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些阿拉伯国家紧急磋商
试图调解叙巴关系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一些阿拉伯国家正在采取积极行动,试图调解恶化了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关系。
叙利亚24日驱赶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之后,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于25日亲自主持内阁特别会议,研究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关系的最新发展。会上,埃米尔介绍了他就巴勒斯坦内部出现的严重分歧同其他阿拉伯国家元首交换意见的结果。当天,埃米尔派出使节带着他的信件访问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就调解叙—巴关系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进行紧急磋商,协调立场。
26日,科威特内阁继续讨论叙—巴关系。会后,内阁事务大臣侯赛因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内阁会议对法塔赫内部发生的分裂以及叙利亚同巴解组织之间出现的紧张状态表示十分遗憾。
侯赛因说,内阁会议强调,巴勒斯坦行动的统一是巴勒斯坦革命斗争的基本条件,巴解组织同叙利亚之间生命攸关的战斗关系要求优先给于支持和协调。
侯赛因最后说,内阁会议呼吁有关各方无论如何要摒弃次要分歧,要意识到阿拉伯民族目前所处的危险阶段,需要集中力量,共同对敌。
据沙特阿拉伯通讯社报道,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结束了对约旦和叙利亚的访问,25日晚上回到吉达。费萨尔是为了调解法塔赫内部分歧和叙—巴关系而访问这两个国家的,并向两国领导人递交了沙特国王法赫德的信。
据亚丁通讯社报道,民主也门主席阿里·纳赛尔25日同北也门总统萨利赫通了电话,就“阿拉伯局势的最新发展交换了意见,并对此协调了双方的立场”。消息说,同一天,阿里·纳赛尔还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通了电话。
另据报道,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长艾哈迈德·塔利布·易卜拉希米在阿拉法特被赶出叙利亚数小时后抵达大马士革,把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的信转交给阿萨德。这位外长在大马士革重申,“阿尔及利亚将继续支持巴勒斯坦革命,以使它解决自己的分歧,维护自己的团结和独立”。


第6版()
专栏:

一些国家领导人电贺我国新领导人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副主席乌兰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分别收到一些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发来的祝贺他们担任领导职务的贺电。
向李先念主席发来贺电的有:
菲律宾共和国总统费迪南德·埃·马科斯;
刚果人民共和国总统、刚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部长会议主席德尼·萨苏—恩格索上校;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罗纳德·里根;
澳大利亚总督尼尼安·马丁·斯蒂芬;
新加坡共和国总统琴加拉·维蒂尔·德方·奈尔。
向乌兰夫副主席发来贺电的有:
民主柬埔寨副主席乔森潘;
美利坚合众国副总统乔治·布什。
向彭真委员长发来贺电的有:
波兰人民共和国议会议长斯坦尼斯瓦夫·古茨瓦;
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议长小托马斯·奥尼尔。
向赵紫阳总理发来贺电的有: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罗纳德·里根;
菲律宾共和国总理塞萨尔·比拉塔;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理米尔·侯赛因·穆萨维。


第6版()
专栏:

