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1953.7.27:警界线上
张义生
7月骄阳烤人的白天刚刚过去,清凉的晚风徐徐吹动绿色的纱窗,柔和的灯光映照着挂历上写的7月27日。此时此刻,我的心不由地紧缩一阵,我打开一个军用布包,捧出一双三寸长的乳白色船型小胶鞋,还有几朵早已枯干了的金达莱花。柔软的小船鞋跷起涂有蓝颜色的顶部,依然那样光泽。金达莱花薄薄的紫红花瓣,犹如蝉翅,透过蝉翅般的花瓣,我的眼前浮现出三十年前三八线上难忘的一幕……
7月的晚风不时吹过激战的山岗,满山的硝烟如同厚厚的帷幕,笼罩了绵绵三八线。在烟幕覆盖下湾沿的堑壕,朝鲜人民军与志愿军战士正各守高地,用轻重武器阻击着敌人疯狂进犯。敌人企图在板门店谈判签定停战协议之前,用武力多占据一些地方,因而采取了不间断的立体式轮番进攻,战斗空前紧张剧烈。为了保卫三八线以北的每寸土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道,给敌人以迎头痛击。由朝鲜群众组成的支前队员们有的用肩扛,有的用头顶,冒着炮火不断给激战的高地送来一箱箱子弹,一壶壶清甜的泉水。在支前队的朝鲜乡亲们中间,有一位阿朱妈尼,是我们住地附近闻名的支前模范,她头顶一只弹药箱,身背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名叫崔春,大口喘着气,走在整个支前队的最前面。当我们志愿军一位班长高望走近她身边想替她减轻劳累,帮她扛子弹箱的时候,发现她清秀的脸上有着斑斑泪痕,再细致观察,又猛然发现小崔春搭拉着个脑袋,脸色苍白,那双犹如白藕似的小胖腿上有紫黑色的血污,血染红了他脚上那双小船鞋,染污了阿朱妈尼白色的长裙。高望这时明白了,年轻的朝鲜母亲背上的小崔春,是在支前的路上遭遇敌人炮击而牺牲了。高望再也无法按捺心上对敌人的愤怒,他把冲锋枪往肩上斜挎,双手夺过阿朱妈尼头上的弹药箱。
阿朱妈尼急得死死抱住子弹箱,她那双充满悲痛、仇恨的目光,直盯着山上的高地……
就在此刻,突然一阵撕天裂地的爆炸声,在支前队周围响起,高望手疾眼快,呼喊大家卧倒的同时,奋力把阿朱妈尼按倒在一块青石边,用身体护住她。高望同志不幸牺牲了。当阿朱妈尼惊愕地站了起来,抱起高望的身躯,她那哭干了的眼眶再次涌出止不住的泪水,她紧闭的嘴唇突然张开,无比悲痛的呼喊:“志愿军冬木!”
就在高地上战士们用支前队及时送来的弹药,打退敌人疯狂进攻的时候,高地上的电话机里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朝鲜停战达成协议,双方代表于27日在板门店签字。协议于7月27日22时生效。”
同时传来指挥部按时停火的命令。
夜光表上的时针指向晚上9点,延绵的山峦,长长的堑壕,整个三八线突然停止了炮声、枪声。一座座阵地,一条条峰峦,顷刻间燃起了数不尽的篝火堆,无数的手电筒光在绵绵的山上不停地摇晃,欢呼声、歌唱声,传遍每个高地……
高地下的山坡,无数火把闪着点点金色的亮光,纷纷飞向那块青石周围。在火光的照耀下,那块青石边正生长着丛丛盛开的金达莱花,高望和小崔春的遗体正躺在金达莱花丛中。支前队全体队员和高地上的战士代表们,默默地围站在青石旁,一齐摘下帽子,低下了头。四周是那样的寂静,山野显得更加空旷,只有萤火虫在飞来飞去,只有经受过燃烧弹摧残、余下的一片青草在沙沙低吟,只有青石边顽强生长的金达莱花在轻轻摇曳。人们向为和平胜利流尽鲜血的亲人默念、致哀!
黎明,轻轻地拉开夜的帷幕,天空是那样清澈,停战后第一个黎明到来了。阿朱妈尼和战士们将高望和小崔春,掩埋在巨大的青石下,阿朱妈尼特意捧起大把金达莱花撒在两位亲人的遗体上。当时我记下了这段难忘时刻所发生的一切,阿朱妈尼将小崔春的那双小船鞋送给了我,临别时又为我摘下被鲜血染红了的金达莱花,以示纪念。最后我又跟随支前队,跟着整个部队撤出规定的二公里之外的警界线。
春去夏来,三十年过去了,我捧起手上的小船鞋和金达莱花,心中固有的“界线”骤然间更加清晰,明朗。是的,警惕世界上一切侵略者,保护中朝友谊,捍卫人类和平事业的“警界线”,永远牢牢垒筑在战士的心中。


