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论坛

请重视海洋渔业的生态平衡
许涤新
水域生态系统是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组合。水域环境发生变化,生态平衡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人们对水生生物的利用,也会在不同程度上给水域生态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渔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海洋环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但人为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些环境因子,如水温、海流、气候等,人为的因素影响比较小;但有的环境因子,也可受到人为的影响。比如,向海洋排放有毒废水,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向海域施放肥料,设置人工鱼礁,可以造成有利于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人工放流某些生物种类,改变水域生物区系组成,可以增加水产资源。
海洋环境遭受石油、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是一个影响海洋渔业发展的世界性问题。我国沿海的一些近岸区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例如渤海,每年有2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出现了水质恶化的赤潮现象,大连湾、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的水质污染尤为突出。大连湾由于海水污染,引起了海带腐烂、贝类死亡,原有7个海水养殖场,现在只剩一个。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监测资料分析,最近几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渤海的石油污染有减缓的趋势。这是使人高兴的事情。但是,随着海洋开发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防止石油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还是我们保护海洋环境,特别是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
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建设,也可以破坏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毁坏养殖鱼、贝类的场所。围海造田在增加粮食方面,不能说没有积极作用。但是,有些地区由于缺乏淡水,配套工程跟不上,围垦工程合拢之后,长期不能种植,能够种植的,生产粮食也不理想。不仅如此,不合理的围垦工程,还会影响水产养殖。例如厦门地区把杏林、马銮两个海湾垦为农田,种植粮食长期收不回成本。据前几年调查,生产价值100元的牡蛎,成本不到10元,盈利额为90元;种植粮食,每100斤要亏本5元。可见,把适合养殖的海涂围垦为农田,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是很值得考虑的。
渔业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海洋生物(渔类)资源,是再生资源,它是受着生态规律的制约的。人们如果不顾客观存在的生态规律的制约,而片面地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办事,那么,各种鱼类的再生能力就会受到破坏。在旧中国,由于捕捞能力低,大量海洋生物资源,自生自灭,白白浪费。解放后,水产事业有了发展,捕捞能力也逐年在增加。但是,近年来,却出现捕捞过度的现象,许多鱼种的再生能力,受到严重危害。例如渤海的带鱼、小黄鱼,由于连年过度捕捞产卵亲鱼和幼鱼,现在已难形成渔汛;东海也出现过度捕捞的现象。如上所述,沿岸海面的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而近海水域的渔业资源,受害虽然较小,但捕捞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不管大小,不管亲鱼和幼鱼,一齐捕捞。资源组成变化频繁,其趋势是长生命周期的传统优质捕捞对象,为短生命周期的新兴低质捕捞对象所取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对于海洋渔业,必须从全局出发,既考虑当前的利益,也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因此,对于那种认为海洋生物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主观看法,对于那种“只捕不养”、“养一年不如捕一网”、“不歇伏,不休渔,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竭海而渔的办法,必须加以纠正。竭海而渔,“用过了头”,资源就会枯缩。现在,我国沿岸和近海某些地方的做法,实质上就是“用过了头”的做法。据说,渤海在1978年8、9月间,约有1,400只捕对虾船,在渤海拖了一个月,平均每处海底,被拖过33次。这难道不是在“竭海而渔”吗?还有被群众称为“绝后网”的底拖网和密目网,严重地毁灭经济幼鱼。1973—1977年秋捕对虾时,捕获7种主要经济幼鱼56,652吨(约65亿尾);换算成两年后成鱼的可捕量,可达30多万吨。这就是说,单滥捕幼鱼这一项,就使我们少得到30多万吨的成鱼!这并不是在增产,这是在破坏!
要解决合理利用的问题,当然要以因地制宜为条件,而合理利用的要求是:用,要有一个限度,不要盲目追求高指标。不仅如此,还要坚持“又用又养、养用结合”的方针。养的问题,不仅包括人工养殖,而且包括人工增殖,如有计划地留下足够的、适当群体组成的基本资源数量,就可以延续后代,保持一定世代的强度,为捕捞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不捕幼鱼,以及伏季休渔等过去行之有效的措施。当前,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和养殖在产量上的比例是9∶1,养殖比重如此之小,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有的同志提出养殖要大于捕捞,使两者对比成为6∶4。这是一个使人神往的建议!
为了保证沿岸和近海的养殖,那就必须面向外海的深水去发展。由于技术经济的原因和旧的习惯势力,从六十年代初期算起,整整经历了二十年,仍停留在试验阶段,不仅未取得生产实效,每年还要亏损1,000万元。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能望海兴叹。发展外海捕鱼,在目前虽有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决不能使我们一筹莫展。由近海到外海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有的同志提出将来的目标,不妨把沿岸、近海、外海的渔场产量的比例定为2∶2∶1,如果做到这一点,“高效型的渔业生产结构”就可以建成。这是需要我们长期地作出艰苦的努力的。