哈比卜重返中东 打开撤军僵局未可乐观
本报大马士革6月27日专电 记者陈积昌、周国铭报道: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6月26日抵达耶路撒冷,开始了他的中东之行的第一站访问。随同他一起访问的还有他的助手、参加黎以美谈判的美国代表团团长德雷珀和参加巴勒斯坦自治谈判的美国首席代表费尔班克斯。
据报道,哈比卜一行这次出访中东的目的是为了打破黎以协议目前陷入的僵局,建立美国与叙利亚的“初步接触”,继续保持撤军问题的谈判势头。
自5月17日黎以协议签字以来,哈比卜已是第三次来到中东进行穿梭访问了。在前两次访问中,哈比卜曾要求访问叙利亚,都吃了闭门羹。此后,美国国务卿舒尔茨邀请叙利亚外长哈达姆访美,又被哈达姆以“公务太忙”为由予以拒绝。6月22日舒尔茨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不得不承认:美国为促使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的努力“遇到了真正的问题。”
此间观察家认为,美国在外交努力屡遭挫折之后,现在又派哈比卜再次出访中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黎巴嫩政府催促美国履行它的关于促使一切外国军队尽快撤出黎巴嫩的保证。二是贝京当局由于以色列士兵在黎巴嫩的伤亡日益增多,正考虑“缩短战线”,有可能单方面部分撤军。据报道,黎巴嫩将反对以色列这一打算,美国也并不赞成,它担心这将造成黎巴嫩的长期分裂,使黎以协议化为乌有,从而使美国在中东的计划前功尽弃。
据黎巴嫩报纸报道,哈比卜这次出访中东携带了一些“新的设想”,其内容主要是:以、叙双方从目前所控制的阵地各自后撤10公里,黎巴嫩和美国与叙利亚建立“初步的接触,”并建立一个黎、以、美三方军事委员会负责制定一个所有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的日程表。
据外交人士透露,沙特阿拉伯在努力说服叙利亚同意接待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费尔班克斯有可能作为美国的代表访问叙利亚。但是,人们认为美国的“新设想”在目前情况下难以为各方所接受。要取得撤军问题上的“突破”仍然困难重重。叙利亚仍然坚持反对黎以协议的立场。最近法塔赫内部的分歧和叙、巴关系的恶化也给黎巴嫩问题注入了新的复杂的因素,这一切不能不影响通过谈判促使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的进程。(附图片)
6月25日,住在黎巴嫩特里波利附近的巴勒斯坦难民集会,支持阿拉法特对巴解的领导。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纽约美籍华人和侨胞悼念廖承志
新华社联合国6月26日电 纽约各界美籍华人和侨胞共300多人今天下午在纽约举行追悼会,沉痛悼念廖承志副委员长逝世。
追悼会主席团主席、美东福建同乡会名誉会长任积龙在会上致悼词。他说:“廖承志先生的一生,是光辉革命的一生,是为祖国强盛和统一勤恳工作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建立了巨大的功绩。几十年来,廖承志先生继承父志,为祖国的振兴、统一辛勤操劳,在全国人民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华侨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任积龙呼吁侨胞要在爱国的旗帜下紧密地团结起来,为祖国统一和富强而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来纪念廖承志的逝世。
廖承志副委员长的生前友好,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学教授、83岁高龄的徐璋博士说,他同廖承志的友谊有60余年。他说,廖承志的逝世是国家一大损失。他希望大家共同奋斗,去完成廖承志的未竟事业。
纽约华侨社馆联合会主席陈金坚致悼词说:“廖承志先生为国内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和平统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特别是为海外侨胞做了很多工作,是海外同胞最亲切、最熟悉的中国领导人。”他说,廖承志的逝世是全国人民重大的损失,是广大海外侨胞“难以补偿的损失”。
在纽约的各界华人知名人士李汉魂和他的夫人吴菊芳、黎法兴、梅子强、陈永洽、沈策、郑忠高、刘文善、曾庆安、冯近凡、李北业、冯洪志等出席了追悼会。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和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总领事曹桂生也出席了追悼会。


第6版()
专栏:

巴解的人阵和民阵成立联合指挥机构
新华社大马士革6月26日电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的两个成员——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简称人阵)和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简称民阵)——今天在这里发表声明,宣布他们决定组成联合政治、军事指挥机构,统一负责这两个组织的政治和军事事务。
声明说,他们采取这一步骤不是要在巴解组织内部形成一个“轴心”,而是要对巴解组织的团结作出贡献和贯彻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的决议。
人阵和民阵是巴解组织中除法塔赫之外最有影响的成员。在法塔赫内部分歧问题上,他们曾呼吁法塔赫冲突双方不要使用武力、停止挑衅活动,主张民主协商解决分歧。阿拉法特被叙利亚勒令离开大马士革前,曾会见过这两个组织的领导人。
据叙利亚电台广播,今天下午,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会见了人阵领导人乔治·哈巴什,同他讨论了“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进攻”阿拉伯民族的危险。


第6版()
专栏:

卡利比批评欧洲共同体同以色列合作
新华社突尼斯6月26日电 阿盟秘书长卡利比今天在这里批评欧洲经济共同体决定重新实施它与以色列之间的财政经济合作议定书。他指出,这个决定“是同这些国家宣称的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相矛盾的”。他说,这个决定无疑将鼓励以色列的不妥协精神和它的侵略政策。他呼吁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承担起特殊的历史责任。
重新实施与以色列的合作议定书的决定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首脑会议上作出的。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都灵检察长被暗杀
新华社罗马6月27日电 意大利都灵市的检察院检察长布鲁诺·卡恰26日夜间11点多在住所附近遭枪击丧生。卡恰是在结束工作后外出散步时被一辆小轿车追上,车上有人向他开了两枪,然后又用机枪扫射,卡恰当场死亡。
事后不久,都灵一市民被电话铃声惊醒,听筒中有人说:“我们是红色旅,我们干掉了卡恰法官,你去告诉报界吧。”
卡恰正在对有组织的犯罪活动进行调查,他已发现有遭伏击的危险,平时外出一直有人保护。


第6版()
专栏:

日本参院选举揭晓 自民党取胜
自民党内主流派都增加了议席
新华社东京6月27日电 日本第13届参议院选举结果到今天晚上全部揭晓。执政的自民党比改选前增加3席,在参议院取得了137席的绝对多数。
这届选举的竞选活动是从6月3日开始的,投票在26日举行。日本参议院共有252个议席(目前空缺3席),这次改选一半即126席,其中50席从新实行的“比例代表制选举”中产生(原为“全国区选举”),76席从“地方区选举”中产生。这次选举的结果是:自民党获得68席(改选65席),社会党获得22席(改选26席),公明党获14席(改选14席),民社党获6席(改选6席),共产党获7席(改选5席),自由俱乐部联合获2席(改选4席),二院俱乐部获1席,福利党获1席,职员新党获2席,其它党派获2席,无党派获1席。这样,加上未改选的议席,在参议院中,自民党占137席,社会党占44席,公明党占26席,共产党占14席,民社党占11席,自由俱乐部联合占2席。
此间舆论认为,这是自民党在中曾根政权成立以后的第一次中央级选举中取胜,它将巩固中曾根政权的根基,增强了中曾根的信心。中曾根今天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准备入秋以后尽快召开临时国会,推行行政改革。
此间报纸认为,自民党在这次选举中取胜的主要原因是,自民党在经济回升、物价稳定、减少税收等问题上作了许诺,并且提出了兴办各种公共事业、改善教育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选民的好感。中曾根在竞选中说,在明年度的预算中,防卫费仍要控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1%以内,这一点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另外,舆论也认为,中曾根内阁成立后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在防止日本孤立、参与世界政治方面有所作为。一位日本财界人士说:“(中曾根)在国际上也积极地加强同西方的团结,国民已经正确地理解了这一点。”
据报道,在这次选举中,自民党内的中曾根派、田中派、铃木派等主流派都增加了议席,非主流派都减少议席,这将加强主流派对党内的控制。


第6版()
专栏:

匈副总理会见我经济体制考察代表团
据新华社布达佩斯6月26日电 匈牙利政府副总理马尔亚伊·约瑟夫今天在这里会见了以中国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廖李立教授为团长的我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考察代表团。双方在会见中就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表示要加强经济学家之间的人员交流。在访问期间,代表团同匈牙利经济学家就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并参观了匈牙利的一些工、农、商企业。


