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一贯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赖际发同志
秦基伟 杨成武 丁 原 李景昭
赖际发同志病逝后,中央领导同志在一份报告上写道:“赖际发同志确实是一贯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老同志。”这是对际发同志革命一生高度的概括。他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贵品德,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长征路上的粮秣官
赖际发同志1910年生于福建省永定县汤湖乡龙潭村一个贫农家庭。1926年在永定县简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他在闽西建立当地最早的农村共青团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秘密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抗捐,抗税,抗粮。闽西农民暴动失败后,际发同志领着十几个赤卫队员坚持斗争。敌闽粤赣三省“剿匪”总指挥郭凤鸣张贴布告,悬赏500银元要赖际发首级。当地民团团总派人上山诱降,提出升官、发财的许多优待条件。际发同志怒斥道:“告诉你们的团总,他瞎了眼,我们有人有枪,过些时攒下银两,还要悬赏他的狗头。”际发同志领导的这支农民队伍和吴仰文、李立民率领的队伍,合编为上杭东路游击支队后,攻克上杭城,杀了县长,占领十几个昼夜。之后,在邓子恢、张鼎丞同志领导下,际发同志参加和组织了永定、上杭、龙岩等县的联合暴动。际发同志先后担任上杭县东四、五区区委书记和县委委员。1929年中央红军入闽,被分割的游击区连成一片,闽西苏区建立,同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紧紧相连。
古田会议后,红军选择优秀的地方干部充实部队,赖际发同志被调到新建的红军一○五团任营党代表。1931年,他任红十二军一○五团政委。赖际发同志率领的部队活动在闽赣边界。1932年原在白区的临时中央从上海经香港,进广东大埔,再由福建的永定、上杭、长汀迁往江西中央根据地。际发同志率领战士冒着危险,顺利地完成护送任务。
在反“围剿”战斗当中,他打过多次硬仗。第一次反“围剿”,前委在黄陂开会后,毛委员亲自到小埔红十二军驻地找到罗炳辉军长说:“命令你的一个团去荇田牵住敌人的鼻子,象个诱饵勾引敌人进入苏区,引到龙岗来。”这一任务由赖际发同志率部执行。他们远离根据地,孤军深入到距敌人一里处,一步步地诱敌到龙岗附近。我一、三军团几面合围,一举消灭敌人。国民党二十六路军起义,后为苏区中心地带的宁都解放时,际发同志的部队在乐安、宜黄、广昌等县以南和宁都以北,担任截击任务,配合兄弟部队解放宁都,进占广昌。三次反“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到南昌组织第四次“围剿”。红军三面受敌,红十二军前进途中,山上的守敌挡住去路。六团抢攻敌人的制高点,两天未能奏效。赖际发同志乘夜带着一个连轻装直扑主峰,拂晓前当敌人发现时,他们已接近山顶,硬攻死拚,夺下山头,掩护主力部队通过。
长征前两天,赖际发同志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二师供给部长兼卫生部长,以后还任过三十一军民运部长。
红军主力部队离开中央根据地,所经都是新区、边地、险口、要隘。人要粮,马需草,打仗需弹药,伤员需治疗,老弱需照顾,掉队的同志需安置,这些艰巨的任务落在赖际发同志肩上。经贵州省时,际发同志率领先行部队,巧夺一座官僚的别墅山庄,获得一些物资换来布匹、药品。经过昆明西南的一个县城,赖际发同志带领几名战士智取敌军的据点,缴获了一批白糖、饼干、火腿和云南白药。这些物资解决了部队的急需。抢渡乌江天险的时候,际发同志几天几夜头不挨枕,组织群众搜集绳索、门板、木材、箩筐,打竹排,搭浮桥,保证了红军顺利过江。过草地时,左权同志说,沿途荒无人烟,粮秣官要筹足救命粮。际发同志千辛万劳,让战士们的干粮袋装满青稞和野菜。他自己却因劳累,患肺病而吐血。
太行烽火中的英勇战士
为实现党中央以太行山为依托,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七七”事变后,际发同志作为一二九师的民运部副部长,受命带一二九师教导团五连一个排进入山西。他以八路军交通站负责人名义,先期来到北依太原、东扼阳泉的榆次城,与党的正太工作委员会、榆太祁地区特委取得联系,着手建立八路军办事处。一二九师首长途经榆次,指示赖际发同志,将榆次的八伏岭开辟成“华北地区抗日的井冈山”。际发同志会同榆次县牺盟会特派员到山西规模最大的晋华纺织厂发动工人,建立抗日武装,尔后同秦基伟同志组织的太谷铭贤学校学生和农民队伍,阳泉、平定的煤矿工人,正太铁路的铁路工人,组编为一二九师的秦赖支队。秦基伟同志任司令员,赖际发同志任政委兼晋中区军政委员会书记。秦赖支队活跃在晋中地区,由原来的三四百人很快发展到四五千人。
