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论坛

科研体制改革的一项好经验
李宝恒
我国现行科研体制,由于在分配上存在着“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弊端,束缚着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才能,阻碍着科研机构多出成果、多出人才。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必须改革现行科研体制。
怎样改革呢?江苏省金坛激素研究所已为我们提供了改革的一种模式(参见本报2月17日报道)。
这个所在所长朱平仇同志的领导下,办得很有特色。它不是在大城市里,而是在小县城里,它不是大所,而是小所。它主要从事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以昆虫激素为主要研究方向。他们的研究课题,来自发展生产的迫切需要,并且很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他们的实验工厂直接为生产单位提供产品。自1978年底建所以来,他们已合成40多种昆虫性诱剂,作为高效无毒新农药,供应全国各地几千个单位试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短短四年中,这个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昆虫激素的研究基地之一。
这个所迅速成长的关键何在?关键就在改革。早在1980年,这个所就在实干家朱平仇同志的主持下开始试行改革了。
第一条是经费自筹。这个所虽说是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却没有国家经费,也没有正式编制,当然没有现成的“大锅饭”可吃,而必须自己找饭吃,必须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努力提供技术服务,实行成果有偿转让,才能取得一部分经费。当然,主要是靠办厂自筹。1979年,办厂纯收入只有1万多元。靠科研指导生产,到1982年,纯收入迅速上升到50万元。他们只有30个职工,人均积累高达18,000元,实现了以生产养科研。
厂的劳动生产率很高,所的工作效率也是出类拔萃的。原因何在?在于人员流动和工资浮动。
采取人员流动的办法。这是第二条改革。
这个所的职工有40%是合同工。他们都是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在350分以上,品德优良,择优录用。进所以后,工作表现不好或不能胜任的,所里有权取消合同,予以辞退。工作表现好,有重大贡献的,合同期可以一次订三年。这样的同志可以被选拔为干部,或被授予技术职称,但仍然是合同工。
这种人事制度,打破铁饭碗,激励人上进,有利于出人才。1979年进所的30名合同工,大多数学习刻苦,工作勤奋,已有14名达到大专水平,成为实验室和实验工厂的骨干力量,其中有4名已晋升为技术员,一名被选拔为所办公室副主任。现在,该所副组长以上中层干部中有30%是合同工。有七名合同工由于不能胜任工作或表现不好,陆续被解除合同,辞退了。
所长以身作则,自愿当一名合同工。如果在任期内所的工作搞不上去,他就让贤。科室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也都是流动的。流水不腐。人才的合理流动,保证了这个所上上下下朝气蓬勃,青春常在。
再说工资浮动。这是第三条改革。
这个所对职工的工作、学习和思想品德进行全面考核:两项成绩一等、一项成绩二等,工资加一级;三项考核都是一等,工资加二级;有突出贡献,工资加三级。工资每半年评定一次,离所即停发。同时发职责津贴,不再担任相应职务了,津贴就取消。奖金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随工作表现上下浮动,高低之间相差5至8倍。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考试成绩进入前10名的职工,每月还发给书刊费。
这种浮动的工资和奖励制度,破除了平均主义,改变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较好地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
江苏省领导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批准了这个所的改革办法。
激素所的改革,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才迅速成长,成果不断涌现,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看来,这是科研改革的一个成功的经验,对一些从事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的改革,很有借鉴的价值。


第3版()
专栏:

李宝恒科学地开发科尔沁草原东缘硅砂矿
童大林
在吉林省双辽县境内,沿着科尔沁草原东部,有一个巨大的硅砂矿。经地质部门、科研单位的初步勘探,认为这是一个属于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砂矿床,层位稳定,分布面积广,地表0.5——1米以下均为灰白色中细硅砂,厚度20—29米。预测在100平方公里区域内,总储量约9亿吨。
最近,我们去四平地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调查,到了双辽县,看过一个正在开采的矿区。它位于双辽至通辽的铁路线上,仅在4平方公里的面积内,硅砂储量达3,300万吨,工业储量为1,480万吨。其化学成分二氧化硅占91%,铁含量0.35—0.4%,水洗后可降至0.2%。按玻璃生产要求,二氧化硅含量稍低,如与硅岩粉混合,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的硅砂不仅能做玻璃原料,也是理想的造型用砂。不论在粒度、平均细度、均匀率等方面,都不次于苏联的留别列茨克与基契根斯克的砂子以及加拿大渥太华出产的铸钢砂和芯砂。
双辽县现有一个平板玻璃工厂,目前实际生产能力接近50万标准箱(国家规定厚二毫米、面积10平方米的玻璃为一标准箱;不同厚度和规格的玻璃产量,经折合按标准箱计算),如扩建,估计实际生产能力可达100万箱。
我国的玻璃工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1982年我国平板玻璃虽已达3,500万标准箱,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秦皇岛、南宁、洛阳三大玻璃厂竣工投产后,也可年产优质玻璃近500万标准箱。但从国内外玻璃市场来看,玻璃的供应状况仍是十分紧张的。这首先是因为玻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我国城乡大批新盖房子需要装上玻璃窗;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其他重要建筑物更加需要各种玻璃产品。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把玻璃与塑料、钢材、水泥列为现代四大建筑材料。在美国,玻璃大厦越来越多,其外部装饰全部为镜面玻璃墙,与周围环境互相辉映,和谐而又绚丽。日本也兴起一类“光亮派”建筑,外墙全部由蓝色镜面玻璃拼成。除了建材玻璃之外,还有各种车辆上用的玻璃;每家每户无不需要有镜子、杯盏之类的玻璃器皿;许多先进仪器需要光学玻璃;添加各种元素可作各种高级器具的玻璃,诸如具有防辐射、防紫外线、透过红外线、耐高压等各种性能的特种玻璃。此外,还有用玻璃纤维构成的玻璃棉(节能保温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据此,不妨这样说,人类为着使自己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更加科学化和美化,说不定将来还会出现一个“玻璃世界”呢!
因此,我们建议:
(一)请有关的省、区和产业领导部门,组织地质、建材、光学专家和经济学者等,对科尔沁草原东缘这个巨大的硅砂带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看看这里是否可以形成一个大型的玻璃工业基地。
(二)对现有的和将扩建的玻璃工厂,应进行技术改造和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如“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新工艺等。同时,对玻璃产业结构,也必须全面、系统地加以考虑和布局。
(三)玻璃产品要向高档发展,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光学玻璃、车用玻璃、特种玻璃等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建材玻璃也要研究采用真空镀钼或其他涂层,使玻璃墙具有单向透光的性能等。距该矿较近的长春市有比较集中的光学、光机、化学、地质等科研单位,应该担负起这些方面的科研任务,使我国出现一种科研型的新兴玻璃产业。


