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明镜可鉴
——读《徐海东将军传》有感
伍修权
我自读《彭德怀自述》和《刘伯承军事生涯》以来,又读到一本记述老一代革命家生平的好书,这就是张麟同志写的《徐海东将军传》(上海文艺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社同时出版)。海东同志是中国革命的一代名将,他从一个穷窑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人和杰出军事将领的传奇性经历,代表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革命历程。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它是一部关于革命历史和传统精神的生动教材;对于我们这些老战士来说,则是一面光洁照人的明镜,可以用来对照自己,是否如海东同志那样,做到为革命事业竭尽全力,对党和人民一生忠贞。
在我党的老同志中,有一部分人来自知识分子阶层,通过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上了革命道路;又有一部分人则出身于工农劳动阶级,被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逼上梁山”投身革命的。海东同志正是后一部分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我读到他苦难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不禁为之泪下。读到他1925年来到武汉寻找“出路”时,又感到分外的亲切,因为当时我也正在武汉,虽然我们那时并不相识,但却是在同一个地方走上同一条道路的,我们曾在那里怀着同一个摆脱压迫和剥削的心愿,向着同一个解放自己及人类的壮丽目标奋斗过。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和光辉未来的青年人,是难以体会到我们那时的艰难与辛酸的。但是,正是为了能有这一天,海东同志那时饿过肚子,卖过苦力,当过小兵,又参加了北伐战争,遇上了大革命失败。后来他只身回到家乡,凭着党交给他的一支手枪和14发子弹,组织武装斗争。经过了多少危难与失败,失去了多少战友和亲人,才创建了一支工农武装,开辟出一块革命根据地,他自己也成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徐老虎”。这种不畏艰险、不惜牺牲的顽强精神,不是依然值得学习和继承发扬吗?让青年人了解老一代人饱受过的苦痛艰辛,才会珍惜今天人们视为平常的幸福生活;知道了眼前的康庄大道是由当年的崎岖险路走过来的,就会懂得应该怎样继承先辈遗志,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即使是经历过这一切的老同志,也可以通过重温当年的战斗生活,得到鼓舞和鞭策,使自己不忘优良传统,永葆革命青春。
长征红军陕北会师以后,我奉命从中央红军调到海东同志领导的十五军团工作,结识了这位闻名已久的“窑将军”和“中国的夏伯阳”,书中描写的许多事,我都曾亲闻或亲见。今天在回顾他的光辉一生时,感到他之所以受人敬仰和称颂,除了他的卓越战功和军事才能之外,还有他为革命不计名利的无私品德。例如他曾多次被变动职务,从正职降为副职,从高职改为低职,每次变动他不仅都真正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决定,有好几次竟是他自己主动要求降职的。本书第六章写到一事:他正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时,见到一位在中央红军当过师长,进过黄埔军校分校,革命经验也比较丰富的同志,便主动请求由那位同志任军长,将自己降为副军长。上级批准了他的建议,可是有人不明真相说了闲话,他听到后笑道:“我这个人打仗有瘾,走路有瘾,从前喝酒也有瘾,就是没有官瘾。”这样的事战争时期有过几次,建国以后评定军衔,他又诚恳地表示:“授我大将太高,我受之有愧啊!”可是现在有的同志既有“酒瘾”,更有“官瘾”,就是没有海东同志那种为革命献身的“瘾”,对职位只能上不能下,对级别只嫌低不嫌高。他们看了海东同志的事迹,不该扪心自问感到羞愧吗?
海东同志是出身于七代窑工的“泥巴人”,小时挣扎着上了三年多私塾,又因忍受不了富家子弟的歧视失学了。参加革命后他深感到理论和文化的重要,曾利用战斗空隙不断自学,他抓过政委的《共产主义ABC》、《列宁主义》等理论书就读,见到《三国演义》、《水浒》等文学书也带在身边慢慢看。为了提高军事水平,他又找来《孙子兵法》,不懂古文就请参谋给他讲。抗日时期回延安养病,又积极要求进了马列学院,系统学习了一批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和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史等理论知识。直到建国以后在重病中,还抱病细读了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海东同志常自称为“粗人”,但是他十分尊重并且善于团结与他共事的知识分子干部。从书中看到,他对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教书先生”吝积堂同志,吃过“洋面包”的省委书记沈泽民同志,一度化装为他的“秘书”的刘少奇同志,以及美国记者斯诺等人,一直怀着真挚的友情,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不少帮助与教育。这对于我们有的甘当“大老粗”,轻视文化,却又以“打天下坐天下者”自居的同志来说,不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吗?