在整个抗日时期,际发同志对太行区的创建、坚持和巩固,作出很大的贡献。刘伯承、邓小平同志评赞赖际发同志:“政治坚定,勇敢积极,刻苦负责。”一次从和顺县向榆次县行军,被敌人包围,天空有飞机,地上有大炮。他率部一天之内冲破五层包围圈。百团大战时,际发同志同范子侠同志指挥新十旅三个团,担负破袭正太铁路的主力,将这条铁路线搞得支离破碎。保卫黄烟洞关家垴大战中,赖际发同志带领部队用冲击反冲击,打得十分艰苦、英勇。际发同志率领部队参加了粉碎敌人对太行区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九路围攻”的多次战斗。1941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反对麻木,打开太行的严重局面”。际发同志为贯彻这一指示,领导太行二分区军民以武装斗争为核心展开全面对敌斗争。太行二分区北到正太路,西接同蒲线,成为延安党中央联系华北各根据地的通道,他们曾先后护送很多领导同志去延安参加“七大”,接送从陕北调往华东、中南等地区的许多领导干部。
1939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榆次县建起第一座修械所,又陆续建成子弹、炮弹、枪支工厂,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3年康生搞“抢救失足者”运动,军工部濒于停产。党中央从北方局党校调出正在学习的赖际发同志,派他到军工部工作。领导同志对他说:“我们即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前方要大量的枪支弹药,你去军工部当政委,把军工生产赶快恢复起来。”际发同志来到军工部,看到的是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被关在黑屋里受审,工人被集中在军营里整训;机器不转动,烟囱不冒烟。当时,军工部汇集了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100多名,都被戴上了几顶大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际发同志果断地排除干扰和偏见,否决了逼供信的那些假材料,给同志们作甄别,解疙瘩,卸包袱。他热情地对同志们说:“在民族危亡的战乱年代,你们或者从国外奔回祖国,或者抛弃繁华的城市来到偏僻的穷山沟,你们扔掉舒适生活来解放区投奔革命,这些实实在在的具体表现,就是最好的政治历史结论。”大家有了工作,心情愉快地走上自己的岗位。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柳沟铁厂建设起来了,焦油厂、耐火材料厂相继开工投产。十几个军工厂发展到六千多名职工,成为解放区军工生产规模很大的基地。朱总司令高兴地说:“打下全中国,在功劳簿上给军工记一大功。”
建材工业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后,际发同志在重工业部担任办公厅主任。1956年成立建筑材料工业部以后,他担任部长。他是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际发同志领导下,我国发展了建筑材料工业体系,开拓了非金属矿工业,填补了无机非金属国防尖端材料空白。
赖际发同志提出:“建材工业是基本建设的基础,同时要扩大服务范围,不仅为建筑工程服务,还要为国防尖端科学、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旧中国没有形成建筑材料工业,仅有的几家水泥、玻璃工厂,产量低,品种少,而且集中于沿海城市。现在,大中小型水泥厂,遍布全国各地,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根据水利、石油、化工、交通和国防的特殊需要,试验研制成功几十种特殊水泥。建筑材料工业方面的这些成就,都同赖际发同志的努力分不开。一些建筑材料大型工业的选点、建厂方案,赖际发同志都亲自参加。在际发同志有力领导下,建筑材料工业的设计、地质、矿山、施工、安装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还建立了水泥、玻璃、陶瓷、非金属矿、地方材料的专业科研机构和队伍,为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打下了基础。
