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给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更多的尊重和照顾
廖承志
党中央再三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知识分子工作。我认为,在加强知识分子工作中,不仅不能忽略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而且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照顾。这是因为:
第一,他们中有许多人是世界上或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是我国教育、卫生、科研和工程技术等部门的学科带头人,在专业上有很高的造诣,对我国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大多数人也经过较长时期的工作实践,是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
第二,他们同几十万华侨、华人专业人才和许多外国专家、学者,有密切的联系。在借助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方面,有很优越的条件,可以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三,他们中的许多人,几十年来远离国外亲人,舍弃本来可以享受的比较优裕的生活,坚持留在国内献身四化建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热忱。但是,也因为他们远离亲人,实际困难更多,比国内其他人更难以解决。
第四,他们遭受的挫折更多。由于长期“左”倾错误,他们受歧视,蒙冤屈,比其他知识分子更深,精神上的创伤更难愈合。至今在一些单位,他们因有“海外关系”,仍然受到歧视。在入党、提拔、使用、培养、选派出国等方面,比其他知识分子碰到的问题更多。
请同志们想一想,这样的人才,难道不需要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给予更多的尊重、信任、关心、照顾吗?
这里,首先是要更多地尊重他们。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最感痛心的是,不尊重、不信任他们,没有用武之地。可是,现在我们埋没人才的现象,到处都有。有的人在国内长期不能有所作为,出国后就成为有成就的人才。这是我们工作的失策所造成的状况,是很不应该的。我们有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人,总是拿着放大镜去找他们的缺点,抓住一点小缺点就打入冷宫;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把优点当作缺点,完全把事情弄颠倒了。应当说,爱惜人才,善于发掘和使用人才,是新时期一个好的领导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否则,就叫做不称职。给予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更多的尊重,就要彻底清除“左”的影响,特别是因“海外关系”对他们形成的歧视和偏见。要大胆使用,特别注意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十分重视从中选拔有业务专长、有组织管理才能的人到领导岗位上来。十分重视运用他们对外联系较广的有利条件,大胆地、有计划地多派遣他们,特别是有影响的老归侨和新回国定居的归侨专家、学者,出国考察和进修。
更多的照顾他们,就是要优先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现在,一提到给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更多一点照顾,就有人说:“其他人怎么办?”我不是说不要通盘考虑,而是说不应当老是拉平、摆平,不能冒一点尖。这是抹杀他们特点的倾向,是平均主义思想的表现。我们应当同这种平均主义思想作斗争。不斗争,就突不破这一关。对于这个问题,要从大局来看。我们如果不去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就不可能稳定他们中一部分人的思想,使国家建设人才继续蒙受损失;就不可能安定侨心,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充分发挥他们在四化建设、统一祖国大业和维护世界和平中的积极作用。优先给他们适当照顾,是利国利民的。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地做出一些规定,采取切实的办法,积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问题。
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工作,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在于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希望各地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给予极大的注意,切切实实地加强领导。
各级侨务部门,对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工作,应当多负责任,作为国内侨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抓好。这是考核侨务部门工作成绩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要热心为他们服务。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保护他们的爱国心和事业心,理直气壮地为他们奔走呼号,排难解忧。
(二)要办实事。切切实实地为他们办好事。现在我们的弊病是做具体的实际工作的同志太少。我特别希望你们不要讲空话、大话,而是当实干家,去干,去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住一个时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有关部门商量,制定一些措施。要经常地督促检查,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三)要抓好舆论宣传。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工作,是涉及各个方面的复杂的工作,当然不能只是侨务部门唱独角戏。因此,要广泛地深入地进行宣传,使社会上各方面,各有关部门,都了解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的情况,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积极支持。
(1983年4月28日在全国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第6版()
专栏:

香港各社团和各界人士发来唁电 沉痛悼念廖承志副委员长逝世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连日来,香港各社团和各界人士纷纷发来唁电,沉痛悼念廖承志副委员长逝世。
发来唁电的有各界知名人士:利铭泽、查济民、费彝民、王宽诚、汤秉达、霍英东、叶若林、何世柱、孙城曾、梁燊、邱德根、包玉刚、包玉星、冯景禧、胡汉辉、吕建康、庄重文、廖恩德、李子诵、查良镛、傅朝枢、刘天就、张佑启、闵建蜀、张思伸、黄启杰、吴楚帆、李翰祥、夏梦、黄梦花、肖汉森、肖司徒洁、蔡德河、金乐琦、金联祯、周鲸文。
发来唁电的还有:中国银行驻港总稽核室、香港华润公司、澳门南光贸易公司、港九工会联合会、澳门工会联合会、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旅港华侨大学校友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岛中学、培侨中学、汉华中学、福建中学、福建旅港同乡会、香港大公报全体同人、香港文汇报全体同人、新晚报全体同人、澳门日报全体同人、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经济导报社、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青鸟电影制片公司、清水湾电影制片厂、南方影业公司、香港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香港综艺国际电影公司。


