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定县农村开展“遵纪守法光荣户”活动
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本报讯 记者江山、通讯员张自超报道: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后,怎样搞好社会治安工作?河北省定县的做法是:通过广泛开展“遵纪守法光荣户”活动,把社会治安工作做到千家万户,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定县农村从1981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了社员活动分散、剩余劳力增多、行政管理人员减少等情况,农村社会治安也发生了一些新问题。去年7月,副县长兼公安局长赵光林到杨家庄乡八里店村调查研究,了解到要搞好农村社会治安,就要把过去只注意用行政命令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变为让人们自觉地服从法律和社会舆论;把过去只偏重于集体管理,转变为家庭的自治管理,在社员中广泛开展“遵纪守法光荣户”的活动。
这一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第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偷听敌台广播和传播谣言,不参加反动会道门,不打砸抢和行凶伤人,不投机诈骗,不盗窃和破坏公私财产,不为违法犯罪分子销赃窝赃。第二,遵守社会公德,提倡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第三,积极预防各种治安灾害事故。第四,不赌博和变相赌博。第五,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相面、算卦、求神拜佛。
实践表明,广泛开展“遵纪守法光荣户”活动,是综合治理农村社会治安的一条有效措施。开展这一活动以来,这个县出现了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门邪道没市场的好风气。目前,全县504个村子中有497个开展了这项活动,共评出182,600多“遵纪守法光荣户”,占开展这项活动农户的91%。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今年一、二月份各种刑事案件发生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0%,3月份又继续下降。结伙打架、治安灾害事故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也比往年大幅度减少。


第4版()
专栏:

学习杜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上海隆重纪念杜重远诞辰八十五周年
王震专程前往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市政协4月29日下午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吕正操专程来上海参加座谈会。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第二书记胡立教等参加了座谈会。他们向杜重远先生的夫人侯御之及其子女表示亲切的慰问。
座谈会在锦江饭店小礼堂举行。会场正中悬挂着杜重远先生的遗像,下面放着上海市政协赠送的花篮。
王震在座谈会上讲话说,我受党中央的委托来参加杜重远先生诞辰纪念会。杜重远先生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位患难与共的忠诚朋友,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是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者。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经历了漫长的道路,终究认识到共产主义者是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王震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规律。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中国许多革命知识分子已经走过、正在走着的共同道路。杜重远先生一生的奋斗道路,证实了这个伟大的真理。王震说,杜先生和邹韬奋同志都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凡是一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过贡献的人士,我们将永远纪念他们。王震说,我们纪念杜重远先生,就要学习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彻到我们今天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在党的领导下,群策群力,为完成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
座谈会由上海市政协主席李国豪主持,市政协副主席、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长张承宗在会上介绍了杜重远先生爱国献身的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史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胡愈之,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萨空了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福利会秘书长沈粹缜,作了书面发言。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卢广绩、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定、有关部门负责人高存信、阎宝航先生的女儿阎明光等在座谈会上发言,表示要学习杜重远先生的革命精神,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
杜重远先生的女儿杜毅代表母亲侯御之讲话,感谢党组织对杜重远的纪念和对她全家的关怀。


第4版()
专栏:漫话

朱伯儒的“高攀”论
董启
被誉为“活雷锋”的朱伯儒看到五保户刘永生大爷生活困难,就想方设法为他排忧解难。
刘大爷不解地说:“人家巴结有权有势的,你却巴结我,我有啥值得你巴结的?”
朱伯儒答:“共产党人不高攀群众高攀谁?”
共产党人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是个老话题了。朱伯儒的这个见解,有人可能觉得很别致,有人一定认为很实在。“高攀”,反映出群众在朱伯儒的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离开了人民群众,共产党人也将一事无成。这道理无需赘言。所以“高攀”群众,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应有作风。
要“高攀”群众,就不能高踞群众之上,就不能不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从根本上说,就不能不象朱伯儒那样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服务。这样,我们才能取信于群众,带领群众同心同德搞好我们的事业。