际发同志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发展水泥制品。他说:“我们的国家大,钢材少,木材缺,用水泥、混凝土制作电杆、轨枕、压力管道、船艇和房屋构件,可以代替和节省大量钢材、木材,是大有意义的事。”穿梭于江南水乡的水泥船,伸向远方的铁路水泥轨枕,遍布城镇的高压水泥电杆,都是赖际发同志率领建材战线广大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晶。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际发同志突出地抓紧非金属矿的开发和利用,推进非金属材料工业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重点非金属矿大多处于边远高山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际发同志亲自去四川石棉矿、四川丹巴云母矿,爬高山、下矿井,调查研究,解决问题。1965年夏他去青海,到海拔三千米的茫崖石棉矿访问。当时他患肺气肿,同去的同志中途劝阻。际发同志说:“我们不去看看,不去体会体会,怎么动员别人来参加建设?”他硬是过戈壁,经草滩,到达茫崖。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气喘病复发,他仍坚持给职工们作报告,一开头就说:“我们刚到,发生点小毛病,是因为来的次数少,今后常来常往,就不会再出此类现象。”他在茫崖住了几天,到生产现场,去职工家里,帮助矿区研究生产发展规划,制订家属生活区措施。际发同志担任建材部长期间,大多数重点企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60年以后,我们要自力更生搞原子弹、氢弹、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要求建筑材料部迅速研制非金属新材料,攻克技术难关。际发同志接受任务后,从制订方案,建立科研机构,到配备专业人员,调集专用设备,每个环节都亲自抓。在各方面通力协作下,供军事配套用的特殊玻璃、玻璃纤维、玻璃钢、航空防弹玻璃、特种陶瓷、特种水泥、人工合成晶体等非金属材料,逐步发展起来。
能上能下的领导干部
赖际发同志在战争年代艰苦奋战,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在和平建设时期刻苦钻研,深入实际,兢兢业业。他对党忠心耿耿,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对同志心地坦率,光明磊落。他的为人处事对我们永有教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际发同志不随波逐流,坚持实事求是,在逆境中善于保护同志。1931年,王明在红军中搞肃反,清查AB团。际发同志担任教导队政委,从瑞金前方打仗回来,看到很多同志被审查隔离,有的已经被杀。他冒着风险同被审查的同志一个一个地谈话,然后向上边派来的肃反委员提出质疑。际发同志说,真正的敌人要打击,但要有证据,对干部处理应慎重。全国解放后,他当了部长,对同志仍是备加爱护。1957年,有位副部长被过火斗争,际发同志向上级率直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受到批评后仍坚持意见。对错划右派的一位局长,他力争保留职务,安排工作。
际发同志胸怀大目标,能上能下,宽容大度。1932年他在红十二军一○五团任政委,因阻止叛徒叛变的阴谋,被陷害说不服从上级命令,受到处分,从团政委降为普通的侦察员。他一方面按组织系统向上级反映自己的意见,一方面出色地完成侦察任务。四个月后,真相大白,际发同志被调回本师代理师政委,他一句牢骚话不说。1958年他担任建材工业部长一年多,发生管庄“自由王国”事件,责任不在他身上,但他主动在《人民日报》上检讨。至今,建材系统的同志们还说:“赖部长没给报刊写过表功文章,却写过他本人不该担责任的检讨书。”
际发同志是位有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始终以党章约束自己,检查自己的行动。际发同志1929年离开故乡,三十年没回过老家。1959年他去福建查看一个新建厂的厂址,途经他的家乡,一起去的同志建议他回家看看。行前,他向中央领导同志写了请假报告。批准他15天假,他在家只住7天,还抽空下田插秧。建材工业部因机构调整几撤几立,际发同志有时任部长,有时任副部长。有的同志对此想不通。际发同志解释说:“上来下去都得服从革命的需要,正或副,排前排后,不会影响积极地为党工作。”他从不计较职务,只要求任务。际发同志说:位子就那么多,共产党的干部不能抢座。
赖际发同志身在领导岗位,与下级保持着极密切的联系,与大家同甘共苦。他任建材部长,对建筑材料各大企业的党委书记、厂长,见面能称名道姓,而且对他们的经历、特长、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全国有名的水泥、玻璃专家,非金属材料学者,很多都是他的至交密友。这些同志随便出入于他的家门,不论公事、私事,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成熟或者不成熟的想法,都愿找他谈谈。他同一些工人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到厂矿总要去探望,有些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也常有信给他。1960年初,南京中国水泥厂烧成车间一位工人,在检修设备时,奋不顾身抢救器材,不幸中毒身亡。