第6版()
专栏:

方毅会见参加北京科技政策讨论会的外籍华人科技专家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今天下午会见了参加1983年北京科技政策讨论会的外籍华人科技专家。
在亲切愉快的交谈中,方毅对专家们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方毅还向专家们介绍了我国当前的形势。
会见后,方毅邀请科技专家和他们的家属共同出席宴会。
国家科委副主任赵东宛、杨浚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北京科技政策讨论会是6月13日开始的,应邀出席讨论会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的外籍华人科技专家21人,他们的专业领域包括计算机、通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能源、化工等。在讨论会上,专家们围绕我国的科技政策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讨论会由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技交流中心联合举办。


第6版()
专栏:

康克清会见苏里南妇女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今天晚上会见并宴请了由农业部农业家务专业处官员姆·费尔威女士率领的苏里南妇女代表团。
康克清欢迎第一个苏里南妇女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她说,苏里南客人的来访有助于增进两国妇女间的了解和两国关系的发展。
全国妇联副主席黄甘英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第6版()
专栏:

薄一波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国务委员薄一波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化学银行董事长唐纳德·普拉顿一行,对这家银行昨天在北京开设代表处表示祝贺。
中国银行行长金德琴会见时在座。


第6版()
专栏:

乔石会见瑞典共青团领导人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联部部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瑞典共青团主席斯太兰·赫尔曼逊和副主席海伦·托伦布拉德,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会见时在座。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动画影片在北京首映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动画影片展览首映式,今天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
展览是中国文化部电影局根据中国和南斯拉夫的文化交流协定举办的。文化部电影局局长石方禹和南斯拉夫电影代表团团长、萨格勒布动画电影制片厂总经理伊万·古乃依在首映式上讲话。


第6版()
专栏:

廖承志——我们时代的英雄
路易·艾黎
他毕生坚定地屹立着,
无论在长征途中
攀高山,涉沼泽;
在香港襄助宋庆龄;
或在江西泰和的狱中
屡次面对死亡的时候。
燃烧着革命激情的一生,
坚持到底的精神,
充满着他的心,
他那愉快的笑脸,
洋溢着对自己的事业必成的乐观,
深思熟虑,讲求实际,总是有条不紊。
他似乎永不疲倦,
不论为世界和平,
为海外华侨,
还是为加强中日关系。
他是伟大的父亲和母亲的
一个真正伟大的儿子,
丝毫没有辜负他们对他的最高期望;
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
经过考验的革命家。
正当夏天的花朵盛开在
他自己的北京时,
他继续前进,进入绝大多数人民的队伍,
他那受到广泛钟爱的
高大身影
消失在溟濛的雾中。
1983年6月10日于北京
(陈封雄译)


第6版()
专栏:

中国—欧洲经济共同体节能技术培训班开学
新华社南京6月15日电 根据国家科委与欧洲经济共同体达成的能源科技合作协议,由共同体资助的中国—欧洲经济共同体1983年第一期节能技术培训班于6月12日在南京节能培训中心开学。
这次举办的节能技术培训班为期24天,由欧洲经济共同体委派的英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荷兰等国的四名专家讲授节电技术、余热利用、热工仪表等课程。学员是来自全国18个省、市和中央11个部、委的工程技术人员。
中国—欧洲经济共同体节能技术培训班在去年已举办过两期,培训了150多名节能技术管理人员。


第6版()
专栏:

外国语言图书展览在京开幕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举办的外国语言图书展览,今天在首都北海公园图书展览中心开幕。
书展展出了近年来出版的4,000多种外国语言图书,还将在南京、武汉、昆明、西安、长春巡回展出。


第6版()
专栏:

靳子云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邮电部原科技局负责人靳子云同志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靳子云同志今年5月15日因病逝世,终年73岁。他是河南长垣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全国解放初期,他曾任东北邮电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等职。1954年调邮电部后,先后负责邮电部长途电信总局和县内电话有线广播、基本建设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工作。靳子云同志参加革命半个世纪以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我国邮电通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