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智利举行反军政府全国抗议活动
示威群众同警察冲突伤亡一百多人
新华社圣地亚哥8月11日电 智利首都和其他一些城市今天举行了反对军政府的第四次和平抗议。
这次活动是由全国抗议指挥部和五个反对党本月6日成立的民主联盟组织的。
据智利《最后消息报晚刊》和智利电台报道,首都圣地亚哥许多中小学有50%的学生没有上学。智利第三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停课了。智利大学数百名学生今天举行抗议集会,并同警察发生了冲突。智利天主教大学的200多名学生10日在校园内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反政府的政治口号。
在圣地亚哥,抗议者同警察发生了几起冲突。今天上午市中心有一辆汽车被烧毁。
晚上8时,包括富人居住区在内的圣地亚哥各区的市民们用力地敲锅,整个城市响起一片敲锅声。
军政府今天上午宣布,从今天18时半至明晨5时半实行宵禁。宵禁之前,新华社记者在市中心看到,主要街道和政府大楼附近以及智利大学门前都有手持武器的士兵和警察,街上还有一些军车,公共汽车很少,几乎没有行人。整个城市笼罩着紧张的气氛。
今年5月、6月和7月,智利人民已举行过三次抗议活动,反对政府的劳工政策和现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圣地亚哥消息:智利总统皮诺切特10日宣布,政府决定11日派出18,000名武装人员维持首都圣地亚哥的治安,用以对付第四次全国抗议日活动。
皮诺切特是同各界领导人谈话时宣布上述决定的。他说,尽管这种抗议活动据宣布是和平的,但是,如果发生事端,“那些决定发起抗议的先生们必须承担后果。他们应小心从事,因为我不会让步”。
本报讯 据报道,智利警方宣称,在8月11日智利发生的抗议军政府的全国抗议活动中,至少有10人死亡,100人受伤,500人被捕。上述伤亡大都发生在首都圣地亚哥宵禁之后。这是皮诺切特军政府执政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流血事件。(附图片)
智利示威群众8月11日在街上高呼反对军政府口号。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动荡的智利政局
朱满庭
8月11日,智利再次爆发“全国抗议日”活动。这是今年5月份以来举行的第四次“全国抗议日”。首都示威群众同警察发生冲突,伤亡一百多人,反映了智利社会矛盾的尖锐性。
智利军人自1973年政变上台至今已经执政十年。头几年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生产增长较快,政局曾比较稳定。七十年代末,拉丁美洲民主化浪潮高涨,许多国家当权的军人政府纷纷表示要向文人交权。智利军人当局也在1980年通过了一部宪法,但把恢复宪制的日期规定到1989年。近两年,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外债激增,生产萎缩,大批企业破产。去年智利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3%;下降幅度是拉美国家中最大的。失业率高达20.3%,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也是最高的。这就引起了人们对现行政策的广泛不满。要求改变经济政策、早日恢复民主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呼声,智利政局随之发生动荡。
智利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是从5月份开始的。5月11日,有影响的智利铜矿工人联合会发起了“全国抗议日”活动,得到18个工会和其它一些阶层群众的支持和响应。其后,智利各工会成立了“全国工人指挥部”,领导抗议斗争。工会领导人表示以后每月将定期举行抗议,直到当局听取工人的意见为止。因而在6月14日和7月12日,智利各阶层群众不顾当局的压制和阻挠又举行了“全国抗议日”活动,在“全国抗议日”中,除了在一些城市爆发示威游行之外,人们还用其它一些方式表示对当局的不满。尤其到了晚上,抗议活动达到高潮,市民们纷纷在家中敲起空平底锅或按响汽车喇叭,形成声势颇大的“空锅示威”。
这几次“全国抗议日”中,以6月份的抗议活动声势最大。工会方面在这次抗议日中明确向政府提出了要求恢复民主的意见书,其中包括取消政府特别权力、修改劳工法、实行新闻自由、允许政治流亡者回国等内容。由于当局在抗议日的第二天逮捕了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全国工人指挥部主席、铜矿工人联合会主席鲁道夫·塞格尔,引起了工人的愤怒,触发了规模空前的工潮,塞格尔被捕几小时后,智利最主要的铜矿萨尔瓦多、特尼恩特和安第斯等矿的工人不顾政府的禁令举行警告性罢工,要求释放塞格尔。接着,全国工人指挥部和陆上运输委员会又在6月23日领导了军政府执政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大罢工,参加罢工的有铜矿、码头、石油和煤矿工人,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司机以及卡车主等。虽然政府实行了新闻封锁,但这次大罢工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面对这种局势,智利当局采取了强硬立场。智利总统在第一、二次全国抗议日后都发表讲话,指责抗议活动。智利当局逮捕了许多工会领导人,解雇了数以千计的参加罢工的铜矿工人,并对一些大铜矿实行军事管制。当局还在第二次全国抗议日后表示不允许再进行全国抗议日活动,并在抗议日出动军警。但这一切并没有使智利人民停止斗争。从前3次全国抗议日活动的情况来看,参加和支持抗议活动的阶层越来越广泛。第一次抗议活动主要是由铜矿工人联合会组织的,第二次便是由各工会联合成立的全国工人指挥部组织的,而在第三、四次政界的反对派人士也参加了进来。外国通讯社认为,这是对智利当局的“公开挑战”。同时,国内的抗议日活动还得到了流亡国外的政界和劳工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声援。据报道,在美国、欧洲和拉丁美洲的流亡的智利人也纷纷在抗议日举行游行示威。智利当局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目前,智利当局尚没有根本改变政策的打算,但在各阶层人民的抗议下,特别是在直接关系到全国经济形势的铜矿工人的斗争下,也不得不在某些政策上有所松动,例如放松对出版发行书籍的检查,允许一批政治流亡者回国,陆续释放了一些被捕的工会和政界领导人以及在10日内阁改组中增加文官的比例等。但是,智利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这些措施远未能平息人们的不满情绪,各阶层群众的抗议活动今后还可能发生,智利国内局势仍将处于紧张状态。


