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造就大批又红又专的干部
——祝贺《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成立
薄一波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积极地培养出一大批同开创新局面要求相适应的各种人才。这一大批人才,既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又要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管理能力。只有造就出一大批又红又专的干部,实现四个现代化才有充分可靠的保证。因此,党中央把开发智力资源,造就大批专门人才,同积极进行以能源、交通为中心的基本建设和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并列为争取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工作重点。
大力加强干部首先是经济管理干部的教育和训练工作,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方面。目前,全国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干部有几百万,其中确有一批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人才,但总的来说,真正受过系统的管理科学教育的还不多,在实践中自学成才的也还是少数。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相比,同国际上的先进管理水平相比,差距还相当大。这是我们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当十分重视这一现实情况。
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依靠教育事业的发展,依靠大专院校提供一批又一批的经过正规训练的专业人才,在这方面,国家寄予莫大期望。但同时必须看到,在今后的十几年里,经济战线上的工作主力还是现在的在职干部,而这一代干部,其中包括受过大学和专科学校教育的在内,如前所说,其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那末,通过什么途径来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本领呢?进正规院校进修当然是个很好的途径,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在职干部能够得到这种进修机会;但是在职干部的相当大多数,短期内还不可能得到这种机会。因此,我们应当广开学路,积极提倡和采用多种办学方式,保证教学质量,认真指导广大在职干部在自学基础上积极进修。
现有的职工业余大学、电视大学、函授大学等等,都是好的自学进修方式,这已为多年的实践所证明,而刊授大学则是个新创造。据我所知,刊授大学最早是《山西青年》在两年多以前开始创办的,我曾为他们题过“刊授大学”四个字。当时对这个办学形式是否有生命力,《山西青年》的同志们能否真正把“刊大”办好?我心里是没有底的。但我赞赏这个形式,还是给他们题了这四个字。全国共青团十一大期间,他们来谈过一次,我询问了情况,并给他们提了些意见,希望他们注意总结经验,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以高度的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实效,取信于青年,取信于社会。
经过两年多实践,山西刊授大学虽然还有若干问题,但它不失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特别是去年陈云同志为他们题词:“刊授大学,前途远大”,给他们以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工作有新的改进。陈云同志这个题词,对创办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也指出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应当说到,对刊大这个办学形式,有些同志担心面铺得太宽,指导力量跟不上,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质量。我认为,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对于刊授联合大学,我也考虑过是否办得仓促了点。马洪同志讲,这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花了很大的力量,这就很好。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准备,尽可能准备得周全些。这就是一种求实态度。说到这里,我想起二十年代中期,我们党内在进步的刊物上就讨论过什么叫“求实”的问题。斯大林著的《列宁主义基础》一书就讲过,列宁主义的工作作风,就是俄国人的革命胆略加上美国人的求实精神。关于什么是“求实”精神,当时,我们党的一位领导者举了一个例子,说比如办报纸或者杂志,几个人一商量,你写一篇,他写一篇,第二天找个印刷地方就出刊,这不能算是求实态度;若是美国人办的话,事先就要筹划资金,招聘编辑、通讯人员,考虑印刷、发行等等,没有准备好基本条件,他们是决不动手马上出版的。当然,我不是说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去办,但是总要准备得差不多才能干。办刊大是一番事业,对待人民所需要的事业,要有求实的态度,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不然是办不好的。事在人为。只要认真去办,积以时日,刊授大学是完全可以办得好的,它的前途将是远大的;如果办得不认真,不得力,就会是相反的结果,决不会因为叫了个刊授大学,前途就自然远大、必然远大。
经济管理杂志刊授联合大学准备招收一部分注册学员,自学加辅导,时间比较灵活,这特别适合一些企业和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的要求。他们平时工作比较紧张,把学习时间完全固定下来,难以坚持,对他们多一点灵活性是必要的。当然,也不要失之于自流。
现在企业搞联合,你们办学也采取联合的办法,这是一种创造,比山西刊大前进了一大步。联合起来力量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许多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经济管理机关、大型公司积极参加下,可以集中一批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干部,编写出质量较高的自学教材,又可以在全国各地设分校、辅导站,再加上有一套比较正规化的管理办法,这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无疑是个很有利的条件。教学质量能否切实得到保证,是刊大这种办学形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保证刊大的教学质量,我认为担任实际教学任务的,参加编写教材的,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都应当固定或相对固定一批专业力量,组成一支专业队伍;否则,如果主要靠临时找些人兼差,作为“第二职业”附带来办,他们的教学和办校时间又得不到切实保证,那恐怕是办不好的,不是长久之计。这个问题值得注意,但也不难解决,因为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个雄厚力量作后盾嘛!有教育部门和各地社会科学院的支持嘛!有些退休离休的教学人员,他们有经验,身体还可以,也愿意在晚年继续做些事情;请他们来帮助办校,既不占编制,又不发工资(适当给些报酬是应当的),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搞教学行政管理的,总还要些年富力强、有志于此的同志。
刊授联合大学招收的学员大多数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学习不脱产,一面学习,一面工作;学员的自觉性都比较高(他们认识到不积极进修,不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就很可能干不下去了)。这是个特点。针对这个特点,要更好地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方针,使这批学员随着知识的与日俱增,不用等到毕业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是有别于正规大学的一个优点,要注意发扬这个优点。
刊授大学是个新事物。我赞助它,但并不怎么熟悉它。那末为什么要赞助呢?除了前面说的理由外,还从历史的回忆里得到启发。记得,在1925年开始的大革命前夜和大革命当中,有许多青年追求真理,渴求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当时的革命刊物就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许多革命者从这些刊物中间吸取了丰富的政治理论营养和在中国土地上进行革命的方法,再结合革命实践,他们很快成长起来了。在我们投身革命和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就得到过不少进步刊物的帮助和引导,例如《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等等,当时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还经常看瞿秋白、蔡和森等同志为上海大学编写的讲义,从中学到不少的革命道理。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我也可以算作一名革命刊授大学的学生,从中受过教益;当时,受到这种教益的有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因此,我对刊大有一种朴素的亲切感。当然,如今时代不同了。但我想,只要认认真真去办,今天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办刊大,更可以在建设时期起到当年进步报刊在革命时期所起的某种相似的作用或者更大的作用,使比以往多得多的干部从中学到和进一步充实从事建设的本领。
刊授大学诞生的时间还很短,一切还有待于实践。刊大也如同确有前途的许多新事物一样,在它的成长初期最需要扶持。今天,有这么多的同志到会,包括书记处主管宣教工作的邓力群同志,教育部长何东昌同志,以及中央其他部门和北京市的领导同志,这是对刊大的有力支持。这种支持是很可宝贵的。有了这种支持,靠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力领导,靠全体办校同志的共同努力,靠刊大全体学员的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我认为有理由预祝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取得成功!
(本文根据1983年7月19日薄一波同志在《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整理)


