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领导干部坚持错误 有关部门久拖不办
兰州百货公司分房不正之风三年得不到处理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何懋绩、何东君、本报记者于国厚报道:甘肃省兰州市百货公司部分领导干部坚持错误,有关部门久拖不办,使中纪委多次催办的一起分房违纪案件拖延三年得不到处理。
兰州市百货公司有职工2,400多名,住房十分紧张。1980年7月,这个公司用职工福利基金和企业利润留成等资金,盖了一幢45套的职工宿舍楼。除将其中11套调给市商业局外,其余34套,在尚未完工时,就被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和科级干部分去17套,余下17套中有14套被基层商店支部书记和经理所占。住上新楼的领导干部,除少数人确有一定困难,大多数是以旧换新,以小换大,或为子女要房。公司党委书记李集英全家6口人,经常住在兰州的只有4口人,原住楼房3间,共42平方米,他又占了2套新房。许多真正住房困难的职工分不上房子。临夏路百货商店老职工朱万年全家8口人,挤在一间16平方米的房间里。
百货公司主要领导干部在分房中的恶劣行径引起了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党委书记对群众的意见置之不理,扬言:“我有权点头分房,就有胆略承担责任!”在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工会主席魏楚晴等同志向上级部门和新闻单位作了反映。
当时迫于形势,该公司党委召开职工代表会,拟定了一个处理意见,兰州市纪委为此专门发出通知,要求百货公司“限期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情况下,公司领导象征性地退出两间住房。但是不久,李集英借口来了亲戚,把他交出的一间要了回去。其他人也以种种理由不执行市纪委通知。一年半后,公司党委向市商业局党组打报告,强调情况发生了变化,市纪委原来的通知决定不能全部落实,在这次分房中得到好处的市商业局部分领导同意这一报告,上报市纪委。市纪委则认为此事久拖不决,只好如此而已!
不正之风没有纠正,揭发问题的魏楚晴同志却受到非难和打击。
魏楚晴又向省市领导部门上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今年元月,他不得不到中央反映情况。中纪委信访室立即通知甘肃省有关部门查处。因无回音,4月22日中纪委下文传达中纪委负责同志意见,要求甘肃省纪委指定专人调查处理。
时间过了三个月,调查处理有什么结果呢?记者走访了省市两级纪委。
省纪委的同志说,中纪委的下文已转兰州市纪委,中间催问过两次,最近情况不大清楚。
兰州市纪委的有关负责人则对我们说,分房问题确属不正之风,拖得时间长了,我们不再调查处理了,只调查是否打击报复的问题。记者再问:打击报复问题何时有结论?答:还没有研究。


第3版()
专栏:短评

不允许拖而不办不了了之
兰州市百货公司党委领导干部多占住房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的报道,令人深思。从这里可以看到,借故拖延,拖而待变,以期不了了之,是一些在建房分房中搞不正之风的人借以对抗上级查处的一种手段。更为严重的是,有关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对这种现象迁就姑息,甚至同情默许。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问题真的竟不了了之了。
不了了之,代价是沉重的:搞不正之风的人捞到好处,人们与不正之风作斗争的锐气受到挫伤,党的威信受到损害。这种害党害国的歪风至今得不到有力的制止,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软弱无力,不坚持原则,甚至袒护怂恿犯错误的人。兰州市百货公司党委领导干部多占住房的问题,发生在市委和市纪委的眼皮底下,时隔一年半之久,市纪委才见到那份所谓“变通处理”的报告,明知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却表示“只好如此而已”。更令人不得其解的是,中纪委《公开信》发表之后,中纪委又指示甘肃省纪委派专人查处该公司的问题,并上报结果。对此,兰州市纪委仍置若罔闻。人们有理由问:市纪委的党性原则和战斗力哪里去了?
中国共产党是有严明纪律的党。对违犯党纪的党员,一经查明情况,就应责其限期改正,任何人借故拖延,企图不了了之,都为党纪所不容。那些对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指示办理的案件拖而不办的人,同样应该受到严肃处理。因为正是他们的袒护,助长了那些有错不改的人的顽固态度。


第3版()
专栏:

党委高度重视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贵州省纠正干部多占住房歪风收到成效
本报讯 截至今年6月底,贵州全省纠正领导干部多占住房不正之风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调查,贵州省直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中,住房超标准的有733人,超住面积(指建筑面积,下同)15,839平方米,经清理,已退出住房238间,折合面积3,972平方米,应退未退或退不出而加收房租的面积为11,011平方米。共清理住房面积14,983平方米,占总超住面积的94.5%。在省委、省政府带动下,各地、州、市、县级以上干部超标准住房问题有的已基本解决,有的正在解决。
贵州省纠正建房分房不正之风的工作所以收效显著,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
一、党委高度重视。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亲自给省纪委写信,强调“要用铁腕抓房子问题”。各部、委、办、厅、局和各地、州、市、县,基本上都是党委(或党组)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纠正建房分房不正之风领导小组组长。
二、贵州省委、省纪委明确提出,纠正建房分房不正之风,首先从领导机关抓起,从省委、省政府两个大院抓起。5月底,省委、省政府两个大院副处级以上干部多占住房问题首先全部解决,从而推动了全省工作。
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带头把自己在规定标准以内的住房让出两间给缺房户。在接到省纪委关于按中央文件清理住房的通知后,全省57名省级干部中有47位同志很快给省纪委写出了报告,其中5位住房超规定的同志分别按规定退房或加收房租。
四、省委、省纪委抓住典型事例,通过报纸、电台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动了全省工作的开展。


第3版()
专栏:

克服官僚主义 改进领导作风
上海南市区委深入基层为民谋利
本报讯 记者吕网大报道:近两年来,中共上海南市区委认真克服官僚主义,改进领导作风,使群众生活中一些拖了多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南市区是上海的老城,全区建筑陈旧,道路狭窄,人口密集,各方面条件比较差。过去,由于片面强调困难,遇到问题往往以“等、推、拖”了事。从前年“七一”起,南市区委领导同志和各部门干部到基层调查研究,抓住那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批分期重点加以解决。住房难是南市区的一个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区委和房管部门鼓励居民翻建私房。他们减少手续,缩短建筑执照的审批期限,并组织施工力量,帮助居民建造统一式样的住房,同时抓紧旧房改造,改善了一大批居民的居住条件。浦东周家渡街道新建了大片住宅,但生活设施没有相应跟上,有关部门还以种种理由互相扯皮,居民意见很大。区委书记拉上区财贸、城建等部门的负责人到现场快刀斩乱麻,就地解决问题。
在南市区委的带动下,全区各部门一改过去互相扯皮的作风,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为群众着想,切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好事。财贸部门抓住黑、白、绿(即煤、米、菜)和细、小、杂(小商品),搞好市场供应;医院在全区设立了1,600多张家庭病床,解决了部分病人住院难的问题;街道、里弄办起了家庭托儿所、简易托儿站,缓和了入托难的矛盾;针对居民用水难的问题,有关单位为群众引水进屋,在6,000多户居民家中装上了自来水……群众反映说,目前虽然生活条件还较差,但我们感到党和政府时刻都在关心着人民。


第3版()
专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心在人民 利归天下
——三位老革命家对待住房问题的态度
“群众能住,我们也应该能住”
一九六○年,刘少奇同志的女儿刘爱琴从内蒙古回北京度假。见到爸爸,她用埋怨的口气说:“去年内蒙古发大水,我住的房子让水淹了,给有关部门反映了几次,请求调换,人家也不理。”少奇同志听完后说:“群众能住的房子,我们也应该能住。”他还说:“不能因为你是国家主席的女儿,就可以与众不同,不能有这种思想。现在搞了一点特殊,多得了一些物质享受,看起来是占了点便宜,但这是危险的,长期下去,思想就要变,还会站到人民的反面去,成为无益于社会的人。”“不能官越做越大,楼越来越高”
罗荣桓同志常对爱人和孩子说:“我们是党的干部,要时时想到生活在基层的人民大众,不能官越做越大,楼越来越高。”
一九四七年七月,罗荣桓同志从莫斯科治病回国,组织上考虑到他重病未愈,需要有一个较好的休养环境,便安排他家四口人住在哈尔滨市区原帝俄占领时期一个官僚的别墅里。这使生活艰苦朴素惯了的罗荣桓同志感到不安,几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另找一处房子。一次,他看到谭政同志住着一处二层小楼,于是对谭政同志说:“跟你们搭个邻居怎么样?你家住楼上,我们住楼下。欢迎吗?”没过两天,罗荣桓同志真成了他的邻居。
“挤得紧紧的,困难就进不来”
陶铸同志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军区政委时,听说军区机关有些新来的干部没有地方住,他主动把自家第三层楼腾了出来,让新来的同志搬进去。
正当同志们小心翼翼、不安于枕的时候,陶铸同志微笑着轻步走来。他见同志们都有些拘束,就开玩笑地问道:“我们做邻居不好吗?”一位同志回答:“好是好,就是把首长挤跑了!”陶铸同志爽朗地大笑起来,高声说道:“挤吧!挤吧……挤得紧紧的,困难就进不来!”(摘自黑龙江《党的生活》)