第4版()
专栏:

余秋里接见全军先进青年代表时勉励全军青年
发扬“五四”精神为军队建设作出贡献
本报讯 黄传泽报道: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在昨天下午接见全军先进青年代表时指出,全军青年要发扬“五四”传统,学习革命先驱立志改革、振奋中华的奋斗精神,坚定地站在改革前列,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他说,军队的绝大多数是青年,青年是一支很有突击力、很有生气的力量。我国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历来有当先锋、打头阵的光荣传统。改革和创新是革命战士、先进青年的优秀品格。不改革创新,事物就不能发展,工作也得不到促进。军队青年要根据部队条件,从军事训练、政治思想、管理教育等方面有领导、有秩序地带头改革,促进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余秋里要求全军青年,要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刻苦学习的进取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团结一心、同心同德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战备,刻苦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既能打仗,又能参加建设的两用人才。
参加接见的还有总政副主任黄玉昆、颜金生、朱云谦、华楠和部分老同志、老青工干部以及总政各部负责人。


第4版()
专栏:资料

杜重远生平事迹简介
杜重远先生是吉林省怀德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疯狂侵略我国,国民党当局实行不抵抗主义,家乡沦陷,人民被屠杀,满怀悲愤到上海与邹韬奋同志共同战斗,经常为《生活》周刊撰写宣传抗日救亡的文章。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他挺身而出,于1934年创办《新生》周刊,继续战斗。1935年5月,由于该刊刊登《闲话皇帝》一文,日本帝国主义借机挑衅,国民党当局竟屈从日方无理要求,勒令《新生》停刊,并将杜重远先生逮捕判刑。他在法庭上愤慨地说:“法律被日本人征服了,我不相信中国还有什么法律!”在《新生》周刊的终刊号上,他指出:“最后胜利不是属于帝国主义者,到底是属于被压迫人民啊!”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新生事件”。杜重远先生在监狱中仍坚持不懈地进行抗日救国活动,他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写信给东北军中的好友,呼吁团结抗日。
1936年9月,他出狱后即去西安促进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联合抗日。不久,西安事变爆发,他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起了促进作用。1937年抗战爆发后,杜先生奔走各地,热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八路军在华北抗战的光辉战绩。在周恩来同志的指导和同意下,他毅然到新疆去工作,担任新疆学院院长,继续宣传抗日,宣传民主,反对封建,反对割据,遭到反动军阀盛世才的嫉恨,于1940年被捕入狱,备受酷刑,以后被盛世才秘密杀害。当杜重远先生殉难的消息传到重庆和延安后,党和人民对他沉痛哀悼。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杜重远先生的家属和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原载4月30日《文汇报》)


第4版()
专栏:

福建省政协台胞联谊会侨联举行茶话会
欢迎李大维驾机起义归来
据新华社福州5月1日电 (记者揭衍珍)福建省政协、福建台胞联谊会、福建侨联今天下午举行茶话会,热烈欢迎原台湾国民党陆军航空队少校李大维驾机起义归来。
出席茶话会的有福建省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以及一部分原国民党起义人员、台湾同胞、去台人员的亲属共100多人。
福建省政协主席伍洪祥在会上致词,代表福建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热烈欢迎李大维驾机飞回大陆。许多年已古稀、两鬓皆白的爱国人士见到李大维,都非常高兴。


