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新华社记者报道:乍得首都局势平静
法国军队同哈布雷军队建立了贯通东西的防御带
古库尼军队和利比亚军队在法亚—拉若加紧集结
新华社恩贾梅纳8月19日电 (记者解聘如、欧玉成)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目前局势平静,人们在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晚上人们仍可悠闲地在街头散步。
当记者昨晚抵达此间后,在两个旅馆里都看到法国士兵,他们是由法国政府派来援助哈布雷政府抵抗古库尼军队的。
今日中午,乍得新闻部长苏马伊拉·穆罕默德在一次吹风会上谈到乍得的军事形势时说,近两天来,乍得前线的军事形势没有变化,利比亚正在继续加强在法亚—拉若的军事力量。至于南部和东部形势,从政治和军事上来说,还是平静的。
据此间外国观察家认为,乍得的局势目前正处于十字路口,也就是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进行谈判,另一种是进行更加激烈的战斗。他们还指出,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坚持声称利比亚没有介入乍得冲突;乍得总统哈布雷则认为,目前的形势是由利比亚的侵略造成的,因此乍得政府只能同利比亚对话。
新华社巴黎8月19日电 最近几天,法国接连采取措施加强在乍得的军事部署,以协助乍得政府军抵抗古库尼军队的进攻。
8月9日,法国向乍得派出了第一批军事人员。8月13日,法国又将两个加强连派往形势较危急的阿贝歇和萨拉尔。据可靠消息,目前在乍得的法国士兵和其他军事人员已达2,500人,其中1,200人是从法国本土派去的。法国国防部还任命让·波尼准将为法国派驻乍得部队的司令,直接受法国三军参谋长拉·卡兹将军的指挥。
另据报道,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的机场已经安装了“响尾蛇”防空导弹。法国的12架“美洲豹”战斗机将于今天晚上或明天早晨到达这个机场。
目前,法国军队已同哈布雷的军队一起在沿阿贝歇、比尔廷、阿拉达和萨拉尔一线建立了一个横贯东西的防御带。
与此同时,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古库尼的军队和利比亚军队一直在法亚—拉若加紧集结。据巴黎消息灵通人士估计,古库尼和利比亚军队的人数已经超过6,000人。
巴黎观察家指出,法国采取这些措施一方面是为了向利比亚表明法国不会再退让,同时也是要告诉它的非洲盟友,法国有能力为维护它们的安全作出贡献。观察家还指出,除军事部署外,幕后或公开的外交活动也在进行。有关双方都表示要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乍得冲突。但是前景如何尚不明朗。(附图片)
朱育莲绘


第6版()
专栏:

8月18日,约450名法国士兵在巴黎一机场登机,前往中非共和国,接替原先驻扎在那里的法国部队。图为士兵登机时的情形。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朱育莲绘


第6版()
专栏: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新华社记者述评
最近日本舆论提出一个引人注意的警告:日本当前出现了一股政治逆流。这个警告,是有事实根据的。
根据是:——修改宪法的活动,今年以来颇为突出。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在党代表大会上通过
《自主宪法》的决议。接着,自民党“争取实现自主宪法议员同盟”出版了小册子,公开主张修改对军国主义再起有一定约束力的宪法第九条(关于放弃战争、否认交战权的条款)。
——今年8月15日,日本内阁高级官员15人参拜靖国神社,向侵略战争中的战死者“致哀”。据《朝日新闻》报道,在战后已近四十年的今天,与旧军队有关的石碑不断树立:“简直可以说是形成热潮的程度,什么‘慰灵’、
‘镇魂’、‘显彰’……真是名目繁多。”这表明今年日本少数企图复活军国主义的人的活动和对日本政治的影响超过了往年。
日本第一次表明要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意向,引起了日本舆论界的疑虑和不安。《每日新闻》7月31日的社论说,“加强日本(在世界政治中)的发言权不正是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政治大国的道理吗?导致成为军事大国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
——今年,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和限制武器出口的原则,决定向美国提供军事技术,在野党曾对此提出抗议。据报道,近年来,日本军火工业已有所发展。1982年度的武器订货为11,000多亿日元,比1981年度猛增48.6%。
以上这些动向,已经引起日本舆论的严重注意。《东京新闻》指出,“日本战后政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在国内和国际都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考验”。包括日本执政党许多人士在内的朝野政界人士和日本各阶层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给日本民族带来的灾难,并没有忘却。他们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是有警惕的,他们都主张走和平建国的道路,与邻国和亚太地区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各国人民,对过去日本军国主义带给他们的灾难,更没有忘却。他们都在注视着日本的发展方向。但凡日本政治中出现某种军国主义复活的苗头,都会引起他们的不安。他们一直希望日本成为这个地区安定与繁荣的因素,而不是相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因为中日两国人民都没有忘却历史的教训,才在战后年代里逐步建立和发展了中日的友好合作关系。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已经深入人心。中日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正展现着一幅宽阔的图景。中日两国人民长期共同奋斗得来的这些果实,决不容少数梦想复活军国主义的人恣意破坏。中日两国老一代人创立的和平友好事业,将由年青一代以及他们的后代们继承下去。这是历史的潮流。日本政治中出现的一股小小的逆流,是挡不住主流的。但是,既然它已出现,人们就要警惕,否则人民是要吃亏的!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第6版()
专栏:

蒙博托抵恩贾梅纳重申帮助乍得维护独立
新华社恩贾梅纳8月20日电 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今天在这里向新闻界重申,扎伊尔政府将帮助乍得“进行恢复工作,保卫领土完整和维护独立”。
蒙博托是今天上午抵达恩贾梅纳对乍得作短暂访问的。他受到成千上万居民的欢迎。
蒙博托还说,扎伊尔反对和谴责导致非洲动乱的一切政策,例如旨在使乍得动乱的政策。
哈布雷总统也向新闻界说,他认为目前乍得战场上的形势“相对平静”,但是由于利比亚屯兵乍得北部,其目的是要南下,因此不能排除军事形势在近期内会发生变化。
据悉,两位总统将就乍得目前的形势举行单独会谈。


第6版()
专栏:

我国向赞比亚移交一座公路桥
卡翁达陈慕华参加移交仪式
新华社赞比亚穆库库8月19日电 由中国援建的卢阿普拉河公路桥的移交仪式今天在赞比亚中央省穆库库举行。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总理蒙迪亚和前来参加移交仪式的中国国务委员陈慕华以及1,000多名赞比亚各界人士参加了仪式。
今天,卢阿普拉河公路桥地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庆祝大桥的建成。
卡翁达总统在移交仪式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赞扬中国是“真正的朋友”。他对中国的援助表示敬意。
国务委员、中国代表团团长陈慕华在仪式上说:“这座大桥连结着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是中赞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象征。”
仪式后,卡翁达为大桥的纪念匾揭幕,并剪了彩。在一片欢呼声中,卡翁达和陈慕华同乘一辆轿车,缓缓驶过大桥。
卢阿普拉河公路桥长2.8公里,位于中央省、北方省和卢阿普拉省的交界处,是正在建设中的塞伦杰—萨姆菲亚公路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第6版()
专栏:

慕尼黑国际园艺展举行中国周
本报讯 慕尼黑国际园艺展中国周于8月13日至20日举行,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廉仲应邀率代表团前往主持开幕式。
慕尼黑国际园艺展从今年4月开幕,到10月闭幕,历时半年。有23个国家参加造园展览,另有17个国家参加室内展览。展览结束后,将成为慕尼黑市的一个永久性公园。
这次园艺展中的中国园命名为芳华园,由中建总公司园林建设公司广州分公司设计和建造。这是我国园林首次在国外展出。芳华园总面积540平方米,体现了我国传统庭园的造园手法。
去年12月初中国园刚刚落成,就有成千上万慕尼黑市民前来参观。
今年4月28日园艺展开幕时,西德总统卡斯滕斯、巴伐利亚州总理施特劳斯、慕尼黑市市长、国际园艺协会和西德园艺家协会主席一致称赞中国园。
西德报纸把中国园誉为慕尼黑国际园艺展的一颗明珠,并把它看成中国和西德友好的象征。(附图片)
图为慕尼黑国际园艺展览的中国芳华园一部分。


第6版()
专栏:

图为慕尼黑国际园艺展览的中国芳华园一部分。


第6版()
专栏:

齐奥塞斯库向广大青年发出号召
青年应努力掌握科技新成果永做自觉革命者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8月19日电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齐奥塞斯库今天在纪念首批青年工地建立35周年大会上号召广大青年努力掌握科学技术新成果,永远做一个自觉的革命者,以共产主义革命精神去工作、劳动和斗争。
首批青年工地的背景是:1948年,数万名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热烈响应党的号召,首批投身到修建铁路、楼梁、铺设天然气管道等劳动中,为医治罗马尼亚战争创伤,重建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齐奥塞斯库在讲话中高度赞扬罗马尼亚青年在解放祖国的战争中,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斗争中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所起的先锋作用。
他说,通过劳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革命的、爱国的青年一代和造成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是罗共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齐奥塞斯库说,35年来,罗马尼亚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了光荣传统,积极参加了上百个全国性青年工地的劳动。仅在多瑙河—黑海运河工地上,7年来就有45,000名青年轮流参加劳动。青年工地在罗马尼亚已成为培养、教育青年一代的大学校。


