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国际书窗

美国学者看日本经济发展之谜
宇痕
1945年,日本国民每年平均收入只有20美元,如今却增加到1万美元。三十多年间,日本经济飞跃的秘密何在?
许多外国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局比较稳定,劳资关系稳定,实行高积累、高投资,重视智力开发,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使企业现代化。此外,几十年来日本军费开支少,加之五十年代初期大量接收外国特需军事订货,加速了资本积累,为经济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埃兹拉·沃格尔到日本考察后,写成《日本的金质奖章》一书,提出了引人注意的观点。
读完全书,笔者感到,这位美国学者看来将日本经济飞跃之谜的谜底归结成一句话:日本人始终极其重视教育培训和研究情报,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这里。
沃格尔首先将日、美的教育进行对比,发现美国总人口中,文盲的比例竟占20%,而日本却在1%以下。1975年,日本97%的入学少年上完中学,美国却是79%。美国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中途辍学,而日本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坚持读到毕业。而且日本学生的学业成绩比较好,其水准超过欧美。1970年,在对19个国家的10至14岁少年进行国际测验中,日本少年成绩斐然:10岁组的日本少年在预赛中获地理、化学、生物第一;14岁组的日本少年获物理、化学和应用科学第一。学者们认为,日本儿童的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心算能力均比其他国家强,这是因为日本的中学都有完备的科学实验室,而且93%的数、理、化教员是大学毕业生。
在日本考察期间,沃格尔发现,日本人好学,听外国学者报告时聚精会神。目前,每年在国外旅行的300万日本人中,不少都抱着学习的目的。
沃格尔指出,日本的报纸、杂志、电视每天报道大量的经济与科学信息,使人们头脑中的信息日新月异。日本报刊及时向国民提供文献性很强的文章,使日本人对海内外诸问题的了解程度胜于美国人。出版社出版种类繁多的丛书丛刊,丰富着日本人的头脑。这些都促进他们接受新事物较快。
在这本书中,沃格尔告诉人们,日本人在国民经济中极其注重收集和消化各类情报。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对收集和研究情报肯于投资。政府还资助一些私人情报协会,收集专题情报。日本私营的6大贸易公司——三菱、三井、住友、丸红、伊藤和岩井公司各自拥有国际情报网,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1973年,一家日本贸易公司驻莫斯科人员电告东京总公司,苏联几名高级贸易专员启程飞往美国。在纽约,该公司的人员发现这批苏联人离开纽约、飞往科罗拉多州。根据这些情报,该公司进行分析,断定苏联将与美国达成进口小麦的协定。因此,该公司立即提高大米价格,从而获得巨额收益。
作者还发现,日本人甚至将情报作为解决观点分歧的“灵丹妙药”。沃格尔指出,当出现观点分歧时,日本人不是无休止争执,而是深入地研究所收集到的情报,然后依据研究情报所作的结论来证明某方观点的正确。这样,不仅提高了作出正确抉择的可能性,还能避免和减少人事纠纷和矛盾。沃格尔认为,这种做法显然是日本人在智力开发上的特色,实在值得人们深思。
作者在书中还指出,日本各大公司在培训职工上的投资比美国多。公司经理往往将担任管理工作的职工派到各个部门熟悉情况,送他们到外面的企业管理培养中心学习,以增广见识,结交朋友,为他们今后做经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当然,《日本的金质奖章》一书,也有不全面的看法,但对人们研究日本社会,尤其是研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有参考价值的。所以该书出版后就受到各国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的普遍重视。