第8版()
专栏:

陶行知的儿童诗
姚雪垠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的一位伟大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民主文化战士。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而是喜欢用诗歌作为一种宣传和教育武器,进行思想战斗。他的诗歌写得最多的是在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大概由于社会活动更忙,写得比较少了。随着五四新文学革命的成功,我国的新诗歌运动也开始蓬勃发展,到了三十年代,在新诗领域里已经出现了许多流派,产生了许多重要诗人,群星灿烂。陶行知先生从三十年代之初就用诗作武器进行战斗,他的诗也经常在报刊上发表,然而他不属于当时的任何“诗人群”。从风格上说,他走的是一条独特道路。在进步知识分子中,由于大家尊重他这个人,也注意他所发表的诗,在谈话中称之为“陶行知体”。类似“陶行知体”的新诗,还有冯玉祥将军所写的诗,而陶行知的诗似乎更为有名。尽管在三十年代的新诗领域中出现了被读者熟知的“陶行知体”,但是在历来编写的现代文学史上和论述新诗运动的著作中,都不提陶行知的诗。大家只把陶行知看做一位革命教育家,而没有将他看做诗人;都肯定他在新教育和新文化运动方面的重要贡献,而没有同样肯定他在新诗运动方面的贡献。倘若能够明白这一历史现象中的道理,对于今天编辑、出版《陶行知儿童诗选》的意义也就会有正确的理解。
陶行知的诗之所以被称为“陶行知体”,大概是因为他从歌谣(尤其是儿歌)中吸取了较多的表现方法,加上五四以后的自由诗体,着重在宣传某种思想、道理,明白如话,要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懂,而对于诗的其它条件也就是诗的一些美学要素,不大去管。所以人们读了陶行知的诗,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教育,但不能得到较多的美学享受,也不能令人感到回味无穷,并愿意反复吟咏。今天出版《陶行知儿童诗选》的主要意义,我认为第一,这些诗在今天对儿童和成年人仍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第二,通过这些诗可以认识当时一部分历史面貌;第三,通过这些诗可以明白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何使诗歌创作同社会斗争紧密地结合;第四,通过这些诗可以使我们更了解陶行知的思想、精神。他在儿童诗中处处反映了他是一个关心人民大众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有强烈正义感的、希望教育儿童在革命道路上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和战士,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同陶行知先生虽然来往不多,但是是认识的。1943年的8、9月间,我应邀到陶先生办的育才学校讲学,住了大约两个星期。学校设在重庆北碚草街子的山岗上,虽然生活较苦,但师生们充满着革命朝气,学习热情很高。有几天陶先生倘若从重庆市内回到草街子,也同师生们坐在一道听讲。如今整整四十年过去了,我在草街子育才学校的那一段讲学活动,该校师生们的艰苦生活和不同一般学校的精神面貌,以及一部分老师和学生们留给我的印象,如今还常常生动地浮现眼前。育才学校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而在风雨如晦的国民党统治区办这样的学校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需要多大的战斗魄力,而且显得多么光辉!
1983年7月4日于北京
(这是作者为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儿童诗选》写的序,本报略有删节。)


第8版()
专栏:

白山水电站的姑娘
芦萍打开窗帘,山雀在向你呼唤,推开门扇,白云扑到你胸前,你穿一身褪色的劳动服,走进了大坝的电焊班……江风吹拂你清秀的脸,焊光闪耀你青春的容颜,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睫毛下是一双爱的能源。你在生产电的元素,祖国边寨难以忘怀的海甸;你在建筑幸福的宫殿,迎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你呀,属于山的亲友,属于水的家眷,大坝比嫁妆更珍贵,职业的姻缘专往大山沟里乔迁。你的青春是光谱编织的花环,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灯盏;你的焊枪焊遍了拦江大坝的钢骨,多象一朵朵盛开的杜鹃。你是水的剪裁师,每朵浪花都能变成能源;你是山的调色板,山城夜光无比绚烂。可谁知你出生在丰满电站的茅庵,在怀江水电站旁采撷过水莲,每一个年华都是能源的履历表,今天,你有最迷人的笑颜。是你的恋人走到身旁,汹涌的激流象电源在身上流遍,正当白山电站就要发电了,你却羞涩地常用云雾遮掩。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古文小品咀华》
书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古文小品咀华》,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迄明末的古代优秀短篇文集。它与清末流行的《古文观止》相比,有所不同。所选文章短而精,而且富于哲理。另外,每篇文末附有精粹评语,对读者提高欣赏能力、学习写作方法,颇有益处。
此书分为甲、乙两种刊本,甲种本根据耕读轩刊本点校编印,共二九一篇,其夹批、尾评,悉照原样。乙种本是根据绍兴周氏藏本影印,书前有周作人小记,封面题签为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所写,书尾还有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写的简跋。
(张志萍)


第8版()
专栏:答读者问

千斤说白四两唱
——谈谈评弹的说法
姚荫梅
问:什么叫评弹艺术的说法?
答:评弹艺术的五字诀是:说、噱、弹、唱、演,归纳起来是说和唱两项。这两项艺人必须掌握,尤其是“说”比“唱”更重要。因为评弹俗称说书,艺人在书台上把书说给人家听,书中有故事情节,人物有忠奸善恶、贫富贵贱、各色人等,不同个性,都要用语言来表达,都要用说来完成。
说书的说白与生活中普通说话有所不同,必须语言精练,措辞正确。为了让人听得明白,说书艺人就要口齿清脱,四声(平上去入)不混,五音(喉齿唇舌鼻)分明。出言吐语,字字有力,但也并不是每句话都声嘶力竭,只要有口劲,每句话都能让场内远近的观众听到,就可以了。这是起码的要求。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全在说书人的抑扬顿挫。凡是响挡艺人都有这套说功。青年艺人一般都是弹唱还可以,但说噱、说表的基本功就比较差了。
“千斤说白四两唱”。唱可以逐字逐句地教,一遍两遍地学,现在有了录音机,还可以录下一段好唱腔,反复摹仿学唱。说白却不可能这样来学,一部书数十万言,有的书百万言出关,若是用学唱的方法来学说白,恐怕十年时间也学不到手。所以唱可以死学,说却不能死学,一定要自己揣摩。
“说书容易说好难”。光是有口劲、字眼清脱还不够,还须注意语气、语调、轻重高低、快慢节奏。前辈有训:“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青年人说书,总比成年人说得快,说得急,所谓赶关子,书路行得快,一回书可以把老师要说四五回书的情节一气说完。这样的赶书,等于看“小人书”,随手翻过算数,就谈不上韵味含蓄和艺术了。说得快时,前言不对后语,漏洞百出。台上说得乱七八糟,台下听得稀里糊涂;说书人满头大汗,听书人陪他吃力。说得慢时,上一句与下一句脱气,好象忘了词,要想起来再说一样,听的人也没有这样耐性。所以应该是快不能乱,慢不能断。说书人要说得听众全神贯注,那要有引人入胜的说法,使人听来不觉时光易逝,只觉得娓娓动听,书到落回,啊呀已经钟点到了,明天一定再来继续听下去,这就要靠说功、说法来吸引听客,这才是评弹艺术。
说书的说白,有说表,介绍书中的人物出场、开相、服装、履历、年龄、性格等,说书人自己头脑中先要有一个轮廓,才能说得活龙活现,起角色,让听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就要靠平日多看戏,看古今小说,借鉴造型。介绍环境时,也要靠调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这样,说到其间就可以历历如绘。有的东西在直接生活中可以见到,有的事物已过去几百年,不可能看到,怎么办呢?那就要向各界老前辈请教,虚心学习。这是间接生活。首先自己头脑里有了形象,说起来就不会空中楼阁,不着边际。虚的要说成实的,又要使人听了信服。舞台上应用的道具,生活中应有的实物,都要在艺人口中说出来,说得逼真,听众自然会听得津津有味。


第8版()
专栏:

开创新局面 人人做贡献〔宣传画〕
杨明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