第3版()
专栏:

党的“保健卫士”
——记华北石油管理局供应处纪委书记王明乾
编者按:王明乾同志同歪风邪气作斗争时,面对来自上下左右的种种阻力,坚持原则,认真办案,表现出一个党的纪检干部的坚强党性和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在党风尚未根本好转的今天,尤其值得提倡和发扬。
1980年初,王明乾同志担任了华北石油管理局供应处党委纪委书记。他决心做一个合格的纪检干部、党的“保健卫士”。不久,纪委收到发自山东的一封揭发原人事科副科长李某受贿的信。查不查?查,这位副科长是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红人”;不查,纪委成立以后受理的第一个案子不了了之,以后的工作如何开展?王明乾决定查清此案。
这一查,党委书记沈某极为不满。调查人找党委汇报,沈某不是挑剔材料不全,就是借口没有和本人见面,迟迟不予解决;对纪委根据核实的材料提出的处理意见,党委也不予支持。后来在局纪委和局党委的多次干预下,才将这拖了一年的案子解决了。
1981年技校招生时,处党委书记违反局里规定,为财务科长马某的女儿开“后门”上了技校,群众反映强烈。王明乾调查了这个问题,清退了马某的女儿。一个处领导干部的老伴1977年调级时,弄虚作假多报了4年工龄,1980年调级时还想再升一级。王明乾按中央文件精神,一笔勾销了她多报的工龄,使她没能升级……这一切,使王明乾在党委内部一时成了“孤家寡人”。有人劝他要处好与领导同志的关系。他说:“孤立不孤立,不能只看几个领导干部,要看群众。”
1982年9月,局纪委办公室转来一封山东诸城县揭发陈洪杰的群众来信,并让王明乾亲自处理。
陈洪杰是供应处的“有名人物”,人称“势利眼”。河间有他的“驴肉点”,山东有“烟酒点”,还有“落户口点”,“名贵药材点”,领导想要什么只要一句话,他就给你办到。他原是个业务员,1981年底,局里一位副局长不顾广大干部群众的反对,硬是把他提升为生活科副科长。如今,要调查陈洪杰的问题,一些同志不免有些担心。王明乾说:“我们是党的纪检干部,不能眼看着党的事业被这些蛀虫蛀空。”他亲自同专案组的同志们下山东调查陈洪杰的问题。王明乾同志回来向局纪委作了汇报,随后局党委常委指名要他汇报。王明乾向常委们汇报了几句,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刘安时就用手指头急促而又猛烈地敲击着桌子,质问王明乾:“你把一个科级干部捅出去,是非组织活动。你不要以为你王明乾是纪委书记,纪委就是你……”
这突如其来的批评,使王明乾莫名其妙。他想:调查陈洪杰的问题是局纪委批办的,调查前请示了处里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调查回来的第二天又向他打了招呼,而且还向局纪委作了汇报。再说,按新党章规定,处纪委完全有权调查一个副科级干部的问题,这怎么能说是违反组织原则和非组织活动呢?局纪委领导同志支持王明乾。仅仅用了八十多天的时间,他就查清了陈洪杰贪污受贿现金和实物折款共计8,000多元的问题。
斗争中,王明乾遇到了少数坏人的威胁恫吓。专案组的车被偷走,专案组人员下去办案,有大车跟踪,企图在傍晚造成车祸……在那紧张的日子里,王明乾的妻子苦苦哀求:“明乾,看在我和孩子的份上,别干了吧?”妻子的话使王明乾心酸。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责任感使他忘掉了个人的安危,他用好言抚慰妻子,又继续战斗了。
由于王明乾在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中做出了贡献,不久前他受到了华北石油管理局党委的表扬。
河北《共产党员》记者
耿 明 王 林


