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农民支援国家建设 建设单位关心农民
  山西化肥厂和山西铝厂做法不同效果不同
化工部第二化工建设公司干部和工人,在建设山西化肥厂过程中遵纪守法,爱护当地群众的一草一木。
这个公司是去年9月份来到山西潞城县,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山西化肥厂的建设的。他们开始兴建生活区时,正是秋收季节,一些青年工人到农民地里掰青玉米。公司领导干部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对这些青年工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组织全体干部和工人学习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职工认识到,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要取得当地群众支持,我们施工队伍必须遵守群众纪律,爱护群众利益。公司主要负责人还到农民家里道歉。农民赞扬他们“真和当年的老八路一样!”
这个公司的干部和工人不仅遵守群众纪律,还在建设施工中千方百计维护群众利益。去年秋天,建设需要占用五里后大队200多亩快要成熟的谷子地。公司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推迟20天动工,等农民把谷子收了后再抢工期。农民满意地说:“你们处处为俺们农民着想,和俺们真象一家人!”
与山西化肥厂相反,山西铝厂和一些施工单位违反群众纪律,侵犯群众利益,造成了不良影响。
座落在河津县的山西铝厂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承担这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有8个施工单位,近万名职工。由于一些施工单位忽视思想教育,所以工地上经常发生一些违反群众纪律、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据禹门公社一位负责人反映,去年秋收时有些工人随意跑到工地附近农民的地里掰玉米棒,在棉花地里糟踏棉花。农民一再向建设单位反映,一些施工单位的领导却置若罔闻。
由于这里经常发生一些侵犯农民利益的事情,所以这里的一些施工单位和周围一些社队农民的关系比较紧张,有的人借机到工地闹事,多要赔偿费,有的人乘机偷盗国家施工物资,有的人故意断路、挡工,给正常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
新华社记者 曹文龙


第2版()
专栏:

  起用了能人 节省了能源
——上钢三厂发挥技术人员作用纪事
  本报记者 周永康
提起能源,人们很自然地想到那些乌金似的煤块,或者泉涌般的原油。然而,在上海,近年来人们注重开发一种能量更大的“能源”。每年都要耗用大量能源的上海第三钢铁厂开发了这种“能源”后,节省了能源,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
“岩层”被掀掉以后
来到上钢三厂,能源科副科长杨振锟滔滔不绝地介绍这个厂在节能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今后的规划。谁会想到,这位五十刚出头的中年工程师,竟是十年动乱中的“现行反革命”。
1956年,他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跨进上钢三厂不久,就被当时的一位厂长一眼看中,把全厂轧钢加热炉节能工作的担子放在了他的肩上。正当大有作为的时候,十年动乱的狂风恶雨扑灭了他心头的火焰。
“四人帮”垮了,压人的“岩层”被掀掉了。厂党委在1978年底,正式宣布给杨振锟平反,把他调到第一薄板车间工作。这是全厂加热炉最集中的一个车间,大大小小炉子共有50多座。十年动乱,这些炉子的能耗有增无减,浪费了大量能源。杨振锟一到这里,就抓紧改造炉子。一个寒冷的夜晚,杨振锟在六号加热炉上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还在车间同夜班工人一起挑灯夜战。车间主任再三劝他休息,他嘴上答应腿不动,大家只好连推带拉把他送到车间办公室睡个觉。第二天清早,他又出现在炉旁的早班工人中。
不过两年的时间,7座本来烧油的加热炉和常化炉全部被改成了烧煤气,省下了大量的燃料油;30座退火炉全部装上了预热器,煤耗减少了15%……全厂各个轧钢车间,慕名而来,杨振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全部教给大家。
在上钢三厂第一轧钢车间的值班室里,两位干部正促膝谈心。一位是技术组组长方伦锜,另一位是车间党总支副书记谢孝同。
多少年来,方伦锜工程师背着一个很重的思想包袱——商人家庭出身,父亲还有政治历史问题。方伦锜想,象我这样出身的人,入党是一辈子无望了。来到上钢三厂以后,他不声不响地把自己埋在技术资料堆中,勤勤恳恳地抓节能工作,把要求入党的念头,锁在心灵深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温暖着方伦锜的心,他终于第一次向谢孝同表露出了夙愿。
谢孝同了解方伦锜的苦闷,但他也一直不敢主动地去打开方伦锜心上的这把“锁”。这天,他见方伦锜露了真情,也谈出了自己的重重顾虑。他觉得按照方伦锜的表现,早就应该考虑方伦锜的入党问题了,但过去“左”的紧箍咒束缚着自己,唯恐被人说“右倾”,因此,宁可“小心一点”。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谢孝同思想上的紧箍咒也砸碎了。
1981年底,方伦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夙愿,他真象一团烈火炽烈地燃烧起来了。这几年,他在“一轧”二工场的三号加热炉上作了不少改进,油耗比过去降低了20%,被冶金部评为全国四座节能特等炉之一。方伦锜先后3次被评为车间、厂部和上海市冶金局的先进生产者。
“精神坑木”的支撑
中板车间的女工程师包惠钏,在炉子上“动手术”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1980年,包惠钏在燃油加热炉上采用了“半热滑块”的新技术,头几个月比较正常,不但油耗大大下降,钢板的产量也有提高。一天,车间里准备在这只改进过的炉子上轧制一批汽车上的大梁钢板,由于两根炉筋上滑块的接触点安排得不合理,出了事故,被迫停产。包惠钏急得满头大汗,一时想不出好办法。有人说:“这种炉子轧这种钢板没有把握,干脆改过来算了,油耗多一点就多一点。”正在外面开会的车间主任李德智,听到炉子上出了毛病,立即赶回工厂。他仔细观察了炉内情况,斩钉截铁地对包惠钏说:“失败有什么要紧,找出原因,继续搞下去嘛。”
李德智,工人出身的干部,十分懂得节能工作越深入,技术上的难度就越大,技术人员的作用就越重要。他对包惠钏说:你放开手搞,碰到困难,我们支持你;试验失败,我们来承担责任。李德智的态度,正象煤矿里一根根坚实的坑木支柱,顶着煤层的压力,保护着包惠钏的闯劲。
“加法”和“减法”
最近四年,包惠钏搞了10多项改革。中板车间里3座加热炉,都从三等炉升为特等炉。去年每吨中板的油耗又降低了5公斤。同四年前相比,油耗降低了50%以上。这里确有个“加法”和“减法”的问题。
上钢三厂这几位工程师,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节约能源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全被评为上海冶金系统的先进生产者。他们同全厂两万名职工并肩战斗,把上钢三厂的能耗“压”了下去。这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钢铁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短短四年里,能耗方面发生了许多大变化:
四年前这里平均每炼10吨钢消耗的煤炭,现在可以用来炼12吨钢;
四年前这里平均每轧10吨钢材消耗的油,现在可以用来轧16吨钢材;
四年中节省下来的煤,如果用火车拉,可以装满1万多节车皮;
四年中节省下来的油,一艘10万吨级的油轮还装不下;
四年后的今天,这个厂耗用的煤、油等能源,总量比过去略有减少,而生产却增长了三分之一,正象人们所说的那样,起用能人上做了“加法”,能源消耗上就做成了“减法”。
这个厂一年上缴给国家的利润,已达4.5亿元,等于两个上钢三厂。
当人们看到上面这些发人深思的数字,一定会称颂前面提到的那几位工程师,也一定会赞美那几位积极开发“能源”的厂长、车间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吧。这些党政干部中间,有的也是很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的并不熟悉节能的复杂技术,但他们都知道:若要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就必须先用好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内在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上钢三厂的这些党政领导干部,难道不正是最好的“思想工程师”,不同样是一些“能人”吗?
说到节约能源,利用能源,有人只把眼睛盯着煤、汽、油,看不到人的作用,看不到知识和技术的力量。因而在一些单位,尽管油、汽、煤都不缺,生产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另一些单位,缺煤、缺汽、缺油,但因为发挥了人的作用,生产效果反而好,上钢三厂就是属于后一种。


第2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放宽政策
  玉溪地区给社员划分自留山
本报讯 记者邱敬东、张炳森报道:云南省玉溪地区进一步放宽有关政策,打破框框给社员划分自留山,并积极帮助农民尽快绿化荒山。据不完全统计,去冬以来,已划分自留山30多万亩。
玉溪地区共有三百多万亩荒山。近两年来,地、县要求社队尽快给社员划分自留山,但直到去年秋天全区才划分了十来万亩,真正造了林的更少。去年底,地委经过深入调查,提出三个不受限制:不受荒山面积限制,三百多万亩荒山都可以划分给农民;不受好山赖山(指土质)的限制;不受平均数的限制,有能力的农民可适当多划分些。
为了使自留山尽快绿化,地区每年拿出财力的10%帮助农民植树造林。农民自己育苗,与集体育苗一样对待,依据树种的不同,每亩补助70到120元。凡是造林的,当年每亩补助4元,以后三年进行幼林抚育,每年每亩补助两元。
玉溪地区扩大自留山的办法今年开始见效。元江县味哩公社有荒山3万亩,现已划定22,000亩。今春以来已种下树苗300多亩,另有可种植的苗木5,000多亩已经育好,只等雨季一到,便可上山。


