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巴解代表团同“法塔赫”反对派会谈
双方尚未宣布达成什么协议
新华社大马士革7月5日电 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法胡姆为首的巴解组织代表团,今天上午在这里同“法塔赫”的反对派举行了第三次会谈。在此之前,双方曾于3日和4日举行了两次会谈,但双方迄今未宣布会谈达成了什么协议。
据有关人士对本社记者透露,双方在会谈中没有讨论在贝卡的停火问题,代表团只是听取反对派的要求和建议,并把他们的要求转达给阿拉法特。
代表团3日到达大马士革后便同叙利亚外长哈达姆举行了会谈。
据悉,叙方在会谈中提出了同阿拉法特恢复关系的两个条件,即阿拉法特必须公开宣布拒绝里根计划,巴解组织同叙利亚在政治和军事上保持协调。由于叙利亚方面立场强硬,代表团于当天夜里转入了同“法塔赫”反对派的会谈。


第6版()
专栏:

西德报纸说中国农村发生真正的变化
中国的农业改革是值得注意的范例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西德《法兰克福评论报》6月22日发表题为《一场静静的革命》的社论,认为近几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真正的戏剧性的变化”。
社论说,在过去两年里,国家的经济组织直接同农户订立生产与价格的合同,把家庭成员加上去有着8亿人口的农民向国家收购公司和管理部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些产品,换回现金并可自由支配盈余。
社论指出,这样一种结构已不复存在,这种结构使已经成为农业工人的单个农民失去了对本身劳动的兴趣,以致他们不管实际收成如何坐在庄稼地里混过必须的八小时,最后的生产和收益要少于在合理分工情况下不需花多大力气就能得到的东西。
社论说,新制度下农民的相对的解放带来了生产的跃进,出现了简直是过于丰富的市场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社论说,中国的经济计划人员当然也知道8亿农民的技术、文化和科学水平仍还低得不能令人满意。他们知道,绝大部分的劳动仍靠人力来完成,高效率的国营农场、肥料、农药和合理生产方法的知识甚至还不具备。同其他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者不同的是:他们公开谈论这些情况,并公开地进行争论。
社论说,这一切是一场静静的革命。且不谈对实际存在的自称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型体制的领导阶级提出了新的意识形态挑战,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又将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范例。从中期的观点看,这也将发生世界政治的影响。这又是一条理由,说明不能把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仅看成是可以按娴熟的、老的殖民主义者方式任意“玩”的一张牌。中国正明显地成为世界历史的一个有活力的主体。


第6版()
专栏:

黎两个党派领导人反对以部分撤军
指出政府如接受这一计划等于放弃南部领土
新华社大马士革7月4日电 黎巴嫩社会进步党主席琼卜拉特和阿迈勒运动主席纳比布·贝里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声明说,如果以色列决定从黎巴嫩部分撤军,他们拒绝黎巴嫩政府军进驻阿莱和舒夫山区,并准备对付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声明说,他们研究了以色列部分撤军的计划,认为,如果黎巴嫩政府接受了以色列的部分撤军计划,就意味着正式放弃黎巴嫩南部,并会在黎巴嫩中部山区重新引起内战。
声明还强调继续反对黎、以协议。
琼卜拉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谅解叙利亚目前的立场,并强调黎巴嫩同叙利亚的历史关系。
此间人士认为,在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访问叙利亚前夕,琼卜拉特和贝里访问大马士革,目的是同叙利亚领导人协调解决黎巴嫩问题的立场。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今天接见了贝里。


第6版()
专栏:

乍得政府军撤出东北部城镇法达
扎伊尔派遣部队西方加紧空运支持政府军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据法新社昨晚报道,乍得政府军2日晚同前政府主席古库尼的军队交战之后,已经撤出东北部城镇法达。古库尼军1,000人从北部的法亚—拉若正在向乍得东部推进。
法新社援引权威人士的话说,政府军撤出法达,到达它以南200公里的乌姆沙卢巴,以加强对东部地区的防守,对付古库尼军队的进攻。
据西方外交官透露,西方为了支持哈布雷,已经开始用大型运输机昼夜不停的空运。
乍得通讯社报道,上周末法国和乍得签署了一项经济协定。
法新社还说,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目前局势平静,但乍通社指出,在法亚—拉若易手之后,某些西方人士已经在收拾行装。
新华社金沙萨7月4日电据扎伊尔通讯社今天报道,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今天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证实扎伊尔向乍得派遣了部队。他说,这是应乍得的要求,扎伊尔才决定派遣部队的。
蒙博托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扎伊尔没有干涉乍得。扎伊尔为一个处于困境的友好国家深为感动。我们是响应这个国家的呼吁来维护正义的。”
蒙博托目前正在卢旺达参加卢旺达第二共和国的庆祝活动。


第6版()
专栏:

炳总理要求把外交工作重点转向经济
新华社曼谷7月5日电 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昨天在接见泰国驻亚太国家和地区的22名大使和总领事时要求他们把外交工作的重点从政治转向经济,即为泰国的商品外销开拓市场,吸引外国投资以及旅游者,以便协助经济部门扭转外贸逆差。
这些大使和领事是专门回国参加泰国外交部召集的驻外使节会议的。昨天,西提外长率领他们拜会了炳总理以及主管经济的各位部长,并就如何使外交工作为经济和外贸服务的问题进行了座谈。
泰国外交部发言人吉·素乍里军在参加会见和座谈后对记者发表谈话说,炳总理对使节们谈话的主要内容是经济问题,他对使节们作了四点指示,即要求他们研究外国市场情况,为泰国商品外销开辟道路;动员外国企业家来泰投资;招徕外国旅游者;关心和保护泰国在国外的劳工。


第6版()
专栏:

埃及不拟派兵去乍得
据新华社开罗7月5日电 埃及总统府政治事务主任巴兹宣布,埃及将向哈布雷总统领导的乍得合法政府提供军事援助,但不向乍得派出军队。


第6版()
专栏:

伊拉克副总理结束对埃及访问
伊埃两国关系正在正常发展
苏丹外长说阿拉伯国家希望同埃及恢复关系
新华社开罗7月5日电 伊拉克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阿齐兹今天在这里说,埃及和伊拉克对中东问题的立场是“相似的”。
他结束了对埃及的两天访问。在离开前,他发表谈话说,他的访问是成功的。双方就“改善双边关系,特别是在有关共同重大利益方面,取得了明确的一致看法”。
在访问期间,阿齐兹同埃及副总理兼外长阿里就这个地区的局势、伊拉克—伊朗战争和双边关系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他还同埃及副总理兼国防和军工生产部长加扎拉就两国军队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双方事后表示,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已成为现实。
阿里在接见记者时说,阿齐兹对埃及的访问是“埃及和伊拉克关系的基石,是走向阿拉伯—埃及全面改善关系的一个步骤”。
当记者问到阿齐兹的访问是否意味着伊拉克同埃及恢复外交关系的问题时,阿里说,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我们双方对两国的关系都感到满意,这种关系正在正常发展”。
据此间人士说,两国已决定重新执行已经冻结数年的一些协议。双方也同意增加部长级的互访。
新华社开罗7月5日电 据埃及《金字塔报》今天报道,正在这里访问的苏丹外交部长穆罕默德·未尔加尼说,阿拉伯国家希望同埃及恢复关系,并且“正在等待适当的时机”。
他说,阿拉伯不能没有埃及。阿拉伯世界由于没有埃及已产生分裂和意见分歧。埃及在阿拉伯联盟内外都能起重要的作用。
他对伊拉克副总理兼外长阿齐兹访问埃及表示欢迎。他认为,这次访问是执行非斯阿拉伯首脑会议决议的行动,而这项决议呼吁阿拉伯国家在同埃及恢复外交关系之前同埃及进行双边接触。
苏丹外长是在1日到达这里的。他同埃及副总理兼外长阿里就乍得局势和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


第6版()
专栏:

加强马格里布团结的又一重要行动
卡扎菲访问摩洛哥
新华社拉巴特7月3日电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6月30日至7月3日对摩洛哥进行访问后,双方今天在这里发表联合公报说,实现阿拉伯民族的团结是对付以色列的挑战和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目标的唯一途径。双方重申决心改善阿拉伯内部的关系。
公报在谈到黎、以协议时说,双方认为“这项协议条款包括的不平等义务,只能损害阿拉伯的最高利益”。
关于马格里布的团结问题,双方表示希望结束一切可能损害两国关系的分歧,以促进伊斯兰团结和阿拉伯团结。“双方同意必须避免在阿拉伯马格里布地区引起任何紧张的因素,并使这一地区不受霸权主义和建立势力范围的国际冲突的影响”。
公报在谈到西撒问题时说,两国表示尊重非洲为和平、公正解决这一问题所作的努力,即组织一次公民投票并在非洲和国际社会内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双方还决定组成一个混合委员会负责起草一些协议,以加强和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
据报道,卡扎菲在访问期间,和哈桑二世国王多次举行正式会谈。会谈涉及双边关系,阿拉伯、非洲和国际方面的各种问题。这是今年2月哈桑二世同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举行会晤后,大马格里布的又一重要事件。它有助于消除分歧、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西撒问题和实现西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拉巴特观察家认为,卡扎菲在访问了沙特阿拉伯、约旦和北也门后访问摩洛哥,表明他愿意改善利比亚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关于双边关系,利比亚和摩洛哥之间的主要障碍是西撒哈拉问题。由于利比亚支持西撒哈拉人民阵线,摩、利关系一直冷淡,并曾一度断交。


第6版()
专栏:

齐亚·哈克强调发展同伊斯兰国家经济合作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4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今天强调指出,伊斯兰国家之间需要加强经济合作。
齐亚·哈克在拉瓦尔品第工商会为伊斯兰国家使节举行的宴会上发表讲话说,巴基斯坦从一开始就为穆斯林的团结而不懈努力,并且为这个崇高使命而继续奋斗,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他说,在过去六年里,巴基斯坦为增进伊斯兰国家的团结和解决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说,巴基斯坦优先发展同伊斯兰国家的贸易,1981—1982年财政年度,巴基斯坦向伊斯兰国家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6.6%,而进口占38.8%。
他表示,巴基斯坦要进一步保持这种势头,最大限度地同伊斯兰国家发展贸易,为此巴基斯坦任命了驻各伊斯兰国家的商务专员。他说,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还建立了贸易中心。
齐亚·哈克说,巴基斯坦还为伊斯兰国家的投资者提供搞联合企业的机会。并同各伊斯兰国家建立了联合经济委员会。
在谈到伊斯兰会议组织内的经济合作问题时,他说,去年在伊斯兰堡召开了伊斯兰国家工业部长会议。至今有57个项目已经确定联合投资,并且在作进一步的努力。


第6版()
专栏:

朝鲜号召干部深入下层
新华社平壤电 朝鲜《劳动新闻》6月29日发表社论,号召朝鲜各级干部深入下层,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社论说,现实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干部如果不了解具体情况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就可能陷入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干部不应当仅在办公室的桌面上工作,而应当直接下到工厂的机器旁和农村的田间,了解情况,寻找贯彻党的方针的途径,解决存在的问题,关心群众的生活。干部下去后要放下架子,和群众打成一片,和他们同甘共苦,作他们的亲密朋友和革命同志。
社论指出,党的路线和方针有待于干部通过深入下层和群众中去加以贯彻和落实。要使干部深入实际和群众的做法经常化和制度化。要防止一阵风或游览式地走过场。


第6版()
专栏:

民柬电台呼吁制止越向柬移民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一篇评论,揭露越南向柬埔寨移民的罪行。
评论说,越军侵占柬埔寨四年多来,吞食了柬埔寨的大片国土。在越军控制的富庶地区,越南当局把大批越南人迁移到那里定居,例如在柴桢省,波萝勉省的省会和主要城镇,越南移民已超过了当地的柬埔寨居民。越南的移民在当地组织“武装团”,到处抢占土地。
评论说,据金边伪政权官方公布的数字,越南在柬埔寨的移民已达50万人。但实际情况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到目前为止,越南移民已近100万人。