第4版()
专栏:今日报纸要目

今日报纸要目
《中国青年报》△社论:顽强学习知识,矢志振兴中华——向青年朋友祝贺自己的节日
《文汇报》△上海100万青壮年职工参加补文化、补技术的学习活动
《解放日报》△上海市自1978年8月共青团七大以来,有近50万青年加入共青团,14,000多名团员加入共产党
《经济日报》△国务院副秘书长田纪云文章:解决国家同企业的分配关系,不能照搬农村的承包办法
《解放军报》△国防科工委不搞论资排辈,批准200多名中青年科技干部晋升高级技术职称
《工人日报》△记者来信:要尽快刹住任意借欠公款的歪风
《辽宁日报》△我国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之一锦州火力发电厂加快建设步伐,继1号机组投产后,2号机组可在年底并网发电
《中国农民报》△1982年销往农村的报刊达35.8亿多件,图书四年增加1倍多
《天津日报》△天津市化工局冲破体制上存在的单位所有制的束缚,利用会战和协作的形式给知识分子创造施展本领的机会和条件
《陕西日报》△武功县咬马大队成立“济贫储金会”,集资帮助贫困农民解决困难


第4版()
专栏:

廖承志、乔石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中立劳联议长、电机劳联委员长竖山利文和日本一些工会访华团的500多位客人。
这些客人包括以樱井辉雄为团长的电机劳联日中青年友好之船访华团411人,以及全日本运输产业工会联合会访华团、全国电气通信工会访华团和日本全国金属工会关东地方协议会访华团的成员。
廖承志向日本客人致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祝贺。他说,中日两国工人应该加强交流,为发展两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作出贡献。他希望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竖山利文说,我们这次来华访问就是为了培养日中友好事业的接班人。他希望两国工会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晚上,全国总工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热烈欢迎前来和首都工人共度五一节的日本工会朋友。


第4版()
专栏:

邓力群会见葡萄牙广播电视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葡萄牙广播电视代表团。会见时,邓力群同葡萄牙广播电台台长马格罗和葡萄牙电视台台长库涅等客人就发展两国广播、电视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广播电视部顾问金照、葡萄牙驻华大使洛博会见时在座。


第4版()
专栏:

为朝鲜劳动党友好参观团访华
全明洙大使举行宴会
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朝鲜驻中国大使全明洙今晚在大使馆为以政治局委员徐允锡为团长的朝鲜劳动党友好参观团访华举行答谢宴会。
习仲勋、乔石等应邀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

乔石会见厄瓜多尔民主党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联部部长乔石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主席韦尔塔率领的厄瓜多尔民主党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会见后,乔石设午宴招待代表团。
中联部副部长朱良、厄瓜多尔驻华大使帕雷德斯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代表团是应中联部邀请,于昨天晚上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张劲夫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国务委员张劲夫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中立劳联议长竖山利文一行,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4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古老的茶农”——崩龙族
崩龙族有12,275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三台山公社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军弄公社,少数分散居住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县。
崩龙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本民族没有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等民族相处,不少人通傣语、汉语或景颇语,通傣文或汉文。
“古老的茶农”——崩龙族
云南西部的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的广大山区,是崩龙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崩龙族的竹楼大部分建筑在密林环绕、翠竹成荫的山梁上,半山腰中,或山脚下。崩龙人喜爱栽种各种鲜花和亚热带瓜果,但更擅长种茶。从古老的时候起,喝茶就是崩龙人的爱好,因而家家的菜园里都少不了三四棵高大的茶树。解放后在盈江县的铜壁关、潞西县的勐戛公社以及陇川县邦瓦公社的芒蚌,还发现有古老的茶树和老茶林。由于崩龙族种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故有“古老茶农”的美称。
“崩龙”这一族称最早见于清代。清代以前的有关记载把云南境内南亚语系的崩龙、佤、布朗等民族称为“濮人”、“濮”或“蒲蛮”。崩龙族人口不多而分布较广,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汉、景颇、傈僳、佤、傣等民族长期交错杂居,因而无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受上述各民族的影响。解放前,在与汉、傣族杂居的地区,由于地主经济的渗入和高利贷盘剥的加深,使很多崩龙人沦为佃户和帮工。在边远山区则还保留有家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的残余。这些地区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更为贫困。
1950年,崩龙族地区获得了解放,崩龙族人民成了土地的真正主人。195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成立时,有12名崩龙族代表;接着在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龙崩龙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建立了民族乡,实现了民族平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崩龙族跟杂居在一起的其他各民族加强了团结,共同建设新边疆。当家做了主人的崩龙族人民,发挥世代相传的丰富的生产经验,精耕细作,粮食连年增产。陇川县章凤公社费顺卡崩龙族生产队42户人家,去年平均每户生产粮食一万多斤,向国家交售万斤粮食的有5户;甘蔗、竹编、草烟等多种经营也有了大发展,一些户人均收入上千元。
刘扬武