第2版()
专栏:

沔阳部分农田撂荒问题来信摘登
说出了大多数种田人的心里话
《人民日报》报道了湖北沔阳县4万多亩农田无人耕种的问题,同时发表评论员文章,说出了沔阳县大多数种田人早想说的心里话。
沔阳县撂田问题的实质,除了党的农村政策不落实,“左”的思想还在作祟以外,某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丧失了群众的信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我是沔阳县人,就拿我所知道的黄荆公社为例,许多大队一级干部和公社一级干部,他们的子女几乎都在社队企业工作,就连三亲六眷也跟着沾光,一些与干部有关系的人也可不种田和少种田。只有那些没有半点门路、半点关系的农民才守着几亩田。干部有权就是种田也容易,口一开,平价化肥、农药就有了,农具、人手送上门。一般农民要出高价买化肥、农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怎能种得起田?!
到了年底,一个干部得补贴费几百元,在社队企业里拿工资的更不用说,他们田也种了,钱也赚了。可种田人收入甚微,有的贴上一年的生产开支不算,还要倒赔钱,遇到灾年,日子过得更艰难。
沔阳县的社会风气也很糟糕,办事靠门路,凭关系,不请客,不送礼就办不成事。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不少党团组织没有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一些团支部,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广大农民强烈要求上级和党组织派工作组到沔阳县来,进一步了解事情真象,揭露问题,使广大种田农民的日子早日富裕起来,使沔阳县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编辑同志,这是我在6、7月间探家时了解到的部分情况,望报社派记者前去核实。(本报即派记者前往沔阳——编者)
曾言


