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1983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能促进经济复苏吗?
各国都期望会议能获成功,但仍未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
本报讯 最近以来,西方报纸和通讯社纷纷评述定于今天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经济会议,并报道与会国对会议采取的态度,普遍认为各国都期望会议能促进经济复苏,但仍然找不到解决一系列尖锐矛盾的办法。
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19日报道,东道国美国已为七国首脑会议准备了一项工作文件,要求七国采取“谋求持续回升的共同方针”。这项文件力图避免对抗,并协调美国和欧洲在东西方贸易、美国高利率、预算赤字和汇率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上的立场。去年6月在法国举行的上届七国首脑会议上,这些问题就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次威廉斯堡会议能否象美国希望的那样使冲突减少到最低限度,引起普遍的关注。
当前最突出的是法国和美国之间的分歧。法国总统密特朗最近加紧批评美国的经济政策,谴责华盛顿让它的盟国支付它的赤字,并要求采取行动,实现货币稳定,甚至重建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制定的西方固定汇率的制度。5月19日,西欧五国社会党和政府领导人表示,支持密特朗将在七国首脑会议上采取的这一立场。但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财政部长里甘24日在记者招待会上针对密特朗的主张说,现在谈论召开那样大规模的世界经济会议“时机还不成熟”。过了两天,里根甚至指责法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错误的”。
5月2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也说,要实行固定汇率很困难,但他认为,进行协调防止汇率乱涨乱跌是必要的。他对这次首脑会议表示十分重视。他说,一些国家已显著地出现经济复苏的征兆,人们期望首脑会议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里程碑。他特别提到南北问题,表示日本“想要在南北问题上找到协调路线”。
西德外长根舍5月25日对记者说,尽管工业化国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威廉斯堡会议“应该向第三世界发出积极的信息”,欧洲国家将在会上呼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同时,根舍说,“欧洲各国政府无不欢迎美国降低利率”。
5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公布他分别写给西方七国首脑的信,敦促他们设法降低利率,稳定货币,增加援助,停止或缓和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第7版()
专栏:

美国高利率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张德真
在美国的威廉斯堡举行的第九届西方7国首脑会议即将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从目前透露的情况来看,美国同其他国家分歧最大的,将集中在关于美国的高利率问题上。
美国的高利率之所以仍然成为当前的一个尖锐问题,是因为它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西方国家的经济在经历了持续三年的衰退之后,于今年初开始程度不同地出现回升。有些国家,如美国、西德、英国情况稍好,而法国、意大利则回升起步乏力,因此,如何保持刚刚露头的复苏势头并使之持久下去,是西方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所实行的政策也不一样,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分歧。西欧国家、日本和加拿大认为美国的高利率是影响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由于美国的高利率吸走了外国资金,而这些国家为了防止资金外流,也只好被迫实行高利率,结果严重影响了经济回升。同时,高利率也造成了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大幅度上升,从而加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西欧国家大量进口的原料,特别是石油等都以美元定价,美元汇率过高,使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美国利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已经持续好长时间了,它早就引起了西欧、日本和加拿大的强烈不满,现在面临经济复苏的严重关头,美国的高利率政策更令各国难以容忍。它们要求美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控制赤字,降低利率,干预外汇市场,同西方国家“协调步骤”,以带动经济复苏,使大家得利。
美国的高利率不仅使其他西方国家深受其害,也是严重困扰美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美国经济在今年年初复苏后,至今回升缓慢,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只上升了2.5%,比原来预计的要低,其主要原因是利率偏高。此外,美元汇率过高也削弱了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使外贸逆差大幅度增加。
既然高利率成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经济回升的严重障碍,为什么美国政府不下决心降低利率呢?回答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首先,美国政府为了降低卡特时期严重的通货膨胀,一直实行通过高利率来紧缩银根的货币主义政策。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好不容易将通货膨胀从两位数字降低到目前的5%左右。如果利率下降过快,很可能使通货膨胀再度飞跃上升。
第二,形成美国高利率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赤字太大。里根上台后,财政赤字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急剧上升,政府为弥补赤字只好向信贷市场举债,促使利率升高。问题十分清楚,要降低利率,首先要压缩预算赤字,而眼前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因为美国的巨额赤字固然同三年来严重的经济衰退有着直接关系,更主要的还是由于里根政府实行减税政策和坚持大幅度提高军事开支的做法造成的。美国政府力图振兴经济、重振国威,就是寄希望于这种减税政策。
因此,尽管美国的高利率成了威廉斯堡会议的众矢之的,但美国很难按其他国家要求行事,西欧国家虽很坚持,但对美国又有所求,也都不想同美国闹僵。西方人士认为,这个问题难抱解决希望。


