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解放军理论讨论会在京举行
余秋里要求全军各部队党委和政治机关认真抓好学习《邓小平文选》,进一步加强部队理论工作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解放军的宣传理论工作者最近在北京举行理论讨论会,讨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与会同志向会议提交了42篇论文。大家以党的十二大有关精神为依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十二大文件关于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论述,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纲领。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搞好“四有三讲两不怕”的活动,要为提高战斗力服务。在思想建设方面,要强调树立自我牺牲精神和遵守革命纪律等;在文化建设方面,要适应军队的特点和未来战争的需要。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思想建设和思想工作的光荣传统,重视运用历史经验,又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会议在讨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时,大家认为,科学文化知识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驾驭现代战争能力的重要条件。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个方面的建设,都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它对理解战争规律、形成指挥能力、掌握作战方式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有些同志还结合当前实际,说明必须进一步肃清在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上“左”的影响,推动学习科学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会上,大家从各个不同侧面分析论证了社会主义政策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致性。许多同志强调,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社会主义政策,认为这二者是统一的、一致的。他们还指出,必须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政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搞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
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认为这次讨论会开得好。他要求全军各部队党委和政治机关今后一个时期内要认真抓好学习《邓小平文选》这件大事,进一步加强理论工作,把军队各项建设推向前进。
这次讨论会是总政宣传部召开的。


第4版()
专栏:

别开生面的“娘子会”
最近,江苏射阳县黄尖公社新闸村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娘子会”。党支部把新当选为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成员的27位妻子请来,让她们谈谈在支持丈夫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今后的打算。村民们听说召开这样一个会,都拍手称好。
原来,有些干部的妻子手长、嘴尖、事管得宽,有的干脆当了男人的“家”,干部关好过,“娘子关”难过。对此,群众很有意见。按照新宪法选举村民委员会后,人员精简了,大家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村党支部认为,新班子要挑起重担,干部要树立新的作风,少不了家属的支持。于是,就召开了个“娘子会”。会上,第七村民小组组长蔡祝成的妻子陈正秀首先发言:“老蔡常对大家说要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可是,我却趁他上河工不在家的机会,和另外一个女社员合伙搬走了集体厕所里的东西,还把队房后的一棵泡桐树锯走。俗话说:己不正怎能正人,我这样做使老蔡不好张口说人。我错了,愿意把原物退还,今后保证不拿集体的一根木刺。”陈正秀的话刚说完,第三村民小组组长余井奎的妻子陈树英接口道:“过去我认为自己男人是干部,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去年秋天,因为责任田界址问题,和人家吵得脸红脖子粗。大家见我不讲理,一个个不愿和我接近,男人说话也没人听。这个教训我一辈子忘不了。”第五村民小组副组长谷友先爱人余月珍也深有同感地说:“不怕大家笑话,过去人家都说我那口子患了‘妻管严’,特别是他搞计划生育工作,回来常被我抱怨。五队的计划生育工作落了后,这全是我不好,想起来真亏心。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妻管严’的病还归我来治。”这时,新当选为第六村民小组副组长的妻子刘洪芳开了腔:“今天这一课上得太好了,各位嫂子大妈的发言对我的教育太深了,使我懂得了干部的家属应该怎样做的道理……”
“娘子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摆问题,作保证,越开越热烈。最后,还一致通过了支持丈夫工作,发挥模范作用的“五项规定”。
李志勇


第4版()
专栏:

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为部队输送合格人才
全军院校出现欣欣向荣新局面
据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刘回年、张春亭)记者从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获悉: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各级各类军事院校,现在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正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总参谋部负责全军院校工作的领导同志对记者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提出恢复军队院校,把院校建设提高到战略地位的要求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军院校建设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全军各级各类院校已恢复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规模,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基本上做到了指挥院校高、中、初三级和技术院校大专、中专上下衔接、各成系列,门类也较齐全,使部队各级各类干部都有了培养的场所。
——全军各级领导对院校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出现了关心、支持院校建设的新气象。
——统一了院校和部队的通用教材。
——实行了提拔干部要经过院校培养的制度。
——开始试行学位制度。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军队院校已有一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科专业门类。从去年起,已有一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被分别批准授予硕士、学士学位。
——近几年来,已有一大批学员在军事院校毕业,在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4版()
专栏:

他选择了26平方米的住房
河南省南阳建新机械厂原党委书记赵可彬同志,住房不要照顾,受到职工们的赞扬。
赵可彬同志今年69岁了,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入党,因年老体衰,退居二线担任了工厂的顾问。今年6月,厂房产科按干部住房标准,分配给他80平方米的住房。可是,老赵看到厂里职工住房困难,自己就搬进了26平方米的住房。老赵对孩子说:“咱们有房子住就行了,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牛合莹


第4版()
专栏:

伯德总理离京赴华东访问
赵紫阳总理到宾馆送行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维尔·康沃尔·伯德一行,结束了在北京的访问,今天上午乘专机前往青岛、上海继续参观访问。
赵紫阳总理到钓鱼台国宾馆为伯德送行,祝贺他在北京的访问富有成果。赵紫阳说,这次访问加深了中安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很大意义。
伯德说,我们在访问中看到,中国的经济建设计划进展顺利,中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表示相信,将来中国发展了,会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作出更大的帮助。
赵紫阳希望双方加强交往,在建设各自的国家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国邮电部部长文敏生陪同伯德总理一行赴华东访问。


第4版()
专栏:

李梦华赴民主德国访问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体操和体育联合会的邀请,今天离开北京前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并参观该国即将在莱比锡市举行的第七届体操、体育节和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体育运动会。


第4版()
专栏:

谢拉夫大使举行招待会庆祝埃及国庆日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埃及驻中国大使谢拉夫今天中午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埃及国庆日。
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等应邀出席。


第4版()
专栏:

今日兄弟报纸要目
《经济日报》△薄一波文章:加快我国机械电子工业技术改造的步伐 △社论: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保证——学习邓小平关于四项保证的论述
《四川日报》△成都市委常委结合当前形势和任务,学习《邓小平文选》
《解放军报》△总政治部转发国务院通知,要求军队文艺人员一律不准私自参加和组织营业性演出
《工人日报》△全国工会职工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工会必须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尽职尽力
《经济参考》△河南夏粮特大丰收,20亿斤夏粮亟待外运△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持续上升
《南方日报》△广东省地质局领导接受群众批评,及时纠正多占房屋的错误,让出新房优先安排离休干部和中高级科技人员
《湖北日报》△高级女建筑师何浣芬被任命为武汉市副市长
《陕西日报》△岐山县制药厂合同工廖志军自学成才,被录取为干部,并担任了副厂长
《光明日报》△农艺师邵德福深入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培育出耐寒高产的油菜新品种“门油3号、4号”


第4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藏族有3,870,068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10个自治州、两个自治县境内。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
藏文创制于公元七世纪前期,字体主要有楷体、草体两种,通行于整个藏族地区。
世界屋脊的开拓者——藏族
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形图上,在西南一隅涂染着深赭颜色,这便是闻名于世的青藏高原。高原上的主体民族是藏族,他们是世界屋脊的开拓者。藏族自称为“蕃(bo)”。在汉文史籍中,唐宋以来多称为吐蕃或蕃人,直到清末才在汉语中称之为藏族。
藏族地区山峦重叠,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构成祖国西部表里山河的天然屏障。我国南北两大河流长江、黄河,发源于此;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巍然屹立在中国西藏和尼泊尔的边境。
藏族人民普遍信仰大乘佛教。传入西藏的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藏族地方色彩的“藏传佛教”。藏族对活佛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故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
藏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现行藏文是七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包括30个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横书右行。有纸帛布皮简牍金石等早期记录文字,通行纸卷和梵夹本,宋代传入雕版技术。著录译述丰富,有佛学、集传和医药、历算等大量书籍问世。元代纂成的佛学典籍丛书藏文大藏经甘珠尔(语部)、丹珠尔(论部)举世闻名,是藏传佛教对佛学著述整理和研究的巨大贡献,并保存了许多传世古籍孤本,计有四千五百六十余部。
藏族历史上科学技术有很高的水平。拉萨布达拉宫依山修建浑然一体,累积高达十三层;横跨江河的铁索、藤索桥,均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风格;藏医讲究望、闻、问、切,兼有针砭、按摩及外科手术;藏药博采动、植、矿物入药,讲求炮制技术,尤对兽医有独到之处。藏历为阴阳合历,近似汉历而有其特点,以五行阴阳配合12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算学可以预测日、月蚀及地方近期气象。纺织营造及家庭手工业亦很发达。
藏族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藏戏不设舞台帷幕,有小型道具和面具,在乐队伴奏下载歌载舞;乐器取自内地雅乐,兼有寺院鼓钹长号;歌曲种类繁多,旋律奔放,词曲严格合韵;舞蹈以踢踏舞驰名;书画章法谨严,布局大方,具有东方艺术特色;雕塑技艺高超,色彩鲜艳,为世所重。藏历正月元旦,男女盛装拜年礼佛,预期吉祥如意;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7月秋收之前,农牧民举行歌舞、赛马活动,预祝丰收。
藏族民间习俗质朴。人们习惯上只称名字,人名多取自经典名词。藏族衣着长袍高靴,食物以酥油、糌粑为主,特嗜饮茶;居室有二、三层,开小窗,牧民用帆布或牛毛帐篷。接见宾客时互赠哈达致敬意。
解放以后,藏族地方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百万农奴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先后兴建了各种轻重工业厂矿二百六十余个,其中许多是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工业生产在藏族各地区的经济产值中比重日趋增长;公路交通在通往西藏的青、川、新、滇等主要干线之间又修通到绝大部分县镇;民用航空开辟了京、陕、川、甘、青以及藏族各地区之间的新航线;铁路通车经过甘肃天祝县和青海的海西、海北二州。文化教育方面也一扫昔日为寺院贵族所垄断的局面,各县镇广泛设立小学及各种专业技术学校,自治区和各自治州设立民族、师范等大专院校及影剧院、医院、报社、出版社等机构,藏族传统的医药历算、各类著述等也在被发掘整理研究,藏戏、歌舞都有了新的发展。藏族有文化、有觉悟的新一代正在茁壮成长,干部队伍和专业科技人才正在迅速扩大和成长,目前,藏族各个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均已由本民族干部担任。青藏高原的开拓者——藏民族,在党的领导下,正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和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努力奋斗。
常凤玄


