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苏联在安理会否决客机事件决议草案
我国代表投弃权票并作解释性发言
新华社联合国9月12日电 苏联12日晚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由美国等16国就南朝鲜客机事件提出的一项决议草案。
这项决议草案对苏联战斗机击落南朝鲜客机表示“深为遗憾”,请求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并于14天内向安理会作出报告。
草案承认领土完整的原则的重要性,同时又认为在对侵入一个国家领空的行为作出反应时必须采用国际上一致同意的程序。
草案要求所有国家同国际民航组织进行充分合作,努力加强国际民航的安全和防止再次发生对国际民航使用武力的事件。
草案还承认这次事件中的死难者家属有权要求给予适当的赔偿,并强调必须在进行公正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一事件的事实作出全面和充分的解释。
联合国安理会今晚就这一决议草案进行投票的结果是:美国、英国、法国、马耳他、约旦、巴基斯坦、荷兰、多哥和扎伊尔9票赞成,苏联和波兰2票反对,中国、圭亚那、尼加拉瓜和津巴布韦4票弃权。由于拥有否决权的苏联的反对,联合国安理会的这一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在安理会投票表决之前作了解释性发言。
凌青说:“中国代表团已在9月2日的发言中就苏联战斗机击落南朝鲜航空公司民用客机,造成包括许多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同胞在内的269名旅客和机组人员死亡事件表示震惊和遗憾。我们对他们的家属表示慰问。”
凌青接着说:“从各方提供的情况看,南朝鲜客机偏离航线,进入了苏联领空,但是苏联以此为理由将该民航机击落,严重违反了保障国际民航安全公认的准则。”
凌青说:“中国政府对民航安全问题十分关切。”中国赞成有的方面提出应当对这一事件的事实进行调查的建议。
凌青最后说:鉴于目前有关各方对这一事件的某些方面仍有严重争执,中国代表团将对上述决议草案投弃权票。


第7版()
专栏:

日本众院通过决议谴责苏联击落客机
新华社东京9月12日电 日本众议院今天下午通过一项决议说,苏联军用飞机击落南朝鲜客机,“是无视国际航空惯例和国际法的非人道行为,从确保国际民间空运安全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不能容许的暴行”。
决议强调必须搞清并尽快公布事件的真相,要求苏联政府公开承认错误,提出防止再次发生这类事件的保证措施,允许有关国家到苏联领海寻找遗体,并对这一活动提供合作;要求南朝鲜航空公司和苏联政府对牺牲者给予赔偿。
决议说,为了防止今后再次发生这类事件,确保民间空运的安全,日本政府将同有关国家协商,要求国际机构等采取适当措施。鉴于这次事件具有国际军事形势紧张的背景,日本政府将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裁军方面尽最大的努力。
另据时事社报道:日本外务审议官中岛敏次郎今天召见苏联驻日本大使巴布洛夫,对9日苏军总参谋长就苏联空军击落南朝鲜客机一事所作的解释提出抗议。


第7版()
专栏:

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制裁措施抗议苏联击落客机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综合本社记者报道,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西班牙等国政府最近先后作出决定,它们从本月15日起的两周内停止同苏联的全部空中交通,新西兰宣布从12日起暂停同苏联的商业航空关系60天,以抗议苏联击落南朝鲜民航客机。
联邦德国政府发言人伯尼施对报界说,联邦德国外交部12日中午召见了苏联驻联邦德国大使谢苗诺夫,向他通告了上述制裁措施。伯尼施还说,苏联击落南朝鲜客机是“毫无道理的野蛮行动”,联邦政府将呼吁国际民航组织作出新的规定,以防止今后再次发生袭击民航客机的军事行动。
比利时对苏联的制裁措施是外交大臣廷德曼斯11日在召见苏联驻比利时临时代办时宣布的。比利时政府还要求国际民航组织采取行动,防止再度发生类似的悲剧。比利时政府表示赞成对击落客机事件进行国际调查。
荷兰外交部12日在宣布其制裁措施的声明中说,国际社会需要向苏联毫不含糊地表明,“苏联的行动是不能接受的”。
西班牙政府12日决定,在从本月15日开始的15天内暂时停止让苏联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西班牙着陆和西班牙民航机向苏联的飞行,作为对苏联击落南朝鲜客机的制裁。
西班牙外交部新闻办公室散发的一份公报重申西班牙政府谴责苏联击落南朝鲜客机的立场,指出这种行为“给人类的道德良知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新西兰运输部长盖尔12日宣布,新西兰政府已指示新西兰航空公司从当天起暂停同苏联航空公司的商业航空关系60天,以示抗议苏联击落南朝鲜客机。