第7版()
专栏:

世界银行行长克劳森遍访西方七国
要求工业国家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
本报讯 据报道,最近世界银行行长克劳森逐一拜访了即将参加威廉斯堡会议的七国政府首脑,要求他们积极对待“南北问题”。
克劳森提出了为两类发展中国家服务的问题。一类是“中等收入的国家”,它们的发展资金主要靠向外国私人银行借贷,目前已欠外债占第三世界所欠6,000亿美元的大部分,其中有些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已“陷入了一场债务支付危机”。另一类是三十多个低收入的国家,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它们只能依靠“优惠的”即低利率的官方援助,但是最近一些年从工业国来的这种援助放慢了。美国在1981年提供的优惠援助下降了26%,如同国民收入相比,美国比法国、西德、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少,稍多于意大利。
克劳森要求西方七国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援助。在世界经济衰退中,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已经大为下降,非洲18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现在只有1960年的水平。
5月23日克劳森在东京同日本首相中曾根会谈时,要求日本给予合作,并希望日本敦促美国尽早向国际开发协会提供补充资金。国际开发协会是专向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无息或低息贷款的一个联合国机构,它决定从1981至1983年的三年期间,实行第六次补充资金,金额总数为120亿美元,其中美国应承担32.4亿美元。但是,美国竟单方面决定提供资金期推迟一年,因而该协会不得不减少计划中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项目。
在这之前,克劳森在伦敦访问时,要求工业化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市场。他说,工业化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利益最大,卖给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占它们出口额的30—40%。如果第三世界的出口继续遭到工业化国家保护主义的封锁,第三世界国家也就没有钱偿还债务和支付进口,这些国家卖不出东西,也就不能从工业化国家那里买进东西。因此,除非工业化国家对第三世界开放市场,否则“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回升仍将是有限的”。


第7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托恩说
威廉斯堡会议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机会
本报布鲁塞尔27日专电 记者林军、姚立报道: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托恩,今天在这里就即将在威廉斯堡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威廉斯堡会议提供了一个加强经济复苏的机会,因此,他认为会议的重点应讨论如何使业已开始的复苏得以持续下去,并同时避免重新引起通货膨胀。
他指出会议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个国家是否充分认识到本国政策会对其它国家产生的影响。托恩表示他完全意识到会议面临的困难,但他相信会议仍可取得成功。因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已相互制约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会议的失败将给西方经济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他指出,目前还存在三个影响经济复苏的因素。
首先是美国利率问题。他指出,美国利率虽有所下降,但就实际来讲,由于美元坚挺,美国利率仍过高,影响投资的增长。他表示美国已认识到了这一点,美国准备减少预算赤字的意愿就是一个信号。其次,货币不稳定也是影响投资的一个原因。他认为,自去年凡尔赛七国首脑会议以来,各国在对货币市场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和使各国政策更趋一致性的方法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彼此的观点有所接近,但要取得一致还要走更长的路。
关于会上是否要讨论的东西方贸易关系问题,托恩表示现在有理由相信,与会者将不会以突然的方式提出讨论欧美间存有异议的问题。
此间舆论认为,威廉斯堡会议将是一次困难的会议。美国能否在降低利率,减少预算赤字和美元比值上升的问题上作出让步是能否使某些国家出现的经济回升扩大到其它国家的关键,这将是对此次会议的重要考验。