第3版()
专栏:

待病人一片深情
——记共产党员姜华联
解放军124医院检验科主任姜华联,参军36年来,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南京部队和江苏省“三八红旗手”。
今年2月的一天,一位衣着单薄的农村妇女独自坐在医院门诊室的走廊里流泪。姜华联见此情景,习惯地迎上前去问道:“你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这位妇女向姜主任诉说了自己的苦衷:她家住东台县富东公社。一年前,丈夫患病乱投医,上了江湖医生的当,花费800多元,不但病没治好,反而人越来越不行了。这次经人介绍来解放军医院求医,但手上没钱,一时不敢进门。她的不幸遭遇,打动了姜华联的心。这位转战南北的老战士急匆匆跑到大门外,把睡在板车上的病人拉进了门诊室。接着,掏钱为病人挂号,请医生检查。
病人住院不久,确诊患早期肺癌,动了手术。姜华联在工作之余每天几次去病房看望他,还经常买来水果罐头等营养品,并多次把一些零用钱塞给病人的妻子,劝她把伙食搞好一点。一次病人想吃红豆稀饭,姜华联便把自己的红豆煮成稀饭,端到病人床头。
四月末病人准备出院了,老姜象往常一样来到病房,把100元钱放到病人手上,说:“这些钱你拿着吧!”病员万尤国一家望着这钱,热泪夺眶而出。
外科病房,病员王永芬脸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仅两个月体重就从130斤下降到70多斤,眼睛凹进去了。丈夫看着妻子这副模样,产生了嫌弃之念,不几天竟偷偷地回家了。姜主任听说这事后,马上来到病人床前,鼓励她战胜伤病,给她接水喂饭、换衣擦身,还常常与护士抱病人换下来的脏衣服去洗。
一次闲谈中,姜华联听到王永芬询问:“市场上能不能买到河鱼”。第二天一早她就冒雨上街,买来了几条活蹦蹦的河鱼,烧好后送到王永芬床前……
王永芬病愈了。她丈夫赶来接她,看着妻子恢复得这样好,又高兴又惭愧,他紧紧握住姜华联的手:“谢谢亲人解放军!”
姜华联身患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医院领导多次催她休息养病,可她总是一拖再拖。去年底院党委不得不强行让她休息。她休息了两三天又上班了。每逢节假日,她都坚持到科里代班。她常说:“科室病房就是医生的家嘛!”本报记者 孙健本报通讯员 乃新、德彤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达茂联合旗积极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本报讯 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各级党组织,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现在,全旗已有少数民族共产党员711名,占党员总数的25.8%。
目前,这批少数民族共产党员大多数成为各个单位的骨干力量,不少人担任了领导职务。旗委、旗政府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共产党员占80%;旗委、政府各部、委、局、科以上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共产党员占50%以上;牧区公社和牧场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共产党员占90%以上。
旗人大常委会、政协以及各单位、各部门也都配备了大批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李 瀛


第3版()
专栏:

新疆为离休退休老干部做了五件事
本报讯 记者李现国报道:近年来,新疆已有15,000多名老干部离休退休。为妥善安置老干部,各级党委扎扎实实地做了五件事:
一、政治上有人关心。凡是在干休所、点集体安置的党员老干部,都分别成立了党支部。分散安置的党员干部,也都编进了各自所在单位的党组织。二、解决住房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有1,127名离休老干部调整了住房,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还拨出1,700万元,兴建六处干休所、点。三、恢复保健制度。到目前为止,自治区党委已给近九百名老干部发了保健医疗证,并给他们做了四次身体检查。四、生活上从优照顾。对离休退休的老干部实行主副食品和稀缺商品的特需供应。五、活跃文化生活。逢年过节,自治区都组织电影专场和文艺节目,招待离休老干部。


第3版()
专栏:

河南虞城县李老家公社李老家大队党支部书记乔德忠,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不忘党员职责,带领群众共同劳动致富。两年来,他先后拿出840元钱和其他物资扶助三户贫困户。图为曾得到乔德忠(右)帮助的社员胡文福高兴地向老乔报告夏粮丰收喜讯。
焦裕锋 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