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随笔

有困难更有乐趣
林默涵
你们是从事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工作的先进人物,你们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得到孩子们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党和人民的赞扬,这是很光荣的事情。我们祝贺你们,同时要向你们学习。
我们要向你们学习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习你们热爱儿童的精神。大家常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确是这样的。一个国家能不能兴旺发达,主要是看这个国家的少年儿童一代能不能健康成长。在这个意义上讲,你们热爱少年儿童,实际上就是热爱祖国。凡是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必然是热爱少年儿童的,因为国家的前途归根到底是属于最有希望的儿童一代的。如果我们没有把儿童教育好,没有能使他们成为很好的建设者,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就没有希望,所谓爱祖国也就是空的了。所以,爱儿童与爱祖国,我看是一回事。
现在我们强调要重视和爱护知识分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富强的国家,没有知识不行,应该使知识分子跟广大工农一起,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贡献他们的才智。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看得更远一点:不但对现在的知识分子要爱护,还要使我们的下一代都有知识。要使他们成为有远大理想、高尚品德和丰富知识的一代新人。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不是只靠我们这一代人就行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今天的少年儿童,转眼就会成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他们应该比我们这一代人有更充实、更完备的知识武装。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二,要学习你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少年儿童工作是有很多困难的,目前我们国家还穷,在这方面不能用很多钱;社会上对少年儿童工作不重视的现象还很严重,许多人没有看到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工作中会碰到许多困难。但是,你们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不怕困难。明知有困难,还是全心全意地把工作做好,想各种办法来克服困难。这种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最近湖北有一个儿童剧组来到北京,还没有开始演出,我先看了“说明书”,看到剧中一个老师的话讲得很好,她说:“人们只知道小学教师劳心劳力,工作累,报酬低,却不知道我们从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多少乐趣。”这是一种极可贵的精神。困难是很多的,但是,也有很大的乐趣。我们把孩子们教育好,为祖国的未来尽一点力,这个乐趣是很高尚的、很值得珍惜的。只有真正跟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全力为孩子们工作,看到他们一天天成长起来,才能感受到这个乐趣。所以,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还是要振作起精神来,把工作做好,在战胜困难中求得乐趣。有了这种精神,就不会被困难压倒。
第三,要学习你们刻苦学习的精神。你们在工作上做出了成绩,不刻苦学习是做不到的。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工作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文学、电影、戏剧、电视、音乐、美术、舞蹈、木偶、皮影、书刊等等,都是一种专门的业务,都需要认真钻研。同时,少年儿童的要求也一天天提高,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就不能胜任我们的工作,就不能满足少年儿童的要求。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孩子们。所以一定要在工作里面不断地学习,刻苦地学习。
我们要向你们学习的,就是你们的热爱少年儿童的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刻苦学习的精神。正因为你们有这种可贵的精神,才能做出成绩,才能成为先进工作者。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同时也是对你们的希望,就是希望你们不但能够坚持这种精神,而且能够更加发扬这种精神。这样就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好。
(本文是作者在全国先进少年儿童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7版()
专栏:

贺《儿童时代》五百期
方掬芬
中国福利会在上海办了一个杂志,叫《儿童时代》。今年5月,已经出版五百期了。我很喜欢这个刊物,近几年来每期必读。这个刊物上有个栏目叫“我们的节目”,每期登载一个“学校剧”剧本(有时是供孩子们表演的相声、快板等)。我觉得这件事颇不寻常,从中可以看出编者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深情和责任感。
“小孩天生就好模仿,演戏是他们非常喜爱的文艺活动,没剧本时他们就学电影里的人物乱演,有了剧本他们都很高兴,没有老师指导他们也能演,在此同时,他们提高了思想和艺术修养……”这是《儿童时代》一位编辑给我的信中所写的一段话,我非常赞赏。他们从儿童爱模仿、爱表演这种日常现象,想到应该培养儿童的艺术才能,发展“学校剧”创作,这是很有远见的。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艺部门,应该重视和发展儿童喜爱表演的天性,加以培养和引导,这将有助于一代一代的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我是指在儿童中间开展小型、灵活、生动、有意义的演剧活动,让孩子们自己表演,自己观赏,自己教育自己。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校剧”。目前在我国,大量的幼儿园以及若干城市的中小学校、少年宫都比较重视孩子们的这项活动,但往往由于缺少剧本而使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
《儿童时代》的编者长期以来重视“学校剧”的创作,他们广泛地、不间断地联系和组织儿童剧作家和业余作者,大力扶植“学校剧”剧本的创作,力争每期刊物上都有一个新剧本发表。早在1962年,就曾发表过刘厚明、果青参照张天翼的小说编写的剧本《不动脑筋的赵大化》,全剧不满三千字,仅兄妹两个人物,却把一个不动脑筋的孩子所闹的笑话展现得淋漓尽致。后来发表的象《半个队员》、《兔兄弟》等也都是写得精彩,能够保留和传播的剧本。1980年,该刊创刊三十周年,特地举办了“儿童独幕剧征文”,收到应征稿五千件,从中选出五十个剧本发表,并给其中二十个剧本评了奖。我读过一些剧本,都很精练、生动,适合于孩子们演出,象《“妙手”回春》、《九阵风》、《鹦鹉学舌》、《猪八戒和机器人》等,都是既有趣又有意义。我想,要是能在我国亿万小学生和初中学生中开展起“学校剧”的表演活动,那么这些剧本将呈现出何等多姿多彩的舞台形象;接着而来的,还会出现多少为孩子们所喜爱的剧本;我们的孩子们的生活将会多么有意义,他们的艺术才华和表演积极性将会如何地得以发挥,他们自己从中又将会得到何等高尚、深刻的教育啊!
(附图片)
张乐平为《儿童时代》画的封面祝贺图


第7版()
专栏:书简

“有情有义”
——致儿童剧《五(2)班日志》作者沈虹光
梁秉堃小沈:
看了你执笔写的剧本,又看了你们演出的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不夸张的说,这确乎是一次美的享受。
多年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包括我在内)常在创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排除了感情在创作中的作用,而你们的戏正是通过以情动人达到以理服人的。特别是作为演给天真烂漫、感情丰富、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的孩子们看的戏,这就更适宜了。
本来,文学创作乃至文学欣赏都应当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特殊的认识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人情学”,必须“有情有义”。“无情无义”固然不好,“无情有义”也许更糟糕。
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戏确是有所突破的。你是那样真诚地、执着地以自己的强烈感情点燃着观众的强烈感情!戏里不管是老师、家长或是孩子们,几乎每个主要人物、每段重场戏都充满了“活的激情”和“热情”。观众正是在感情不断的爆发、激荡的过程中,逐步贴近、熟悉和热爱戏里的人物并接受主题的。比如,“家庭聚会”那场浪漫主义色彩极浓的戏:妮娜的母亲怕脏怕乱,不让女儿的同学到家里来玩。同学们也因进她家要脱鞋而拒绝了妮娜的再次邀请。而乐老师在对大家进行了“到别人家要有礼貌,要尊重人家家里的习惯”的教育以后,把孩子们重新组织到妮娜的家里来。隔阂消除了,妮娜为小朋友们弹起了童话般的钢琴曲。
很明显,在这里,你基于现实生活中受到孩子们童心和天性的冲击,借助于感情的力量驾起了艺术想象的翅膀。面对着同学之间的和好、同学与家长之间的和好以及母女之间的和好,你没有淡然处之,而是让自己的强烈感情自由驰骋,并依附在热烈、欢快、明净、清新的乐曲上,使观众渐渐地悟到一条道理:“孩子们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融合的感情,我们做大人的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要求,不要人为地隔开他们。”这大约就叫做“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吧?
你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重视文学的感情特征,那么感情就完全可能成为我们创作的一种动因,并贯穿于创作的始终,从而写出寓理于情、思想与形象和谐统一的好作品来。如果我的见解尚有几分道理,那就以此共勉之,如何?


