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慷慨高歌的革命诗人
——纪念柳亚子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
臧克家
柳亚子先生,是坚强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同时也是一位激昂慷慨、热情澎湃的革命诗人。他为革命写诗,以诗宣传革命。革命家和诗人,在他身上是个统一体。远在二十世纪初,他即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旧民主主义革命,对孙中山先生极为崇敬,在诗创作中有好多篇是怀念这位先行者的。1909年,他与诗人陈去病等人组织“南社”,是近代有名的文学社团。他自豪地说:“盖自社事零替以来,三百年无此盛矣!”组织这个社的目的,在于从事民族革命,以笔作枪,他吟道:“能为顽石方除恨,便作词人亦大痴。”柳亚子先生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直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为革命大业奔走呼号,多次履险,而壮志始终不衰。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风云变幻,他都以诗纪录,爱憎分明。他的作品,堪称史诗,他自己也说:“握管吟成,聊当杜陵诗史”。
在反清的革命斗争中,柳亚子先生斗志昂扬,激昂慷慨,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有一种撼动人心、鼓舞斗志的浩气。1904年,他在《虏后那拉万寿节纪事》诗中,讽嘲那些奴才相十足的官僚:“毳服毡冠拜冕旒,谓她人母不知羞!”柳亚子先生的民族气节是高昂的,因而对“南明”流亡小朝廷,流露出同情之感。他称“南明”为“皇明”,对于末代君臣的悲惨遭遇,为之痛惜,发为诗歌。他想写一部《南明史》,因未竟而怅惘:“怜余未就南明史,输与宜兴画笔尊”。对于殉国烈士,诗人也不胜哀悼之情,写诗致意。他不但对我国的民族革命烈士十分崇敬,对于法国圣女贞德、意大利民族革命志士玛志尼、苏联游击队长丹娘,也在诗中表示钦佩。反之,对于丧失民族气节,叛变投敌的叛徒,则予以辛辣的讥讽与卑视。“南社”社员申叔降敌,他也毫不容情地愤慨为诗。
柳亚子先生的这种反清的民族气节,也常常借历史上反抗异族侵略的民族英雄来表现。他在《西湖岳王冢》诗中高唱:“草木不欣胡日月,风云犹壮汉山河。”
清朝灭亡,北洋军阀当道。袁世凯图谋称帝,密令胡瑛等六人组织“筹安会”来拥护他。为此,柳亚子先生写了著名的诗篇《孤愤》:“岂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时。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这篇杰作写于1915年,表现出诗人的坚强斗志,读了令人意气风发。
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柳亚子先生的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民主、团结、进步,反对独裁、分裂、内战,对于国民党的反动政权,极为不满。他高唱:“独夫民贼终为虏,团结和平合奏功。”他要在共产党领导下,“誓以心肝酬党国”,他“引吭我愿呼民主,俯首谁能事贵人!”柳亚子先生对于马列主义是很景仰的,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是很崇敬的。远在1924年,他在一首题名《空言》的诗中写道:“孔佛耶回付一嗤,空言淑世总非宜,能持主义融科学,独拜弥天马克斯。”他在诗中,不嫌重复,曾三次重用“中山卡尔双源合”这个句子,因为是“天下英雄见略同”。他的心向往莫斯科:“更忆滞人梦魂地,庄严赤帜莫斯科”。抗战时期,1941年他以诗记梦,描写他向斯大林建议:“轰炸千机毁日京,红军百万定辽宁”。
对于革命圣地延安,柳亚子先生视为全国人民的灯塔,他把延安和莫斯科连结在一起:“世界光明两灯塔,延安遥接莫斯科”。
他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交往密切,赠以诗章。特别是和毛泽东同志,诗歌赠答,友情极深。
在抗战胜利消息传来的时候,在喜闻南京解放的日子里,柳亚子先生兴高采烈,写下情感充沛,动人肺腑的诗篇。全国解放,柳亚子先生宿愿得偿,以欢快的调子唱出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的热情诗篇。
柳亚子先生是极重友情的,在他的诗中,追悼烈士、怀念朋友的何止几十篇!特别对于廖仲恺、何香凝两先生,革命情谊极为深厚。廖仲恺先生被刺后,他悲吟道:“乱草斜阳哭墓门,从知人世有烦冤。……匹夫横议谁能谅?地下应招未死魂”。“新四军事件”发生后,他痛念叶挺同志写下这样的诗句:“只是阋墙成恸哭,江南一叶泪纵横”。对于鲁迅先生,他很尊敬。对郭沫若、茅盾同志以及许多文艺界的前辈、同辈,他都以诗铭记其深切真挚的友情。
柳亚子先生的诗,抒发了他坚强的斗志,革命的激情。他的诗词,表现力强,在艺术上有卓越的成就。毛泽东同志对他的诗词评价很高,说:“卑视陈亮、陆游,读之使人感发兴起。”郭沫若同志在为《柳亚子诗词选》写的序言中,称柳亚子先生为杰出的革命诗人。茅盾同志说他是旧诗坛的殿军。这些评价,并非过誉。在他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深深怀念这位数十年如一日从事革命的老战士,我们也想到他为数众多的激动人心的革命诗篇。
柳亚子先生是不朽的!他的诗永远放射出动人的光芒!


