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尼加拉瓜在安理会谴责美支持军事入侵
墨西哥外交部长谴责对尼加拉瓜轰炸
新华社联合国9月13日电 尼加拉瓜副外长蒂诺科·丰塞卡今天在安理会谴责美国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力量加紧对尼进行军事入侵。
蒂诺科·丰塞卡在应尼加拉瓜的紧急要求召开的安理会会议上列举了尼加拉瓜反政府势力在最近几周里对尼加拉瓜进行军事入侵的事实,并且展示了从被击落的飞行员身上获得的文件。
尼加拉瓜副外长在发言中说,美国政府在这些侵略行动中的责任是“非常明显的”。他指出:“战争仍然是里根政府对中美洲和尼加拉瓜政策的实质。他们不要和平或对话,他们想不顾一切地破坏中美洲人民要求正义和民族独立的愿望。”
尼加拉瓜副外长在会上重申,尼加拉瓜政府永远为同美国和其他中美洲国家进行对话和达成谅解敞开大门。他还敦促美国从行动上而不是从口头上作出反应。
新华社墨西哥城9月13日电 墨西哥外交部长贝尔纳多·塞普尔维达·阿莫尔今天发表谈话,谴责轰炸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
塞普尔维达部长是在参加纪念抗美少年英雄的仪式后向记者发表谈话的。他说,最近对尼加拉瓜进行的轰炸是应该严加谴责的行为,它不仅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而且破坏了不干涉原则和尊重领土完整的原则。
墨西哥外长还肯定了最近在巴拿马举行的孔塔多拉集团会议取得的成就,因为这个集团同中美洲五国外长第一次达成了一致的文件,取得了很有意义的进展。


第7版()
专栏:

美苏在民航机事件上激烈争吵
本报联合国9月13日电 记者陈忆村、洪蓝报道:关于美国等国联合在安理会提出的一项谴责苏联击落一架南朝鲜民航机的决议案,于12日表决时遭到苏联否决后,安理会对此事件的辩论暂告一段落。
十几天来,从安理会内的辩论到会外各方反应来看,苏联击落民航机的行径是很不得人心的,处境是孤立的,引起了公愤,受到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人们对无辜的死难者表示哀悼,对死难者的家属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慰问。
在一片愤怒的谴责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和苏联围绕着这一惨案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对骂战。美国指责苏联“丧尽天良”,“野蛮残暴”,“毫无人道”。苏联则回击美国,指控它不顾平民的死活,利用民航机进行间谍活动,事件发生后,又推卸罪责,在全世界“煽动反苏歇斯底里”。难怪美国报刊把这种尖锐刻薄和不留情面的相互揭露、攻击,称为“白热化的语言战”和“新的冷战”。
击落民航机的责任问题,是美国和苏联争吵的焦点。近几天来,双方都公布了各自掌握的物证和材料,来证明对方应对民航机的被击落承担全部责任。周围的人们目前只能听取美国和苏联公布的材料和声明,一时尚难做出最后的结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苏联击落偏离航向和航线进入苏联领空的民航机,是严重违犯了保证国际民航安全的准则的。现在人们有这样的疑问:南朝鲜民航机是意外地、还是蓄意地侵入苏联领空,它是否负有间接的任务;苏联军用飞机在击落它之前,是否知道它是一架民航机,等等。许多疑问还有待有关方面做出答复。一些国家代表在安理会发言时也要求对这一事件的事实进行调查。
在美国和苏联互相激烈争吵中,一些不结盟国家持不介入立场,这是因为:1、对事件真相还没有完全弄清楚。2、担心这一事件会影响到东西方关系,使国际局势更加紧张。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等国向安理会提出的决议案只获得9票赞成的主要原因。
民航机事件,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和苏联关系,两国关系在今后一个时期将处于“低调”。但是,联合国观察家指出,尽管美苏双方在口头上对骂,但在行动上还是有所节制的,双方都不愿走得太远。


第7版()
专栏:

丹麦挪威葡萄牙日本对苏采取制裁措施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综合本社记者报道:丹麦、挪威和葡萄牙政府13日分别宣布对苏联民航飞机采取抵制措施,以抗议苏联击落南朝鲜民航客机。
挪威外交大臣斯文·斯特雷13日上午召见苏联驻挪威大使馆临时代办斯米尔诺夫,宣布挪威从本月15日起的两周内中止苏联民航飞机在挪威的着陆权,并指出,苏联击落南朝鲜民航客机是对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民航基本规则的明显践踏。
丹麦首相施吕特在13日举行政府内阁会议后说,丹麦政府决定参加对苏联的国际性抵制行动,从9月15日起的两周内取消苏联民航飞机在丹麦的着陆权。
葡萄牙政府13日发表公报宣布,从人类良知出发和考虑到西方各国政府对南朝鲜飞机事件的普遍做法,葡萄牙部长会议决定,从即日起的30天内停止让苏联民航飞机在葡萄牙机场着陆。
新华社东京9月13日电 今天上午举行的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从15日起将日苏间的日本航空公司和苏联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班停飞两星期。这是5天里日本对苏联击落南朝鲜客机采取的第二步制裁措施。
日本外相安倍晋太郎在内阁会议上说,迄今已有10个国家采取了使去苏联的班机停飞的措施。
安倍还说,苏联政府对击落南朝鲜客机事件的处理仍无诚意,它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关于这一事件的决议案,一直在推诿责任。任何人都不能容忍这种“厚颜无耻”的态度。
中曾根首相今天上午说,日本政府将视苏联的态度,在与各国协调一致的情况下,考虑下一步的对苏制裁措施。


第7版()
专栏:

苏副外长和副总参谋长强调
苏联不改变限制欧洲核武器谈判立场
拒绝对被击落的客机上的死者家属赔偿
新华社莫斯科9月14日电 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科尔尼因科和苏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在日内瓦限制欧洲核武器谈判中,苏联不会改变现有的基本立场。
阿赫罗梅耶夫声称,苏联不能同意美国在欧洲部署任何新导弹,不管是潘兴Ⅱ式导弹还是巡航导弹,因为“两种导弹都危险”。
有记者问苏联是否接受少部署一些美国新导弹的建议,例如所谓“林中散步”方案。科尔尼因科回答说,苏联主张裁军,反对任何增加新导弹的建议。
阿赫罗梅耶夫说,如果在欧洲部署美国导弹,苏联和它的盟国将采取相应的反措施。
科尔尼因科重申,苏联坚持要在日内瓦谈判中把英法的导弹计算在内。他宣称,西方关于苏联可能改变这一立场的传说是“把希望当成了现实”。
当记者问到苏联是否准备考虑对被击落的南朝鲜客机上的死者家属进行赔偿时,科尔尼因科说,财政责任、政治责任及其它责任,全都应由“那些用客机作为工具来从事肮脏政治的人承担”。


第7版()
专栏:

美参院通过空前庞大军事预算
本报讯 据报道,美国参议院13日以83票对3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1984年度1,880亿美元国防开支的折衷方案。这项美国迄今最大的军事预算法案,是根据里根总统提出的增加国防开支的计划,由参众两院联合委员会讨论拟定的。这笔军事预算中,大约有50亿美元用于发展MX洲际导弹,56亿美元用于B—1型轰炸机,还有一大笔款项将用于潘兴Ⅱ式导弹。


第7版()
专栏:

阿根廷百万人罢工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9月14日专电 昨天,阿根廷约100万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全国45万教师罢教使90%的学校停课。这是阿根廷今年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罢教。
布宜诺斯艾利斯海关职工的罢工已进入第五天。国家税务局职员已连续两天只工作半小时,并宣布将无限期坚持下去,这样到年底可能使国家损失5亿美元的税收。此外,司法部门的职工,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医生也都罢工。有些省的警察拒绝执勤,要求增加工资,政府不得不派宪兵巡逻。
此间舆论认为,政府最近虽采取了增加工资的措施。但物价仍在不断上涨。物价猛涨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各界的严重关切。两大总工会要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制止物价暴涨,减少通货膨胀对工人尤其是低工资收入的家庭的冲击。


第7版()
专栏:

毕加索两幅油画在美被盗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据外国通讯社报道,西班牙的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两幅油画“女人的头像”和“女人的半身像”12日凌晨在美国南得克萨斯美术馆被盗。
据报道,这两幅画价值共达90多万美元。警察说,小偷是在黎明之前砸破两道玻璃门后行盗的。尽管当时响起了警铃,但警察5分钟后赶到现场时,小偷已逃之夭夭。
毕加索曾长期定居巴黎,是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


第7版()
专栏:

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的得失
陈特安
英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如何?玛·撒切尔首相的政府继续推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将给英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前景?这已成为英国公众最关切的问题。
上届英国保守党政府于1979年5月上台后,在经济上面临通货膨胀率高、经济停滞、失业日增三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撒切尔政府放弃了战后英国历届政府奉行的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经济政策,采取了以反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的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四年来的实践表明,推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有得有失,即英国经济已经在货币金融领域里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也在生产领域里付出了较大代价。
货币主义政策的推行显著改善了英国的财政金融状况。它留下了一系列成功的纪录:
第一,通货膨胀率显著下降。1979年4月保守党政府上台前夕,通货膨胀率为10.1%。不久,英国爆发战后第七次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一年内就猛升到21.9%的高峰。但到今年5月,通货膨胀率已下降为3.7%,是西方通货膨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第二,国际收支由亏转盈。1979年英国国际收支尚有不少逆差,但自1980年起则连续三年取得巨额顺差,今年上半年已有四亿英镑顺差。
第三,财政状况有所改善。政府公共部门借款需求从1980至1981财政年度的132亿英镑降至1982至1983年度的92亿英镑。1983至1984年度预算赤字则计划控制在80亿英镑之内。
但是,货币主义政策造成许多问题。
一、失业有增无减。自保守党政府执政以来,失业人数增加了170万,目前达317万,居欧洲各国首位。失业率创13.7%的纪录。
二、工业生产呆滞,回升乏力。从1979年7月到1981年5月,工业生产降幅为14.9%,超过了1973至1975年的危机时期,成了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目前,英国整个工业生产仍比保守党政府上台时低14%。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虽有微弱回升,但并不稳定。
三、工业投资依然疲弱不振,工业投资总额由1979年的39.7亿英镑下降到1982年的26.4亿英镑。1982年以来尽管基本利率已有所下降,但投资仍无起色。这势必要大大影响到经济的复苏。此外,“全面减税”的许诺也基本落空。
从以上情况看,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政策已使英国经济有所改善,开始回升,但由于高失业率和投资不振的存在,回升势头微弱、进程缓慢。这就是当前英国的经济形势。
面对这种经济形势,蝉联执政的保守党政府的对策是继续推行以货币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新政府在其施政纲领中强调它“将设法进一步降低通货膨胀率”,使英国最终成为物价稳定的国家。本届撒切尔内阁执政近三个月来,给英国经济病开了如下的“处方”:
一、削减公共开支和紧缩公共信贷。这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其增长率同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率的一项主要措施,也是撒切尔夫人货币主义政策的基石。新政府表示,目前公共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到1985年要把这一比例降为41%。7月,政府先后两次宣布削减今明两年的公共开支,同时,政府计划压缩公共部门的借款需求,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并把今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指标由去年的8%—12%降至7%—11%。
二、加快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进程。撒切尔夫人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提倡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力图造成一个有利于私人企业发展的气氛和环境,以提高英国经济的效率。为此,新政府出售国有化企业的势头越来越猛。目前议会正在审议一项出售国家电话公司股票的议案,英国莱兰汽车公司、英国航空公司以及世界最大的国际机场之一——伦敦希思罗机场等据说都在出售之列。与此同时,政府还将减少对国有化企业的资助,向国有化企业支付的现金将减少2%。
三、用减税、降低利率、限制工资增长和裁员等增强竞争性的措施来加速经济回升的势头。政府在1983—1984年度财政预算中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额和起征点,同时表示不久将提出一项大幅度减税措施的法案;政府赞成英国主要商业银行把基本利率从10%降到9.5%;政府依然坚持把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雇员工资增长的最高幅度限制在4%以内。
撒切尔夫人之所以继续推行曾有争议的货币主义经济政策,主要是由于过去四年的成效已使保守思潮在英国站稳脚根。同时,战后一直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在失业—通货膨胀并发症面前已经失灵。
但是,货币主义不可能是一剂灵丹妙药。它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处方是彼此掣肘和互相抵消的。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必须减少公共开支和提高利率,这势必导致投资减少、失业增加,从而抑制了经济增长;为了加速经济增长,又不得不增加投资、失业救济和对企业的资助,这又捆住了削减开支和减税的手脚,从而使通货膨胀率上升。因此,一些英国报刊普遍认为,今明两年内英国经济将是低增长率加高失业率的局面。独立的伦敦全国经济社会研究所在一项报告中预言:到今年年底,英国年通货膨胀率平均将为5.1%,明年将增长到8.4%;工业投资不振仍将遏制着英国经济的增长。
看来,痼疾难医,在英国经济病面前,无论凯恩斯主义还是货币主义都难免自叹回天乏力。玛·撒切尔新政府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充其量只能延缓英国经济衰落的过程,而不能改变昔日的“世界工厂”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


第7版()
专栏:

拉美外债会议的“成就”
张振亚
9月5日到9日,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拉丁美洲31个国家的代表第一次与美国代表坐在一起举行了讨论拉丁美洲外债特别会议。欧洲和日本的代表以及一些大商业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也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会议。
发展中国家所欠的外债,一半以上集中于拉丁美洲,为数达3,000多亿美元左右。而拉美最大的国家巴西,国民生产总值也才3,000亿美元。去年底,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国的外债增加到相当于它们三年的出口收入。可是很多拉美国家不但没有出口盈余还债,反而是入超严重,需要继续靠借债度日。即使一些国家能够用降低国内生活水平的办法来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从而用挤出来的一点出口盈余还债,但是,在大多数国家经济下降、失业率相当高的情况下,继续采取勒紧腰带的政策,就意味着可能触发严重的社会动乱,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因此,由国际银行业继续向这个地区提供新的贷款,同时降低贷款利息,就成为唯一出路。但是,目前拉丁美洲各国经济情况的恶化和它们还债能力的普遍削弱,恰恰成了西方商业银行不肯提供新贷款的口实。由于拉丁美洲各国的最大债主正是美国和它的大商业银行,这就使拉丁美洲各国同美国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此会议前夕,人们普遍担心,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将在信贷问题上重新爆发激烈争吵。
象人们事先所预料的,在会议的头几天中,拉丁美洲国家代表纷纷提出了要降低世界利率、工业国家应为拉丁美洲的出口开放市场以及在重新安排对拉丁美洲的信贷和贸易时工业国家,特别是美国也要分担损失和责任等。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斯普林格尔和国务院货币局局长麦戈纳格尔则照例强调:只有拉丁美洲国家遵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厉行节约,勒紧腰带,整顿经济才是摆脱困境的出路。
但是,在31个拉丁美洲国家的强大舆论压力下,同时考虑到拉美债务危机与美国之间的利害关系,美国出席会议的代表终于不得不从原则上答应,愿意为减缓西半球50年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共同承担责任和牺牲。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次会议终于在9日通过了一项包括所谓11点内容的“谅解基础”文件,其中除罗列了从高利率到世界性经济衰退等等导致拉丁美洲债务危机的各种因素外,并无新的内容,同时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来提出能减轻各国偿还债务负担的各种建议。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还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话。
尽管会议的最后结果仅限于模糊的原则性声明,但是由于避免了美国和它的“后院”国家之间的一场正面冲突,因此会议仍不失为一场“胜利”。不过拉丁美洲国家的债务问题并未因此而出现多少解决的曙光。


第7版()
专栏:英国通讯

英国穷人知多少
本报记者 梁丽娟
伦敦的电视节目从8月21日起接连4个星期天都上演一部叫做《英国的面包行列》的系列纪录片。这是一家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市场及意见调查国际公司与伦敦周末电视台合作,在英国各地调查了80个贫民窟后,根据1,174个穷人十多年来的生活摄制的。
“面包行列”这个词,指的是排队领取救济食物的穷人队伍。根据这个调查,英国目前有750万人在穷困中生活,其中75万人极为困苦。
在英国这样工业发达的福利国家,穷困不等于会饿死,甚至有的人家里还会有洗衣机、电视机之类的家用电器设备。但是调查把占人口七分之一的英国穷人的实际情况摆到了全国人民面前,“打破了安逸生活是普遍现象的神话”。
属于穷人之列的是以下五种人:鳏寡家庭、失业者、老人、病残者和低薪者。在22项一般认为必需的生活物品中,有75万人买不起其中的大部分,750万人短缺3项以上。据调查,有325万人的住房没有取暖设备,有些老人一冬天绝大部分时间过着“和衣枵腹拥棉花”的日子。有600万人经常是寅吃卯粮,有340万人总是从旧货摊买衣着。尽管每年有许多英国人到国内外度假,但占人口五分之一的人,除非住在亲戚朋友家里,否则连一星期的休假都负担不起。
按调查比例推算,有500多万人的贫困境况是常年如此,1,180万人是临时处于困境。
在穷困条件下生活的孩子,死亡率比富裕家庭的高4倍,成年人的死亡率前者是后者的2倍。调查中,有32%的人认为“英国的社会太不公平了”。有个年轻的独身母亲问道:“为什么我的孩子只能在缺少卫生和营养的条件下生活?”
《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此发表社论指出:“穷困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但值得一提的是内阁决定削减国家救济金计划,而这救济金是大多数穷人最为需要的。当然,人们懂得为振兴经济需要削减公共开支。但是,难道真的就非要这些穷人负担一个高达1,260亿英镑的国家预算吗?”这是发人深思的。(附图片)
英国失业者在救济处排队领饭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