第7版()
专栏:今古人物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传奇人物——
菩提达摩
吴葆璋
公元527年——南北朝梁大通元年仲秋,一位浓眉虬髯、体态魁梧的异邦和尚,跣赤双脚,走进建康(南京)皇宫。这就是来到中国的印度佛教禅师菩提达摩。他应梁武帝之邀前来参禅。
“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梁武帝问。
“并无功德。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达摩答道。
“如何是真功德?”梁武帝再问。
“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听罢,不禁皱起眉头,连忙追问,佛经里最要紧的是什么?达摩答道,不要老想着自己成佛……
达摩说罢,径自转身奔向宫门,扬长而去。
菩提达摩是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在南印度,自幼舍身弘道,得法之后,自愿到中国传化。他乘坐阿拉伯人的商船在海上飘泊了三年,才抵达广州。此后十年间,从南梁到东魏,他依据古印度佛教大乘空宗的基本道理,结合中国的思想和社会实际,开创了佛教禅宗。禅宗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不仅曾在中国独胜一时,而且还流传到日本、朝鲜以及亚洲、欧洲其他国家。
梁武帝身边有位佛教国师宝志公。当他听到武帝与达摩“语多不契”时,惊呼皇上当面错过了一位高僧。于是,梁武帝赶紧派人去追赶。但达摩已然“一苇渡江”了。
到江北后,达摩首先游历了洛阳。他对永宁寺的宏伟精丽赞叹不已,认为“极佛境界亦未有此”。此后,达摩在嵩山五乳峰的一座山洞里“面壁九年”。少林寺的和尚们尊菩提达摩为初祖,山上至今仍有“初祖庵”在。
流传在少林寺的一句谚语说,“达摩传法一字无,全凭自己下功夫。”达摩一反当时流行的小乘佛理,主张通过“壁观”来修行。所谓“壁观”,就是要求信徒面壁静坐,“心如壁立,不偏不倚”地从事佛教的思想修养。这种修养方法深深吸引着那些切盼“解脱”但又缺少钱财和文化的人。因此,达摩身边很快就出现了一批批的追随者。曾经流传过一个颇为感人的故事:虎牢人姬光,自幼读经,兼学大小二乘。他40岁上投奔达摩,达摩却终日端坐不语。那年十二月初九夜,天降大雪。姬光为表示求师志坚心诚,在雪中恭立不去。大雪不停地飞落,盖过了他的双膝。这时,达摩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姬光答:“唯愿和尚慈悲,开甘露之门,广度群品。”达摩解释说,他的禅法“旷劫精勤”,小智小德只能白白吃苦。姬光听了竟用刀切断自己左臂奉之达摩座前。达摩感其诚,遂收他为弟子,赐法名慧可。现今少林寺的二祖“立雪亭”和“养臂台”,就是后人为纪念这件事而修建的。
公元536年,东魏天平三年,达摩禅师圆寂,葬于熊耳山西坡,立塔于定林寺。时至今日,定林寺早已荡然无存,而达摩灵塔仍然屹立在河南陕县李村公社陡沟大队的田野上。
宗教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的标志之一。从南北朝至今,历史已经越过一千多年,社会更是取得飞跃般的进步。达摩禅师的业绩说明,中印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久远的情缘。他那不畏艰难险阻,舍身东土传法的精神,自应为正在促进现代文化交流的中印两国人民所怀念。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米兰游简
郁泉锡
到过米兰的人,总会被她那独特的风貌和光辉的艺术所倾倒。
信步来到市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巍然矗立的杜奥莫大教堂。这座顶尖拔地109米的哥特式建筑是米兰建筑的精华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动工于1386年,修建历时四个半世纪,凝结着意大利艺术家和劳动人民的多少血汗啊!屋顶上135个尖塔刻工精巧,玲珑挺秀,3,159个雕像栩栩如生,百态千姿。教堂的铜门重达37吨,那一扇扇彩色玻璃镶成的巨窗,花纹图案绚丽夺目。定神片刻,可见屋顶小孔射入一线阳光。向导告诉我们,这是闻名遐迩的“太阳钟”。正午,阳光正射到地板上南北向的金属嵌条上,古代人即以此计时。
教堂前的辽阔广场座落在栉比鳞次的高楼之中,这是米兰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旅游者竞相一睹之地。在慕名而来的人群中,有的在此悠然溜达,摄影留念;有的在悠闲踱步的成群鸽子中寻找乐趣;有的在夕阳斜照下沉思冥想……,在这里,历史与现实,欢乐与忧虑的旋律似乎谱成一首颇为奇异的交响曲,最后又消失在教堂沉闷的钟声里。
米兰市区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举世闻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金碧辉煌,有着奇妙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巍峨壮观的埃玛努埃莱大走廊里,商品琳琅满目,人群熙熙攘攘,不舍昼夜。壁垒森严的斯福尔扎城堡,饱受六个世纪的风雨侵蚀,至今依然完整无损,珍藏着大量艺术品和国宝。25米高的和平门,顶部正中饰有古代青铜兵车,车前排列着6匹骏马,造型雄伟壮观。古罗马的残垣断柱,水花飞溅的喷泉也一一在眼前闪过。它们虽然姿态不尽相同,但都闪耀着人民智慧的火花,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观赏这些艺术瑰宝,不禁令人流连忘返。
漫步行来,不觉来到圣玛丽亚·戴莱·格拉切教堂。这是米兰文艺复兴时期最典型的建筑。然而,游客终年蜂拥而来,不是因为教堂古老华丽,而是由于这里珍藏着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它浸透着文艺复兴艺术大师达·芬奇三四个寒暑的心血。为了这幅画,他夜以继日地构思运笔,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达·芬奇以敢于创新的艺术手法,描绘了犹大为30块银币而无耻出卖耶稣的故事,形象细腻生动,耐人寻味。虽是宗教题材,却反映了作者谴责叛徒、歌颂正义的鲜明爱憎。
走出教堂,穿过人群如梭、车流滚滚的市区,来到洛雷托广场,那是遭受法西斯苦难的意大利人民扬眉吐气、心花怒放的地方。1945年4月28日,罪恶累累的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被推上历史断头台后,他的尸体倒挂在此示众了3天。几十年来,洛雷托广场和米兰的大小街道一直是意大利盛衰存亡的历史见证。通过米兰的名胜风貌和历史变迁,人们对饱经风霜的意大利人民的艺术智慧和献身精神留下难忘印象。


