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随笔

这种“横生的小树”并不美
岂凡 凤山
文学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如此,它就会停滞不前,失去自己的生命力。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的许多作者在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上力求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有些作者有意无意地在创作中回避社会矛盾,甚至声称不屑于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而热衷于去写所谓人的本能,写变态心理,写人的潜意识、下意识等等。我们曾读过一位作者发表在同一文艺刊物上的两篇作品。其中一篇,作者自称是“探索式小说”,是“横生的小树”。他探索的是什么呢?作品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个只有六个月的婴儿,是一个作者称为还没有进入社会的“自然人”。作者津津乐道地写这个“自然人”跟大地打招呼,向蓝天问好,想把太阳拿下来玩耍,把小鸡往嘴里送等心理活动和下意识动作,甚至还写了一些低级趣味的细节。这种种心理描写发生在六个月的婴儿身上有何社会意义?它要告诉读者一些什么?作者的另一篇小说似乎是写人对“传统习惯”的忤逆,对一种“时髦感情”的追求。76岁的老农民蔡八爷被从海外归来的侄女亲吻了一下,竟使他浑身颤抖,久久回味。西方的普通礼节发生在中国庄户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奇妙的心理感受,于是,这位老农民总觉得右脸被亲过的那块地方“就象有个小火炉在烤着”,“觉得有点美滋滋的”,“下意识地摸摸热着的右脸”。他由此得到启迪,感到一生没和妻子亲上一下是“欠下的感情上的账”。临终前,他别无他求,唯一的欲望就是要求妻子“亲俺一下吧!”这种变态心理的描写究竟有多大的真实性?令人惊诧的是,作者竟把这种变态心理说成是“人的本能感情”的“真诚地流露”!这简直是对中国农民淳朴感情的一种亵渎!
排除文艺作品的社会意义,追求非理性的下意识活动,这种脱离现实生活土壤的“创新”,能有助于文艺的发展吗?这种“横生的小树”,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吗?我们的文学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家不应忘记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只有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真实而深刻地揭示社会矛盾和生活本质的作品,才会使文学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如果使自己的作品远离现实、回避矛盾,那就是对自己神圣职责的遗忘,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就疏远了。
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无疑应该投身于人民群众的火热斗争生活中去,摄取丰富多采的创作素材,写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好作品来。