第4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囤箩挤满崩龙家
去年丰收时节,我们沿着山林中的小路,来到了云南镇康县军弄公社哈里大队。
大队党支部书记问我们:“你们听说过吗,进了崩龙家,就知道屋里有几口人。”我们连忙摇头。他接着说:“哈里的崩龙族,家庭财产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囤箩。这些囤箩用篾条编成,大的可盛千余斤粮食,小的也能装几百斤。一家有几口人,就有几个囤箩。进家不用打听,数数囤箩就晓得有多少人。”“现在还是这样吗?”“你们到社员家看看就清楚了。”
于是,我们来到社员金老大家。一进门就看见墙边一溜儿排开的囤箩,我们立刻数开了:1、2、3……15!房主人老大娘见我们一进来就忙着数囤箩,不禁笑开了。“大妈,您家有15口人哪?”“不,11口。”“这囤箩?……”“嗨,今年粮食多,不算3,000斤包谷,光旱稻就收了1万多斤。儿子们赶着编了几个大囤箩,瞧,还装不下呢!”她指着屋梁上坠满的包谷,又指指囤箩。我们走近一看,黄橙橙的谷子满到了边。其中一个最大的囤箩,起码装了2,000多斤谷子,三人合抱才围得拢。老大妈满脸堆笑说:“今年我们家大人、娃娃个个手脚勤,养了15头猪、3头牛,笋丝、木耳又卖了一二百元。真是有粮又有钱,我这个家也好当了。哈哈!”
在访问中,我们发现家家都有又新又大、盛满了谷子的囤箩,家家都有象老大妈一样欢乐的笑声。
当我们要离开寨子的时候,许多崩龙族社员围着我们,一面硬往我们口袋里塞黄果,一面说:“你们明年再来看吧,那时我们的囤箩肯定会更多更大。” 本报记者 邱敬东 石玉生


第4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一支芦笙曲的鉴戒
崩龙族男女青年的婚姻是自主的,不受父母干涉。据说这个优良传统和一支古老的芦笙曲有关。
传说,聪明美丽的玉南爱上了勇敢的猎人岩瓦。可是玉南的父亲嫌岩瓦贫穷,反对这门亲事。为阻止岩瓦来会玉南,老人竟把玉南赶到山野窝铺去住。当岩瓦得知玉南住处时,可爱的玉南已被豹子吃掉了。悲痛和愤怒的岩瓦,举刀砍下了豹子的头和尾巴,收拾了玉南的项圈、手镯来到玉南家的竹楼下,坐在木碓旁吹芦笙,那凄恻、哀怨的声音象是哭泣,又象在控诉。这就是至今还在崩龙族中流传的《芦笙哀歌》。天亮时,玉南的妈妈下楼来看到沾满鲜血的玉南的遗物和豹子头,她明白了夜里发生的事。可是,岩瓦已不知去向了。
这件事震动了整个崩龙族,从此以后,崩龙族父母就不再干涉子女的婚姻了,他们说,“姑娘爱上了人,不同意是不好的。”至今,梁河地区的崩龙族举行婚礼时,还必须唱《芦笙哀歌》,意思是告诉人们不要忘记,现在能够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玉南和岩瓦的鲜血换来的;也告诫做父母的,永远不要干涉儿女的婚事。


第4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竹林边,两位崩龙族小姐妹正在津津有味地交谈着。
宾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