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印度总理在贸发大会上呼吁重建世界金融贸易体系
  没有南方的发展北方不可能持久复苏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8日电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今天在这里举行的第六届联合国贸发大会上发表讲话说,“没有南方的发展,北方要实现持久的复苏是不可能的”。
她说:“世界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如无视其他国家经济停滞不前,另一些国家的经济也不能继续繁荣。”她接着说:“据说一些大国的经济正在复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持这种乐观态度。”
她说,世界经济危机,穷国受到的打击最大,发达国家把危机转嫁给了发展中国家,“北方刮来的邪风在南方激起无法控制的旋涡”。为克服世界经济危机,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她认为,全面重建金融贸易体系是一项持久解决问题的办法。她呼吁第六届联合国贸发大会通过77国集团所提出的应急方案,来振兴世界经济。
她说,她为继续加强殖民主义新的统治方法和形式而感到惊恐。她说,“有形的外国统治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难道我们没有受到变相的殖民主义新形式的束缚吗?”她谈到,存在着某些国家通过对资本的垄断控制、拒绝转让高级技术、利用谷物达到其政治目的和操纵新闻等手段来进行控制并施加压力的现象。
英迪拉·甘地是出席第六届联合国贸发大会的国家和政府首脑之一。出席这次会议的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还有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什皮利亚克、阿根廷总统比尼奥内、新西兰总理马尔登、民主柬埔寨副主席乔森潘、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第7版()
专栏:

姚依林抵贝尔格莱德
  舒科维奇会见姚依林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8日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今晚乘飞机抵达贝尔格莱德,他将出席在这里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六届大会。
到机场迎接的有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米·舒科维奇、出席第六届联合国贸发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彭光伟等。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9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米·舒科维奇今天上午会见了在这里出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六届大会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
在亲切友好的会见中,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南两国经济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见时在座的有参加第六届贸发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和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彭光伟。
中午,舒科维奇设宴招待姚依林。


第7版()
专栏:

  拉美国家解决外债问题的合理要求
  本报记者 管彦忠
在严重的国际债务危机中,拉美国家所欠的外债几乎占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6,260亿美元的一半,一些国家每年还本付息的开支,超过外贸出口收入的一倍以上。虽然一些国家为应付债务作了新的安排,但仍处于无力还债的窘境。
面对这场危机,拉美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金融界和经济专家,正在研究对策,寻找出路。最近,拉美经济体系和拉美经委会在一份共同制定的文件中建议,拉美国家“在新的稳定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共同谈判外债问题。上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结束的“拉美外债及全面谈判讨论会”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与会人士要求发达国家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障碍,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利率,同时呼吁拉美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地区一体化机构的工作。这些要求是合理的,应当受到重视,对克服当前的债务危机也是十分必要的。
发展对外贸易是换取外汇以还债的重要来源。可是,近年来拉美国家的出口由于发达国家压低初级产品价格和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数量减少,出口收入大大下降,贸易决算余额远远不足支付外债利息。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2年,拉美国家出口的铜降价30%,牛肉降价13.5%,小麦跌价8%,咖啡也下降了32%,1982年拉美国家的出口额实际下降10%,严重影响它们的还债能力。同时发达国家工业品价格却不断上涨,又加重了拉美国家进口的负担。这一跌一涨是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反映出当今国际贸易制度的不合理。拉美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三,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目前贸易中的不公正作法,拉美国家将无法提高偿还债务能力。
目前拉美国家所欠外债中,大部分是短期贷款。1981年得到的420亿美元的新贷款更是短期的占多数,因而1982年到期债务数额很大,在阿根廷,达到当年出口额的179%,墨西哥129%,厄瓜多尔122%,智利116%。许多短期贷款只有几个月的期限,政府用这些钱来支付财政赤字或实施中、短期经济计划,当然难以及时偿还。因此,拉美国家纷纷要求延长贷款期限。
拉美国家的外债三分之二是欠外国私人银行的,主要是美国的十家大银行。美国银行给拉美国家的贷款高达650亿美元。从1978年到1981年伦敦市场上美元的利率增加了8%,达到16.5%,大大高于世界通货膨胀的平均数,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又是以此为基础决算的。利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增加20亿美元。虽然去年以来利率有所下降,但据阿根廷经济学家介绍,阿根廷目前吸收的新的贷款实际利息仍达12%,仍然很高。十分明显,降低利率不仅可以减轻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同时对促进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也是有益的。
面对严重的债务危机,许多拉美国家在调整国内政策、加强本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的同时,都在设法从国际金融机构或银行界取得新的贷款。一位经济学家把这种借新债还旧债的作法称为“把大洞小洞一起补成大洞”,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他认为债务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现在国际金融机构要求债务国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这样做势将造成这些国家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把经济危机的重担落到低收入的阶层人们身上,从而又引起社会局势的不稳。
目前国际经济关系中,互相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从长远来说,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国际债务危机的关键所在。从当前来说,发达国家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拉美国家提出的合理要求,不仅是拉美债务国的迫切愿望,同时也关系到发达国家本身的经济利益。