第6版()
专栏:

朝中友协在平壤举行电影招待会
庆祝朝中友好合作条约签订22周年
据新华社平壤7月5日电 朝中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今天晚上在平壤举行电影招待会,庆祝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二十二周年(7月11日)。
朝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长、朝中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金宽燮,朝中友协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保健部副部长金英益出席了招待会。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何章明等也应邀出席。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金色的旁遮普平原
——访巴基斯坦的“粮仓”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陈家宇 本报记者 史宗星
“看了旁遮普,几乎等于了解了巴基斯坦农业的全部。”每当谈起巴基斯坦的农业,热心的巴基斯坦朋友总是建议我们到旁遮普平原看看。夏收季节,我们从伊斯兰堡驱车前往旁遮普平原作了一次行程1,000公里的旅行。
“旁遮普”,在当地语言中是“五条河”的意思。旁遮普省的省徽就是由星月和代表“五条河”的五条平行波浪形曲线组成。这五条河是印度河、杰卢姆河、奇纳布河、拉维河和萨特累季河。它们由北向南流贯整个旁遮普平原,滋润着这幅员广大的土地。古来,旁遮普就是次大陆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它提供巴基斯坦全国农产品的70%,一直被称为巴基斯坦的“粮仓”。
旁遮普省农业部长赫·穆罕默德·汗向我们列举的以下一些数字,足以说明旁遮普平原在巴基斯坦农业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巴基斯坦2,000万公顷耕地中,旁遮普省占有1,200万公顷;
——全国1,400万公顷水浇地中,1,000万公顷在旁遮普平原;
——巴基斯坦四大农作物中,旁遮普的小麦产量占全国的68%,棉花占72%,甘蔗占70%,大米占50%。驰名国际市场的“培斯曼蒂370大米”全部产自旁遮普。
有人说,旁遮普平原是镶嵌在巴基斯坦大地的一块晶莹翡翠,这样的比喻看来并不过分。
我们去旁遮普平原之前,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连降大雨,有些地方还遭到冰雹袭击。但是,我们在旅途中,看到平原上的大片麦田长势却很好,而且麦穗已经黄梢。赫·穆罕默德·汗部长告诉我们,根据目前小麦的长势,今年全省890万吨小麦的总产指标一定能够达到。这个指标比1977—1978年度的609万吨将增长45%以上,比创丰产纪录的1981—1982年度的产量将增长6%。
在拉合尔以南约50公里的莫卡尔,小麦已开始收割。麦田一望无际。微风吹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层层金色麦浪。我们看到麦秆粗壮,穗大而籽粒饱满,随手摘下一穗,数了一下竟有100多粒。这就是有名的小麦良种“旁遮普81号”。
旁遮普的农业发展较快,大自然赋予的良好自然条件固然是个重要原因,但是旁遮普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进取精神尤为重要。近几年来,省政府按照联邦政府重点发展农业的方针,根据本省的实际,狠抓了水利建设、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资助小农等项工作。
目前,旁遮普平原上纵横交错的灌溉干渠长达23,000英里,排水渠4,000英里,此外还有每条平均长3英里的52,000条支渠。从今年7月1日开始,一条旁遮普大运河开工,它将把5条大河连接起来,使水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省农业部长高兴地说:“一旦运河竣工,旁遮普的灌溉系统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了。”
旁遮普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非常多。除阿尤布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外,每一种农作物都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所。科研成果的推广方式也多种多样,很讲实效。目前正在试验推广的“培训和巡访”制度深受农民欢迎。其做法是:农业研究专家把农民急需的科学知识录成磁带,由专做推广工作的“田间助手”带去指导农民,同时把农民提出的问题带给专家,然后又以同样方式把专家提出的解决办法传达给农民。“田间助手”还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每个“田间助手”固定联系若干农户,这些农户又分别联系另外的8至10户。就象滚雪球一样,农业科学知识日益推广。此外,政府还通过广播、电视、散发科学小册子,出版农科报纸,开办训练班、搞“样板农场”等形式把农业科学知识传给农民。不久前连降大雨,政府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及时向农民宣传保护小麦的措施,这对减少损失起了一定的作用。
巴基斯坦政府资助小农和实行在播种前就确定农产品的“保证价格”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旁遮普省,土地在12.5英亩以下的小农占全部农户的80%。他们可从银行得到无息生产贷款。农产品的收购价也随通货膨胀率逐步提高,这也使农民能够得到应有的好处。
旁遮普平原是富饶而充满希望的。它的丰收景象为我们展示了巴基斯坦发展农业的美好前景。


