转让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布什是今天上午由南斯拉夫抵达这里对罗马尼亚进行正式访问的。他到后即同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格·勒杜列斯库等就罗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会谈。


第6版()
专栏:

南领导人在和布什会谈中强调
不结盟政策的作用正在增长
综合新华社消息:美国副总统布什于9月16日至18日对南斯拉夫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布什担任副总统以来第一次访南,也是最近三年来访问南斯拉夫的最高级的美国领导人。
布什和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副主席扎尔科维奇17日分别举行记者招待会。
布什说,他对同南斯拉夫领导人的会谈“感到非常满意”。他强调,一个完全独立、不结盟的南斯拉夫是欧洲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布什说,美国政府将大力支持南斯拉夫为把自己的经济建立在坚固基础之上所做的努力。
扎尔科维奇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双方的会谈对促进南、美两国的关系将作出有益的贡献。他说,不结盟政策在解决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方面的作用正在增长。
他认为,如果苏美在日内瓦达不成关于欧洲导弹问题的协议,在欧洲和更广大地区的局势就有尖锐化的危险。


第6版()
专栏:

贝鲁特电台说:叙巴部队猛攻黎政府军
黎总统认为政治解决黎巴嫩问题仍有可能
新华社贝鲁特9月19日电 据贝鲁特电台广播,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坦克和装甲部队从今天凌晨五点开始对盖尔卜堡发动猛烈攻势。
距离黎巴嫩总统府所在地巴卜达只有3公里的盖尔卜堡是通向贝鲁特的门户。
电台说,为配合黎巴嫩政府军地面部队的抵抗,黎巴嫩空军飞机连续轰炸了集结在阿莱等地区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部队,遭到了对方地面炮火和苏制萨姆导弹的还击。
据新华社贝鲁特9月19日电 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昨天对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发表谈话说,政治解决黎巴嫩问题是可能的,黎巴嫩政府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杰马耶勒说,他认为同穆斯林什叶派和德鲁兹人共同掌权是可以实现政治解决的。他说:“他们也是国家的组成部分。”他接着说,如果他同社会进步党主席琼卜拉特坐在一起面商的话,黎巴嫩各派的和解“5分钟就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不能这样做,原因是琼卜拉特背后还有别的人……”。
杰马耶勒昨天对法国电视二台的记者谈到黎巴嫩政府军时说,这支军队大多数是穆斯林。
接着,这位总统说,黎巴嫩政府“只控制着10%到20%的领土”,“以色列人和叙利亚人现在不仅控制了土地,而且还控制着人民”。


第6版()
专栏:

琼卜拉特说
对黎双方的调解不能产生任何结果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据外国通讯社报道,黎巴嫩穆斯林德鲁兹人领袖瓦·琼卜拉特昨天宣布,沙特阿拉伯和美国对黎巴嫩对立双方的调解为时已晚,不可能产生任何结果。
琼卜拉特是从大马士革到达贝鲁特附近山区的爱因达拉村时向记者发表这番谈话的。他来这个村是为了会见伊斯兰教德鲁兹派精神领袖穆罕默德·阿布·沙克拉。
琼卜拉特在谈话中排除了在目前情况下同杰马耶勒对话和妥协的可能性。他说:“当杰马耶勒不断向我们发动攻势时,我们怎能同他对话呢?……除了战斗和战死在这里,在我们的土地上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第6版()
专栏:

百万群众参加意共《团结报》节闭幕式
贝林格发表讲话 宋任穷和人民日报代表团出席
据新华社勒佐·艾米利亚9月18日电 意大利共产党举办的全国《团结报》节今天在这里闭幕。
100多万意共党员和支持者、70多个外国共产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团出席了闭幕式。正在意大利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宋任穷和夫人钟月林、以《人民日报》总编辑秦川为团长的《人民日报》代表团以及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临时代办张法典应邀出席了闭幕式。
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苏联空军击落南朝鲜民航飞机,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政治上,“我们认为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他在谈到欧洲导弹问题时说:“正象我们不要苏联的SS—20导弹那样,我们不要在科米索部署导弹,不要美国的欧洲潘兴导弹和巡航导弹。”他说,在核军备竞赛方面,意大利共产党人反对无论这方或那方占优势。关于日内瓦谈判,他说,日内瓦谈判不能由两个超级大国垄断。他建议两大军事集团中的所有有关国家参加谈判。
贝林格最后说,参加本届《团结报》节的外国代表团如此之多,证明了意大利共产党具有日益广泛的国际关系,“我们最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受到的接待就是一个证明”。
意共全国《团结报》节每年举行一次,今年的规模较之往年都大。本届《团结报》节是9月1日开幕的,在此期间举行了各种辩论会、讨论会、图片展览以及商品展销等活动。
在历时18天的节日期间,有250多万人前来参加活动。