第7版()
专栏:剧评

川剧赞
吴祖光
《戏剧报》和《戏剧论丛》编辑部继推荐江苏昆剧院名旦张继青演出之后,最近又把著名川剧小生晓艇的表演艺术推荐给首都戏剧界和观众。这对提高戏剧表演艺术和繁荣戏剧事业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和影响。
记得在五十年代的早期,大批川剧表演艺术家不远千里而来,登台献艺,精彩纷呈,风靡北京观众,征服了首都的戏剧界。人们惊喜地发现:在我们天府之国的四川有着如此丰富的一个戏剧艺术宝库。她的剧目有这么多,这么精彩,这么有深度。同样丰富、精彩的是她拥有这么众多的表演艺术家,他们的表演出神入化、令人惊叹。
将近三十年过去了,作为当年曾经沉醉于川剧艺术的观众,我曾对川剧艺术怀有深深的爱恋,由于长期的极左路线和残酷的十年浩劫,不能想象昔年百花园里的这朵奇葩会遭受何等的摧折。出乎意料的是正当北京盛夏酷热的时节,成都川剧院带来了一片烂熳的春光。川剧艺术的劫后新生的力量,生机旺盛的中青年演员又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艺术的新天地。
晓艇同志是这次来首都公演的三个小生之一,他主演的一出短短小戏,传奇《玉簪记》中的一折《逼侄赴科》,以清新流畅的喜剧风格,优美轻俏的舞姿身段,潇洒多情的少年情性,不时引起满场的哄笑和喝采。晓艇还不仅仅长于扮演风流儒雅的书生,他主演的《杨广逼宫》,表演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残暴荒淫的隋炀帝争夺帝位,逼杀父母,强占父妃,阴狠恶毒,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另一出《跪门鉴》中的次要人物、势利小人邙旦,又以全新的栩栩如生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作为一个川剧小生的晓艇,他扮演的人物多姿多彩,面貌迥异,却又都十分精彩。这不仅是晓艇个人的特点,而是川剧艺术的优良传统。他的师辈,我们过去都熟悉的小生演员如曾荣华、袁玉堃等大都具有这样的本领。这次同来北京的另两位小生兰光临、罗玉中也同样是多才多艺的演员。在旦角中的郭存筠、刘芸、刘光莉、萧开蓉、彭琳无不是身手不凡的优秀演员。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个娇小玲珑的扮演《金山寺》水斗白娘子的尹建华,她和朱建国扮演的川剧独有的“男青蛇”配合表演的武打,看来使人惊心动魄;那几个精彩的托举,尤其使人大开眼界。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北京戏剧界有些同志认为,川剧《金山寺》的托举动作是模仿和借鉴于芭蕾舞,而且形诸文字。其实,这个托举动作是著名川剧演员阳友鹤和扮演青蛇的川剧名武净谢鹏飞两人苦心钻研出来的独创表演。那时,阳友鹤大约是14岁,时间1926年前后,西方的芭蕾舞还没有传到中国的四川,怎么能模仿和借鉴?当然,这么说也许是由于不了解情况。再说,芭蕾舞的托举,大多是为托举而托举,有哪些托举是和剧情结合的?而《金山寺》是一场神魔的战斗,青蛇和白蛇是变幻的人形,你看白蛇站在青蛇的肩上跑圆场,青蛇甚至抡起白蛇绕在腰上的旋舞……这都出于剧情的需要,是传统的演法,是古老川剧的创造,是传统,是中国气派。
非常高兴的是,历劫不灭的川剧又恢复了璀璨夺目的青春,在先辈艺术家的辉煌成就上得到了更大发展。郭存筠和兰光临主演的《斩杜后》,不足一个小时的演出,深刻地表现了野心家杜后阴谋夺权迅遭溃灭的激烈宫廷斗争。一位加拿大教授看后说:“这是莎士比亚!”但是莎氏的许多宫廷戏里,这样简练、概括而又是剧力千钧的作品也是少见的。(附图片)
《逼侄赴科》中的潘必正(晓艇饰) 吴 钢摄


第7版()
专栏:图书出版发行笔谈

海外读者的建议
美国 郑诚章
我于1971年10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市北郊一大学城创设“北京书屋”,以销售国内外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各类图书为主。最近,看到《人民日报》辟有“图书出版发行笔谈”专栏,我也想谈一点看法。在美国,书商是个中间人,头尾都要顾到,要留意出版社出版了什么新书和读者爱买那一方面的书。
美国是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任何商品,包括图书,都是大量生产,只有卖不掉的,没有买不到的。推销不出去,就减价甚至大贱卖。
美国出版商唯一试探市场的途径是先出精装本。如果精装本好卖,才出平装本。精装本的价格至少是平装的二倍,常高达三四倍。买精装本的多是公私机构和相当富有的读者。一般人都等到出平装的时候买。而国内发行办法主要是通过《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征求读者预订,再根据预订量来决定印数。这样做,经济而比较可靠,但不宜算盘打得太紧,应该留有余地。图书毕竟是不腐不烂的,有时还会“越陈越香”呢!
据我所知,国内目前图书销售是“一条鞭法”,统一由各地新华书店经销。一般地说,如当地新华书店买不到,别处也难买到。
国内买书难,我可举一例。我的故乡江西铅山,因编修地方志,要购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辛弃疾》等书,铅山新华书店却没有,于是我只好向负责外销的国际书店添购一些,收到后再把它们寄往故乡去,兜了个大圈儿。
最后,我向有关方面提几条建议:一、地方出版社也应备有详细目录,尽量扩大发行网。二、各地新华书店负责选购图书的同志,要特别考虑到新版书和本地有无关系以及本地读者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三、新书印数按照读者和书店的预订总数至少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四、图书馆和文化室须多订几份新书目,并且象日报一样公开陈列。五、稍大的图书馆和文化室应备复印机,读者阅读书报杂志时可以付费择要复印。这种收入也不无小补。