第7版()
专栏:

孩子们到医院看望乐老师 湖北省话剧团供稿


第7版()
专栏:

美丽的小苗
崔开宏
小型雕塑作品《练》颇有看头。给人印象之深,不仅是因为它凭借着幼女练习舞蹈的纤巧身材和肌肤的莹润质感而取胜。同时是作者通过了画面所显现的逼真形神,构图较为新颖以及由于舞蹈的优美动态所产生出来的音乐节奏感染人。作者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件冷冰冰的图形物质材料,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一个有明显职业特征的生活情景。
这件作品,描绘的是小演员正在练习舞蹈技巧时的一刹那间。她穿着紧身的舞蹈裙,脚着舞鞋,足尖踮地,姿态婷立。她的头微微地低下,后脑勺上结着一束仿佛在晃荡晃荡地摆动着的发辫。娇嫩圆润的脸蛋上含露着天真、稚气的神气,在圆形底座的陪衬下,仿佛她在明亮的光环中翩翩起舞,流露出她优美的动态似小天鹅那样灵巧、轻盈的动人意境。
表现芭蕾舞题材的雕塑作品,近年来已经有了不少。然而扣人心弦的作品却不多见。《练》这件雕塑,作者采用了钉子形的构图形式,塑造人物的两只手臂在空中舞荡,似小鸟扬起扑扑的翅膀,使画面产生不稳定、不均衡的趋势,从而使作品产生运动感,在静中显现出动。人物的形体明快结实,结构解剖准确,体积感强,丰满、圆浑,耐人寻味。手与脚是能够传达精神感情的。象芭蕾舞那样优美的姿态,如没有把舞者的手和脚的生命力描绘出来,作品便不会达到强有力的艺术感染。而《练》就是这样,作者通过了对人物手和脚的着重刻画,表现出拇指与小指的微微翘起,紧套着的鞋袜显现出足尖的结构和力量,使人领略到舞童的优美姿态和内涵,感到这位可爱的小演员,是舞苑中的一支美丽的小苗。


第7版()
专栏:

练〔雕塑〕 张一波


第7版()
专栏:美的随想

云山接仙迹
陈从周
浙东与皖南都是有佳山水;浙东在秀,皖南在奇,各见其长,如略苛求的话,老实说,浙东有山有水,皖南在水上似乎略逊一些,万一黄山没有云雾,那也决不会成为天下之奇了。我游浙东的仙居,早就想着写点小记,但是苍润的景色,峥嵘的山石,潺缓的流水,婉转的鸟语,一时难于下笔。这个在浙东并不出名的胜境,可能因为夹在方岩与雁荡天台之间,而被掩没了。近年来,我很怕到那已开发的风景区,总觉得“进步”得太快了,淡妆披上了浓抹,我的感情不容易接近她。这仙都的几里方圆地,说它有仙气,倒不如说它有清气。仙都溪清而多湾环,山高而多俊骨,因此身临其境,高山平泉对比十分清晰,晓雾暮霭,却如薄纱轻笼,使奇峰益显得神秘,难怪有仙都之称。
我们从缙云县城一路行来,沿溪看岩,路深景逼,数里的溪山长卷,已将我的游兴渐渐地引入遐思,仿佛桃源在目,初至豁然开朗的洞口那样。我早为景所迷,信步入山,迎面石壁,斑驳的历代题字,古墨生香,消我俗气,可惜的是加涂上了红漆,很不顺眼,而入山崖道石洞,却又被开凿了,变成公路畅道,我独自在扬尘的水泥桥上,下瞰湍流,叹惜这幅溪山图,已是残本了。
我怀着难言的“隐痛”,登上了半山亭,则又破涕为笑,仰则峰危耸天,相依竞翠,其中一柱峰拔地千仞,下瞰一座明代石桥,联空枕水,有如玉带映波,横直的对比,形成山益高而水无穷,中国书法有竖直划平之说,其构成美感的原理,却是相通的。这里山的层次数不清,云的浅深看不明,水的曲折望不尽,我们入山越走越深,有些飘飘然了。时节正是乍寒还暖,山区的傍午还有点微薰,薄汗润衣,步入农家内啜高山新茗,泉冽杯荧,碧乳浮香,心神顿爽,因为附近的龙泉,是出名瓷的,所以饮器有其天赋独厚之处。到此体会到游山览胜如果不付出一点劳动的代价,即是没有超脱的境界,我虽是上了年纪的人,但亦决不做不劳而获的“贵族”旅游者。
五岳为山之尊,皆由于平地起峰,故气壮盖世,仙都之妙在具体而微,清逸过之,既是真山,又象盆景,故亲切怡人。临其境有如隔世,所以称它为仙都。我记得在仙都时题过这样一副对联:“云山接仙迹,人海表高风。”上联写景,下联抒情,在茫茫的人海中,我希望处世应该多少有点高风,非无所谓而发的。高尚纯洁,还是社会主义的可贵品质吧!


