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每周画刊

祖国的榕荫
郁风
在我国南方的侨乡,到处可以看到枝叶茂密的大榕树。一棵树的树冠犹如一片小森林,呈露在地面上的粗壮扭曲的树根,互相缠绕,顽强地紧紧抓住大地,使大树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孩子们在树荫下玩耍,大人傍晚坐在树根上乘凉或集会。在榕荫下生息成长的人们,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这家乡的标志。久别故土的侨胞回到家乡,第一眼看到那依然屹立、更加高大的大榕树,那心情是如何激动啊。
在“侨乡风貌画展”中,有不少类似《祖国的榕荫》这样的题目的作品,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侨胞的怀乡心情。“落叶归根”已成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侨胞们的心愿,虽然明知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实现。
“侨乡风貌画展”内容十分丰富。这里有水乡的明亮美丽的夜景,有侨乡新城市高层建筑的窗口五颜六色的灯光;这里有祖孙三代重新团聚的欢笑,有海外归来的白发老人重新拿起碗口粗的竹筒烟袋,让小孙女点火的幸福情景,也有《彼岸》伊人隔海相望的惆怅;这里有华侨农场的橡胶园,有《海不扬波》的海上油井,有年青的男女建设者们为他们的劳动成果而自豪的形象。
在五六十年代,我曾到过福建、广东的侨乡,当时最吸引我的侨乡特点是那里的建筑和乡亲们的住宅。几乎每一幢都各不相同,既有中国式四合院的结构和瓦顶挑角的特点,又有掺杂西式楼房的阳台廊柱,雕漆彩画的装饰更是中西结合,别有情趣。这都是本地工程师设计的吗?不。人们告诉我,在海外的侨胞拚了一生汗水赚来的钱,毫无例外的唯一愿望就是首先在家乡盖一所房子,这才叫成家立业。而这房子必须完全合乎自己的心意,于是每一所房子的主人几乎就是设计者。在这次画展中,我又看到了这样的房子,备感亲切,但是有许多更新式的建筑,却不是五六十年代所有的了。
全国侨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侨乡风貌画展”,于国庆前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以绘画的形式反映侨乡在祖国向四化进军中的先进步伐和具有特色的风貌,这还是第一次。参加的作者绝大多数是福建和广东的画家,其中不少是中青年业余画家。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对侨乡注入的深厚感情和对绘画创作的认真态度,也看到不同地区不同作者在油画和中国画中的各种风格。更值得介绍的是归国侨胞中的著名画家也有作品参加,如六十年代从加拿大归国定居的油画家余本,由印尼回国的中年油画家曹达立,和早年回国任教的中国画家罗铭、黄独峰等。(附图片)
菠萝 (油画) 林以友
侨乡儿女 (油画) 梁照堂 李醒滔
南海明珠——汕头 (中国画) 林丰俗
榕荫 (中国画) 何海鹰
踏谷歌 (版画) 许钦松
海不扬波 (油画) 叶跃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