第3版()
专栏:建议

对发展饲料工业的几点意见
中国畜禽营养研究会会长 许振英
一、充分利用我国的蛋白质饲料资源
发展畜禽业和渔业的关键是饲料,尤其是蛋白质饲料。我国蛋白质饲料不足,同时又有大量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我国每年都有七八十亿斤饼粕,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40%,而目前80%以上的饼粕都被直接当作肥料。有人计算,如果这些饼粕能有一半用作配合饲料,就可多养六千万头猪,为目前我国生猪存栏头数的五分之一。骨粉、血粉、羽毛粉都是畜禽的优质饲料,但由于加工能力低,这些优质饲料资源也未能合理利用。我国有三亿头存栏猪,如果有70%的猪血回收加工,就可以得到猪血蛋白粉一亿斤。这都说明,我国发展蛋白饲料尚有很大的潜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把这些宝贵的蛋白饲料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
二、发展配合饲料要因地制宜
一些国家主要靠饲料加工厂生产供应配合饲料,我国发展配合饲料,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各地的饲料生产供应部门要考虑我国农家的饲养传统和降低生产成本,摸清当地饲料状况,弄清农家已有哪些饲料成分,还缺什么成分,然后有针对性地生产提供农家所缺的部分。这样,在农家的饲养槽里就能最终形成完全的配合饲料。不分粗料、精料,全都拉到饲料工厂加工,既要增加来回运输的费用,提高饲料成本,又浪费能源,不合我国国情。
配合饲料的成分中包括粗饲料、蛋白质饲料和各种微量元素添加剂以及促生长剂。目前,我国的饲料添加剂生产能力薄弱,主要靠进口,这不是长远的办法。应把提高这方面的生产能力作为发展我国饲料工业的重要一环来抓。
三、大力培养造就饲料工业技术人才
有的人把发展饲料生产看得过于简单,认为有了加工机械,把几种饲料成分掺合到一起就成了,这是对配合饲料的误解。生产配合饲料的目的是要以最少的饲料,以最低的饲料成本,获得尽量多的肉、蛋、奶,从而有效地提高饲料的报酬。这就要有懂得牲畜生长规律和营养知识的人来做这项工作。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大批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全国近百所农业院校,迄今没有一个学校设立畜禽营养专业。全国农业研究所林立,没有一所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建议教育部门着手制定培养饲料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规划。一些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可增设饲料、饲养、营养、加工、饲料机械的设计与制造、饲料工厂的经营等专业。中级农业专科学校和农村高中,可设置饲料专业班。各地农(牧)业院校还要积极协助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饲料专业的技术培训班、讲习班,多为饲料工业培养管理和技术人员。


第3版()
专栏:书评

评《输电系统最优控制》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
卢强、王仲鸿、韩英铎编著的《输电系统最优控制》(科学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是一本有价值的优秀科技专著,获得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我愿以愉快的心情将它推荐给广大读者。
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电能的开发与利用,是这个战略重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后十多年内,将开发与利用我国西南等地区的丰富水力资源,建造一系列的大型水力发电站;同时还要在一些产煤区兴建一系列大型火力发电站。这些电站需要经过几百公里至上千公里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将电力送至用电中心,并形成庞大的超高压电力系统。
远距离输电在技术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保持运行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性,就是要求组成这个电力系统的各个地区的发电机,在运行中都应保持同一频率,称为“同步运行”。如果调节、控制、运行不当,这种“同步运行”状态就可能遭到破坏,并导致广大地区的停电事故,损失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另外,由于受到运行稳定性的限制,一些水电站在每年的丰水期,不得不把水库的一部分蓄水白白放掉,造成所谓“弃水”的损失。因此,提高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一直是各国电力科技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许多科技工作者对这一课题曾进行过浩繁的研究工作和工程实践,并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但仍不能满足电力系统日益发展的需要。
本书作者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联系工程应用的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和有先进水平的技术措施,并第一次用专著的形式系统地论述了这些成果。本书便于联系生产实际阅读、掌握和运用。可以期望,它的出版将对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调节控制水平,改善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培养这方面的高级科技人才,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后还想特别提到的,就是这本专著的作者们,都是我国自己培养的六十年代初前后大学毕业的四十多岁的科学工作者。十年动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速度。但是,凭着他们受到的良好教育和我国知识分子那种特有的勤奋和毅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十分可喜的。


