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为骄傲正名
舒展
骄傲自大是无知、浅薄的表现,属于对自己认识的一种盲目性。古往今来,没人赞美过骄傲这一人类恶德。但,骄傲一词的本质含义是有它科学的规定性的,决不是一顶通用的便宜的帽子。
比如有些中青年干部、知识分子明明有能力、有创见、有干劲,能打开或已打开沉闷落后的局面,难免有点锋芒毕露,对一些流俗之见,不轻易苟同。那么好了,立即会遭到非议:此人骄傲!
针对这种习惯偏见,邓小平同志早在两年前就毫不含糊地指出过:“‘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
在工作中、讨论问题中,有一种驯服的专看领导眼色行事的乖巧人,尤其善看主要领导者、一把手的意向,还创造了一个掩盖“唯上”不“唯实”的美名,叫做:“善于捕捉首长意图”。它又不是风、影、蝶、谜,干么要捕捉?在社会主义社会上下级之间干么要搞这种“乞丐式的谦虚”(狄慈根语)?颂扬这种人身依附式的宗法、鼠猫关系的恶德,这不是美丑颠倒么?把“听话”、“听我的话”当作考察干部的首要条件,是永远发现不了开创新局面的干部的。
某人经过数十年磨难探索,搞出了成果,难免有高兴、得意之色;而自己碌碌无为却繁殖了满腹妒虫的人竟指责人家“傲骄!翘尾巴!”这时某人必须做出如丧考妣的样子才算谦虚吗?
鲁迅先生说过,独异,自大,向庸俗的习惯势力宣战,“这种自大的人,大抵有几分天才,——照诺尔道等说,也可说就是几分狂气。……但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
对骄傲,确须分析、分辨一下。看看是属于自信心强呢,还是狂妄放纵呢?是为公坚持真理呢,还是为私自我膨胀呢?是实干呢,还是空谈呢?是有果实呢,还是纸花呢?
退一步讲,即令这个知识分子、中青年干部真有点骄傲,用不用呢?
邓小平同志主张:“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的,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就是说,在用中克服之。
记得五十年代初,人们以对联形容有的青年干部,上联是:“年轻能干有文化”,下联是:“自高自大个性强”。他们中有许多人经过在适当岗位上多年的摔打,不是也走向成熟了吗?我们在选拔中青年干部时,不要忘了几十年前自己年少气盛、骄傲自满那并不美妙的形象。
末了,郑重声明:我决无主张任用狂士,鼓励中青年干部尽可骄傲之意。别说人才,天才也用不着骄傲。骄必败,这已是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反复演出和正在演出的悲剧连续剧。狂飙文人高长虹不可一世,一切打倒,鲁迅也不在话下。以后出走日本,流落欧洲,辗转回国到解放区,狂妄了一辈子,果实呢?恕我孤陋寡闻,除了一篇“气吞山河”吓死人的《狂飙宣言》之外,恐怕是瘪籽甚多吧。最后得了精神病,死在抚顺医院。
真正的巨人,是埋头苦干永不骄傲的群众。


第8版()
专栏:

“自由谈”
顾执中
从前上海的《申报》有一版颇为读者所欢迎的副刊,名曰《自由谈》。在那时,军阀跋扈,随后国民党来了,仍钳制舆论,实行新闻检查,人民谈话不自由,《申报》副刊的《自由谈》,成为对独裁统治的讽刺,大为读者所欢迎。
现在《申报》及其副刊《自由谈》都久已消逝了,但在一部分人们的中间,却形成为一种不为人民所欢迎的、破坏纪律的、对工作极为不利的“自由谈”,我们并无干涉他们和她们谈话自由之意,可是这些自由谈的举行,往往却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内,旁若无人,兴高采烈的吱吱喳喳的自由时,未免令人感到有些不自然。
到油盐店买酱醋,到文具商店买信纸信封,到邮局去寄挂号信,到银行去缴付水费、电费、房租等等,所到之处,都有二女或一女一男的工作人员在举行“自由谈”。他们谈得好高兴咧!有的谈丈夫,有的谈儿子,有的谈街坊,内容全跟业务无关,他们尽管叨叨不断地谈,眼中看不到站在他们柜台前的顾客,一些不知趣的买东西的人,如果开口打断他们的自由谈,立即脸色一沉,顿时笑容收敛,报你以恶声恶眼,还算是客气的。
我早已年老退休,时间上并不感到太紧张,所以遇到两个女店员相对举行“自由谈”时,我也发言自动参加,她们谈儿子时,我谈孙子,她们谈爱人时,我谈我的老伴,不久,她们听出我的声音不对头,举起秋波一看,才发现一个白发满头的顾客,站在她们的柜台前,她们禁不住嫣然报我一个令人感到舒服的微笑,和蔼地问我要买什么东西,小交易就这样完成了。等我脚跟一离开,她们又继续进行她们的“自由谈”。
这次,我们离京到上海探望亲友,特别有意挑坐有上海服务员的13次列车。我们坐的5号车厢,一切都使人满意,只是两个女列车员,一个在下午大家休息的时候,一个在半夜十二点以后,睡得正甜的时候,各跟一个青年旅客,十分钟,三十分钟,六十分钟的举行自由谈,谈个不停,谈的内容多是些买东西呀,游玩呀等琐事,扰乱我们的休息和深夜所做的甜蜜的梦,实在令人不欢迎,而他们仍感到毫不在乎,不愿停止他们的“自由谈”,我们只得在4时起铺,忍着气,息事宁人,免得口角起来,吵得全车厢的人一齐起来,都不能再睡了。
在工作时间的“自由谈”,对所负工作如此不专心,安能保证不出错,不出乱子,不出大事故。报纸上所刊载的在不同地方所发生的惨剧,定然有不少是在举行“自由谈”时漫不经心而造成的。
当坐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的时候,我最害怕司机同志和乘客或售票员的自由谈。因为他手握方向盘,脚蹬马达上的要件,向着车辆和行人拥挤的道路上呜呜疾驶,这“自由谈”,稍一不慎,就会跟他车相撞,车内乘客,或伤或死,其惨状就不堪设想,所以我就婉言请那乘客中止跟司机同志的“自由谈”,我老爱人劝我不要结空心冤家,我说这个闲事,非管不可,万一出毛病,我跟你就要跟其他乘客一样,遭受同一的命运,不要说死于非命,就是把鼻梁撞折,手臂或腿撞断,其苦也就够了。同时,我并非处处时时干涉人家的“自由谈”,例如女售票员跟男青年乘客举行津津有味的“自由谈”时,只要她不忘记开门,让我下车,我就不管了。
在工作时的“自由谈”,即使是错误,也渺乎其小,似微不足道,而其为害,却有小有大,对国家“四化”的建设,显然是极端不利的。可是,这个在工作时的“自由谈”,如果改为下班后,在家里举行,上与老父老母谈谈,中与爱人谈谈,下与儿子或女儿谈谈,力求对双亲照顾得更好,对爱人爱护得更周到,对子女的品德与学习,关心得更细致,大家力求进步,把为害于国家的“自由谈”,转化成与国家有利的“自由谈”,这种“自由谈”是绝对不会有人反对的。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牛大伯
李沙铃
我刚到家,姐夫便问我: “ 你吃羊肉吗?”
我说:“到镇上去吃?”
“不,就在咱村里。”
“村里,谁开的?”
“牛大伯开的。”
牛大伯是当地有名的屠夫。他做的羊肉汤手艺精湛,远近闻名。过去我也去吃过。记得牛大伯先在碗里放下调料,再放些蒜苗,然后切肉、浇汤,蒜花飘在油汤上,绿莹莹的,味鲜肉香。我出外工作偶尔回家,碰到牛大伯宰羊,还要去吃一碗热羊肉汤哩!可是,刮了“共产风”后,这羊肉汤就绝迹了……。
我问:“味道还和从前一样吗?”
姐夫说:“比从前更好了。”
“吃的人多不多?”
“真不少呀!现在的人,手中钱多了,鸡还没叫,盆盆罐罐就先排开队了。走,咱们去看一看吧!”
姐夫的话一点不错,我们站在牛大伯门口的老槐树下,挤也挤不过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你一碗,他一盆,真叫人垂涎三尺!
我从敞开的大门看见,牛大伯腰中围了一条蓝布短裙,上身穿了一件青布背心,头发虽然花白,体格仍很健壮,切肉、调汤,风色都不减当年。有时,还唱两句带音韵的叫卖声——“羊肉开锅了。香喷喷的羊肉汤,快来吃吧!……。”
姐夫好容易挤了进去,买了两碗羊肉汤。
当我端起羊肉碗时,牛大伯认出来了,大声笑着说:“也不打个招呼,让我给你特别切一碗,啥时候回来的呀?”
我吃着肉,又提起少年往事。牛大伯说:“前十几年,可把我憋坏了,想宰一只羊,怕人家说咱‘走资农民’,现在,你先看呀,这肉,这汤,还有咱后院里拴的那一大群宝贝(指羊),多随人意呀!”
我说:“牛大伯,人这样挤,你不能把门面扩大一下吗?”
老人高兴地说:“这就扩大呀,东西都准备好了,只等叫木匠、泥匠动工了。”
“现在,您还怕不怕扣富帽?”
“一点也不担心。那天,县上一个管农工商的干部来收税,还对我说:你开羊肉馆方便群众,方向对头,有什么困难告诉他,他亲自出面解决。我听了这话,卖羊肉的劲头比过去更大了。”
我们还没有离开,一帮子吃羊肉的人,又进屋了。
牛大伯又在放开嗓子喊着——
“羊肉开锅了,香喷喷的羊肉汤,快来吃吧!……。”