第7版()
专栏:图书出版发行笔谈

“买书的”要想到“卖书的”
王永福
贵报3月27日的“文化生活”版,报道了北京王府井书店学术特约经销部实行开架售书,千方百计为读者解决“买书难”,赞扬这个书店“卖书的”“想到买书的”。由此,我想到问题的另一面,即“买书的”也要想到“卖书的”。
不久前,我在胶东某县逛书店时,看到新出版的《我与文学》(郑振铎、傅东华编)的影印本,喜出望外。但选来择去,找不到一本新的。问书店同志上架多久?答曰:才几天。想不到如此短暂的时间,新书已变旧书了。
书店的同志向我解释说,自实行开架卖书以来,出现了“三多”:销售多、污损多、丢失多。销售多当然是一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污损和丢失,却使人不快。有些人借开架之机看“白”书,一次看一章节,夹上个纸条或干脆折叠一角。更有浑水摸鱼的,撕画页或整本拿走。难怪一些书店对开架售书有点后顾之忧了。
前一个时期,报刊上多次发表文章,呼吁开架卖书。这种意见很好。因为过去的卖书法,一张柜台把顾客拒之数米外,使一些眼力不济的人,如雾中看花,可望而不可即,给选择书籍带来不便。但开架后出现的新问题也需注意。有些人有看书的兴趣,却无爱书的习惯,乱抽乱放,漫不经心。刚上架的新书,不久便面目全非。让读者花钱买“旧书”,未免失去了开设书店的原旨。不知那些不爱护图书的读者是否想到书店的难处?
至于书店,也还可以想想办法,比如办理一些出租业务,满足那些只“读”不“买”的人,可以减少些损失。开架的方式可再讲究一些,比如,确定几个书架,每种新书只摆一个样本,供选购者翻阅,既可为购书者提供方便,又不至于使大批新书置于众手之下,岂不两全其美。


第7版()
专栏:文化动态

中国美术馆举办部分藏品陈列
中国美术馆部分藏品陈列,于五月六日在该馆开幕。这次陈列,在众多的馆藏品中,精选出作品二百三十九件。有已故和健在的老一辈美术家二十年代前后的作品,也有中青年美术工作者八十年代的新作,还有刚参加法国春季沙龙归来的作品。这些展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近几十年、特别是近几年美术创作的概貌。此次陈列将于九月十一日结束。(文木)


第7版()
专栏:文化动态

中国少儿艺术团将赴南参加联欢
由文化部组建的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团将于六月中旬赴南斯拉夫参加第二十三届什贝尼克国际儿童艺术节。
该团共有少年儿童二十三名。他们将演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儿童情趣的舞蹈、器乐、歌曲,演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和小提琴曲,还将介绍一些武术。(新童)


第7版()
专栏:文化动态

《我爱祖国山河美》游记征文
《旅行家》杂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祖国各地”节目,今年联合举办《我爱祖国山河美》游记文学有奖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将陆续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和《旅行家》上刊登。
(吕文)


第7版()
专栏:文化动态

天津举办“树新风漫画展”
由美协天津分会和天津漫画学会举办的“树新风漫画展”,于五月二十日在天津美术展览馆开幕。共展出天津市专业和业余漫画作者近期的作品一百二十六幅。这些作品热情歌颂新风尚,讽刺和批评了丑恶事物,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文治)


第7版()
专栏:

邮电部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
设计者:万维生
发行日期:6月6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