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图书出版发行笔谈

为青年读者多出好书
岑少先
为读者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满足广大读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出版部门的一项光荣的任务。在这方面,许多出版社都做出了贡献。中国青年出版社这几年,经过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出版社领导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文化科学知识出发,注意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青年的思想状况和读者对出版物的各种要求。他们从大多数青年读者的要求入手,制订了出版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读物,以及各种基础知识读物、文艺读物和启蒙性的读物的计划。通过调查,一些过去有争论的问题,也取得了一致。比如,到底要不要出政治理论读物?经过研究,他们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青年最本质的要求,于是,积极选题组稿,比较及时地出版了《通俗哲学》、《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政治经济学简明读本》、《共产主义道德概论》等书,在青年读者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宣传,收到了一定效果。
他们认识到,要坚持出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必须正确处理出版物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关系。要把坚持社会效果放在第一位,两者产生矛盾时,后者要服从前者。有些书在一定时期里,确实谈不上经济效果,或者明知要亏损,但从长远看,它有利于积累祖国的文化财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仍然应该出版。有些书出版后可以赚钱,但是它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就坚决顶住。不能“见利忘义”,要防止精神产品商品化的现象。
必须正确处理品种数量与书籍质量的关系,把坚持质量放在第一位。物质产品要注意质量,精神产品更要注意质量,没有质量就谈不上积极的社会作用。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出书时首先着眼于质量,下功夫抓重点书,抓青年学习迫切需要的缺门书,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版了《青年修养丛书》、《青年修养通讯丛书》和《中学语文自学之友》等一些受欢迎的读物,并且使《青年文库》初具规模。
必须正确处理好编辑工作和出版印刷工作的关系。根据《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他们把编辑工作作为出版社全部工作的决定环节。他们认为编辑工作上去了,编出了好书,出版事业才能不断繁荣;编辑工作的方向和水平决定了出版物的质量。出版工作要开创新局面,要为人民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首先应该着眼于编辑工作的提高,领导的精力应该集中在编辑工作上。他们还把注意力放在编辑队伍的建设上,积极培养青年编辑人员,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条件,组织他们参加社内外举办的各种业务讲座,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致力于打好基本功。在实践中,他们越来越体会到,有没有一支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都比较高的编辑队伍,是一个出版社能不能多出好书的重要保证。