第6版()
专栏:

尼加拉瓜允许政党恢复活动
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马那瓜消息:据阿根廷萨波里蒂通讯社8月18日从马那瓜报道,尼加拉瓜国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法令,允许各政党恢复活动。
报道说,国务委员会还将在几个月之内通过一项有关选举的补充法。
这家通讯社指出,一旦这些法令开始生效,各政党就可召开会议,成立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委员会。
尼加拉瓜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洛斯·努涅斯说,委员会通过允许各政党恢复活动法令,表明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和民族复兴政府委员会要在全国发展广泛的民主的决心。
尼加拉瓜的报纸也突出报道了上述消息。
消息指出,这项法令意味着在尼加拉瓜将实现多元政治。
尼加拉瓜国务委员会是立法和咨询机构,它与执政委员会共同分担议会的作用。


第6版()
专栏:

波兰解散作家协会
新华社华沙8月20日电 据波通社报道,华沙市长作出决定,从8月19日起解散波兰作家协会。
波通社说,这一决定的作出,应归咎于波兰作家协会在1980年12月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选出的总理事会本身。总理事会通过了同协会传统和章程以及波兰人民共和国原则相矛盾的工作纲领,实际成了国家政治反对派利益的表达者。在协会暂停活动一年半期间,协会领导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协会领导不顾当局在许多个月的谈判期间发出的呼吁,不顾越来越多的作家的立场和愿望,没有表现出可成为有效和解基础的善意。它也未能对波兰作协中那些同外国和波兰破坏中心有政治联系、进行明显违背波兰国家和民族文化利益的反波兰活动的作家集团保持距离。
波通社指出,这一决定是在波兰作协领导人士拒绝了一切积极解决问题的建议之后、在一切可用的谈判方法都已用尽之后作出的。
波通社说,决定可以为迅速重建协会创立条件,这个协会将能够团结作家和从事有利于波兰人民共和国文学生活和文化的活动。


第6版()
专栏:

萨尔瓦多游击队占领一城镇
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圣萨尔瓦多消息:据萨尔瓦多军方18日发表公报宣布,萨尔瓦多游击队17日晚占领了莫拉桑省的卡卡奥佩拉镇。
军方公报说,这个距离首都178公里的小镇是由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一批游击队员攻占的。为了夺回这个战略要地,政府军已开始反攻。
与此同时,萨尔瓦多空军18日上午轰炸了这个国家首都北部的瓜萨帕火山地带的游击队营地,以配合和支援政府军清剿游击队的行动。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尼日利亚加强治安
尼日利亚政府8月19日发表声明,对大选期间一些州发生的杀人放火事件表示关注,并决定加强全国的治安。声明还呼吁全体公民遵守法令,同治安部门合作,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西摩签订捕鱼协定
经过七个月的艰巨谈判,摩洛哥和西班牙8月19日下午在拉巴特签订了一项海洋捕鱼长期合作协定。协定规定,西班牙将提供一笔金额为1.5亿美元的优惠贷款,用于建设阿加迪尔港口。
墨又抓获四艘美捕虾船
墨西哥海军巡逻队于18日又抓获了非法闯入墨西哥海域的4艘美国捕虾船。美国捕虾船在墨西哥专属经济区内捕虾时当场被抓住。当时船舱里装着2,500公斤虾,捕虾网还撒在水中。美国捕虾船和船员一起由墨西哥海军巡逻队交给了坦皮科港主管当局处理。
智利又一批流亡者回国
智利内政部副部长赫曼·加德魏格8月19日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智利政府准许又一批1,100多名政治流亡者回国。在被准许回国的流亡者名单中,有智利人权委员会主席、法学家海梅·卡斯蒂略·贝拉斯科。
塞内加尔提高物价
塞内加尔总统迪乌夫8月19日晚宣布,塞内加尔政府决定从即日起提高某些必需消费品的售价。根据迪乌夫的宣布,每公斤大米的售价由105非洲法郎(以下简称法郎)提高到130法郎;每公斤糖的售价由325法郎提高到375法郎;每公升花生油的售价由330法郎提高到400法郎;石油产品的售价将平均提高8%。(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赞比亚通讯