第7版()
专栏:

智利改组内阁增加文职人员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8月10日电 智利总统皮诺切特今天下午改组了内阁。在新内阁中,文职人员的比例显著增加,军人入阁只成了象征性的。
这是自1973年军人上台以来的第33次内阁改组,也是今年的第二次改组。在这次改组中,16名部长更换了7名,军人部长从7人减少到4人。在内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内政部长已改由文职人员担任,新部长是智利国民党前主席塞尔希奥·奥诺弗雷·哈尔帕。其他新任部长还有经济部长安德烈斯·帕西科特等6人。其他部长留任。
最近几个月,智利的政局比较动荡。本月6日,五个反对党宣布成立民主联盟,要求皮诺切特总统辞职,成立一个过渡性的临时政府。内阁的再次改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


第7版()
专栏:

关于美舰盘问苏货船事件
美国拒绝苏联抗议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11日电 美国今天拒绝了苏联就美国军舰最近在中美洲地区盘问一艘苏联货船事向美国提出的抗议。
据报道,7月30日,当一艘1.25万吨的苏联货船“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号在尼加拉瓜附近的太平洋水域向尼加拉瓜行驶时,受到了美国的导弹驱逐舰“林德·麦考密克”号的查问。美国军舰查问苏联货船的目的地和装载什么货物。在苏联货船回答说船上装有卡车和其它普通货物以后,美国驱逐舰仍尾随该船直到它驶进距尼加拉瓜海岸12海里的水域为止。


第7版()
专栏:

北爱尔兰发生骚乱
本报讯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从8月8日夜开始,英国北爱尔兰各地的城市发生骚乱。
8日夜,北爱尔兰青年向警察投掷石头、汽油弹,在街道上放火烧汽车,几十名官员和老百姓受伤。9日下午,贝尔法斯特西部地区发生冲突时,一名青年被打死。


第7版()
专栏:

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总统
要求外国军事人员撤出中美洲
拉美加勒比妇女区域性会议支持孔塔多拉集团
据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巴拿马城消息:巴拿马总统德拉埃斯普列利亚11日会见美联社记者时,呼吁美国总统里根撤离派往中美洲地区进行军事演习的美国军队。
德拉埃斯普列利亚总统在讲话中反对美国使用巴拿马运河附近的军事基地向中美洲冲突地区派遣侦察飞机。他说:“我们希望运河成为中立的,这对巴拿马、美国和世界都有利。”
德拉埃斯普列利亚不同意里根总统关于美国军队在中美洲的军事演习是争取该地区和平的说法。他说,明智的做法是,美国撤离派往中美洲的军队以缓和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据新华社圣约瑟8月11日电 哥斯达黎加总统蒙赫今天要求各方的外国军事顾问全部撤出中美洲,以便让中美洲人民自己解决本地区的问题。
蒙赫总统是在“争取中美洲民主、和平和社会正义讨论会”的开幕式上讲这番话的。他说:“我们的信条应该是:中美洲是中美洲人的”。
他在谈到解决中美洲问题的“历史道路”时指出,“对话的时刻已经到来”,他说,对话才是和平的,尽管“在缺乏政治意愿时对话是缓慢的”。他又说:“我认为,所谓军事解决不能解决中美洲的任何问题。”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8月11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第三次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妇女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区域性会议8日至10日在墨西哥城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决议,支持孔塔多拉集团旨在缓和中美洲紧张局势所作的斡旋。


第7版()
专栏:经济札记

不得不为也
陈功
8月3日,美国众议院以217票比211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美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基金份额84亿美元,以帮助第三世界缓和债务危机的议案。美国的这一决定是值得欢迎的。
近年来,第三世界债务危机非常严重,如得不到缓和,可能爆发世界金融危机。那时首当其冲,蒙受巨祸的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因此,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不得不作出很大的努力,力图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增加基金份额320亿美元一举,也是一个重要行动。现在,作为“世界金融领导者”的美国负担的分摊份额并不算多,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迫工作也是重要的支持。
美国财长里甘承认,国会的这个决定“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华盛顿邮报》7月26日的一篇社论说得更坦率:“如果美国不支持这类性质的国际合作,它就要冒异常的危险:一旦去年8月墨西哥濒临倒账的那种危机再度发生,美国将不得不完全由自己拿出钱去解救。是只资助五分之一的救济资金好呢,还是全部由美国支付更可取?”
人们知道,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约为7,000亿美元,其中75%是欠美国的。而且大债务国多属拉美国家。因债务危机对美国金融的威胁远比对其他国家为大,打一打这个算盘,美国还是以早掏腰包为上策。
里甘还算过另外一笔账,他说:这项议案的通过,将有助于美国国内经济的复苏。这个道理也是不难理解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贸易出口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占其货物和劳务出口的40%左右。美国支援国际金融机构,帮助克服债务危机,可使发展中国家不致削减进口,造成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的萎缩,这对美国扩大出口,促进就业,维持经济增长,当有很大好处。


第7版()
专栏:

许多农矿产品国际行情不断上涨
本报讯 据日本《每日新闻》最近报道:近来,钢、天然橡胶、玉米、大豆等国际商品行情不断上涨。这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很有好处,并有助于缓和国际金融的不稳。它是整个世界经济继续复苏的征兆。
报道说,钢、天然橡胶、玉米等国际商品行情,于上月22日打破了成为世界性指标的路透指数(以1931年9月18日的价格为100计算)的最高纪录,一周后达到了1899.7,接近了1,900大关。
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上涨最猛。芝加哥粮食交易所的玉米价格,比去年11月的最低价格上涨约40%,大豆也上涨了 25%。还有可可豆上涨近70%,糖上涨50%多。这是由于美国政府从今年开始实行减少耕地面积的政策,再加上7月份以来热浪袭击美国中西部粮食产地,遂使农作物长势不佳。
另一方面,一点一点提价的有铜、锡、锌等有色金属类。在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而使国防紧张局势加剧的1980年2月,有色金属价格曾创过去的最高纪录。但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钢截至今年7月底每吨为1,120英镑,差100多英镑就接近于1980年2月的1,225英镑。同去年的便宜价格相比,有色金属时价均上涨了15%到20%。
报道援引有影响的金融界人士的话说,国际商品行情看涨的背景是世界性经济复苏。特别是今年4月以来,国际投机业者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需求也要恢复,竞相到市场购买,便加剧了行情上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