当时春节将到,际发同志从唐山检查工作刚刚返京,马上赶赴南京参加这位工人的追悼会。出殡那天,他陪同家属步行十几里,一起将灵柩安葬在郊外的墓地。他详细了解了这位工人的先进事迹后,通报建材工业所有厂矿宣传学习。抗战期间,他在新十旅任政委时,适逢虫旱灾害,生活困苦,他让炊事员给从国民党平汉游击纵队改编过来的旅长范子侠单独作饭,自己却去大伙房用餐。1949年攻克太原,他是工业接管组组长,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毕业的冶金专家陆达同志是副组长,他们同住在一院,际发同志将宽敞明亮的正房让给陆达夫妇,他的家住在南屋。际发同志待人宽厚,严以律己,艰苦朴素的作风,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际发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忠心耿耿,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第5版()
专栏:

朱辉照同志二三事
王尚荣 黄新廷 杨秀山
我们和朱辉照同志相识,远在1934年。那年10月,我们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同志率领下,冲破敌人重重阻拦,到达黔东,与任弼时、王震、肖克同志领导的红六军团胜利会师。会师以后,红三军又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红三军在湘鄂西时,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破坏,红军中的党团组织都被解散了。连队没有支部,团以上部队没有党委和政治机关。许多共产党员尤其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共产党员在肃反扩大化中被杀害了。 1934年6月,中央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之后,在红三军中开始重新登记党员,恢复党团组织。可是,由于左倾路线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有一些同志仍然心有余悸,不敢承认自己是党员,甚至有人证明,也拒不承认。因此,两军会师时,有的单位恢复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而有的单位工作却比较缓慢,发展不平衡。
会师以后,根据贺龙、任弼时同志的指示,从六军团选派了许多优秀干部到二军团来帮助恢复党的组织和重建政治工作。朱辉照同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巡视员的身份,被派到红二军团四师来帮助十二团恢复党的组织。
个把月以后,我们就听说十二团的党团组织恢复起来了。这时,师部通知负责恢复党团组织工作的同志去听十二团朱辉照同志的工作汇报。到了师部,我们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个子不高,瘦瘦的脸上常露微笑。他就是朱辉照,师长说是从六军团来的。
原来,他一到十二团,就以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认真地从事这一工作。他首先认真地研究了红三军前一阶段在恢复党团组织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十二团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后一头扎到群众里面去,进行详细调查,从干部战士的思想状况到谁是党团员,都了如指掌。接着,他又旗帜鲜明地宣布,解散党团组织的做法是错误的,中国工农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没有党的组织,红军就不会有战斗力,从而使同志们从思想上分清了是非。他深入班排,利用行军和战斗的空隙,一个一个地找干部、战士谈心,耐心启发觉悟,不断打消顾虑。有一个党员思想通了,承认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他就立即用自制的表格登记起来,记录在案;一个连队恢复了三、五个党员,就马上帮助他们建立党支部,通过他们再进一步开展工作。这些,现在看来,似乎极为平淡,那时,对一些只有几年党龄的年轻党员来说,真是宝贵之极。
我们细一打听,才知道朱辉照同志在六军团是连队的政治指导员,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我们心想,能和这样的同志在一起工作该有多好!事隔不久,由于他为四师十二团继续恢复党团组织进行了有成效的工作,师首长向军团请求,把他派到四师十二团来当政治委员。从此,我们就战斗在一起。