第3版()
专栏:建议

调整化肥比例 提高肥料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 刘更另
目前,我国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存在着氮、磷、钾化肥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三十多年来,氮肥工业总投资占化肥总投资的80%,结果,氮肥发展快,磷肥发展慢,钾肥几乎是空白,矛盾非常尖锐。六十年代,一斤标准氮肥可以增产粮食3斤到5斤;现在,由于磷钾肥配合不上,每斤氮肥只能增产一斤多,有些严重缺磷缺钾的地方,增施氮素化肥,甚至还导致减产。农民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说这是:“无事讨劳累,花钱买减产。”
看来,提高化学肥料的效果,首先要调整化肥比例,保证平衡施肥。当前至关重要的是,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磷钾肥生产。至于氮肥生产,主要是提高质量,减少损失(全国每年在装运过程中挥发损失氮肥一百万吨),提高经济效益。如果不调整氮、磷、钾化肥的发展速度,继续大量生产氮肥,化肥比例失调问题会更加严重,从而破坏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区系,恶化农业生态环境,给农业生产留下严重的后果。
为了尽快缓和氮、磷、钾肥比例严重失调的矛盾,可把有限的磷、钾肥与氮肥配合,制成各种比例的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或称多营养化学肥料,比单营养肥料有更多的优越性。它不仅节省包装运输费用,贮藏使用方便,而且浓度高、养分多、肥效长,能全面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比单施某一种肥料有更高的增产效果。例如,在我国华北地区,单施氮肥,每斤标准肥可增产粮食1.4—2.5斤,氮磷配合每斤标准肥可增产粮食2.5—4斤,效果提高将近一倍。长江以南水稻区,光施氮肥,每斤硫铵可增产稻谷1.6—2.7斤,配合施用钾肥,每斤硫铵可增产稻谷3.4—5.2斤。很明显,在北方推广氮磷复合肥,在南方推广氮钾复合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生产的磷酸铵复合肥,含有效成分64%,据全国346个肥效实验点的统计,对水田、旱地二十多种作物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每亩施“磷铵”30斤,平均增产30%以上。可以断言,复合肥是今后化肥发展的方向。
提高肥料效果,还要走有机肥料和化肥相结合的道路。绿肥和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度,减轻土壤冲刷,保蓄更多的土壤水分。不仅如此,豆类绿肥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使其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氮肥;十字花科植物能活化土壤中的磷素,使其从不可给状态变为植物能利用的状态;还有一些绿肥能富集水和空气中的钾素,从而改善土壤中钾素供应状况。所有的绿肥、有机肥,都能给土壤有益微生物提供有机能源,使其繁殖与活动。实践证明,凡是有机肥施得多的土壤,营养元素都比较丰富,同时还能保证化肥发挥更大的效果。
此外,适当进口磷钾肥或磷钾矿产品。这对保护、积累我国的磷钾肥资源有着深远意义。