第7版()
专栏:

美苏互逐对方外交人员
美驱逐苏两名武官 苏拘留美一副领事
新华社华盛顿9月12日电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龙伯格12日宣布,美国上月曾驱逐两名从事间谍活动的苏联驻华盛顿使馆的武官。
龙伯格说,苏联驻美国大使馆武官斯克里普科和空军武官助理列昂诺夫因从事间谍活动分别于8月17日和19日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
一年来,美国对苏联外交人员已采取了5次驱逐行动。
新华社莫斯科9月12日电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表公报说,美国驻列宁格勒总领事馆副领事朗·戴维·奥古斯坦博格“因非法的间谍行为而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
苏联《消息报》今天刊登了这则公报。
公报说,奥古斯坦博格和他的妻子“9月11日在列宁格勒地区进行间谍活动时被拘留”。


第7版()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说今年国际局势令人沮丧
本报联合国9月12日专电 记者陈忆村报道: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在这里发表即将提交联合国大会的年度报告。报告说:尽管许多国家做出种种努力,但是,迄今为止,在寻求和平、稳定和正义方面,1983年是令人沮丧的一年。
联合国秘书长在报告中对充满冲突和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感到忧心忡忡,对联合国和安理会未能更有效地发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表示失望和不满。他说:“目前确实急需建立能够处理我们时代各种严酷现实的国际机构,但去年的发展情况远非令人满意”。
他承认联合国这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有一部分处于瘫痪。他指出,一些地区性冲突实际上是大国通过代理人进行的战争。遇到这种冲突,各方往往绕过联合国的各种审议机构,或者不理睬联合国机构,甚至把联合国只当作对骂的讲坛。他对有些国家政府不重视有自己参与作出的联合国决定,深感不安。
德奎利亚尔认为,过去几年来任何时候都有若干地区的局势对国际和平带有严重的潜在危险。这些地区包括东南亚、阿富汗、中美洲、纳米比亚、中东、塞浦路斯和伊朗—伊拉克等。
他在报告中谈到裁军问题时说,防止核战争仍然是对我们这一时代的考验,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却掌握在两个核大国手中。他对两个超级大国对裁减战略核武器和中程导弹的谈判未能取得真正的进展,深感震惊。他希望各方考虑就裁减中程核导弹采取可能的临时性措施。他还对把外层空间用于军事目的感到忧虑,他强烈敦促早日就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问题进行全面谈判。
在谈到世界经济局势的时候,他说,对第6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未能取得应有的成就表示遗憾。他说: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不仅远远没有加强这种(多边)合作,而是明显倒退。他主张“必须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举行高层的政治会谈,继续就若干领域内互有联系的长期问题进行谈判”。
联合国秘书长在报告的结论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38年,而争取建立有效和平、以及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的动力似乎已经松弛下来,相应的国际机构也日益微弱,达到这些目的所需的真正的政治一致已经在各式各样的竞争、对抗和冲突中烟消云散,对共同命运的信念几乎在目前令人忧虑的四分五裂的局势中丧失。”