第2版()
专栏:

  天津国际邮件交换站投入使用
新华社天津6月1日电 (记者马魁君)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天津国际邮件交换站已经建成,今天正式投入使用。
天津国际邮件交换站设在塘沽,专门经转由天津港进来的国际邮件。这个交换站的五层楼房内,装有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机械分拣装置,并采用微处理机技术控制。长长的自动输送带代替了车拉人扛邮袋的繁重劳动,大大提高了邮件传递的时效。


第2版()
专栏:

  阳尾大队自办小水电
  一年节柴一千多立米
本报讯 通讯员何砚平报道:福建省寿宁县清源公社阳尾大队,过去群众生活烧柴得不到解决,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大队附近的几座山几乎成了秃山。1981年9月,大队建成一座200千瓦的水电站,除满足群众照明用电外,80%的电能用于烧饭和农副产品加工,以电代了柴。
现在,全队252户,已有243户装上了电灯,186户使用电炉和鼓风机做饭。群众用电,每度电只花4分钱,既经济,又卫生。以往,每户农民每年要烧很多柴片,全大队一年要消耗木材2,800多立米。以电代柴后,每年可节省柴片1,300多立米,全大队的6,000多亩森林得到保护。


第2版()
专栏:

用租赁方式引进的十九套地膜专用设备
  六月一日举行投产剪彩仪式
据新华社北京电 (新华社记者丁根喜、本报记者邢凤炳)我国从日本引进的19套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生产专用设备,6月1日在北京塑料制品厂举行了投产剪彩仪式。
为了扩大地膜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中国租赁有限公司用代筹资金进行租赁的方式,为北京塑料制品厂引进了生产地膜的专用设备。从谈判到设备引进、试车投产,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据了解,这19套地膜专用设备可覆盖农作物80万亩。
出席剪彩仪式的有: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北京市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日本普拉克株式会社、日本明和产业株式会社和日本有关银行的代表。


第2版()
专栏:

  北京聘燃气专家担任顾问
为尽快解决首都人民烧煤气难的问题,北京市人民政府聘请6名燃气专家担任顾问。他们是:著名的煤气化工专家、煤炭科学研究院煤化所顾问汪寅人,中国广安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沈昌炽,化工部科技局副总工程师李正璞,机械工业部研究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陈洪钟,煤炭科学研究院煤化所气化室主任古永辉和工程师徐智渝。
6月1日上午,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副市长韩伯平同这几位专家见了面。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经济短波
  河北小麦丰收已成定局
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的河北省,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据省农业部门汇总各地的留有余地的上报数字,全省3,600多万亩夏粮作物总产将比丰收的去年增长一成以上。全省最南部的大名县已于5月30日开镰。
  永福县种罗汉果六十万株
素有“罗汉果之乡”称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积极种植罗汉果。据4月20日统计,全县已新种罗汉果苗60万株,加上原有的133万株,全县共有193万株,平均每人8株。今后将大大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据新华社)
  链式玻璃钝化炉研究成功
天津第三半导体器件厂工程师王占存,最近同工人一起从今年初开始,仅用了3个月时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链式玻璃钝化炉,经试验,性能良好,使生产电视机用的玻封二极管的工效提高20多倍。


第2版()
专栏:

  “以电代柴”好处多
 ——四川“三州”林区调查
  本报记者 彭自襄
四川省阿坝、凉山、甘孜三个自治州,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县级机关、学校、工商企业以及部分社、队,实行“以电代柴”,为保护这三个州的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发挥了作用。
阿坝、凉山、甘孜三州幅员辽阔,又是四川的主要林业基地,总面积占四川全省的51.7%,森林蓄积量占全省森林总蓄积量的78.1%。但是由于当地主要靠砍树作柴烧,森林消耗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凉山州近三十年来森林资源消耗量即达9,100万立方米,折合原木2,900万立方米,其中,作为燃料烧掉的约占总消耗量的50.5%,年损失产值3,050万元,损失税利833.3万元。
“三州”森林资源每年的消耗量大于生长量,以致覆盖率越来越低。由于森林过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生态失去平衡,给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大。
这三个州的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到1982年,“三州”的地方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增加31.12%和33.67%,使“三州”人均有电量高于全省人均有电量的一倍。这就为“以电代柴”,保护森林资源打下了物质基础。
为了推行以电代柴,从1981年起,三个自治州政府实行电价优惠政策,并在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积极扩建通电线路、设施,大力发展民用电炉和水阻负荷。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一季度,“三州”已在城镇、森工部门和部分公社、生产队,安装电炉21,500个,安装电热水阻器22个。这些电热水阻器把大量的丰水期电能和低谷区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起来,随时供生活、生产用热需要。一个每小时产气量0.15吨的电热水阻器,每晚储转化的热能可保证供应一个有200人的单位全天煮饭、洗澡和洗衣用。
这三个州开展“以电代柴”,带来很多好处:
节省了大量木材,保护了森林资源。据有关行家调查,每个电炉以1,200瓦计,年平均可节省烧柴折合原木2立方米,或节省煤炭近2吨。“三州”去年仅此一项,即节省折合原木45,000多立方米,使大片森林资源免遭破坏。
方便群众,清洁卫生。凉山州民族师范学校有师生员工1,000多人,过去每月烧煤10多吨,开支200多元,但是每天只能烧开水两吨,满足不了师生生活的需要。现在改用水阻器利用下半夜余电烧开水,每天可供应开水20多吨,同时校办食堂还用电热蒸饭,每月支付的电费比过去支付的煤炭费用还低。甘洛县胜利电站为100多家彝、汉族农民安装了电炉,大家用电炉煮饭、煮猪食,既方便又卫生。有的户把电源开关安置在床头边,半夜醒来顺手把开关打开,天亮即有熟食喂猪。昭觉县附城区酒厂用电热代替烧煤、烧柴,每天可省十多元燃料费。昭觉电厂的水泥电杆车间,用电热蒸气养护水泥电杆,只要四个小时即可脱模,比自然养护时间缩短大半,每年盈利2万多元。
增加电力企业收入。昭觉电厂近三年利用剩余电力安装电炉、水阻器,使每度电的售电成本由七分钱下降到四分四厘钱,实现超额利润6万元。把夜间有余的电能转化为热能,也可使电机机组昼夜运行负荷平衡。


第2版()
专栏: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介绍

  东江——湖南最大的水电站
  新华社记者 文伯其
目前湖南最大的水电站——东江水电站的大坝坝基开挖已进入尾声。建设者正为浇筑我国在建电站中最高的一座双曲拱坝作准备。
东江水电站的大坝建在坚硬的花岗岩基础上,采用了双曲拱坝坝型。大坝设计底宽35米,顶宽7米,坝高157米。大坝建成后,水库可蓄水81亿立方米,是湖南省水电站中最大的一个水库。按照设计,东江水电站将安装四台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为50万千瓦,第一台机组预计1986年发电。整个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发电13.2亿度。为了调节耒水的流量,保证下游工农业生产均衡用水,在东江水电站下游九公里处还将修建一个小东江水电站。
目前,湖南省并入电网的水电生产能力共有150万千瓦,但在枯水季节能发电的只有三分之一。湖南的枯水季节往往一年长达7个月之久,因此长期以来,工业用电得不到保障,群众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东江水电站的特点是具有多年调节作用。因为它的库容量大,丰水季节能多蓄水,枯水季节可以多发电,遇有干旱年景,它还可用历年积存的水发电。它发出的电,通过三条22万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并入湖南电网,在电网中起举足轻重的补偿和调节作用,湖南省枯水季节用电紧张状况将会得到很大改善。东江水电站还能在防洪、航运、养殖和工农业用水等方面发挥作用。使约一万亩农田免受洪水灾害。
东江水电站于1978年3月动工,去年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坝基开挖中,工程技术人员首次成功地将预裂爆破新工艺应用于坚硬的花岗岩地区。为确保今年汛后开始浇注混凝土大坝,目前,6,000名工程建设者正抓紧大坝坝基开挖的结尾工程,做好混凝土浇筑工程的准备。(附图片)
  曹波 绘制   新华社供稿


第2版()
专栏:

国营无锡大浮林果场茶场1982年每亩茶叶产值1,304.34元,创造了全省新水平。他们研制的“二泉银毫”,被评为省的优质茶。图为该场职工在采茶。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