第3版()
专栏:当代科技

人工智能的崛起
童天湘
机器有智能吗?只要把人的智能赋予机器,机器就有智能。这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还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出现电子计算机以后,这种愿望才成了现实。
到五十年代中期,人工智能崛起了。1956年,美国学者纽艾尔、J.C.肖和塞蒙编制一个叫做“逻辑理论家”的计算机程序系统,一次就证明了怀特海和罗素的名著《数学原理》的几十条数理逻辑定理,整个证明过程都是机器自动进行的。把人证明定理的智能赋予机器,标志着人工智能的真正开端。1962年,工程师塞缪尔编制一个下跳棋的程序,不仅战胜了设计者塞缪尔本人,而且打败了曾经是美国一个州的棋赛冠军。1980年,我国数学家吴文俊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学定理,还发现了两条新定理,进一步表明创造性思维也能模拟,复杂的数学演算,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解决。
现在,人工智能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新领域——知识工程,其中最“热门”的是专家系统。之所以叫做专家系统,就是先把专家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经验赋予机器,再将应用对象的有关参数输入机器,让机器自动地将两者加以对比,作出判断,其功能相当于专家的“会诊”,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美国已将一种探矿专家系统运用于石油开发,我国也将中医诊断系统应用于门诊。实际上,这是一种人工智力资源,已引起发达国家的充分重视。
人工智能的实践证明,过去通常需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机器也能解决,甚至解决得又快又好。可见,人工智能并非人类智能的简单复制,而是智力的放大。它是研究如何用机器去模拟和扩展人脑的智力功能。如果给计算机配上智能软件,就是一种智力放大器,或叫做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就是制造智能机器人。它也是一种智能机器。智能机器是机器发展的质变。以往人类使用的工具,从原始石器到近代机器,都只是体力的放大,是人手的延长。现代射电望远镜和电子显微镜,也只不过是感官的延展。只有智能机器才是人脑的延伸,可以代替繁杂的脑力劳动。如果说,在蒸汽机之后有了工具机才导致真正的工业革命,那末,在电子计算机之后有了智能软件便导致了新的工业革命。于是,自动化便进入智能化,计算技术便发展为智力技术,并且成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说,电力技术到最后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强有力的杠杆,那末智力技术到最后就终将成为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差别的强有力的杠杆。
就世界观和认识论而言,人工智能有深刻的意义。智能机器不仅是智力的物化,更重要的是物化了的智力。以往的唯物论只承认物质的东西产生精神的东西,现代唯物论还要承认精神的东西能用物质的东西再现出来,特殊有机物人脑的思维活动能用无机物机器的程序过程再现出来,从而证明人脑与机器、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的基础是信息处理,但不意味着思维活动可以归结为信息处理,从而迫使人们进一步去揭开人脑之谜,探讨思维的机理。有人认为,在今后若干年内,探讨人脑活动的主要信息流,将不是来自脑科学,而是来自人工智能。其影响可见一斑。


第3版()
专栏:科学信箱

硼与棉花结铃编辑同志:
我们这里今年棉花长势不错,但在开花时花瓣却展不开,或露出少许花瓣,很快就由白变红,自行脱落。这是怎么回事呢?
江苏一农民读者读者同志: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微量元素,缺少哪一种微量元素植物都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甚至会死亡。来信介绍的棉花“蕾而不花”以及其它地方油菜“花而不实”等现象,都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硼的原故。
近年来,有些地区采取花期叶面喷硼的办法,基本上防止了这种现象,解决了生产上的一个难题。叶面喷硼的具体方法是,将硼溶解为万分之五至千分之一浓度的水溶液,在棉花的蕾前期或蕾期,用喷雾器向棉花秧的叶面喷洒一次,开花期再喷一次,就可保证棉花结铃。如果发现已落花再喷硼就迟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周世恭


第3版()
专栏:

“笼养苍蝇”的经济效益
于光远
苍蝇是四害之一。但这是指那些自由地飞来飞去传播疾病的苍蝇。当它们被控制起来,关在笼子里,事情就向反面转化了,有可能成为饲料中蛋白质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从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的一位同志那里听到介绍说,在天津的一个公社养鸡场里,这样的“转化”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个养鸡场的同志从北京市饲料研究所懂得了科学的道理,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引进了优良蝇种,通过简便而科学的方法集中蝇卵,使蝇卵在其适宜的物料上成长为蝇蛆,再把蝇蛆和其他饲料配合使用喂养蛋鸡,其效果非常之好。
在这里,科学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干蛆含粗蛋白59.39%到63%,粗脂肪12.6%,同鱼粉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差不多(秘鲁鱼粉含粗蛋白60.4%,粗脂肪8.4%)。蛆粉和鱼粉同样含有禽畜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也含有相当数量的钙和磷。实践后的结果是:每只鸡每天多吃10克鲜蛆,试养110天,产蛋个数和重量都提高11%。在用蝇蛆取代鱼粉的实验中,蛋鸡每天吃15—20克鲜蛆即可满足其动物蛋白的需求量。
再算算钱账,根据那个公社养鸡场的材料,只要管理得当,每平方米培养面积每天可产一斤鲜蛆,而每斤鲜蛆的物质消耗仅值二分钱。连同人工饲养费,成本只有七分。以四斤鲜蛆折合一斤鱼粉计算,只有秘鲁鱼粉在我国的市场价格的40%。按照这样的成本计算,投资4.47元就可以多产蛋320个,重46.6斤,增加收入54元。而且,用作培养鲜蛆的物料,使用后仍可肥田或做沼气原料。
笼养苍蝇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它的经济效益是完全肯定的。专家们对这也已经作过鉴定。建议在全国普及和推广。技术方法我在这篇短文中不想写。我想,向我介绍这一经验的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那里会有这方面的资料。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不要忘了只有把苍蝇控制在笼子里,它才不是害虫。如果让它自由地飞来飞去,那么它们就不是营养源,而是疾病的传播者了。笼外的苍蝇我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消灭它。同时为了保持蝇种的优良,也不容许杂蝇飞到笼中去。在推广笼养苍蝇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保护生态环境这件事也十分重要,一定要同时抓起来。


第3版()
专栏:科技人物

闯洋荡海的女科学家
——南京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王颖
新华社记者 陈保廉
不久前,在国家海洋局召开的海洋专家座谈会上,一个中年女海洋工作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她是一年前从加拿大学习归来的南京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王颖。
王颖今年48岁。她从小就爱上了大海。17岁,她开始在南京大学读地理专业;四年后,她在北京大学当地质研究生。她还是研究生时,就带领同学下海测量了。后来,她作为南京大学的教师,又多次和学生一起到天津新港、秦皇岛油港、黄岛油港、汕头港、湛江港、三亚港、北海港等港湾码头,观测地貌,分析泥沙来源。在几年的时间里,她的足迹遍及黄海、渤海和南海海岸。
1979年到1982年,她在加拿大进修期间,浩瀚的大西洋成了她观测的场地。她参加了大西洋上被称为“魔鬼三角”的百慕大海域深海平原埋藏原子能废物的可能性研究。为了探索海底的奥秘,她还一度钻进了密封的深水潜水器里,沉到200米的海下。她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深潜器的海洋地质工作者。
这位女海洋工作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当她在大西洋西岸工作时,她的丈夫、海洋地质学者朱大奎与她隔洋相对,正在大西洋东岸协助非洲的毛里塔尼亚进行建港工作。王颖几乎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是献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理想,推动她在巉峻的道路上,不断向海洋地质地貌科学的高峰攀登,并且做出了成绩。
王颖为我国不少港口的选港建港提出了科学依据。早在1964年,她发表的论文《潮汐海滩的分带工作》,比英国著名学者埃文斯的潮汐分带研究早两年。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她先后完成和发表了五篇论文和一本专著。例如,她对加拿大开不列颠岛角海岸的动力地貌研究后,发表的论文《鼓丘海岸动力地貌》,是对这类海岸研究的最早系统著述,填补了这项研究的空白。她对海岸石英砂结构的研究,共提出了七个模式。而迄今为止,国际上只有美国著名海岸学者克润斯里提出过四个模式。王颖的模式中有四个是前人所没有做过的。她的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一些专家的很高评价。


