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日本舆论和在野党批评防卫白皮书
社会党说政府通过白皮书形式把扩军政策全面正当化了
新华社东京8月27日电 日本内阁会议26日通过的1983年防卫白皮书引起了日本舆论、在野党各方面的关注。
《朝日新闻》的社论说,今年的防卫白皮书“特别明显的是想要积极的给人以加强军事同盟色彩的印象”。“要以对抗苏联增强军事力量的形式,不仅保卫本国,而且承担作为‘西方一员’的军事作用,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到忧虑。”
社论说,今年的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保卫1,000海里的海上航路”问题。作为保卫海上航路的地理范围,白皮书说“也可以达到公海及上空”,这就包藏有打破专守防御(即本土防御)范围的危险性,不只是在1,000海里以内,而是无限止地扩大自卫力量。
《每日新闻》在社论中说,防卫白皮书中“‘作为西方一员的日本’这个项目值得注意。在防卫问题上,日本已从比较谨慎的立场转而主张为亚洲和世界增强防卫力量”。自卫队正在从一个纯粹为了自卫的武装集团蜕变为“西方阵营的军队”。
《东京新闻》的文章说,去年的防卫白皮书“小心翼翼地守着单独进行自卫的权利的框框,没有明目张胆地唱出扩军的调子,但是,读了今年的防卫白皮书深深地感到,连这一点点踌躇都丢掉了。”
日本在野党及一些人士对防卫白皮书发表了批判性的谈话。社会党安全保障基本政策委员会委员长上原说,政府通过白皮书形式把扩军政策全面正当化了。社会党认为存在复活军国主义政策的危险性。公明党安全保障部会长市川说,白皮书第一次用了防卫海上通道这个词,就更加突出了日本将成为美国远东战略体制的一个补充的危险。新自由俱乐部政策委员会委员长中马说,只有彻底同无止境地扩充军备的路线进行斗争,才是确立真正安全体制的途径。社会民主联盟政策委员会委员长江田说,防卫白皮书把防卫海上航路的主张和海峡防卫问题放在前面,我们不能不感到极大担心。


第7版()
专栏:

孔塔多拉集团将继续对中美洲冲突进行斡旋
本报讯 据埃菲社报道,孔塔多拉集团各国副外长在巴拿马城举行的两天会议,已于27日结束。
会议是为即将在9月7日召开的该集团同中美洲的外长会议作准备工作,结束时没有发表公报,也没有就达成的协议发表谈话。
在下月外长会议上,将试图协调孔塔多拉集团提出的文件和尼加拉瓜提出的文件以及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联合提出的文件。
孔塔多拉集团将继续为中美洲冲突进行斡旋。


第7版()
专栏:

墨副外长强调通过谈判稳定中美洲局势
尼内政部长说美军演习使形势更加复杂
新华社马那瓜8月28日电 墨西哥副外长豪尔赫·爱德华多·纳瓦雷特认为,孔塔多拉集团的活动是一个具有某些复杂性的过程。为了确保中美洲地区局势的和平和稳定,需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会谈。
这番话是墨西哥副外长昨天参加尼加拉瓜莫莫通博地热发电厂开工仪式后对尼加拉瓜《街垒报》记者说的。
纳瓦雷特明确指出,既然已经知道谈判是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条途径进行活动的结果,那么就没有什么理由结束谈判或使谈判发展到破裂的边缘。
尼加拉瓜外长米格尔·德斯科托在同一场合说,对于卷入冲突的国家来说,谈判是它们对持久和平表示真正关心的机会。他补充说,只要华盛顿不让诸如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这样的中美洲国家明确地、独立地参加争取和平的谈判,孔塔多拉集团在谈判过程中势必遇到暗礁。德斯科托强调说,如果美国不保证不利用另一个中美洲国家来侵犯尼加拉瓜,谈判也是困难的。
据新华社马那瓜8月28日电 尼加拉瓜内政部长托马斯·博尔赫27日说,由于美国在尼加拉瓜附近海域举行军事演习,尼加拉瓜的形势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复杂。
博尔赫是在尼加拉瓜海关和财政部职工纪念潘卡桑英雄日的闭幕式上讲这番话的。他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实力地位施加军事压力迫使我们拿革命做交易。”他说,美国现在对尼加拉瓜进行了海上封锁,这种情况在今后几个星期可能更加严重。
他还指责美国支持尼加拉瓜的反革命分子,并说:“英雄的尼加拉瓜人民过去曾打败了美国和反桑地诺分子的军事侵略,将来也一定会打败他们。”


