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应该十分重视智力开发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费孝通
我衷心拥护赵紫阳总理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科技文化建设所说的话。他告诫我们:“今后应该十分重视智力开发”,并且说教育和科学技术是实现经济振兴的必要前提。他号召我们大力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这些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原动力。
 我和我所参加的小组的全体同志都怀着迫切的心情,希望在我们这一届政协的时期内能为开发智力打下结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认为必须抓两点,一是提高智力投资,二是实现初等义务教育。
智力投资就是为开发智力提供物质条件,要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到培养人民智力的事业中去,也就是要增加教育经费。我们深切体会到政府财政的困难。但是我们认为不能等经济繁荣之后有余力时才进行智力投资。这种想法不符合智力开发是实现振兴经济必要前提的认识。既是前提就必须走在前面。问题不是在有没有力量增加智力投资,而是在有没有决心这样做。我认为,目前我们已经具备条件,在规定国家预算时,把教育经费的比例首先按需要固定下来。当前世界各国一般说来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中都要占15%以上。而我国1982年只占10%。教育经费的比例提不高是不是由于其他事业的投资的比例先固定了,压不下去的原因呢?
我们许多同志体会到管理财政的部门的困难,甚至有人倡议发行教育公债。我们相信全国人民为了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再束紧一些裤带也是甘心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传统,为父母的人愿意为了儿孙一代比一代强而当牛当马的。
据最近这次人口普查,全国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数竟达到二亿三千五百多万,几乎四个人中有一个不识字或不大识字的人。这是个惊心动魄的数字!它暴露了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多么严重的创伤。我们一定要有点卧薪尝胆的精神,不消灭这个数目寝食不安。我们认为一方面要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扫盲,另一方面要坚决实行初等义务教育。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在我们去年通过的新宪法第十九条上有明文规定的,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什么具体措施。现在认清楚现代化不能缺少科学技术人才这个道理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怎样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呢?我们认为出人才一定要有个结实的基础,那就是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过去一段时间里,在这个出人才的问题上似乎有一种急躁情绪,所以大搞重点学校、重点班。经过实践,培养出来的重点人才为数不多,而这种办法却大大挫伤了进不了重点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广大农村里看得更清楚,表现在“流生”的数目不断在增加,“流生”就是进了学校的学生不等到毕业就退学了。他们认为反正毕了业也上不了中学或大学,还不如早些就业,这是造成新文盲的一个原因。我们认为今后应当从充实全国的智力资源着眼,不要满足于培养少数尖子。提高要从普及中来,落实宪法里规定的初等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义务教育就是用法律规定全国儿童有免费获得初级教育的权利,而每个儿童的家长有把子女送进学校接受初级教育的义务。凡是不能完成这项义务的人要受到处罚。当前世界上所有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已实行了这种制度。我们立志要建成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甘心在这方面落在别国的后面。还应当看到,现在离2000年只有十七个年头了。一百年太长,必须在五年十年里见效,不然,到那时候要现代化困难就多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智力投资,决心扫除文盲,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在一时看来是花钱的事,但这是百年大计。我们宁愿节衣缩食,也要下决心使我们各民族一代比一代强。最近我高兴地看到报上发表消息,党的领导同志已经从战略高度看待加强教育事业的必要性。我们这些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自当竭尽全力在自己光荣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待。


第6版()
专栏:

何东昌希望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
服从国家需要 投身四化建设
今年毕业生分配方针:适当集中,加强重点,照顾一般,统筹兼顾。毕业生分配使用方向: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第一线,加强边远地区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朱述新)教育部部长何东昌今天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的一次报告会上,号召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认清形势,放眼未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加这次专题报告会的,有首都62所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代表600多人,以及这些院校的一些负责同志和主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干部。
何东昌说,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刚刚胜利闭幕。高等院校毕业生要在这两个大会精神的激励和指引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为着祖国的需要,走上工作岗位,接受新的任务。
在讲到如何做好今年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时,何东昌说,我们要遵照党的十二大精神,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强重点建设和全国支援重点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对今年的毕业生分配,采取适当集中、加强重点、照顾一般、统筹兼顾的方针,进行全面安排。对毕业生的分配使用方向,要继续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第一线和加强边远地区建设的精神;对毕业生的具体工作安排,要在服从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用一致的原则,尽可能结合专业,珍惜人才,努力做到分配合理,使用得当。他强调指出,重点建设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国支援重点建设,人才也要保证重点建设。这是分配工作中不可动摇的一点。何东昌还讲了今年分配工作中试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如在计划分配范围内,要体现优才优用;在政策和措施上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和边疆地区去等。
关于如何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何东昌指出,我们要总结经验,联系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采取多种样式、多种途径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对毕业生进行形势教育、服从国家需要的教育和加强责任感、事业心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树立远大理想、树立主人翁的信念以及艰苦奋斗的教育。他认为,毕业前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单是关系到分配问题,而且会对这些青年今后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起作用。


第6版()
专栏:

中科院水生所在中南海推广水产养殖成果
  本报讯 据《科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水生研究所近年来通过大量水产养殖试验研究,在培育良种、提高湖泊养殖鱼类产量及鱼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已在生产部门推广。最近,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要求,水生所派了7名科技人员来到北京中南海进行养鱼科学试验。他们就中海、南海、北海和玉泉山的水体、水质、饵料生物、栏鱼设备及鱼类生长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目前,试验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第6版()
专栏:

悼李苦禅老师
范曾
写意花鸟画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先生与世长辞了。他博大典雅的艺术和他崇高的人品,将长留人间,启迪后来者。
苦禅先生原名李英,山东高唐县人。他的父亲是一个贫苦的农民。苦禅先生自幼在生活的底层挣扎,知道一粟一缕来之不易。1919年,他来古城北京,以晚间租拉人力车来维持最清寒的学生生活。他这种艰苦奋斗、澹泊寡欲的品德,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1923年,他拜齐白石为师。苦禅先生以齐白石的教诲“不分日日夜夜,那怕千难万难”的精神作为座右铭,勇猛精进,在30岁前成为年轻的教授、画坛的国手。
苦禅先生执教大学垂60年之久,我们从来没有见到他为虚饰的荣名所动,他更看不起对利禄驰鹜以逐的丑行。苦禅先生有着恬淡自处的精神。每次听他谈艺,都有凭虚御风、天马行空之感,他总能使我们学生的心灵升腾到空明纯净的境界。他经常告诫学生:“先有人品而后有画品”、“人无品格则下笔无方。”我们看苦禅先生作画,胸中了无渣滓,笔墨自露清华,这对学艺的人,无疑是个极好的教训。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食粮,决不能让它成为商品化的粗粝的刍秣。
苦禅先生年轻时,是一个热烈的爱国者,他投身五四青年运动,反对卖国投降,支持共产党的地下工作。面对日本法西斯的刀俎,他在监狱中慷慨悲歌,表达了中华民族重大义、轻生死的高风亮节。解放后,他又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个人或有不幸,他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对待。即使在十年浩劫之中,他也没有放弃艺术上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追求,八十高龄仍每天作基本功的锤炼,在简陋的斗室中,带着老花镜临写《郑文公碑》和《瘗鹤铭》。他曾对我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又经常用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来勉励自己。我想,老一辈艺术大师对艺术兢兢业业、严肃认真的态度,对社会上某些人游戏艺苑、轻薄为文的作风,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附图片)
图为李苦禅教授生前最后一次挥毫,为《退休生活》杂志创刊号题词。陈晓伟摄


第6版()
专栏:图片新闻

这三位在不同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女工程师都是云南省出席六届人大的代表,她们的名字是缪以谨(左)、赵淑萍(中、白族)、王义明(右)。
她们在中学时代是同学,后来又分别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十多年来都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