凝聚着中赞友谊的大桥
新华社记者 董成彬
在赞比亚正在建设中的塞伦杰—萨姆菲亚公路上,一座长2.8公里的卢阿普拉河大桥在今年7月底胜利竣工了。这座140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桥,位于赞比亚中央省、北方省和卢阿普拉省的交界处,象一条长虹飞架在三条河流之上。它被赞比亚总理蒙迪亚称颂为“中国人在赞比亚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最近,记者到新竣工的大桥参观,并且访问了来自祖国广东省的大桥建设者们。
站在宏伟壮观的大桥上了望:大桥以北是赞比亚最大湖泊——班韦乌卢湖。大桥以南河岸附近的沼泽地区,有一块建桥者为生产和生活而修建的充满生气的绿洲。再往河中看,滔滔的卢利马拉河、姆尤尤河和卢阿普拉河水,驯服地从10多米高、20米宽的桥孔下流过,奔向远方。乘船在河心向桥身远眺,近3公里长的大桥,两端连接着穿过沼泽区总长15公里的浸水路堤,象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水上长廊”,“长廊”上有一辆辆汽车通过。
但是,在几年以前,这里方圆几十公里荒无人烟,河湖沼泽连成一片,人们难以通行。卢阿普拉省同首都卢萨卡和其他一些省长期以来交通阻隔。人们要到这里来必须借道邻国扎伊尔,或者绕远道经过北方省。
早在1965年,卡翁达总统就提出了要从中央省的塞伦杰县到卢阿普拉省的萨姆菲亚修建一条公路的计划。但由于赞比亚技术力量和财力不足,而西方国家又拒绝帮助,使这一计划长期搁浅。
中国在完成坦赞铁路工程之后不久又援助赞比亚修建了这条公路。1977年10月,约250公里长的塞萨公路正式动工。由广东省派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中国公路组和数百名赞比亚工人并肩战斗,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
首先他们碰到的是如何抓紧利用每年只有5个月低水位的时期,进行水下作业,把286根基础桥桩及早建成。他们昼夜施工,采用钻孔浇注钢筋混凝土的办法,终于把直径1米多粗、钻孔10到22米的桥桩一根根牢固地建立起来。接着,他们用现场浇注钢筋混凝土的办法,在桥桩上建设起139座双柱式桥墩。
在安装构件的过程中,安装主梁是个关键,难度最大。大桥建设者从上百公里外的林区运来了近9万根木材。在大桥两侧搭建了总长为6公里的两座施工便桥。在水位低时,他们利用便桥铺设轨道,用两台大吊车安装主梁。在水位高时,他们又想法利用浮箱上升降机在水上安装主梁。这样不仅加快了主梁的安装进度,而且保证了施工安全,为大桥提前半年竣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大桥施工期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联合民族独立党的总书记穆兰巴和总理蒙迪亚都先后到大桥工地视察,赞扬建桥的中国专家和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建设大桥而付出的辛勤劳动,为巩固和发展赞中友谊所作的贡献。(附图片)
由中国援建的卢阿普拉河公路大桥,于8月19日正式移交给赞比亚。
新华社记者 夏泽摄


第6版()
专栏:

兰科维奇逝世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8月19日电 据南通社报道,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前副总统、前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阿·兰科维奇因患心肌梗塞,今天在杜布罗夫尼克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兰科维奇,塞尔维亚人,1928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1937年当选南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兰科维奇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最高司令部的领导成员。战后,他曾被选为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书记。从1946年至1966年7月,兰科维奇先后任联邦内务部长、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和联邦共和国副总统等职务。
1966年7月举行的南共联盟八届四中全会宣布,兰科维奇搞“个人迷信”、“反对社会主义自治”和组织“派别集团”,解除了他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开除出党。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计算机判案
据报道,西德威斯巴登行政法院已开始用计算机受理案件,代替法官进行裁决。
由联邦司法部投资并直接掌管的司法情报中心,储存了约37万个案例、法律条文和有关文章。法官可在当地法院通过终端机查阅有关案例,并将本案的特殊因素编成程序输入。几分钟后,随着一阵轻微的“嗡嗡声”,裁决便跃然纸上。据说,威斯巴登行政法院使用计算机后,效率提高了4倍。
但是,西德司法界对这种“自动化的裁决”看法不一:律师协会负责人克里斯托夫·门希认为,计算机很难作出恰如其分的裁决,因为它感觉不出同类案件中的细微区别;而司法部门则坚持,在诉讼案件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计算机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据西德政府公布,1981年仅刑事案件就猛增到407万起,比1976年增加33%。按现有1.7万名法官计算,平均每个法官每年要处理239.4起刑事案件,如果除去节假日,那么平均每天就要处理一起。难怪联邦最高法院院长格尔德·普法伊费尔惊呼,法院的工作量已达到了极限!
为了对付与日俱增的诉讼案件,从1971年到1980年法官增加了23%,律师增加了33%;如今,政府又不顾财政拮据,拨款购置先进设备,真可谓不惜工本。可是,产生犯罪的温床如果不消除,现代化的判决机器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方祥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