第7版()
专栏:访问记

兴趣小组
易耀秋 曹宜顺 潘思云
地处苏北大运河里下河口的小城泰州市,近几年出现了一件颇能引起人们兴味的新鲜事,这就是基层工人俱乐部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目前,全市“兴趣小组”,如烂熳的春花,纷纷扬扬,蓬蓬勃勃开展起来。“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有花卉、书法、美术、篆刻、雕塑、音乐、曲艺、摄影、文学、影评、武术、信鸽、灯谜、理论研究等多种,约有一万多名积极分子活跃在车间、码头、店堂、校园……。
来到这馨香世界 在泰州纺织厂车间的楼顶上,凌空矗立起一间30多平方米的玻璃花房。当我们来到这一馨香的世界时,只见花架上摆满层层花草:春兰刚谢,夏兰正开,透出阵阵幽香;那一撮撮红海棠花儿,那虬龙盘节的五针松、雀舌罗汉,显得生机盎然。主人老邹是厂办公室的公勤人员,擅长养花,他是花卉兴趣小组的顾问。这个组共养了700多盆花,仅菊花就繁殖了上百盆,月季有60多种,全厂各车间都飘逸着花香。我们问起:“为什么把花房建在空中?”老邹说:“你看,全厂发展生产,连天井都搭了休息棚,哪里还有空地呢?可党委书记提醒我们,工厂的环境要美化,职工的感情要有寄托,尤其是青年人……”
养鸽也能开阔眼界 泰州纺织厂的信鸽兴趣小组,放养了曰种、李种、别雅竞(比利时)种、杀阳(美国)种家鸽200多只。去年,他们参加了苏皖信鸽联赛,夺取了4个单项名次。今年,他们受国家体委邀请又将参加全国1,000公里联赛。青工小陆,进厂后感到生活枯燥,信鸽兴趣小组的活动吸引了他。他参加小组后,常常翻看《信鸽科研》、《信鸽爱好者》等刊物。啊!世界上许多善于养鸽的还是学者、教授呢!通过研究鸽子的体形、眼睛结构、驯放信息,能够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大千世界。小陆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
组成一个个壮美的花环印染厂的工人俱乐部设立在人防工程地下室里。有6个年轻人常常聚集在这里练功。他们练“少林五行八法拳”、“谭腿”和“查拳”,那龙飞、虎势、豹态、鹤神、蛇舞,组成了一个个壮美的花环。这练武人中,如今有3个是生产组长,一个是职工代表,其余两个生产也满不错。可谁能想到,一年前他们中还有人被抓进过公安局呢!小陈进厂后觉得厂里生活单调,精神空虚,社会上一帮“哥们儿”拉他打架斗殴。后来,吸收他参加了武术队;有时还让他在职工大会上表演武术。那雷鸣般的掌声使他感到无比光荣。他同伙伴们逐渐懂得,不仅要刻苦练武,而且要讲究武德。以后小陈生产上表现也很好,担任了车间工艺员和职工代表,还加入了共青团。
方寸之间有学问 在炼油厂,集邮小组组长老戈谈起了集邮的乐趣。他们组共有19个人,大多是中年人。一年内,他们组织了“江山如此多娇”、
“党的光辉历程”、“花鸟虫鱼”、“体育运动”、“文明礼貌”等专题展览,吸引了厂内职工和附近居民几千人。他们还参加了全国《集邮》杂志社组织的“八一年最佳邮票”评选和“解放后最佳首日封”评选,共有8人得奖。小小的邮票,凝聚了多少学问!五十多岁的老陈,生活上受到过挫折,一度意志消沉,参加集邮小组后,他常常翻阅集邮杂志,并且经常撰文投稿,担任了市集邮协会理事。现在老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兴趣爱好能转化人的思想
泰州商机厂67岁的书法篆刻兴趣组组长叶大根抖动着满头银发,发表了他的见解:
“人的大脑某一部分产生兴奋,其余部分便受到抑制。长久以后,往往能改变人的习惯。不信,你看我的徒弟小韩。过去,他抽烟、喝酒、打架。我发现他会用刀刻刻,便吸收他加入书法篆刻小组。首先练字,一横一竖,规规矩矩,天天写,天天刻,他的心静了,没空抽烟喝酒了,却把篆书字帖揣摩下来了。”说罢他哈哈一笑。厂工人俱乐部主任老耿告诉我们:不到四年,他们搞了四期60方石刻,50多幅书法,参加了有关方面举办的全国书画展览。
几天来,我们接连不断地看到、听到这小城发生的一桩桩新事,确实感到这里许多人的精神在变,向着更高的境界变……。


第7版()
专栏:

一份珍贵的礼物
夕春 志峰 冯立
这不是一幅普通的绣品,它凝聚了邓颖超同志对苏绣发展的热情关怀和对广大苏绣艺人的殷切期望。
1963年4月6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简单、朴素的总理会客室里,接见了当时的苏州刺绣研究所负责人丁仪同志。他们仔细地看了送去准备作为国家礼品赠送邻邦的苏绣作品,连连称赞道:“绣得很好。”并询问了研究所成立的时间、有多少人员、女工有多少、工人的劳保福利情况。他们还关切地说:
“要保护好眼睛,注意适当休息。”
总理事忙,先走了。临走时特别关照邓颖超同志好好招待客人。邓颖超同志热情地说:“您来得正好,我这里有几幅刺绣,您拿回去,可以交流交流经验,提高技艺。”说毕,专门从墙上把一幅国外绣品取了下来。继而又跑到卧室,取来一幅朝鲜少女在嬉戏的绣品,介绍说:“这是五十年代初,周总理赴朝时,朝鲜人民赠送的。现在代表总理,也代表我,送给你们吧。”
这件珍贵礼物,在苏州刺绣研究所珍藏了整整二十年。看到它,人们就想起周总理的关怀和期望,它激励着苏绣艺人不断攀登新的技艺高峰。(附图片)
邓颖超同志赠送的朝鲜刺绣
沈国庆摄