第6版()
专栏:

嫁妆恶习害人非浅
印度总统呼吁废除
据新华社新德里7月4日电 据印度报纸今天报道,印度总统宰尔·辛格呼吁有效地消除嫁妆习俗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危害。
宰尔·辛格昨天在加尔各答为印度著名的社会和宗教改革家拉贾·拉莫汉·罗伊的塑像揭幕时,严厉抨击印度传统的嫁妆习俗。他说,一百七十五年前,拉贾·拉莫汉·罗伊就反对寡妇殉葬的习俗,但直到现在,尽管法律和社会都谴责这种习俗,仍有妇女被烧死。同时嫁妆问题又有发展的趋势。
根据印度传统的嫁妆习俗,男方要向女方索取嫁妆。据报道,一般中等家庭没有3万到5万卢比现金无法让女儿出嫁。即使是已婚的妇女,也常因未能满足男方索取嫁妆的要求,而在夫家受虐待,甚至被害死或被迫自杀。他强调,应该废除嫁妆习俗,避免这种习俗带来的危害。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土耳其总理结束访罗
土耳其总理比连德·乌卢苏应邀对罗马尼亚进行三天访问后,四日离开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总理德斯克列斯库同乌卢苏总理就进一步贯彻落实齐奥塞斯库今年五月在访问土耳其期间签署的联合声明和合作纲领问题进行了会谈。
印一些公司准备撤离伊拉克
由于两伊战争妨碍伊拉克的发展计划,印度一些公司计划结束在伊拉克的业务,把工人遣送回国。在伊拉克石油景气出现以后,先后共有近六十家印度公司,利用印度工资相对低的有利条件,雇用了约二万五千工人去这个产油国参加一些开发工程。
哥斯达黎加发生地震
三日上午十一时十三分,哥斯达黎加发生较强烈的地震。这次地震为里氏六点三级。据哥斯达黎加全国地震网宣布,震中位于首都圣约瑟东南面的圣伊西德罗以北约十公里处。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一人死亡,六十人受伤,许多房屋遭到破坏,上千人无家可归。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7月4日,在巴基斯坦学习的巴勒斯坦学生,在卡拉奇举行示威游行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舒尔茨要求沙特促使外国军队从黎撤军
费萨尔欢迎美国的努力但未提叙撤军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吉达城消息:美国国务卿舒尔茨4日晚上在沙特阿拉伯的夏季首都塔伊夫同沙特国王法赫德举行了会谈,谋求沙特运用它的影响促使所有外国军队同时从黎巴嫩撤军。
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在吉达城表示欢迎美国为促使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所作的努力,但是没有提及叙利亚的撤军问题。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今天结束了对沙特阿拉伯的访问到达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舒尔茨在离开沙特阿拉伯时对报界说,他和沙特国王法赫德在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问题上目标一致,他们都认为有必要作出安全安排,以确保黎巴嫩不成为反对其邻国的敌对行动的基地。
他说,以色列准备部分撤出它在黎巴嫩的军队。但是他强调,他不打算要求以色列在没有时间表的情况下,单方面从黎巴嫩撤军。
关于对叙利亚的访问问题,舒尔茨说,叙利亚人曾告诉他,愿意同华盛顿对话,并且欢迎他去访问。他又说,他没有“一篮子东西要提供给”叙利亚人。
据报道,舒尔茨预定在黎巴嫩访问数小时后,前往叙利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