第6版()
专栏:综述

令人注目的叙巴关系
新华社记者 万光 芮英杰
大马士革报纸今天在头版用大字标题刊登了叙利亚政府昨天作出的决定: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离境,从今以后他不得再进入叙利亚。这表明,叙利亚和巴解的矛盾已经发展到尖锐的程度。此间阿拉伯人士都担心叙—巴关系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这将对中东形势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长期的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争取巴勒斯坦自决权的斗争中,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战士曾经在一条战壕里并肩战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他们之间又存在着矛盾,近一年来这个矛盾急剧地发展了。
去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解曾指责叙利亚同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使巴解处于孤军作战的地位。阿拉法特撤出贝鲁特之后,未把巴勒斯坦总部迁往大马士革,而迁到了突尼斯,叙利亚对此极感不快。去年10月,阿拉法特开始了同约旦国王侯赛因关于建立约、巴邦联的谈判,从那以后,一直到今年5月初,虽然阿拉法特多次来过大马士革,阿萨德总统一直没有会见他。
在多方的撮合下,阿萨德于5月3日会见了阿拉法特,但一周之后,巴解中最大的一个组织——法塔赫内部出现了反对阿拉法特的事件。事态不断升级,阿拉法特指责叙利亚干涉巴解的内部事务,出动坦克帮助反对派抢夺法塔赫阵地,封锁巴解的运输线,包围了巴解的一些阵地。叙利亚否认了这些指责。
巴勒斯坦人士承认,巴解各组织之间是存在着意见分歧的。在撤出贝鲁特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阿拉法特采取了以政治斗争为主的方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解组织内部一些人的情绪趋于激进,强调要进行武装斗争。但是,尽管有意见的分歧和对立,巴解绝大多数领导人和巴勒斯坦广大群众并不愿分裂。许多巴勒斯坦人说,是外部势力的介入使巴解组织内部矛盾激化了。
一些阿拉伯国家曾经对叙—巴矛盾进行了调解。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以及其它不少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派其使节纷纷前来大马士革。阿拉法特也曾访问一些国家,希望得到帮助,但是都没有结果。昨天,阿拉法特被通知离开大马士革的时间比沙特外交大臣到达大马士革的时间早了15分钟,这意味着叙利亚的决定是不容改变的。阿拉伯舆论担心,叙利亚与巴解组织关系的恶化,巴解组织内部的分裂,将导致整个阿拉伯世界力量的削弱。阿拉伯人士根据历史的经验指出,以色列必然会利用巴解组织和阿拉伯的分裂和削弱,伺机进行新的扩张挑衅。
怎样来设法弥合叙利亚同巴解组织以及巴解组织内部的尖锐分歧和对立,制止矛盾向更加恶化的方面发展,已经成了目前阿拉伯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以色列在其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上加紧了镇压巴勒斯坦人,以色列的
3万多名军队仍在黎巴嫩。大敌当前,相信阿拉伯和巴勒斯坦内部各派会找到解决矛盾的可行途径。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6月25日电)


第6版()
专栏:

两伊继续交战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据德黑兰报纸援引伊朗军方发表的战报说,伊朗军队25日在西阿塞拜疆省的萨尔达什特城边境高地发起一次军事行动中,打死打伤伊拉克士兵450人,收复战略高地和山口各两处,摧毁伊拉克边境哨所一处。
报道说,伊朗军队还俘虏一些伊拉克士兵和缴获了许多武器。
伊朗战斗机同一天还袭击了伊拉克的石油设施。
另据伊拉克军方发布的战报,从6月19日到26日,伊拉克海军在空军的配合下,击毁了伊朗海上目标4个,地面部队打死伊朗士兵约150人。伊拉克空军还轰炸了伊朗部队在北部战场的阵地。


第6版()
专栏:

墨西哥举办“中国周”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电 墨西哥举办的“中国周”活动6月20日在这里举行开幕式。
墨西哥农业和水利资源部副部长卡斯塔诺·马丁内斯主持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他说,举办“中国周”的目的是向墨西哥人民介绍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和艺术。
在“中国周”期间,将举办“中国新貌”展览和放映中国纪录片。


第6版()
专栏:

我经济贸易展览会在圣保罗闭幕
据新华社巴西利亚电 历时26天的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6月19日晚在巴西圣保罗市闭幕。这次展览会是中国首次在巴西举办的展览会,共展出了3,000多个品种的1万多件展品。在26天展出中,观众共有近12万人。
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将于7月移至巴西另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展出。


第6版()
专栏:

我将向莫桑比克派遣第四批医疗队
新华社马普托6月22日电 中国向莫桑比克派遣第四批医疗队的议定书今天在这里签订。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英·甘地视察灾区
印度总理英·甘地二十七日上午前往受到暴雨袭击的古吉拉特邦索拉什特拉地区进行视察。据透露,索拉什特拉地区至少有四百一十五人死于这场大雨,另有三百五十五人失踪。
菅沼不二男逝世
日本日中旅行社社长、知名日中友好人士菅沼不二男先生因患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六月二十五日晚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苏联向印度提供新式武器
苏联和印度已就苏联向印度提供新式武器问题达成了一项新的贷款协定。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这项协定的内容包括苏联将向印度提供新式飞机、坦克和导弹等。
《巴黎晨报》暂时停刊
六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两天,读者在巴黎街头的报亭居然买不到法国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巴黎晨报》。这是由于去年该报的财政赤字高达一千三百万法郎,致使该报难以维持。
墨西哥去年产银世界第一
墨西哥一九八二年生产银五千五百万盎司,是世界产银最多的国家。墨西哥矿产资源丰富,银、萤石和天青石的生产均居世界首位。(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布拉瓦约纪实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一到津巴布韦,我们就想访问南方名城布拉瓦约。这不仅因为它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更主要的是,在西方记者发出大量关于该市及其附近地区局势紧张的报道之后,布拉瓦约似乎被笼罩在一片迷雾中。作为记者,我们迫切地想到实地去看个究竟。
行前,有的朋友向我们叮咛:“到那里,可别把恩德贝莱说成肖纳。”肖纳和恩德贝莱是津巴布韦的两大部族,前者占全国人口的74%,后者占19%。由于历史原因,两个部族长期不和,隔阂较深。作为马塔贝莱兰省的省会,布拉瓦约常常成为两族纷争的策源地。独立后布拉瓦约依然是全国政治敏感地区。三年来,国内的重大政治事件大都在这里酝酿和爆发。我们落脚的市政府对面的旅馆,每个住房的门上都装了只能向外看、不能向里窥的小玻璃窗。使它显得与其它城市颇不相同。
应我们的要求,市工会召集了一次工会会员出席的座谈会,中心议题是漫谈布拉瓦约政治形势。与会者5人,尽管对政府现行政策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一致的结论是:布拉瓦约局势平静,生活秩序正常,西方记者有些耸人听闻的报道是不负责任的编造。全国工会副主席库马罗建议:“你们可以在白天和晚上到城市各处走走,找人谈谈,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漫步布拉瓦约街头,真令人心旷神怡。这座始建于九十年前的城市,街道整齐宽阔,有些大街宽达40米以上,据说这是当年为了让“八头牛拉的战车可以毫不费劲地拐弯”。如今,牛车早就不见了,街上汽车飞驰,行人缓步。有些街道的边侧,商贩席地设摊,出售木人、石象、草篮之类的手工艺品;早晚时分,花农前来赶市,那争艳斗奇、溢彩流香的花卉组成了一个个吸引着许多顾客的花市;入夜,超级市场和大商店的玻璃橱窗灯火通明,各种高档商品炫耀着各自的身价,而所有的橱窗并没有铁栅栏护卫。
在市中心公园,我们与一位正在修整草坪的园林工人攀谈。他说,他是肖纳族人,但与恩德贝莱族的同事和邻居相处得很好。公园里每天游人很多,不存在紧张气氛。的确,在这占地60英亩、景色如画的园林里,有人在聚精会神地读书,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三三两两地聊天。
正在参加布拉瓦约国际博览会的一个本市白人厂商向记者直抒己见:“为防不测,我天天晚上插上门睡觉。不过也没听说哪里出过什么事。”他认为,象他这样的白人厂家,目前最忧心的不是安全问题,而是国际经济继续恶化使他们的生意难做。
作为全国主要工业基地,布拉瓦约是津巴布韦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我们问一位市工会的负责人:当前工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国家安定,发展生产,提高生活”。他的这番概括,我们在参观国家食品公司所属的面粉加工厂时得到具体印证。在这家有上千工人的工厂里,来自不同部族的工人在紧张地进行劳动。几个磨面车间的打蜡地板擦得锃亮,一些四五十年代的机器,经过改进,仍然有其先进之处。工厂负责人以满意的心情说:“独立后,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都提高了。工厂生产也从未受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
5月上旬的一天,我们到布拉瓦约市40公里外的游览区马托波山进行了一次颇有收益的旅行。近些时候,去该地曾被视为畏途。汽车出市区不久,便驶上蜿蜒起伏的山路,进入野生动物园。公路两旁长满低矮耐旱的杂树,很少有行人车辆,只有成群的羚羊或单个的犀牛偶尔掠过车窗。我们不禁有些悬心,便向旅游公司的导游兼司机问起当地的治安情况。他答道:“自三年前到旅游公司工作以来,这条路我不知跑过多少趟,从未出过事。”这位恩德贝莱族青年人很文静,对我们相当友善。
布拉瓦约被称为津巴布韦的政治晴雨表。人们从它“水银柱上的刻度”不难断定:津巴布韦全国人心思定,政局相对平稳。局部地区固然有些动乱,也存在不安定的因素,但目前,丝毫也看不出所谓爆发内战和国家陷入分裂的迹象。(附图片)
布拉瓦约市政厅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