第8版()
专栏:

梅兰芳与阎立品
许姬传
五十年代初,梅兰芳先生在天津收了两个学生,一为评剧新凤霞、一为豫剧阎立品。新凤霞的戏早已看过,阎立品是我弟弟许源来介绍的,那天的酒饭开销是梅先生花的钱,这在他一生中是创举。
来宾中有田汉、阿英、吴祖光、许源来和我,田汉同志介绍了阎立品的表演。我初见阎立品,看她乱头粗眼,不施脂粉,很象是一位从农村来的姑娘。但梅先生对我说:“她化装登台后,你就不认得她了”。
源来介绍了她的身世,说她在旧社会与恶势力斗争,并立誓终身不嫁,以毕身精力钻研她所爱好的豫剧。以后,梅先生在上海看了她所有演出的剧目,如《秦雪梅》、《麻疯女》……,给她的结论是音色美、唱腔纯、扮相秀丽、表演深刻、含蓄。阎立品到北京来,梅先生从化装、服装、表演,条分缕析地作了指示,临行时,把自己在《贵妃醉酒》用的一顶凤冠送给了阎立品。
1978年,打倒“四人帮”后,阎立品带了土产来探望师母福芝芳。有一天,晚饭后,大家请她清唱,她唱了一段传统戏,一段现代戏,音色还是那么甜润、好听、有感情。
1980年,梅夫人逝世后,她来吊奠。我问她,近来还登台吗?她说:“我在郑州豫剧二团,还常演出本戏。”
“为什么不到北京来演出?”阎立品笑着说:“我的‘关系学’不好!”“关系学!”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经她解释后,我才开了窍。脑子里有了这个词汇后,就时时研究观察,于是我发现这一门“神秘学科”,其中包含着形形式式的奥妙,比舞台上的艺术更为复杂。但我要提醒戏曲从业人员,如果以大部分精力投入其中,则对戏曲事业的提高与发展,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第8版()
专栏:

三老图 〔油画〕
梁玉龙


第8版()
专栏:

工厂印象
郭廓
电焊姑娘手握神奇的焊钳,在冷漠的钢板上,你写一首灼热的抒情诗。用弧光辐射的联想,用电火酣畅的韵律,用焊缝跳跃的意象……天幕上,孔雀悄然亮开彩屏,叠印出一个瑰丽奇特的构思。意境。内涵。主题。象征。烘托。暗示。炽烈而无声的语言,用燃烧的焊条凝聚,一多层次,有魅力,感人而闪光的形象,用坚贞的信念塑造,一是浮雕,是立体……心血和智慧熔铸一起,现实和理想焊接一起,勤奋与灵感拥抱一起。
炼钢炉前的青年那熊熊燃烧着的,是一炉金灿灿的理想。你透过蓝色的探火镜,把诱人的美景观赏——
一面沉默十年的大鼓,要敲响了震撼苍穹的光,一颗冷寂的心起搏了,声浪幻化成金色的朝阳。呵,感谢炼钢炉,使那曾经一度冰封的土地,重新燃烧起烈火和希望。为了祖国的崛起和腾飞,你才把毕生精力交付熔炉,炼一双金翅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