第7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以质量求发展
——访南斯拉夫“西姆波”家具厂
本报记者 严正 中国国际电台记者 赵成鸿
位于塞尔维亚南部的“西姆波”家具厂,在南斯拉夫同行业中堪称首屈一指。它专门生产供出口的成套组合家俱、沙发、床垫等高档商品。从1968年至今,生产年年上升,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45%,劳动生产率增长13%。去年出口额为3,000万美元,今年可达四千万美元。在南斯拉夫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形势对它不利的情况下,为什么它的生产不断增加,出口连年扩大?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西姆波”家具厂。
当我们在副经理彼·约维奇的陪同下跨进机器轰鸣的厂房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标语:“我们要时刻想到质量,因为它决定着我们的未来”。约维奇同志的介绍就从这条标语开始。他说,这个厂在1963年建立后的头几年,是非常困难的,后来由于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劳动纪律,狠抓质量,提高效益,才使它不但在国内近400家同行企业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而且在世界市场上打开了局面。目前它的产品远销欧、美、中东40多国,在瑞典、英、法、联邦德国和美国等重要的家具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姆波”靠产品质量赢得发展,今后仍将靠质量去争取“更美好的前景”。接着约维奇同志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的经验。
“西姆波”善于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这个厂从选料到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机械化。许多机器,如油漆机、织绒机和染色机等都是从联邦德国和英国等进口的自动化设备。副经理说,这些固然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的重要条件,但更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即取决于能否迅速利用、充分发挥其效能。“西姆波”原来制造沙发和床垫用的呢绒和海绵是靠进口的,这不但花去大量外汇,而且常常因为进口的原材料不足,或颜色不配套而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后来他们进口设备和技术,自己生产。由于加强科学管理,注意产品质量,现在他们生产的呢绒和海绵不但满足了本厂的生产需要,还大量转销英国等地,赚取外汇。
约维奇同志在介绍中特别强调,一个工厂能不能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方法以提高产品质量,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以及职工队伍的技术状况。担任“西姆波”分厂厂长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是经过招聘挑选来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他们都曾在大学毕业,不但有知识、懂行,而且大都年轻而精力充沛,富于创造性。约维奇同志是这个现代化工厂的第二把手,他那清楚而内行的介绍,显示出他在组织和管理生产方面的丰富经验,这些领导干部处在全厂工人监督下,如果谁在业务上不称职,或成绩不突出,随时可被解聘。“西姆波”曾撤换过两个经理,原因是他们没能出色地完成生产任务。
“西姆波”非常重视工人的技术训练,特别注重智力投资。该厂每年从附近中学挑选数十名学生,签订合同,提供助学金,派他们到贝尔格莱德等大学的有关系科学习,假期里让他们来厂实习。毕业后,有培养前途的还被送到斯洛文尼亚甚至西欧的有关研究室和技术先进的工厂继续深造。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日后已成为工程师、经理,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还有不少工人被派往国外短期实习,学习新技术,了解国际市场动向。
“西姆波”实行物质奖励和政治鼓励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关心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这个厂建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对每个工人所进行的每道生产工序都有明确的要求,奖罚严明。另外该厂平时对职工进行爱厂如家的教育,每年庆祝建厂日时,都要表扬劳动最好的工人,他们的照片在光荣榜上展出一年,并给予相当于本人3个月工资数的奖金。这些措施使工人的劳动纪律和生产责任心普遍加强。为了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西姆波”的职工今年不但放弃了一年一度的休假,而且经常加班加点。一些工人对记者说,国家的困难,也是“西姆波”的困难,为了给国家多挣外汇,偿付外债,我们要加紧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附图片)
“西姆波”家具厂的一个车间。


第7版()
专栏:

法国经济初现转机
张振亚
拖欠外债达500亿美元的法国,是世界第三大债务国。沉重的外债意味着法国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经常向国际金融市场借钱,来还本付息。因此,今年以来法国法郎汇价猛跌30%,完全是意料中的事。
但是,近几个月来,密特朗政府使法郎贬值的同时,也竭力限制工资和社会福利费用上升,遏制通货膨胀,增加所得税并压缩对外贸易逆差,这项勒紧裤带的政策使困难重重的法国经济出现了一点转机。
法国的经济困难,主要是由于去年当它的西欧伙伴国大都采取收缩信贷以遏制通货膨胀政策的时候,密特朗政府却采取了增加社会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国工业品竞争力弱,国内增大了的需求不但没有能带动国内生产上升,反而多半由进口品来满足,这就使去年法国的外贸逆差空前巨大,达到了破纪录的930亿法国法郎。法国外债猛增,即源于此。密特朗政府今年的首要任务,是把法国的外贸逆差降下来,使其限制在600亿法国法郎左右。这一政策已初见成效。据官方统计,今年头7个月法国的外贸逆差已从去年同期的519亿法国法郎降到397亿法国法郎。如无意外,这一目标可望达到。
法国的通货膨胀率在社会党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下,两年前曾升到14%,近来已降低到9.4%,虽然未达到政府降到8%的目标,毕竟是有成绩的。不过这仍为联邦德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倍多,并大大高于多数西欧伙伴国家。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7月份法国的失业人数略有下跌,降到200万(联邦德国为219万人),即占劳动力的9%以下。在西欧经济仍普遍停滞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种奇迹。
但是,法国夏季经济的晴朗天空中,也有黑云在集聚。原因是在社会党政府实行严厉勒紧腰带的经济政策下,法国的经济正在由停滞转为下降。特别是钢铁、纸张、纺织、采矿和汽车工业目前都准备大量解雇工人。因此,无人指望法国失业人数能继续维持目前的水平;一般预料,今年年底前将再有20万人失业,明年底前则将再增加50万失业大军。
另外,法国的通货膨胀率虽然已出现缓和,但是要象政府所预计的那样,于明年进一步降到4%或5%,是很困难的,连政府的经济学者都认为,明年通货膨胀率能降到7%就很满意了。
当西欧大多数国家(意大利除外)的通货膨胀已趋于缓和的时候,法国仍然需要同时应付通货膨胀和严重失业这两大问题。这使它在加强工业的竞争能力方面也处于不利地位。看来,法国还要有一段漫长的道路才能达到经济复兴。


第7版()
专栏:国际札记

未雨绸缪
两个“代表团”分坐长桌两边,表情严肃而认真。一场关于战略核武器和削减中程导弹的谈判开始了。六名“苏联代表”和五名“美国代表”双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
不过,这场谈判并不是发生在日内瓦美苏核谈判的会议厅里,而是在联邦德国波恩大学的教室里。参加“谈判”的是两组大学生,这是他们为期四周的“美苏军备控制模拟课程”中最精彩的一幕。
大学开设这种关于美苏军备控制知识的课程,对于生活在核时代的大学生来说,似乎也可以说是合乎时代之需要。在场的教师,一位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国际与战略事务中心”的专家,另一位是参加过美苏削减战略武器谈判的老手,还有联邦德国国防部的官员。颇有点“实战”的味道。
近十年来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康奈尔等名牌大学一直在推行有关核武器和军备控制方面的教育,“桃李满天下”,当年的一些学生现在已步入美国制定核政策和从事核谈判的政府机构。
波恩大学的那位美国教授不无得意地说:“课程开始之时,学生们对军备事务不甚了了,等到结业时,这帮新秀同真正的专家已经难分伯仲了。”
原来“模拟课程”是为培养核谈判桌上的“接班人”。
美苏核谈判旷日持久、劳民伤财,却乐此而不疲。两家越谈而核军备竞赛越烈,越“削减”、“限制”而核武器越多、越精密,世界越不得安宁,大概这就是双方“乐此不疲”的秘密和动力。
在大学开设核谈判课程,这种“百年大计”纵有“战略”眼光,却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谈锋·


第7版()
专栏:

许多代表在“国际共同安全”研究会上指出
两个超级大国扩张是世界动荡的根源
本报斯德哥尔摩专电 记者刘绪民报道:9月2至4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召开题为“国际共同安全”的研究会。来自25个国家的80多名政府高级官员和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陈忠经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宗旨是探讨“共同安全”的概念,以及实现“共同安全”的途径。与会代表对“共同安全”这一概念表示很大的兴趣,认为它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良好愿望。同时代表们对如何实现共同安全的问题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共同安全”的想法很好,但在今天的形势下是很难实现的。他们说,“共同安全”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现在有的国家大搞武力威慑政策,扩充军备,推行强权政治,任意侵犯别国主权,如何谈得上相互信任呢?
两个超级大国代表在会上的发言,引起众多代表的批评。他们一方面极力为本国的军备竞赛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互相攻击。苏联代表宣传它为和平所作的努力,指责美国搞核战争政策;而美国代表却抨击苏联言行不一,没有拿出和平的实际行动。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些记者纷纷就南朝鲜客机被击落事件,以及潜艇多次入侵瑞典海域提出问题,使苏联代表十分尴尬。
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和欧洲中小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指出,造成世界不安全的根源是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