第7版()
专栏:

七月的“大迁徙”
马为民
盛夏已到,暑气袭人。久居闹市的法国人纷纷到海边去,到深山去,到乡村去,或者到外国去,开始夏季度假生活。七月的头三天,就有400多万人日夜兼程,驱车奔波在高速公路上。数万名警察和宪兵在紧张地疏导交通,维持治安,有的地区还出动了飞机空中监护,一片繁忙。
可是,离奇的故事层出不穷。有位先生,驾车跑了一百公里,停车缴养路费时才发现把夫人丢在前一个休息点。紧张忙乱之状,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60多万外国游客已经涌入了法国。在巴黎街头,肩背大挂包,脚穿旅行鞋,手中拿着导游图边研究边看路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报刊把这种大对流称为“七月大迁徙”。正在进行中的环行全国的自行车大赛更烘托了这种“迁徙”气氛。
“大迁徙”当中的最大问题是伤亡事故。法国总理及有关部长亲自出面,苦口婆心强调安全。报刊、电台、电视一齐出动,大力宣传。《人道报》以多年的统计为依据警告说,今年夏季2,800万度假者当中,将有4,000人死于交通事故,600多人溺水而亡,还有的人将葬身山谷。《费加罗报》的社论劈头盖脑头一句就是,“1983年法国12,000—13,000人将在公路上死于非命,单是度假开始这几天就要有200多人丧生”,想以此提醒人们冷静点,减少伤亡。不幸的是,这些数字
“多年来是稳定的”。所以社论的标题是:《没有用处的劝告》。
经济的不景气,也给紧张的度假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7月1日起,烟、酒、汽油、房租和汽车普遍涨价,同时,1%的附加所得税也将开始收缴。所以人们是在涨价声和完税的气氛中开始度假的。《费加罗报》甚至称它是“紧缩政策笼罩下的忧郁的假期”。这话也许过分,但毕竟反映了一些实情。有的地区,旅馆的订位率比去年下降20%,直到6月份,即订旅馆的“最后一分钟”,才有所回升。
“大迁徙”期间一向是各国的“无烟工业”捞外汇的旺季。外贸逆差庞大的法国今年很想在这方面有番作为,计划多赚50亿法郎。办法是控制“迁”出,鼓励“迁”入。现在看,这个办法已部分奏效。今年法国出国度假者比去年减少130万。与此同时,采取了具体措施,以招徕外国游客。可是今年的外国游客却减少了。为什么呢?因为有的国家对法国采取了反措施。更重要的是外国人认为,法国人将不得不留在国内度假,势必人满为患。许多外国人害怕拥挤,所以就望而却步了。
当然,这里不是在估计法国旅游业的盈亏,而且也为时尚早。据说7月初只是这场“大迁徙”的第一个脉冲,七八月之交才是高潮,将给管理带来更大困难。交通部长表示:“政府将尽一切努力,保证出去度假不致成为一年来忧虑心情的继续,而成为真正的度假的开始。”(附图片)
方成画