第2版()
专栏:

我有不同意见
7月11日,《人民日报》一版发表了《沔阳县四万多亩农田无人耕种》的消息和评论员文章《一个警号》。这篇报道是失实的。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去冬以来,在完善责任制过程中,许多农民反映种田负担重,划不来,要求减轻负担。今年一号文件下达后,一些专业户、重点户纷纷要求从事专业生产,退出承包的土地,这本来是件好事,对他们的行动应该支持,对他们的责任田也应该进行调整。至于农民退田的事情也确实存在,但问题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曾两次召开公社书记会议,专门研究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五条办法,尔后又做了大量的工作。到3月底止,大部分问题已经妥善解决了。在春耕大忙前,各地对责任制的完善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结论是: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撂田之事基本解决。
可是,《人民日报》发表的王长孝同志的报道,却没有如实反映情况,对县委的作法和已有的效果全然不讲,把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硬说成是沔阳县领导机关正在着手解决,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希望能对这件事做出实事求是的回答。
冯家林


第2版()
专栏:

也谈沔阳农民为什么撂田不种?
沔阳农民为什么撂田不种?我同意8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明石炎同志的来信,我是沔阳人,据我了解其中还有三个原因:
一、有不正之风。我的家乡王市口大队,是个小集镇,因田少粮不够吃,国家批给吃定销粮。但有些干部却利用职权,接受贿赂,大收外来户到王市口吃定销粮。一个仅300多人的大队,接受外来户80人左右,他们之中多是干部的亲属和子女。这些人原来都包了责任田,搬到王市口后,田就撂下了。这件事引起农民的不满。因为国家批给定销粮有限,又规定五年内不增,这些外来人把定销粮吃了,本队农民就得少吃。据我了解,沔阳全县不少小集镇有类似情况。这样一来,撂田的当然就多了。
二、农民怕政策变。沔阳前县委一位领导人曾公开反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责任制已在全县实行了,但极左流毒还很严重,有些干部表面上不反对,暗里还说些错误的话来吓唬农民,如说搞责任制是走“回头路”等。沔阳农民对实行责任制是拥护的,他们学习增产技术,千方百计购买化肥,劲头很足。但有人担心,怕政策变了吃亏,因此不敢多种田,甚至承包的田也不愿种了。
三、干部不管。对于撂田,不少干部基本没有管。正象明石炎同志所谈那样,沔阳县有些干部,特别是大队以上的干部,实行责任制以后,他们每人一月拿几十块钱,种自己的责任田。沔阳县社会治安不好,不少人抹牌赌博,有些干部还认为是实行责任制造成的。
金智才


第2版()
专栏:

倪志福说要把群众性技术协作活动更好开展起来
支援重点建设 搞好技术改造
据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记者徐人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今天在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要把群众性的技术协作活动更好地开展起来,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多作贡献。
倪志福在大会的讲话中还指出,职工的技术协作活动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目前,全国各地的技术协作委员会已拥有几十万人的骨干队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说,通过技术协作活动,不仅要学习和推广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还要传播先进人物高度的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和共产主义风格,并大力开发智力资源,把广大能工巧匠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变成全社会的财富。
北京市曾在1964年3月成立了技术协作委员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取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市的技术协作活动有了新发展,市总工会领导下的技术交流站建立了40多个专业技术交流队,吸收了近两千名先进人物、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参加技术协作活动,联系了几百个单位的上万名积极分子。四年多来,已协助工矿企业攻克了1,500多项技术关键问题。为了把群众性的技术协作活动更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今天正式成立了新的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
在成立大会上,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主任王哲作了工作报告。北京市总工会对技术协作成绩卓著的60人颁发了“北京技术协作荣誉证章”和“证书”,其中有倪志福、李瑞环、李昌安、张百发、史洪志、邹瑞禄、桂育鹏、戴凤臣、胡四辈等劳动模范和革新能手,还有工程师唐程辉、陈仲伟、宋东生和大学讲师李永安等。