第4版()
专栏:

西藏与祖国关系的发展
西藏境内分布着许多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民间流传着各种质朴神妙的古老传说。最初,人们居住在温暖的河谷林间,经过长期的发展,出现了十几个部落,到了七世纪初,民族英雄松赞干布统一全西藏,建成了吐蕃〔bo〕奴隶制王朝政权,定都逻娑(今拉萨),划分军政区域,设官授职,始造文字,创立法制,发展了经济文化。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婚,为藏族的进步繁荣和祖国各族的团结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在奴隶大起义中覆灭,西藏地区分裂成众多的地方实力集团,逐步缓慢地向封建制度迈进。五代至两宋王朝统治期间,西藏先后形成了十余个较大的地方政权,他们与内地各族和东、北部的藏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诸如茶马互市和汉族的雕版印刷术的传入等。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尊西藏萨迦领袖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1264年创设总制院(后名宣政院),在各地设立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这是祖国中央政权第一次在西藏地区正式建制,这是元朝根据整个藏族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当时西藏地区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到1268年,忽必烈派员入藏,清查户籍,确定赋税,在当地分封13个万户,任命萨迦长官督征各万户赋税,并以吐蕃故地为皇七子奥鲁赤的世袭封地,从此,西藏地区正式隶属中央,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明末清初,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占据西藏地区,支持格鲁教派领袖管理西藏,清朝根据元、明旧制和西藏实际情况,对西藏的管理作了重大的改革。清初于中央设置理藩院(后改部,初称蒙古衙门),专管蒙古、西藏事务,采取了“兴黄教所以安众蒙古”的政策,正式册封了格鲁教派两大活佛系统达赖喇嘛(1653年)、班禅额尔德尼(1713年)名号,从此,达赖和班禅的名位得到中央的确认,历届转世必经中央王朝册封。西藏清除蒙古汗王势力以后,1728年清朝始派钦差大臣驻藏办事,1751年建立了西藏地方政府噶厦,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督办西藏地方事务,对于西藏的官制、军制、司法、边防、财政、户口、差役和涉外事宜等,以及达赖等大活佛的转世制度,均作出明文规定。清朝曾先后数次派遣大军入藏,驱除蒙古各部势力的窜扰,击退邻国廓尔喀部的入侵。西藏地方军也于1888年和1904年两次奋力抗击英国对西藏的侵略,他们的英雄业绩,载入中华民族反帝斗争的史册。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朝政府对藏族地区的施政体制,在中央设置蒙藏事务管理机构,遴选西藏代表参加国会议事,并任命了驻藏办事长官。英国当时对此竭力阻挠破坏,于1914年在印度西姆拉谈判西藏问题期间,英方代表麦克马洪提出划分西藏的草图,遭到民国政府的否认,达赖喇嘛亦表示反对。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民国政府披露了关于西藏悬案问题的中英交涉经过,激起了举国上下和海外侨胞的反帝怒潮,藏族僧俗领袖亦函电纷陈,强烈谴责英帝国主义在西姆拉会议上分裂西藏的罪恶阴谋。1934年民国政府派蒙藏委员会官员驻藏办事。1940年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坐床和1949年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坐床,均循旧制由民国政府据报审批,并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亲往主持典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康等省境内藏族先后获得解放,中央对于西藏问题多次发表声明,提出解决的办法。1950年解放西藏昌都地区,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全权代表抵达北京与中央谈判,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签订之后,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致电中央表示坚决拥护,西藏各阶层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领袖也表示热烈支持。协议的签订,为祖国的统一和西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铉(附图片)
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长庆会盟碑”(图左),又称“甥舅和盟碑”或“唐蕃会盟碑”,是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吐蕃赞普可黎可足为纪念唐蕃会盟所建,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史上的重要文物。
顾绶康摄
藏族妇女在打酥油茶。 杨克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