第7版()
专栏:世界影坛

欧洲“电影圣地”记盛
周永莲
戛纳,这座法国南部滨海小城,原没有什么特别的引人之处。只不过因偶然的机遇,被选为一年一度召开国际电影节的所在地。从此,这座风光明媚的小城便名声大噪,一跃成为欧洲影迷心目中的“电影圣地”。每年电影节期间,成千上万的电影工作者、影迷和影商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一时间,明星荟萃,影片如潮,五光十色的广告贴满大街小巷,令人目不暇接。小城被淹没在电影的热浪之中。
今年5月间举行的第3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期间,戛纳全城更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海湾尽头,一座现代派的雄伟建筑物依山而立,以其独特的秀姿俯瞰着蓝色的海面,这就是新落成的电影宫。当地人说,今年的电影节规模之大、宣传之广、准备之充分都超过以往,可谓盛况空前。
据估计,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向本届戛纳电影节输送比赛片及供市场选用片,除新、旧两个电影宫日夜放映影片外,全城电影院80%全部开放为电影节服务,每天上映约二百余场,历时15天。难怪戛纳电影节素有“世界电影之窗”之称。
经过15天的紧张评选,日本影片《犹山节考》获金棕榈大奖。该片以古老传说的乡村风俗为题材,描写一个村中老人死后即被子女背送上山,由野鹫吞食,以求“正果”。东方古老风俗的新奇感,配以导演精心摄制的美丽的大自然画面,以及对山村风俗充满神秘气氛的渲染,使影片大获成功,独占鳌头。获得最佳艺术片奖的是西班牙影片《卡门》,它以一个排练《卡门》歌剧的演出团的故事为背景,把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和在排练场上“卡门”剧中的爱情故事融合为一。真情与剧情相渗透,幻境与现实相交错,以独特的构思手法和精湛的舞技,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英国影片《生活的意义》获最佳技巧奖,这是一部富有哲理味道的幻想喜剧片。
在比赛片及主要展映中,来自东方及反映东方的影片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引起了观众巨大的兴趣和关注。观察家们指出,东方电影正在崛起,方兴未艾,是今后世界影坛竞争中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国影片《牧马人》和《小街》在展映中受到热烈欢迎,反映出法国和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浓厚兴趣和理解、鉴赏能力。热情的法国观众围着我们畅谈观感,久久不散。外国朋友对中国电影事业寄予的殷切期望,更使我们感到重担在肩。(附图片)
电影《卡门》剧照


第7版()
专栏:

浩如烟海的世界书林
李南友
我国古代的文人学者,曾经用“藏书万卷”、“学富五车”一类词句来形容图书之多和知识之广。然而,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书刊出版急剧增加,现代的世界已是书架林立,各种书籍浩如烟海了。目前,各国收藏的图书到底有多少,恐怕很难作出精确的统计。据法国《当代百科全书》估计,如果将全世界馆藏图书的内容用打字机打成一行字,可排成二千多亿公里长,如果将它们输入电子计算机信息,约需要一万多亿美元的资金。这些图书资料是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共同财富。
苏联是当今世界图书出版种类最多的国家,年出书八万多种,发行总数达十八亿册左右。全苏联约有四十万个图书馆。莫斯科的列宁图书馆占了一条街,该馆藏书二千五百万册,手稿二百五十万件,如把书架排成一行,总长可达五百公里。
建于一八六○年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书刊资料七千五百万件,如将全部书架排成一列,可长达五百二十七公里。馆内送书的机械传动设备,只需四十五秒钟就可把书送到读者手中。
我国的北京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藏书量达一千零一十万册,其中古籍善本就有三十余万册。而解放初期该馆藏书总量才一百多万册。
世界上的图书不仅卷帙浩繁,而且书的形式千奇百怪。目前全世界出版微型图书的出版社就有一百二十多家。日本凸版印刷公司一九八一年出版了一本面积仅为一点四平方毫米,比一只蚂蚁还小的名为《蚂蚁》的书,用羊皮作封面,共二十页,每页有五十个金色的字,每个字只有零点零七平方毫米,该书印有《蚂蚁》和《蒸汽火车头》两首儿歌。既有微型,必有超大型。《一八○○—一九○○年的大不列颠国会文件》,共一千二百册,一九六七—一九七一年由爱尔兰大学出版社出版。据说这套书书皮和金边就用掉了三点四万张印第安山羊皮和价值三点九万美元的黄金。该书每套重达三点六四吨,价值六点五万美元。
由于受立体摄影和立体电影原理的启发,有些出版商还出版了以图为主的空间型和动感型图书。日本许多少儿读物就是这种图书。有时书一打开就蹦出一个顽皮的小朋友或一只可爱的小动物。
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书籍的发行量还将继续增加。这给图书保护和馆藏提出了越来越尖锐的问题。尽管某些图书馆采用二乙基锌熏蒸书籍,防止酸性气体对图书的腐蚀;并对珍贵的图书文物进行复制、缩微保存,但仍然不能完全防止书刊的受损害。虽然不少图书馆几次扩建,但书库的紧张状态依然十分严重。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刊,如何井然有序地加以管理,并迅速有效地提供利用,已成为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