第7版()
专栏:

  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维持目前产量和价格
  苏联在西欧大量抛售石油增加石油输出国销售困难
新华社巴黎6月8日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市场监测委员会主席奥泰巴今天在这里指出,市场监测委员会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维护今年3月伦敦部长级会议上所确定的石油价格和产量最高限额。
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和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部长组成的这个委员会今天在这里举行了会议。尼日利亚石油部长迪科也参加了会议。
奥泰巴在会议结束时强调说:“我们的目标是把石油价格冻结在目前每桶29美元的水平,至少要维持到1985年底。”
他说,自今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伦敦就产量和价格问题达成协议以来,石油市场是“平静的”,但现货市场价格仍“略低”于官价,市场情况还不允许增加产量。他透露,现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日产量仅1,700万桶,即比伦敦会议规定的限额低50万桶。这个组织的原油日产量最高曾达到3,100万桶。
目前,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外的产油国产量增加,加上夏季耗油量的减少,对该组织的石油需求量将随之减少。为此,该组织委托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石油化工部长纳比与苏联接触,因为苏联目前每天在西欧现货市场出售的原油已达150万桶,增加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在销售方面的困难。


第7版()
专栏:

  美苏削减战略武器谈判复会
  里根提出削减核弹头数量新建议
据新华社日内瓦6月8日电 美国和苏联今天在这里开始举行削减战略武器谈判的第四轮会谈。
上一轮会谈是在今年3月31日休会的,在长达9个月的前三轮谈判中由于美苏双方存在着很大分歧,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这轮会谈是在美国代表团团长罗尼和苏联代表团副首席代表奥布科夫之间进行的,苏联首席代表卡尔波夫由于生病未出席会议。
罗尼今天在抵达日内瓦时表示,美国修正了谈判立场,将采取比较灵活的态度。他说,他已得到指示,将“认真地、不抱成见地研究苏联提出的任何建议”。但是,他又说,谈判要取得进展不仅取决于美国一方。他要求苏联也作出让步。
苏联代表团副首席代表奥布科夫6日抵达日内瓦时说,苏联“强烈主张大幅度地全面削减战略武器”。他要求美国表现出“通过务实的探索取得协议的愿望”。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8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天说,美苏日内瓦削减战略武器谈判的前三轮会谈陷入僵局是由于“苏联不肯让步”造成的,他要求苏联对美国提出的军备控制新建议作出“灵活反应”。
里根在美苏日内瓦削减战略武器谈判复会前夕在一项声明中建议,双方重点讨论削减核弹头数量,而不是导弹数量。
他说,“我已指示我国的谈判代表调查对已部署的弹道导弹的立场,放宽目前的部署850枚弹道导弹限额的建议。”
美国官员拒绝透露里根建议中导弹数量的最高限额。但人们普遍认为,导弹的最高限额将从过去建议中的850枚增加到大约1,450枚。
《纽约时报》今天报道说,政府中的专家认为,里根的新建议无助于打破美苏削减战略武器谈判目前的僵局,因为根据里根提出的将双方的弹头数量从大约7,500枚减少到5,000枚的建议,苏联一半以上的陆基导弹将要拆除。