第7版()
专栏:

西方经济回升缓慢
本报讯 一些西方国家最近发表的经济报告说,它们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有所回升,但幅度不大。
欧洲共同体执委会5月16日在季度经济报告中指出,共同体去年年初曾出现了微弱的经济回升,但下半年的产量就下降了,其中英、法、意和西德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去年第三季度下降了4.6%。因此,尽管预料1983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将要加速,但由于利率高、政府开支大、失业人数日增和出口市场不景气,而不那么光明。
美国在5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将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3.1%修正为2.5%。合众国际社的报道认为,这“表明这场回升开始时的劲头并不那么大”。
美国经济学家亨利·考夫曼认为,美国目前的经济回升,是在美国经历了一次最长的、拖的时间最久的经济衰退之后出现的。但回升幅度是缓慢的,远不象以前几次回升那么强有力。


第7版()
专栏:连载

华尔街掠影
本报记者 陈忆村
纽约证券交易所
访问华尔街,一定要去看看美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因为它在美国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纽约证券交易所设在一座高七层的古老建筑里,门面堂皇壮观,门禁森严,只有在交易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才能进入设在底层的巨大交易厅。一般旅游者只能登上三楼旅游中心,站在走廊里,隔着玻璃向下俯观交易厅里的交易活动。
记者是应一家股票公司副主席的邀请,在他陪同下进入交易厅的。他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你现在正站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请你看看这个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吧!”
交易厅状若大型体育馆,高高的天花板,装饰华丽,厅四周立着许多电话和电报亭。厅内分布着22个交易站,每个站都设有公布股票行情的电子计算机和电视。大厅闹哄哄,一片忙乱,众多的经纪人、掮客聚集在电话、电报亭和交易站旁,有的紧张地注视着电子计算机荧光屏上不断变化的数字,有的守着电话机同股票公司和顾客保持密切联系。一片片股票行情表和纸屑满地飞扬。人声鼎沸,震耳欲聋。整个交易厅就象杀声震天的战场,令人神经紧张。在呼喝声中,有多少人成为暴发户,又有多少人破产。
目前全美国共有12家证券交易所,为3,000多家大公司的股票进行买卖交易。其中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为1,500多家大公司买卖股票。它每天成交的股数,约占所有交易所总成交股数的80%,所成交的股值,则占总成交股值的84%。目前这个交易所拥有5,000多名工作人员,可见其规模之庞大。
美国人很多参与买卖股票活动,以期从中牟利。据说共有2,500万人在证券市场投资,平均每6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拥有股票或证券。其实,真正控制股票市场的,还是少数垄断资本家。据了解,拥有10万美元以上的人只占股票投资者的0.2%,而他们却拥有股票的30%。
近年来,外国资金也大量投入纽约股票市场。尽管由于经济萧条,去年外国购买美国股票数额比1981年减少了34%(由58亿美元减为39亿美元),目前外国握有美国股票和证券仍达835亿美元。
4月底以来,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纽约股票市场突然掀起一片涨风,5月初,每天交易的股票由8,900多万股,猛增到1.04亿股。每天成交额达到10多亿美元。曾经愁眉苦脸的股票经纪人现在又活跃起来了。一位经纪人对记者说:“过去我们经常找顾客,现在是他们找我们的时候了。”
据一些经济学家分析,造成股票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指数连续4个月上升,工人失业人数下降到10.2%,加上社会上300亿美元的个人退休金存入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外国资金的源源流入等等,刺激了股票持续上涨。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已经出现的经济复苏能否保持强劲势头,能够维持多久。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复苏可能持续到明年底,但由于美国财政赤字不断扩大,通货继续膨胀,利率居高不下,失业率不可能大幅度下降,势将影响经济复苏的势头。 (续完)
(附图片)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