第7版()
专栏:文化动态

青岛将举行首届全国少儿文艺夏令营
文化部、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七个单位,将从7月20日到8月3日在我国海滨城市青岛,举办第一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夏令营。
聂荣臻同志担任文艺夏令营的名誉主任,张海迪同志担任名誉总辅导员。
将参加夏令营的150名少年儿童,来自新疆、吉林、安徽等十个省、市、自治区和部队、总工会、台盟三个系统,其中有维、哈、蒙、朝、回、汉等六个民族。他们都是“三好生”,有的还是在国内、国际少儿文艺比赛中的获奖者。
夏令营的筹备工作得到了济南军区、中共青岛市委、北海舰队、青岛警备区的大力支持。夏令营还聘请了陈伯吹、孙敬修、田华、瞿希贤、胡松华、马玉涛、朱漪、方掬芬、葛翠林、韩美林、李滨声、连德枝、资华筠等一些同志来营地参加文艺辅导活动。 (陈云富)


第7版()
专栏:

新上映的几部故事片
《快乐的单身汉》(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故事片)是一部反映造船厂青年工人生活、学习和爱情的轻喜剧片。影片巧妙地从单身汉的角度去组织结构,塑造了石奇龙、丁玉洁、刘铁等八十年代青年工人的生动形象。他们有各自的欢乐和烦恼,但目标一致:为四化忘我地工作。他们勤于思考,努力钻研,虽然偶尔也发发牢骚,但是通过学习文化,接受教育,他们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更加快乐了。影片由梁星明、杨时文编剧,宋崇导演,演员有刘信义、龚雪、马晓伟、詹萍萍、郑星等。
(翁立)
《没有航标的河流》(西安电影制片厂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彩色故事片)通过盘老五、石牯、赵良这三个年龄、经历、性格迥然不同的放排者的各自生活遭遇,再现了十年动乱的灾难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巨大痛苦。同时也展现了人民群众身上所始终保持着的正直、善良、坚强、美好的品质。影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人物性格鲜明,真实感强,演员表演质朴。影片编剧:叶蔚林;导演:吴天明;演员有李纬、陶玉玲、胡荣华、唐清明等。
(翁立)
《职工代表》(天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故事片,根据获奖话剧《分忧》改编),以住房和待业这两个最普遍的社会问题,作为贯串影片的主副线,描写了华北某沿海城市在遭受强烈地震之后,由一幢小楼的分配问题引起的一场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影片塑造和赞颂了八十年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公而忘私的职工代表的典型形象。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故事情节真实感人。影片编剧:刘群;导演:高步;演员有赵汝平、周正宇、李小力等。
(庄歌)(附图片)
《快乐的单身汉》剧照


第7版()
专栏:知识角

“以假乱真”
王燮山
在科学技术领域内,为了某种需要,科技工作者有时要进行“以假乱真”的工作。
我国的东南沿海和南海中,栖息着大量的乌鲳鱼。每当水暖春来的时节,乌鲳鱼成群结队地到近海索饵产卵。这种鱼很喜欢合群和模仿。渔民们利用它们的这些特性,用木头雕刻成一串串乌鲳鱼,浑身漆成与真鱼一般的颜色,系在渔船的后尾。当渔船在水中前进的时候,这一串串木鱼便随之“游动”,真的乌鲳鱼见了,以为是同伴,立即跟着游动,一个接着一个,顷刻之间招来了一大群。这时,渔民们暗暗地撒下网去。待到鱼儿们发现中了圈套的时候,早已身不由己了。
在航空事业中,人们长期以来对因飞鸟与飞机相撞,以及飞机引擎吸入飞鸟造成的事故而伤透脑筋。为了避免“鸟祸”,赶走机场附近的鸟群,于是设计家们便大显身手。有的设计出装有人工活塞发动机的鹞,有的研制成电子鹰,让这些假鹞鹰在机场上空,驱赶鸟群。
更为有趣的是,丹麦哥本哈根郊区有一军用机场,地近沼泽,时有天鹅飞来筑巢、产卵和孵雏。天鹅选中营巢之地后,就不让同类为邻;而当它看到先入为主者,也绝不与之相争。于是,人们根据天鹅的这一习性,在距机场跑道五十米的范围内,放置了数对假天鹅。此法果真灵验。当真天鹅飞来之时,看到机场附近已有“主人”,就远走高飞,另择他处栖身。这样就保证了歼击机安全地起落。