第7版()
专栏:

  密特朗说不应让苏联在欧洲保持核优势
据新华社巴黎6月8日电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今天在法国电视二台发表讲话指出,在西欧部署美国导弹使美苏两国在欧洲大陆的导弹保持平衡是必要的,不能让苏联在军备方面居于垄断地位。
密特朗说,现在欧洲的战略核武器存在不平衡,“在欧洲只有一个国家拥有中程核武器,这就是苏联”。
他说,苏联拥有350至360枚SS—20导弹,这些导弹“能够在15分钟之内击中北起挪威南至意大利的全部军事设施”。
他说:“应该让苏联在这方面占垄断地位吗?我说不应该,而是必须重建欧洲的核平衡。”
密特朗说,美苏关于削减中程核武器的日内瓦谈判“不会以苏联当局的建议为基础取得成功,也不会以里根总统的
‘零点方案’为基础取得成功”,这个谈判现在已经走入死胡同。


第7版()
专栏:

  苏联一艘核潜艇通过宗谷海峡
新华社东京6月7日电 据日本报纸今天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6日晚上宣布,苏联一艘进攻型核潜艇(排水量为6,000吨)和一艘扫雷艇6日晚上从太平洋通过宗谷海峡,驶向日本海。
日本海上自卫队从5月10日起在宗谷海峡实行昼夜监视,这是他们第一次发现苏联核潜艇。
今年以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3次发现苏联核潜艇通过日本附近海面。


第7版()
专栏:

  流水汩汩颂友情
  ——记我援科摩罗“尼乌马克莱”供水工程
  张复夏
水,一直是科摩罗人民生活中的重大课题,也是科摩罗政府发展国民经济的优先项目。
科摩罗是飘零在南印度洋上的火山岛国。雨水透过火山熔岩迅速渗入地下。在主岛——大科摩罗岛上,人们靠饮用蓄积的雨水为生。在昂儒昂岛和莫埃利岛的个别地区有溪水可以饮用。但那广大干旱少雨而又远离河溪的地方(如尼乌马克莱区),人们花六、七个小时才能取回只够做一顿饭的水,生活十分艰难。
根据1976年6月中科两国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国对科摩罗提供的援助中的第一项,就是尼乌马克莱区供水工程。
这项工程于1981年4月破土动工。中国供水专家组在科摩罗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与科摩罗工人和技术人员并肩战斗。他们冒着酷热翻山越岭,穿过热带丛林,爬过悬崖陡壁,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经过20个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在尼乌马克莱区的26个村庄以及多莫尼市新建供水管道56公里和附属建筑、设备多处。整个工程采取自流式,把九个水源和尼乌马克莱各村庄以及多莫尼市联成一个供水网,不需要水泵。水的过滤也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品。为了保证供水系统畅通,我国专家组还培训了当地的管理和维修人员。
1982年10月21日,尼乌马克莱供水工程正式竣工。当全区169个水龙头一齐放出清凉、纯净的饮水的时候,从安达高地到濒海的姆拉马尼村,村村寨寨用椰子和棕榈搭起五彩缤纷的彩楼,男男女女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科摩罗总统阿卜杜拉在高级官员陪同下,亲自主持了竣工仪式,并且亲自放水,兴奋地手捧清水向中国外交人员和专家洒去。科摩罗少女们把一个个芬芳的花环献给中国友人。人们激动地欢呼:“科摩罗—中国友好合作万岁!”
一位科摩罗技术人员说:“我们感谢欧洲的专家,更感谢中国的专家。欧洲的专家坐在办公室里指导我们应该怎样干,而中国的专家则是在工地上和我们一起干。欧洲的专家告诉我们的工人两个人抬一根木头,而中国的专家则告诉我们的工人抬着木头的一头,而自己抬着另外一头。”中国专家组用汗水筑起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科摩罗之间的友谊桥梁,愿尼乌马克莱流水永远用它的汩汩之声赞颂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附图片)
  阿卜杜拉总统在放水。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尼日利亚在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
  钱榆圭
尼日利亚独立以来,民族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982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98亿奈拉(约折合445亿美元),在黑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就,与七十年代以来石油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
尼日利亚原是一个农业国,曾有西非的“天府之国”称号。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可可、棕油、花生等经济作物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石油生产发展后,尼日利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短短十余年间,石油已取代农业成为尼日利亚的经济支柱;原油出口也远远超过传统经济作物的出口,成为尼日利亚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尼日利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约27亿吨。1958年开始商业性开采,1974年产量达到1.1亿吨,标志着尼日利亚进入了“石油繁荣”的新时期。之后,随着国际石油市场需求的变化,原油产量时有升降,但基本上保持在1亿吨左右。1979年时产量再次达到1.14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尼日利亚现在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前几年,石油收入都在一百亿奈拉以上。政府收入的70%和外汇收入的90%以上来自石油。尼日利亚被称为非洲的“石油巨人”。
尼日利亚政府依靠巨额石油收入制订了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正在执行的第四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1981—1985)总投资为820亿奈拉。石油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近些年来,尼日利亚建设了数百个大型企业和工程项目。如今,这个国家除了原先略有基础的轻工业和加工工业外,钢铁、石油冶炼、石油化工、汽车装配、建筑、电气产品等基础工业部门相继建立。 1980年制造业企业已有2,000余家。设在哈尔科特、瓦里和卡杜纳的三家炼油厂,设备均属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年炼油能力约1,300万吨。钢铁工业是尼日利亚重点投资项目,第四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又投资30亿奈拉,几乎占整个工业投资的一半。去年,阿拉贾钢厂和卡齐纳轧钢厂先后投产,使尼日利亚在工业化道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号称非洲最大的阿乔库塔钢铁厂和另外两座轧钢厂正在加紧建设中。一俟全部投产,可年产钢材500万吨。汽车装配工业也发展很快,1981年7家工厂共装配了各类车辆12万辆。
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尼日利亚还注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修建和扩建了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等。1979年启用的首都拉各斯附近的穆塔拉·穆罕默德国际机场设有现代化导航设备,停机坪可同时停靠大型客机14架。
由于尼日利亚生产的原油绝大部分出口,石油收入已成为尼日利亚最重要的财源。因此,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变化与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1974年以来,尼日利亚的石油生产经历过三次重大挫折。1981年初开始的第三次石油危机尤为严重。西方国家又乘机迫尼降低油价。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去年降至0.64亿吨,收入大大减少,导致国家财政状况恶化。
对于尼日利亚经济过分依赖石油而造成的经济脆弱性,沙加里政府早有警觉,多次提出必须摆脱单纯依靠石油的困境,实行经济多样化,特别提出要发展农业生产。
由于尼日利亚在发展石油业和其他工业的同时,农业曾被忽视,致使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现在只占22%。传统经济作物产量不断减少;粮食产量增加有限,远远落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粮食不能自给,1980年食品进口费用超过15亿奈拉。1979年沙加里总统的文官政府执政之后,号召开展“绿色革命”,提出要在五年内达到粮食自给,七年内恢复传统经济作物出口的优势。为此,政府增加了农业投资,1983年计划分配给农业的投资占预算支出的16.5%(1980年占11%);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如可可收购价格比1977年几乎增加一倍,在西非各国中是最高的。还向农户提供优惠贷款、对农业企业免征所得税等等。
尼日利亚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就,虽然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尼日利亚政府和人民通过总结经验,将会更合理地利用石油优势,在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