第6版()
专栏:

日本公正舆论批判复活军国主义的暗流
据新华社东京9月18日电 综述:目前日本少数人中一股企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战犯翻案、复活军国主义的暗流有所抬头。这引起了日本舆论的警惕。
日本《产经新闻》8月15日发表社论,公然指责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是“错误”的,是“胜者为了报复和警告而对败者进行的审判”,并鼓吹“要重新评价过去的战争”。
这篇题为《为何现在重谈东京审判》的社论把这场侵略战争的根源归结为“日本战时领导人没有收拾局势的能力,只是顺应形势随波逐流地被卷入了战争”。这就从根本上否认了日本战犯策划侵略战争的基本事实,为东条英机、冈村宁茨等罪大恶极的战犯开脱罪责。
社论还攻击远东军事法庭培植了“认为过去的日本不好”的意识,“损害了日本人朴素的价值观和爱国心”,等等。这种论调和今年5月在“东京审判问题国际讨论会”上出现的否定日本有侵略意图、肯定太平洋战争的谬论是同出一辙的。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推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判决,恢复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柱。
今年夏天以来,在日本上映了一部大型文献纪录影片《东京审判》。这部长达4个多小时的影片,以再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为名,突出了战犯和律师的辩解,甚至借他们之口宣扬这场战争是“自卫”,并“不违反国际法”,甚至把战犯说成是“爱祖国”的“英雄”;而把这次国际审判说成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报复”。
影片用大量镜头对二十几名日本战犯表示“无罪”的画面作了仔细介绍。在解说词中,突出了辩护一方的立场,说什么被告们“不会策划不正当的行为”,“不会进行侵略战争”,这次审判有“根本性的错误”。而在谈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却说:“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芦沟桥附近,演习中的日本军队同中国军队发生冲突……这就是这场不宣而战的战争的开始”,这是根本歪曲历史,为日本侵略军挑起这场战争开脱罪责。
日本出现的上述暗流,受到了日本国内舆论和广大有识之士的严肃批判。
《朝日新闻》8月14日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谈到东京审判时指出:“很多国民认为这是对以军部为主导而推行的长期黑暗政治及其对外军事侵略政策所作出的判决,认为这种判决是合情合理的。”这篇题为《不能使侵略合法化》的文章警告说,亚洲国家担心:“当进攻性的经济活动能够支配军事力量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就会倒转。”
许多日本人士都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侵略战争中给中国人民和东南亚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事实是抹煞不掉的。为了不重犯历史的错误,必须明确地承认和尊重历史事实。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巴释放一千名反政府示威者
巴基斯坦政府十七日宣布释放在过去五周中逮捕的一千零四十五名反政府示威者,其中包括信德省的九百六十一人和旁遮普省的八十四人。官方说,释放这些人是为了让他们在十八日穆斯林宰牲节时能与家人团聚。
汉堡市民声援造船工人斗争
联邦德国汉堡市一万多市民九月十八日聚集在汉堡弗赖港入口处举行各种活动,声援汉堡霍华特造船股份公司工人的斗争。汉堡霍华特造船公司的三千名职工为抗议资方解雇工人,从本月十二日起一直占领着该公司的汉堡造船厂。
阿根廷断然否认制造核武器
阿根廷全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卡洛斯·卡斯特罗·马德罗断然否认“阿根廷正在制造或计划制造核武器”。他是在十七日晚上回答《阿根廷时代报》的记者问到关于阿根廷制造核武器的问题时讲这番话的。
美潘兴Ⅱ式导弹最后试验成功
美国十八日进行的潘兴Ⅱ式导弹第十八次试验获得成功。驻亚拉巴马州的美国陆军导弹部队一位发言人说,这是最后一次潘兴Ⅱ式导弹试验。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