第7版()
专栏:国际札记

“热线”与热情
白宫与克里姆林宫之间有一条“热线”,它是由各自的电传机组成的。尽管20年来这条通讯电路使用屈指可数,可近日美苏两家又在莫斯科“悄悄”地举行改进“热线”的谈判:给现有的直通电路增添一个快速的数据复制器,借以直接交换图表资料,以及在两国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大使馆建立新的通讯系统。
据说,由美国提出的这项改善“热线”的“信任”措施,其目的主要是避免由于“误解”而发生核战争。苏联当初对美国的建议很不以为然,几个月前塔斯社发表一篇文章把它顶了回去。文章认为,赫尔辛基协议中有关的条款已绰绰有余,何必多此一举。苏联还指出,防止核战争的主要途径是停止军备竞赛,美国坚持搞核优势,而又大讲防止战争的信任措施,这纯属是讲给美国人民听的。于是,美国的建议被搁置起来。
莫斯科的这些看法好象颇有道理似的。那末,为什么苏联如今忽然又要改变初衷,突然对这项谈判热情起来呢?莫非它心甘情愿地落入美国的宣传圈套,或者是出于制造一种苏美趋向“解冻”气氛的需要考虑?这样前倨后恭的变化倒不能不使人对美苏拟议的改善“热线”的真正作用产生怀疑。
·章 华·


第7版()
专栏:

美国钢铁工业复苏无力
陈小平
在经历了三年经济危机之后,被称为“老掉牙的狮子”的美国钢铁业终于摇摇摆摆地迈出了复苏的步伐。汽车制造业以及建筑业等行业的有力回升增加了对钢铁的需求,今年2、3月份,美国七大钢铁公司的定货均有所增加,仅汽车用钢一项就增长了11.8%。随着生产的扩大,钢铁工业的生产设备利用率也从去年的30%恢复到目前的55%左右。钢铁公司的老板们欣喜地发现,最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他们已把1983年看作是美国钢铁工业的振兴年。
然而,钢铁工业近来的状况却并不能令人满意。从4月份起,美国大多数钢铁公司的定货又都减少了,粗钢的生产设备利用率逐渐降低。虽然钢板和特种钢的销路较畅,但这两项产品只占整个钢铁工业产品的大约五分之一。原先估计美国今年将生产8,000万吨钢,现在看来至多不过6,700万吨左右,这虽然比去年的6,100万吨多一点,但仍将使1983年成为21年来第二个产量最低的年份。一位钢铁公司的经理忧心忡忡地说:“看来钢铁工业成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尾巴,它只能以蜗步踽行,从而拖累整个经济回升的步伐。”
美国钢铁生产难以迅速回升,主要原因有四:
一、国内资本货物销路不畅。美国钢材的三分之二是用于制造机器设备等资本货物的。资本货物的生产不迅速扩大,对钢铁的需求就不会大量增加。美国工业机器设备的折旧期一般是5年,但由于近几年的经济衰退,上次更新的设备还远未充分利用,如果再投资搞新设备,老板们认为不合算。另外,目前石油、天然气继续过剩,石油公司不急于打新油井,从而使消费大量钢材的石油勘探设备生产处于低潮。
二、一些大量使用钢材的企业由于近年来生产停滞,储存的钢材尚未用完,不愿立刻订新货。
三、大部分钢铁公司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减少了生产投资,延缓了设备更新,加上生产成本高,钢材价格相对也高,从而使竞争能力下降。目前外国竞争者占据了美国国内钢铁市场的19%。日本的先进技术设备、欧洲共同体的钢产品出口的巨额补贴、以及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都成为美国争夺海外钢铁市场的巨大障碍。
四、美元持续坚挺也影响了美国钢铁的出口。
从近期趋势来看,上述不利因素还会继续存在,因此美国钢铁工业短期内不会迅速回升。虽然一些钢铁公司通过裁减工人、冻结工资、减少福利补助等办法降低了生产成本,夺回了一部分钢铁市场,并从里根总统7月初宣布的限制外国特种钢进口的政策中得到一定的好处,但这些毕竟不能解决美国国内的钢铁需求不足的问题。