第7版()
专栏:艺术欣赏

木根的艺术
常任侠
“根的艺术”是生根在泥土里的艺术。大自然能创造出各种美的形象,但你必须有审美的眼,方能认识它的美,从自然的形态中,能看出各种可爱的形象,拟鸟、拟兽,或拟虫鱼,这必须具有天真的心灵。古代的哲人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以赤子之心来看各种东西,都象玩具的可爱,这就能从平凡中创造出美来。马驷骥同志的《飞天》,虽则是人间的幻想,但却自然地创造出了她飘逸的姿态,仿佛为幻想塑造出生动而具体的形象。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马驷骥的眼里,却把这个自然所创造的美给发现了。对于这个木根的“飞天”造形,我有这样的欣赏和理解。(附图片)
飞天(树根雕) 马驷骥


第7版()
专栏:

边防战士喜看录像
乌鲁木齐部队党委十分重视和关心边防战士的文化生活。今年年初,部队领导机关从国外购买近百套录像设备并制作一批录像节目,赶在新年春节期间陆续发到各边防站。有的边防站被冰雪隔阻,汽车进不去,部队党委专门派直升飞机按期送到录像设备。在节日里,驻守在数千公里高寒偏远地区的边防战士,围坐在录像设备旁,第一次与全国人民同时看到了节日上映的新影片。
有了电视录像设备,边防战士不出哨卡,就可以看到新闻报道,影剧演出,体育竞赛,科学文化和军政训练等各种丰富有益的节目,再不愁生活枯燥、耳目闭塞了。
(解 江)


第7版()
专栏:

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九部交响乐
中央乐团定于8月6日、8月9日至13日连续演出贝多芬在二十余年中所创作的九部交响乐。这样的演出活动在国内音乐舞台上还是首次,在国外也极为罕见。
中央乐团自1956年开始排练了贝多芬的作品《第六(田园)交响乐》,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又演出了贝多芬一生中的创作顶峰《第九(合唱)交响乐》;其它七部交响乐也都曾在不同时期陆续分别演出过。这次连续演出贝多芬的全部交响乐将使人们通过音乐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所总结的对生活的探求,以及他的进取精神和创作风格。这次演出将由李德伦、严良堃、韩中杰、陈燮阳分别指挥。 (康荔)


第7版()
专栏:

南京出土郑和遗物
在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前夕,一批与郑和有关的遗物最近在南京太平公园出土。太平公园旧称马家花园,它紧靠马府街,为郑和府第一部分。据云南郑和家谱记载和郑氏后裔回忆,其先祖在太平天国前都聚居于马府街一带。
这批遗物以陶瓷为主,内容丰富。有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枢府瓷、青花瓷、彩绘瓷;浙江的龙泉青瓷;江苏宜兴的均陶、紫砂;南京的琉璃瓦;以及北方磁州宣系的制品。器形以盘、碗、杯、碟居多,还有罐、缸、壶、花盆等,以工艺历史价值较高的青花瓷比重最大。如明代早期青花犀牛望月图瓷盘(见上图),制作精巧,胎釉细腻,画笔生动。犀牛前足稍曲,翘首远眺,二朵祥云烘托着一弯明月,题材新颖,是少见的佳作。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青花“三”字纹残碗底,底心有墨书楷体“马”字落款,显然是马府使用的标志。还有块产自海外的黑玢石,系火山熔浆物,似与郑和出使西洋有关。
据史书记载,郑和,云南昆阳人,回族。他原姓马,兄弟二人。哥哥文铭,其子被郑和认为养子。郑和在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中有功,以普通侍从晋升为内官监太监,赐姓郑,并奉命率师七下西洋。后又被仁宗帝委任南京守备。
在郑和第二故乡新出土的这批遗物,将填补南京地区郑和研究的一个缺环,亦将为1985年郑和纪念活动增添内容。(普中)(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古代文学家纪念邮票
孙少颖
邮电部定于八月十日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这是建国以来发行了三组十二位古代科学家邮票之后,又开始的一个新系列。也是通过邮票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一个方面。
古代文学家邮票第一组,为什么先出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呢?这是因为,唐代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这套邮票的原画,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老画家刘凌沧先生绘制;由他的学生、邮票设计家李大玮设计。刘先生对古代人物画有深厚的功底,特别是对唐代人物及其服饰,更有研究。这四幅人物,皆取全身,有别于已发行的三套古代科学家邮票。刘先生笔下的李杜韩柳,笔法秀劲工致,设色淡雅;须发衣褶简洁流畅,屋椅水石也点染得宜。以景托情,情景交融,表现出了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与此时此地的心情。(附图片)
《中国古代文学家》纪念邮票画面自左到右为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