第7版()
专栏:访问记

生活给他以启示
——访电影演员李纬
陈朝玉
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没有航标的河流》试映后,得到许多观众的好评,人们特别称道李纬同志塑造的盘老五形象质朴率真、性格鲜明,很有光彩。为此,我特地拜访了李纬。他谈了塑造这一人物的感受和多年来的表演经验,特别谈到著名电影艺术家孙瑜对他的培养和帮助。
1938年5月,李纬碰到著名电影导演孙瑜,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孙瑜热心地介绍他进了电影制片厂,并且让他在《长空万里》中扮演一名角色,从此,李纬就一直活跃在银幕和舞台上。
李纬表演风格浑厚、朴实,戏路很广。四十多年来,他在四十多部影片中担任过角色,参加了《棠棣之花》、《孔雀胆》、《雷雨》和《刑》等四五十出话剧的演出。如《雷雨》,他前后就扮演过周冲、周萍、鲁贵三个角色。他在电影《飞刀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主演华少杰和许茂。这些角色的职业、身份、气质都很不相同,他演来都那么贴切、传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塑造的反派角色,如《南岛风云》中的叛徒林东,《母亲》里的工贼沈持五,《51号兵站》中的日特情报科长马浮根,《舞台姐妹》里的戏霸唐经理,《蓝色的档案》中的军统特务赵康,以及《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等,都避免了脸谱化的通病。
对于盘老五形象的塑造,李纬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他演戏向来是采取事先对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以至各种关系,进行反复推敲、设计的“笨办法”,而且这种设计不能脱离本身的素质、条件。他在拿到电影分镜头本后,就对照原小说做案头工作,有时还要把重要的对话和设计出来的细节动作,先自己一遍遍过。如盘老五坐在木排边上,老是用铁丝捅他的烟杆,捅几下抽出来,夹在两个脚趾之间捋一下烟油,接着敲一敲烟杆,再吹一吹,这一反映放排工单调、沉闷生活的典型动作,就经过了反复试做。
好些人称赞李纬对盘老五的性格、感情的特征和总的基调把握得好。李纬认为,对角色的认识有赖于生活的启示。他根据这个人物从十几岁起就漂泊在河流上放排,长期过着独身生活的现实,定下了粗犷豪放、见义勇为的总基调,然后在接触许多放排工当中,来印证自己原来的设想是否符合实际。后来,他又和导演吴天明等同志到湖南潇水流域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水运局运输大队,和放排工人同住、同吃,一起放排,学扎篾绳、掌棹,在潇水上漂了三天。排上有八个老小放排工,李纬他们一上排,老组长就打招呼说:“我们长年在水上,野惯了,嘴很粗,我已经关照他们注意一点了,如有失礼之处,还望多多包涵。”李纬连忙说:“我们是来体验生活、来学习的,你们还是照原来的干,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初上排时,一切都感到新鲜,大家都有说有笑,但在排上时间一长,逐渐地就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烦闷——他捕捉到了放排人独有的一种寂寞感。这种“寂寞感”都被他融进盘老五的形象中去了。李纬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说盘老五的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可取之处,那么应该说是编导者提供的扎实的基础和生活本身给予的教育和启示。(附图片)
李纬同志近照


第7版()
专栏:文艺新书

文艺新书
《燃烧的记忆》的作者从维熙把自己在遭受“左”倾路线打击的岁月中积蓄的生活素材,凝结成一篇篇饱含血泪和热度的作品,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塑造了各色各样生动的人物形象。本书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共收有作者的十部中篇小说。(宇)
《精神文明之花》已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书中选辑了五十六篇报告文学和通讯报道,文章叙述的都是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反映了中华民族许多传统美德。(华然)
《白脖儿》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的“儿童文学新人新作选”。书中共选小说二十四篇、童话三篇,此外,还选有诗歌、科学文艺、散文、剧本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儿童的生活。(李义兴)


第7版()
专栏:

趁富打劫 英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