第7版()
专栏:

美七月份工业生产再次较大上升
本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经济学家最近说,美国工业生产在7月份上升了1.8%,这是今年以来又一次大的回升。
美国工业生产从去年12月到今年6月连续7个月上升,比去年11月份衰退的最低点总共上升了8.2%。
美国经济学家还说,7月份工厂就业人数随着生产的上升而增加;汽车产量上升到年产740万辆的年率,比6月份有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各种工业的设备利用率7月份达到75.8%,这是1981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第7版()
专栏:

根舍反对把法英核力量纳入日内瓦谈判
新华社波恩8月25日电 西德外长根舍昨天写信给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敦促苏联重新考虑它的把法国和英国的核武器纳入美苏日内瓦削减欧洲中程武器谈判的要求。
根舍说,苏联的这一要求是日内瓦谈判取得结果的主要障碍。他指出,由于苏联不断扩充军备,如果把法国和英国的核武器纳入日内瓦谈判,势必使欧洲的形势发生更不利于西欧、尤其是西德的安全的变化。
根舍认为,苏联只有回到它1980年的立场上来,美苏日内瓦谈判才有希望取得突破。1980年夏季,当西德前总理施密特和外长根舍访问苏联时,葛罗米柯明确表示,法国和英国的核武器不属于中程武器的范围。


第7版()
专栏:

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决定加速发展科技事业
新华社莫斯科8月28日电 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各经济部门采取措施,加速发展科技事业。
苏联报纸今天刊登的这个《关于加速国民经济中科学技术进步的措施》的决议说,在未来的几年内,工业应该采用先进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大大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的产品达到当代最高水平。
决议要求政府各部为各种机械产品制订不同的更新期限标准,并从1986年起,根据这些标准规定五年和各年度的新产品试制投产任务,以及停止制造旧产品的任务。决议还规定对完成或没有完成任务的企业领导人分别给予奖励或处分。
苏联政府重视发展科技事业,认为它是经济集约化的决定性条件。苏联科技人员也有不少发明创造,但推广应用差,产品更新换代迟缓。原因是各部门往往比较重视企业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而轻视技术水平的提高,结果是努力革新技术的企业往往吃亏,因循守旧的企业却没有受到经济制裁。


第7版()
专栏:

斯通抵洪都拉斯再次访问中美洲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特古西加尔巴消息:美国总统里根的中美洲特使斯通28日到达洪都拉斯,再次对中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斯通抵达洪都拉斯的当天同洪都拉斯总统苏亚索·科尔多瓦进行了会谈。
据美国驻萨尔瓦多大使馆发言人说,斯通将于29日离开洪都拉斯前往萨尔瓦多。
另据报道,美国国务院26日在华盛顿宣布,斯通的这次中美洲之行大约为一星期到十天,他可能再次同萨尔瓦多游击队的代表会晤。7月31日,斯通曾同萨尔瓦多游击队的代表萨莫拉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进行了初步接触。


第7版()
专栏:

西方国家从事“地下劳动”的人数激增
本报讯 据国际劳工组织最近发表的一份专门报告称,西方国家从事“地下劳动”的人数与日俱增。
报告指出,在西方国家里,从事“地下劳动”的人数占整个劳动人口的10%,在某些国家甚至超过失业人口。所谓“地下劳动”,是指那些不向税务当局申报全部或部分经济收入的人。
据统计,法国的“地下劳动”人数占整个劳动人口的3%—5%,西德占8%—12%,瑞典占13%—14%,意大利最高,占10%—35%。在美国,大约有2,500万人从事地下劳动。
大多数从事“地下劳动”的人是那些处于非法状态的外籍移民。他们不计劳动条件和报酬,被迫从事那些本国劳动者不愿从事的工种。另外,从事“地下劳动”的还有大量处于失业状态的熟练工人以及已退休但其养老金不足以维持生计的老工人。
另据报道,“地下劳动”甚至蔓延到企业和社会团体,被称为“地下经济”。这种“地下经济”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无法精确估计。据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估算,在美国大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在英国占7.5%—10%,在意大利占25%—30%,在日本占7%。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地下经济”的日益膨胀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损失,还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非洲班图人铁器时代遗址
莫桑比克蒙达拉内大学考古小组,最近在这个国家北方的楠普拉省发现一至九世纪铁器时代非洲班图人的一处遗址。
这个遗址是在很深的地下发现的,共分三层,在一千多年前第一批班图人居住的遗址里,发现了许多铁器和陶器。这表明,非洲班图人在那时候就已掌握了用铁锻造工具的技术。
考古学家认为,这一发现的重要价值在于找到了当时的各种铁制农具式样,为研究古代非洲班图人的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依据。(本专栏除署名者外为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一千五百年前的日本玉器生产场
公元五世纪后半期的一处玉器生产场所遗址,最近在日本奈良县橿原市出土。
这一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日本各地发现的玉器生产场所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它由工匠居住区和作业区构成。整个面积为12万平方米以上。在居住区发现约有10栋房屋的遗址。在作业区发现10所工房的遗址,估计约有50名工匠。作业区内还发现有一个50米见方、深60至70米的水坑,据认为这里是贮存研磨石料时所需用水的地方。
在作业区已经出土的玉石块、半成品和成品达5万件,估计总共将出土30万件以上。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杜布罗夫尼克城比原估计早一百年
南斯拉夫考古工作者最近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城市杜布罗夫尼克的老城地区修缮历史文化古迹时,发现了一座六世纪拜占庭时代的大教堂遗址。这座教堂的地基大小为长30米,宽15米。科学家根据这一宝贵的考古发现得出结论认为,杜布罗夫尼克比原先估计的城龄要早100年。过去认为,这座亚得里亚海沿岸城市是在公元七世纪时为斯拉夫人和罗马人所建立。
(吴)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日本一份古代珍贵史料已译出
日本茨城县教育财团最近宣布,一九八○年八月在该县石冈市鹿之子遗迹出土的漆纸文书已全部译出。漆纸文书记载着公元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初日本常陆国的一些情况。它是研究日本古代社会经济的珍贵史料。
据漆纸文书记载,当时日本境内的常陆国有人口二十万,其中奴婢约二千。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公元前六千年的群雕像
一批公元前六千到六百二十年的人体雕像最近在约旦首都安曼的东南郊出土。考古学家认为,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经挖掘出来的最古老的人体雕像群之一,是“极为难得的发现”。这批史前时期的雕像中有五个大雕像,每个身高约八十厘米,其中五个小雕像,每个身高约三十厘米。
考古学家认为,这批雕像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制成的,当时还没有发明陶器。它们可能是用泥土或石膏或泥土和石膏混合制成后靠阳光晒干的。雕像出土接触空气后开始破碎,不能站立。


第7版()
专栏:图片新闻

不同肤色的双胞胎
这对夫妇生下了两个不同肤色的双胞胎,最近在法国巴黎传为奇闻。父亲是白种人名叫托马斯,母亲是黑种人叫芒迪。这对男孩在出生后将近八周的时间里,肤色都接近于灰色。但八周以后,一个孩子(图左)开始变成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象他们的父亲那样;而另一个孩子(图右)却开始长得象他们的母亲,黑肤黑发。遗传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是十分罕见的,在一百万对不同人种结合的夫妇中才可能有一对生下不同肤色的双胞胎。
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玛雅文化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象形文字。在洪都拉斯的玛雅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石碑上,刻有此类文字,但是很难辨认。
新华社记者 徐贻聪摄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罗马尼亚发掘出中世纪城市
罗马尼亚考古学家最近在岁马尼亚东部多布罗加发现了传说中的中世纪城市埃斯特的遗址。考古工作者是在梯尔古索地区进行考古发掘中找到线索的。古城埃斯特曾在十六世纪的书籍中和各种地方志中都有过记述。
(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