第8版()
专栏:

清晨
柯桐枝


第8版()
专栏:

由“老九”到“伯乐”
石飞
三年前,首钢的女工程师华漱芳,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干部处处长。一个“老九”当了“伯乐”,立即轰动了“十里钢城”。有人说,她一不懂“关系学”,二不懂“平衡学”,莫说当“伯乐”,就是做一般领导工作也没门。……面对着这样的风波,我们的女“伯乐”也心潮翻滚,她想了很多,对自己能不能“压得住台”,也感到心里没底。同时她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于是,就找党委书记周冠五同志去打“退堂鼓”。
首钢党委和周冠五同志,是有胆有识的。他们坚定地认为,这个新任命,是搞活人事工作,推动企业改革的关键性的一步棋,是为打破旧的框框,秉公择贤而选“伯乐”,是工作重心转移和现代化任务的需要。因此,他们排除了各种干扰和阻力,帮助这个曾经有过不少顾虑的“伯乐”,勇敢地担起了重任。过了四个月以后,果然看出了效果。
三年前的一件事,扯到现在来谈论,那是由于华漱芳由“老九”到“伯乐”,给我们的启迪相当深刻,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新时代,有人还存在着相当浓厚的旧意识,留恋着旧框框,心安理得地当着“现状维持派”。这样的同志做领导工作,其特点就是无胆无识无作为,不敢去创新局面。迫于形势,他们有时也赶赶“时髦”,走走过场。但并不真正懂得,走“这步棋”与全面开创新局面有什么关系。偶然有人说风凉话,他们的心里就“敲小鼓”,以为这是“群众反映太大”;如果偶尔有被“换”的同志想不通,他们就会更加感到“对不起老同志”。于是就来一个新的折衷方案,甚至“一切照旧”。由此可见,倘若不是象首钢的领导班子那样有识见,是很难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的。
华漱芳由“老九”到“伯乐”,反映了党的干部路线的正确、优越和威力。它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领导班子,特别是这个班子的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深刻理解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同时也要有实现战略目标的眼光和魄力,还要有敢顶一切“冲击波”的坚定性。这几条,对于我们当前开创新局面,发展新局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叶老的“家庭手工业”
中华书局在影印缩印本《十三经注疏》时,征得叶圣陶先生的同意,对先生编的《十三经索引》做了一次修订。这使我想起了叶老早年编纂《十三经索引》的情况。叶老自一九二三年起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一九三○年改任开明书店编辑,每天要披阅大量文稿。文稿中常有征引的古代文献资料,叶老为了核实引用资料,常常要花上不少工夫去核对,深感不便。其时开明书店又正好出版了一部《十三经白文》,叶老由己推人,决心着手编纂一部《十三经索引》。编这种大型工具书,工作量很大。叶老担负着繁重的编务,还要创作,时间实在太少。因此叶老就请母亲、姑母、夫人一起动手,每晚灯下围聚,分门别类地摘抄剪贴、整理。一家人耗费了一年半的时间,编成这本《索引》,后来由开明书店出版。叶老在谈及此事时,有一段十分感人的文字:
“……历一年有半而书成。寒夜一灯,指僵若失,夏炎罢扇,汗湿衣衫,顾皆为之弗倦。友人戏谓此家庭手工业也。”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而已也。叶老一家人的“家庭手工业” ,给他人带来了方便,而后来《索引》出版时,封面上也并未印上她们的名字,直到现在,恐怕也很少有人知道她们在《索引》上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余文佐