1936年4月,我们红二方面军在云南,从石鼓渡过了金沙江,准备通过玉龙大雪山北上,但受到了敌人的阻击。朱辉照同志和团长一起率领十二团英勇杀敌,不幸负伤。同志们找来一副担架,抬着他翻过了大雪山。在行军途中,正在行军的战士们看见了停在路旁休息的朱辉照,一拥而上,围着他问长问短。有一个战士刚从敌人那里弄来了10支香烟。在爬雪山过草地的年月,10支香烟是多么珍贵啊!战士们抽掉了两支,把剩下的8支象宝贝似地藏了起来。看见了躺在担架上的政委,望着那瘦削的脸庞,这个战士掏出那8支香烟,默默地塞在政委的手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啊!许多干部都为此而动容。后来,贺龙同志曾多次在干部会上讲起这件事。他说,如果朱辉照同志平时不关心战士,不体贴战士,怎么会和战士建立这样亲密的关系呢?在艰难的征途上,我们需要这种同志式的信任和关心。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一二○师。1939年,贺龙同志率领我们挺进冀中,朱辉照同志当了独立第一旅的政委。1942年整风开始,他奉命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那时,独一旅驻在绥德。不久,整个部队也开展了整风运动。独一旅是在冀中时和冀中独立四支队合编成的,成员较新,成份也复杂一些。在整风运动中,由于受到康生在延安搞“抢救运动”的影响,在冀中来的同志中抓了不少所谓“假党员”,搞得部队思想十分混乱,影响了工作和战斗。朱辉照同志从延安回来,以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的精神,经过深入调查,明确指出:把在冀中抗日烽火中吸收的党员,说成是“假党员”,那是错误的。这些同志从冀中到晋绥,对敌斗争坚决,作战勇敢,为党的事业不惜一切,怎么能说是“假党员”呢?这样的党员是假,什么才是真呢?在他主持下,独一旅党委统一思想,及时为被冤屈的同志平了反,使部队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1949年兰州解放以后,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奉命挺进河西走廊,连续解放了张掖、武威、酒泉等重镇。按照上级指示,一面追剿土匪,一面派出工作队协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权。这儿是新解放区,需要大批军队干部支援政权建设。派什么样的干部下去呢?派有能力的好干部还是派已经不能胜任军队工作的干部?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到了三军领导面前。朱辉照同志是三军的政治委员,他认为,建立人民政权是大局。军队同志一定要打破本位主义,从全局出发,派工作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到地方去,决不可从三军的局部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这样做,对于三军的工作一时可能受到影响,但对于新区工作的开展却是有利的。新区工作做好了,反过来对解放军是个极大的支援,何况,调走了一批干部,又能逼着我们再培养锻炼一批干部,有什么不好?在这个问题上,军党委的同志意见完全一致,分工他去耐心地做好一些同志的思想工作,协助干部部门认真地选择干部,把一批工作能力强的同志输送给地方,协助地方建立了张掖、武威、酒泉三个地区的人民政权。这些同志,后来在河西走廊的建设中都发挥了作用。
1952年,朱辉照同志从西北来到北京,奉命担任了国家民航局的局长。从军队到地方,尤其到民航战线,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而且,民用航空事业在我国还处于草创阶段,诸事繁杂。我们这些老战友都为他有些担心。但是,他却默默地挑起了这副重担。据民航局的老同志告诉我们,1953年,国务院拨给民航一笔款项,如何使用好这笔钱呢?一种意见主张首先盖一幢办公大楼,以应急需;另一种意见则主张,优先用于修建民用机场和购买民用客机,以迅速开展航空业务。朱辉照骑着自行车到各部门干部那里去听取意见。当他掌握情况心中有数后,果断地采纳了第二种意见。经过党委充分讨论通过,这笔款项全都用来修建首都机场和购买十几架伊尔十四式客机,为民航业务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可惜,正当朱辉照同志为民航事业竭力奋斗的时候,却积劳成疾,卧病不起。他刚刚进入中年,就失去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直到1964年去世前,他一直为此难过。(附图片)
朱辉照同志遗像


第5版()
专栏:

来函照登人民日报编辑同志:
1982年11月11日贵报第五版刊登的我们撰写的《党和人民的金融事业家——忆曹菊如同志》一文中,从第四栏第三行“1941年3月,代替曹菊如同志主持边区银行的同志”起,至第六行“物价上涨,边币贬值”止,这段文字有误,应予删去。
乔培新 崔光 尚明
詹武 陈心波 夏鸣
1983年7月26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