第3版()
专栏:科技人物

乐从大地觅宝藏
——蛇绿岩构造地质学家肖序常
本报记者 魏亚南
1979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肖序常和他的同事们,在西藏日喀则白朗一带进行野外观察和地质剖面测制中,发现了一种异样的“石头”。肖序常认出了这正是他所要寻找的蛇绿岩,并在山上找到了较典型、完整的蛇绿岩剖面。这一发现,使地质科学工作者们激动万分。
原来,按照地球板块构造原理,蛇绿岩是陆地板块相挤时向外翻露的深地层物质,它的存在可以指示陆地板块相接的位置。在肖序常等发现这一典型的蛇绿岩剖面之前,由于缺乏实证资料,国内外学者对于青藏地区是否存在标志板块敛合带的蛇绿岩,说法还不一致。为了弄清这一地质悬案,肖序常曾数次进藏,攀登空气稀薄的崇山峻岭,这次终于找到了蛇绿岩,证实了我国青藏地区是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两大陆地板块的敛合地带。
1980年,肖序常作为中国地质学者,首次登上了巴黎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讲坛。他依据青藏高原考察资料宣读的《中国“特提斯”(古地中海)喜马拉雅蛇绿岩构造及其意义》的论文,受到了国际地质学界的重视。
蛇绿岩,不仅可以为地球构造原理提供佐证,更重要的它还是铬、镍、铜等贵金属的指示岩石。六十年代,美国因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探技术,曾雄心勃勃地提出过一个穿透地壳了解深部构造及矿产的“莫霍计划”。但是地学家们认为,蛇绿岩本身就是地壳运动为人类奉献出来的深部物质,可以通过蛇绿岩来进行研究。正是由于看到了蛇绿岩研究的实际意义,七十年代初,当地球陆地板块构造学说还被有些人当成是无稽之谈时,肖序常却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这一新理论,并致力于蛇绿岩的研究。从那时起,青藏高原便成了他来往的地质“博物馆”。十年间,他先后发表了有关蛇绿岩的论文8篇,并发现了一些矿藏。他认为,通过蛇绿岩的研究,可以对我国稀有的铬铁矿作出新的评价,提供新的找矿法。
肖序常今年53岁,1952年从北大地质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大地构造研究。三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山川,参加绘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大地构造图;为寻找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钢”——铬铁矿,编写过适于我国的找矿法。近几年,肖序常一直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从事地质考察研究。这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附图片)
肖序常在分析标本。 沙俊生摄


第3版()
专栏:

毛发湿度表的制作
钟志武
越来越多的农民在搞科学实验时要进行空气湿度的测定及控制。这里介绍一种简易湿度计——毛发湿度表的制做方法。
毛发湿度表是根据头发丝的长度随湿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做的。如图所示:毛发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一个杠杆的动力臂上,杠杆的阻力臂就是一个指针,动力臂端点是一个小平衡锤,毛发长度随空气湿度变化时,就会牵动指针使其指示位置移动,以显示湿度的变化。毛发湿度表虽然误差稍大些,准确度在一般温度和中等湿度下均为±3~7%,但它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易于自制,观测使用方便。(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食品专家谈分餐
自本刊提出吃饭分餐问题以来,引起了各方面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关切和重视。日前,卫生部卫生研究所戴寅等几位食品卫生专家向本报记者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专家们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生产及饮食服务行业发展很快,然而食品及饮食卫生工作却还没有完全跟上,再加上一些不卫生的习惯,目前人们的饮食卫生只能处于半防护状态,还不能有效地防止病从口入。这是导致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提倡和实行分餐是十分必要的。
专家介绍了上海锦江饭店、和平饭店等一些分餐搞得好的单位的经验。他们认为,只要重视起来,方法得当,坚持下去,分餐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由于受到文化水准、生活条件的制约和传统习惯的影响,要普遍实行分餐,还要做许多工作。
首先要搞好餐具消毒。提倡分餐的目的是防止互相传染。如果餐具不消毒或消毒不严格,即便实行了分餐,病菌还是会通过餐具传染给下一个使用的人。因此,严格的餐具消毒应是分餐的前提和基础。
分餐还会引起饮食行业内部结构的改革,食品生产、烹调技术、餐具设计、餐厅布置、服务方式等都要与之相配合才行。要注意发扬我国烹调技术的特色,保证饭菜质量。
就餐情况各有不同,分餐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时不能完全实行分餐制的单位,每个公共餐桌上配上几双公筷、几把公勺总是可以做到的。
有一些同志认为,实行分餐就要多花钱,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即使在食品卫生和进餐卫生方面增加一些必要的投资也是很值得的。
最后,专家们寄语宣传部门,搞好饮食卫生的科普宣传,帮助人们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如讲哥儿们义气、饮食不分,或感到分餐吃饭寒伧,不够排场等。