第2版()
专栏:

国务院批准成立长江口开发整治领导小组
据新华社上海8月20日电 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王林新近在上海经济区规划工作第一次会议上宣布,国务院最近批准成立长江口开发整治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王林、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交通部副部长于刚、江苏省副省长凌启鸿、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黄友若和华东水利学院院长严恺组成。
据悉,国务院同时批准成立了上海市长江口开发整治局和华东勘测设计院上海分院。


第2版()
专栏:

发展山区经济的好后勤
——亮甲台供销合作社支农情况调查
贾敏生
河北省宽城县亮甲台一带四面环山。解放初期,这里没有几户人家能用得起水缸,许多群众甚至连盐都吃不起。亮甲台供销社把发展山区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从五十年代起,坚持为农业生产、为农民生活服务的方向始终不变,成为全国商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
农业生产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怎样加强对农副业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呢?过去供销社支农,用行政办法多,用经济办法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的经济效益。现在,他们配合公社管委会对全社的山山水水重新进行了全面勘察,按照重点突出、扬长避短的原则,修订和完善了山区建设规划,确定到1985年达到栗子、大叶桑、红果、花椒、山枣各定株十万棵,红星苹果定株二十万棵,并因地制宜调整了种植区划。在组织发展多种经营的工作中,供销社通过典型引路的办法,使社员看得见、摸得着,还组织举办了四期果树技术人员训练班,为专业队、专业户培训技术人员120多人。他们通过农商合同、农商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同农民的联系,并积极地运用价格、奖励等经济杠杆,为发展多种经营服务。
亮甲台供销社在积极发展种植业的同时,还大力扶持养殖业的发展。近两年来,供销社帮助社队正确处理发展林木果品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矛盾,狠抓羊只饲养,供销社从外地引进了优种青山羊和细毛羊,使全社山羊存栏增加到5,000只。为了发展养兔业,派专人到外县引进种兔572只,购进建筑兔舍材料12,000斤。供销社主任和副业组织员亲自深入队、户,帮助建兔舍,传授饲养技术,使家兔生产得以迅速发展。
为了把供销社逐步办成农村的综合服务中心,亮甲台供销社根据农民的需要,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大力开展综合服务,增加了青山羊剥皮业务、糕点加工部、医药专柜、旧物门市部等,深受山区农民的欢迎。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广西停建缓建一批地方基建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对全区地方基建项目逐项排队和分析研究,决定停建、缓建89个项目,压缩72个项目的投资,两项共压缩投资4,000万元。
这批项目分别属于以下三种情况:一、重复建设的项目和一般加工工业项目;二、工艺技术落后,耗能高,建成后原材料、燃料、动力没有保证或产品销路不好的项目;三、到目前为止,土地征用、设计、资金、主要建筑材料、施工力量等尚未落实或虽已落实尚未开工的项目。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桃源县建成自动拨号通讯网
湖南省桃源县初步建成以县邮电局自动电话交换机为中心的环路载波自动拨号通讯网。桃源是个有90万人口的大县。过去,打个电话往往要通过三四个总机接转,声音小,音质差。装上环路载波机后,打电话实现了自动拨号,而且信号可靠,通话清晰,大大提高了通讯效果。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面向全国的农机新技术服务中心
农牧渔业部农机化管理局和山西省农机管理局,在太原市联合投资兴办的面向全国的农机新技术服务中心,于8月15日开始对外服务。这个服务中心的任务是:收集国内外的有关技术情报资料,从中引进适应于农机修理的新技术,大力宣传推广这些新技术;做好新技术的有偿转让,销售农业工程方面用的材料、设备。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湖北新增五十家饲料工厂
湖北省粮食部门所属的五十个饲料工厂于七月底建成投产,年生产饲料十一万九千吨,可育生猪四十七万多头。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湖南省黄花丰收
湖南著名的特产黄花,今年大丰收,总产十六万担,比去年增产一成多。
黄花又名黄花菜、金针菜,含蛋白质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合建的儿童“断奶食品”车间在上海建成。图为其产品“上海宝宝乐”乳儿粉。 新华社记者 徐义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