第8版()
专栏:

老铁钉(叙事诗)
牛雅杰你看他不吱声,说句话,能把地上砸个坑,外号“老铁钉”。在部队入的党,是个好兵;复员归家后,总是硬碰硬,铁钉碰得冒火星。刚回来,派他到副业组领工,他反对采购员拉拉扯扯把礼送。他说:“就是要治治这不正之风!”结果,产品没人订,——即使订了货,汽车队没点儿油水,也不给运送。唉,寸步难行!硬汉子不肯变主意,便只得离开副业组,转去务农。有人劝他:“你这种人呀,如今已经不时兴!”犟人最有犟劲,他在责任田里,打了两口水井,铺畦搭埂把菜种。太阳暴晒,默默无声,鼓起的犟筋上滴下汗水一桶桶,浇得萝卜、白菜、大葱,肥实、茂盛,一片葱茏!谁见谁眼红!真真是:“一亩园顶十亩田”,可要富了老铁钉!菜贩儿掏高价来买,他摇头似座钟;机关送来厚礼买,他愤怒把眼瞪,板着面孔批评:
“看你们是啥作风!”托熟人来讲情,吃他的闭门羹。有人说:“哼!这家伙真不近人情。凭几亩菜园,还想成精?”他跑到城里联系蔬菜社,平价出售,全部售空。结算罢,收入数全队第一名。别人向他取经,他只简单地说:
“我不信,不搞邪门歪道,富路就走不通?!”选队长时,一致选举老铁钉。他说:“咱心直性硬,不是当官的料,只能当兵。”大家说:“如今就需这种料,好铁打钉;硬正人,就该当咱排头兵!”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好书两本
最近得读两本好书:一本是人民出版社的《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一本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闪光的生活道路(张海迪事迹)》。
《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所辑集的文献,是党在历史新时期就这一问题作出的新的阐述,是拨乱反正、兴国安邦的大计,也是培植人材、促进“四化”的良方。
《闪光的生活道路》辑录了关于张海迪的资料,她的轮椅辗过,奏出了生命的凯歌,一定会激起无数有志青年的共鸣。《新观察》今年第9期发表一位记者的谈话,指出这位姑娘感人的事迹,向我们揭示了当代青年对知识的追求,以及知识对于提高人们精神境界和生命拚搏力量的重大作用。 郁进


第8版()
专栏:

崂山泉
黎之
由于一些杂事的烦扰,登崂山时游兴并不浓。沿石阶而上,虽有奇石山花,但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可是当望见龙潭瀑的水帘时,心情却为之一爽,仿佛这清澈的山泉,比其山色更令人心旷神怡。
游崂山有三条路线,由北线上去,首先看到的就是内九水外九水。过了九水疗养院,登上观瀑亭可望潮音瀑。在著名的崂山十二景中同泉水有关的有四景:蔚竹鸣泉、九水明漪、岩瀑潮音、龙潭喷雨。
顺南线游览,沿八水河上行,不远就是这龙潭瀑了。我和同行者都下水去,承受瀑布扬起的细雨轻雾的淋洒。
“啊,瀑布!”山路上一群青年奔跑着。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几个姑娘面向着飞瀑,细声细气地唱起泉水的歌。
他们是西北某大学暑假旅游的学生。离开西北高原,来到这东海之滨,一切都感到新鲜,鞋袜都不脱地投到水里,一任水淋。
告别龙潭瀑,向山顶攀登,处处小溪,处处流泉。翻过明霞洞。仰望山顶有一巨大的奇石,巨石上有两个大字:“瑶池”。
“上来啊!”有人站在“瑶池”边上呼叫。
“瑶池”,真的是那天上的仙池吗?我想爬上去看个究竟,但是毕竟年岁不饶人,那么又陡又滑的石坡无力攀登上去了,只好顺路下山逛逛太清宫吧。转过山坡,未见太清宫,先见浩瀚的大海,水天一色,一望无涯。上有瑶池仙浆,下有浩瀚的大海,这崂山的清泉瀑布是永不会枯竭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