第7版()
专栏:随笔

“生”“熟”谈屑
公今度
此处所谈的“生熟”,并非是生菜熟肉之“生熟”,乃是近日见人引用郑板桥的一句诗:
“画到生时是熟时”,觉得这个“生时熟时”,似曾相识又颇费解,是可以用来作为写注释式杂文的材料,虽然不免是粒粒屑屑的一点而已。
郑板桥素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不少人尤推重他的诗,以为“三绝”之中以诗为首。作为一种个人爱好,当然也说得过去;但自古以来,诗人也者真是“人山人海”。仅一部《全唐诗》就有九百卷,列名于上的人浩浩荡荡。如果郑板桥没有那一手字画而仅以诗来竞争文学奖金的话,恐怕是未必中选的。不过,诗确也是写得好。好在直抒胸臆,情见于纸,不是台阁体、同光体所能有的。
原诗四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诗意境清新,加上是“以诗论画”,是被引用得很多的。但究竟为什么“画到生时”又正是“熟时”,说法就颇不一了。
现在会骑自行车的人可谓“多乎哉”!想当初学骑时,需人扶着,一面骑,一面腰肢左扭右扭,屁股东歪西歪,虽全身使力却配合不好。然而这样骑着、跌着、笑着、骂着,到以后扶车的人偷偷把手松开,学的人不知不觉之中可以骑一段路。待到知道一寸宽轮居然能载着他这百十来斤而“不偏不倚”地往前走,那狂喜的心情自不待言,如果此时把“生”换作“会”字,那“骑到会时是熟时”似可作为“生熟”之一解。孩子第一次不用人搀而终于能跌跌撞撞地扑向妈妈张开着的双臂中,会走第一步路是“生”,却也正是“熟”的结果。此“生”何“生”?“熟”能生“巧”,推“陈”出“新”之谓也。直白说,就是创新。
会对于不会是一种创新;熟练到可以“双脱把”对于勉强骑行是一种创新,而其基础则在于“熟”。现在许多青年热衷于创新,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什么流啊,什么派啊,都属于某种历史发展的结果。倘若没有熟练的基础,而妄想一开头就创新,犹如尚不会骑车而“双脱把”,那末跌跤是可以肯定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外行看来“生”得似乎有点“不知所云”了,却珍贵已极,它正是经过了红色时期、蓝色时期、立方体等等以后的成熟的标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大概不是说瞎话。存在决定意识,既云“熟读”,说明主客观长期相互作用,其结果,客观向主观转化。生在宁波的说宁波话,北京孩子就一口“京片子”,以后搬家到四川,又学会四川的乡音。这并非“遗传因子”起作用,而是“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必然结果。
其实何必曰“画”?如果四十年来读马列,或四十年来写文章,那末同样“×到生时是熟时”。真下了四十年功夫,要不出新才怪!创新之意是一定会源源不绝地从笔端流出来的。这不仅读书、画画、作文,即使是做其他事情,真正全心全意,投身进去反复实践,反复试验,反复改革,一切何患乎不能!


第7版()
专栏:

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于7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合肥、贵阳两地也同时举办这次展览。
这次展览征集到作品近两千件,从中选出466件参加展出。这些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些新的探索和突破。
(王秉谦)


第7版()
专栏:

剧场星空巡礼
韦启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