第3版()
专栏:科学知识

解决城市水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工业节水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 朱济成
水是工业的血液。但是,工业用水造成了城市水源紧张。就以北京来说,城区和近郊区工业、农业以及自来水公司等系统,每年开采和使用地下水总量近9亿吨,其中工业用水近5亿吨,而工业循环用水率只达到40%,即约有3亿吨工业用水被排入下水道流走了。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也增加了污废水的排放量。
北京的情况告诉人们,应该把工业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源问题的重要方向。根据国内外资料,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冷却水的重复使用 在工厂推行冷却塔和冷却池技术,可使大量的冷却水得到重复利用,并且投资少,见效快。我国一家塑料厂投资数万元设置冷却塔后,生产1吨塑料由耗水300多吨降至40吨,水的回收率达到80—90%,一年节约水费近3万元。如果我国冷却水重复利用率都达到70%,那么全国每天可节水400多万吨。
回收利用废水 建立工业用水的封闭循环系统。天津一家造纸厂采用这种方法实现工业循环用水后,日耗水量由3,000吨减少到300吨,节水90%。
循环用水 在化工、电镀、印染纺织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推行逆流漂洗的循环用水技术,利用后一道工艺排出的较清的水供前一道工艺使用。电镀和印染行业采用这项技术后,至少可节约30%的工业用水。
革新工艺,采用新技术 加拿大一家炼油厂用汽冷代替水冷,使炼制每吨原油的耗水量降低到0.2吨。用热水代替蒸汽供热取暖,可节省用水量三分之一以上。
用次水代替好水以及废水的交换使用 靠近海边的钢铁、化工、发电等工厂,可用海水代替淡水冷却。滨海城市也可将海水用于清洁卫生。在我国北方的大、中城市里,可用水质较差的浅层地下水来代替优质深层地下水。青岛22个工厂企业采取废水交换使用方法,每天节约用水3,400多吨。
近两年来,我国一些城市节水工作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就全国的水平来说,与其他工业较发达国家60—8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各大、中城市在工业节水方面还是具有很大潜力的。


第3版()
专栏:科学知识

吃得过咸易患高血压症
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人们摄食的食盐量与高血压发病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有人认为,食盐引起的高血压约占该病患者的85%。
食盐怎样导致高血压呢?人摄入的食盐进入体内被吸收后,参加血液循环,在经过肾脏时,被肾小球收集并排泄出去。肾脏的这种功能是由某些激素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衰退,激素对肾功能作用失调,导致肾脏排泄盐的能力下降,使盐在体内积累,就会引起血压上升。
为预防高血压,必须从婴幼儿期做起,减少食盐摄入量。成人食盐量每日最好保持在5克左右,少一些更好。
李书祯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采用激光雕刻图案
民主德国瓦伊斯瓦尔市鲁申茨克玻璃器皿制品厂的技术人员,采用激光技术,在玻璃制品上刻出新奇美丽的花纹和图案。这种绘画工具就是一个微型激光发射器。激光束在绘画雕刻师的操纵下,能够灵活自如地在玻璃器皿上刻绘出各种装饰图案,如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和山水风景等美术作品,给玻璃制品增添了新的光彩。
(运其)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节省能源的机帆船
日本船用机器开发协会研制的一艘电脑化机帆船——新爱德丸,已于去年下水投入使用。这艘船全长66米,船体最宽处10.6米,船身深5米,发动机为1,600马力,帆高12.15米、宽度为8米,平均时速为12海里。
这艘船利用风力做辅助动力,两张帆可根据风向,由电脑自动调节张合大小及方向。据称,该船比同样大小的机动帆船节省一半能源。
(王永秋)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新颖的饮水净化法
芬兰的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离子发生器,可以净化饮水。这种离子发生器把空气压入水中,利用水中氧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的原理,使水中污染物发生氧化作用后,沉淀到水底层。同时,还可将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的藻类等小生物杀死,使饮水达到标准净化程度。专家们认为,用这种净化法,不仅可以净化日常生活用水,还可以净化工业废水、游泳池里的水和水库、湖泊中的水。
(何支)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带电脑的人造腿
美国费城的一位青年在摩托车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腿,装上一条由电脑控制的人造腿后,能自如地走路。这条由电脑控制的人造腿装置,以九个电极连接在病人断腿的不同部位肌肉上,事先将病人头脑里想走路、伸腿等动作时肌肉的电脉冲记录下来,编制成电脑指令,来驱动人造腿作出跨步、抬腿等各种动作,而且能躲避障碍,绊倒后还能爬起来。
(辛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