第3版()
专栏:科普文摘

建筑师向生物请教
——漫话仿生学
秦谦
模仿鲸形体制造的核潜艇和巨轮船体问世……如此等等,无一不是仿生学的结晶。仿生学应用广泛,它应用在建筑上,就产生了建筑仿生学。
蜜蜂是生物界久负盛名的“建筑师”。人们采用“蜂房工程”提供的经验,在飞机和火箭制造上,均取得巨大成功。用蜂窝状多孔建筑材料建筑的高楼大厦,质地轻,强度高,又隔热保温,宜于居住。
乌龟壳、蛋壳和贝壳,有弯曲的表面,虽然很薄,但却非常耐压。这在建筑工程中早已得到模仿应用。中外闻名而且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北京车站大厅房顶,就是我国早期应用的一例。
热带河上有一种浮在水面的王莲,它的背面由许多粗大的叶脉构成骨架,叶子里的气室使叶子稳定地浮在水面上,如一叶扁舟。模拟王莲叶子的结构力学原理而建造的大厅,整个跨度可达百米以上。不仅结构轻巧,而且光线充足,美观雅致。
蜘蛛也是一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它能用最少的丝,织成面积最大的网。蛛网,是自然界独一无二的悬索结构。北京工人体育馆大厅屋顶,就是悬索结构,造型美观,工艺先进。
万物生长靠太阳。车前子的叶子一般呈螺旋状排列,其夹角约137度,每片叶子都能得到最多的阳光。设计师们向车前子借鉴了调节日光辐射的原理,别具一格地建造一座呈螺旋状排列的13层楼房,每个房间都可以得到最充足的阳光。
仿生学是大有作为的一门实用科学技术,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发展前景十分迷人。
(摘自《科学与生活》1983年第2期)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泡沫塑料胶合板
美国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与传统的胶合板完全不同的新品种。
它是采用一种新型的泡沫塑料制成的,在夹层中间夹有玻璃纤维,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复合树脂胶。
这种塑料胶合板不仅坚固、轻便,还可以在任何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变形、不脆裂,并有隔音作用。
新型胶合板非常适于做国防、科研和一些特殊要求的建筑设备材料。
(肖允岐)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从木屑中提炼高养分饲料
苏联学者研究从木屑中提炼维生素粉和蛋白质饲料技术。据称,用一种菌可以从木屑中分解出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原糖和其它重要养分。这种饲料呈絮片状,带有粮食的香味,营养价值不亚于中等品质的干草。 (谢海仁)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稻壳制成的颗粒饲料
日本设计了一种制造颗粒饲料的新装置,用它把稻壳磨碎后加水制成粒状饲料。其特点是:(一)含水率在百分之十五以下,颗粒体积只有稻粒的六分之一;(二)易于牲畜进食和消化;(三)不用加粘合剂就能成团。据计算,稻壳制成颗粒饲料的成本加上运输费用,只有普通稻草饲料成本的一半。 (青 然)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耐火纺织品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不怕火烧的新型纺织品,它是采用碳素纤维织成的,能够经受住九百度的高温而不燃烧起火。这种新型的碳素纤维纺织品,非常适于制做消防服装、军工用品及科研设备。
(晓 云)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用陶瓷制造发动机火花塞
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将生产一种小座车,其柴油发动机燃烧室火花塞在世界上首次使用陶瓷制造。
火花塞一向用金属制造。由于金属热传导性强,难耐高温燃烧,成为柴油机特有的噪声和震动源之一。该公司应用氮化硅系材料制成了陶瓷的火花塞。火花塞内的燃烧温度从现在的摄氏六百度提高到八百度,大大改善了发动机的点火性能,减轻了噪声和震动。
(科 燕)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制糖废水可用来生成沼气
一般糖厂采取化学方法将甜菜中难以挤压的糖汁浸出来,产生的大量废水便成为难以处理的污染物。意大利布郎诺糖厂将这些污水利用起来生成沼气。办法是先将废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进入沼气池前再用酸或碱中和一下。沼气池里装有很多石块,目的是为了使甲烷菌附着上面,有利于生成沼气。这是目前欧洲生成沼气的最新技术。 (公 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