书中还写了这样一些发人深思的历史事实:被誉为虎将的海东同志,一生不怕战斗艰险,不畏强敌凶残,却一再受着党内那些极左“革命家”的政治欺压与精神折磨,因而长期困惑不解和悲愤难忍。在内战和抗日时期,他曾眼看许多忠诚的革命同志被当作“反革命”惨遭逮捕、拷打以至枪杀,上万人的红军队伍被极左路线和肃反扩大化搞得只剩四千多人,气得他伤心落泪;他在党的会议上公开斥责搞极左和自相残杀的人,以致自己被赶出会场;他喊着“冤死不如战死”怒火万丈地赤膊冲上战场;他极度蔑视和拍桌痛斥那种只会整人和钻营的所谓“政委”;他奉中央之命去解救蒙冤的同志时,却又哭着说:“同志们,我知道你们心里有冤,受了许多苦,要怨就怨我们吧,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建国以后,特别是十年动乱中,他一向尊敬的刘少奇、彭德怀和贺龙等同志先后遭到打击诬陷,他为此感到忧虑和痛心;最后他自己也受到了攻击和迫害,结果使这位出生入死千百次,病魔缠身几十年,却一直顽强而愉快地挺着的一代革命名将,被一伙冒充革命的阴谋家、野心家摧残得含恨离开了人间。直到临终他还说:“我想见毛主席,(我)就是林彪害死的!”这些读来令人心碎的篇章,给我们和后代留下了沉重的教训:这样的历史决不能重演了!
还有一点我以为很值得我们一些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同志学习。海东同志从1940年起就因多次负伤和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在病榻上度过了三十个春秋,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是难以忍受的。他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却始终关心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每一点得失成败,一直坚持学习党的文件,尽力参加党的会议,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随着时代前进。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大连养病和建国以后他住在北京时,我曾几次去看望他,他总是谈笑风生,同我畅叙党内外和国内外大事,根本不象一个久卧病床的人。与海东同志相比,我们许多人应该说还是身体健康活动方便的,因此也就更没有理由因退位感到自馁或抱怨,而应该如海东同志那样精神振作,努力在可能条件下为革命奉献心力,决不虚度余生。
张麟同志以朴实无华的文笔,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海东同志的精神面貌,歌颂了一代革命典范。我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记述自己的体会,并向广大读者介绍此书。


第8版()
专栏:

喜听市声
郁进
又听到了喧闹的市声!
不是高音喇叭狂吼,不是汽笛警钟乱鸣,更不是刀剑匕首撞击锵锵,那是招徕求售的叫卖,看货论价的人语,沟通有无的喊叫。凡是商店集中、商品交易的场所,农贸集市,茶楼酒肆,乃至饮食摊头,都发出这种声音。具有卓识的政治家、历史学家,从不轻视市声和经营。据《战国策》记载,苏秦为赵国合纵而游说齐宣王时,特别指出齐国富强的一个特征是:“临淄之途,车?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临淄市上,人山人海,是多么繁荣!司马迁讲到帮助越王勾践雪耻灭吴的范蠡,盛赞他善于抓住时机,经营商业,“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富好行其德”,不是个锐意盘剥、多行不义的小人;司马迁说周人白圭,做生意犹如用兵作战,运筹行法,“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和治国安邦一样地对待经商。司马迁尽管赞赏子思清贫自守,说“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然而特别赞扬端木赐,说“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社会主义商业经营管理方式好,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能将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的名声又一次宏扬于今日之天下。
我们当然也不应忘记,在旧社会里,市场的喧嚣,车马的喧扰,市声只能引起人们的怨愁。一方面是冻雀饥鸦,劳人以生,满眼贫困生活的挣扎;一方面是巧诈百出,以伪乱真,便利富商大贾的剥削。昔日诗人集子中,往往写下这样的题目:《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啼号升斗抵千金”,升斗贫民的叫卖,透露了菜色和饥音,市声成为啼饥号寒的同义辞、双关语。
我们现在终于听到了沉寂多年的市声,或者更确切地说,听到了新的市声。现在不仅个体经营者,小集体商店,连国营商店也开始在门前叫卖了。这是商业主动性灵活性的表现,也是职工积极性责任感的表现。新的市声,是给推行责任制欢呼喝彩,是党的政策搞活市场的反响。
当然,全面而有步骤地改,坚决而有秩序地改,不单单是实行一种责任制而已,不仅仅是推行承包的形式而已。我们要从妨碍前进的一切老框框老套套中挣脱出来,各行各业群策群力,运用智慧,发挥干劲,探求适合本行本业的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走出一条、两条、三条……以至许多条的通道来。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不进则退
大学已经毕业多年,拿到孩子的中学数学题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也难怪,大学里学的是文科,数理化也只能凑合着高中的水平,不料高中水平解不了高中的题,这倒有点与人一杯水,先自有一桶的教训。然而再看,解析几何、概率、微积分,那时的高中也没学过,想说一句现在的孩子学得真差,舌尖骤然间觉得僵了。
人总是有点阿Q气的:“我们先前……”但不管先前是真的,还是假的,终究没有过了现在的自我“测试”关。这里讲的还仅仅是自己没学过但已经是老掉了牙的知识。我想,再过若干年,现在的高中生也未必全解得将来的高中题,更别说人的知识不是以中学为限的呀!
这似乎还是在证明那个命题:不进则退。
不进则退,确乎是至理名言。搞现代化不仅需要推进现代化的知识,也还要有不断学习现代化知识的思想准备。借用古人一句话:“增业在不舍,不舍故曰富”。要紧的不仅是知识上先富起来,而且要不断地更新。
顺言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无缝”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人能否做到“无缝”是另一回事,就说苍蝇这东西,香、甜、腥、辣无所不嗜,无论“有缝的蛋”还是“无缝的蛋”,它都是要叮的。不同的是,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变坏就是了。
仇云妹的堕落就是一例。特务李家琪施小恩小惠,拉“父女之情”,终于在她的灵魂上“叮”开一条缝。
“苍蝇”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某些党员和干部盲目地以“无缝”自居。
程金明


第8版()
专栏:

记《丰子恺漫画选》的编选
毕克官
继知识出版社的《丰子恺漫画选》之后,四川人民出版社也将出版一本《丰子恺漫画选》。不知道情况的读者,很容易把二者混为一本。实际上这两本书名相同的画集,内容大不相同。我作为四川这本画集的编选者,愿意介绍一点情况。
四川的《丰子恺漫画选》是中国漫画丛书中的第一本。丛书准备编选包括从清末到当代的漫画家的作品,估计会出三十本左右,主编者为华君武同志。丰老这一本,有130幅图,刊有作者照片和小传。由我本人写了序文。
丰老的画统称漫画,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作为漫画丛书,这次选入的画尽可能注意到漫画特点的鲜明性还是有必要的。因而,丰老有一些佳作(例如古诗新画中的某些画)没有入选。
丰老的许多画,曾反复画过。作为艺术作品,同样的画面,笔墨达到的境界往往大不一样。依我个人之见,丰老早期的画多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感情的流露十分自然。而中年时期,技巧更为熟练,对作品的经营比较周到。我以为,这两个时期是丰老艺术的高峰期。我个人更喜欢早期。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画面,尽量选用了早期作品的原因。
但是,编选还是照顾了各个时期、各类题材的。例如反映爱国学生运动、反映学生生活以及很富生活情趣又富幽默感的一些画。这次都有较多的介绍。
长期以来,我就有一个看法:即海内外的某些选本并没有能够反映出丰老漫画所达到的水平。它们,或者过分地从政治内容出发,或者只限于编选者个人所收藏的应酬画的范围。四川这一本,可说是自己多年心愿的实现。(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大森林,牵着我的思念
罗继仁
北方啊,遥远的北方,我梦中的一座绿色的城堡,我醒时的一片热切的希望,这大森林蓊郁的一角,留下我对生活的初恋与向往。进山里,才知道林海的广袤、粗犷;出山来,还揣着松涛馈赠的音响,那震撼山谷的板斧和油锯,是伐木者向自然拚搏着力量。如今,走过一个飞雪的季节,冷漠里,那信念并没有冻僵。那顶破冰凌的嫩芽,是对春天执着的追求,是对生命复苏的歌唱。
芦苇你第一个冲破冰凌,多么执傲的形象。那每一层复苏的苇叶里,都裹着一颗顽强的心脏。把封闭一冬的心愿,播进醒来的河塘;那每一条忙碌的根须,都输送向上的力量。啊,成长!挽着手臂的芦苇呼唤早春的阳光,让这第一层鲜嫩的色彩,填补北方沉睡一冬的空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