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阿拉伯各国对黎以协议反应不一
多数国家表示谅解或支持 叙利亚和巴解等坚决反对
本报大马士革5月18日专电 记者陈积昌、周国铭报道:黎以撤军协议的签订在各方面引起不同的反应,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表示谅解和不同程度的支持,叙利亚和巴解组织坚决反对。
埃及副总理兼外长阿里14日发表声明说,各方应“尊重黎巴嫩人民的意愿”,不要做任何有损黎巴嫩利益的事。埃及外交国务部长加利对埃及《消息报》记者发表谈话,对黎以协议表示欢迎,他说,这个协议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是它“不仅为黎巴嫩,也为阿拉伯世界实现了一些优先考虑的事情”。
沙特阿拉伯新闻大臣沙伊尔17日在科威特说,沙特“尊重黎巴嫩人民为恢复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国家主权的意志”。他呼吁阿拉伯国家在面临“严重阶段”的时候,要加倍努力,增强团结,抛弃分歧。
科威特、阿联酋、摩洛哥、突尼斯等国在不同场合都表示谅解或支持黎巴嫩的立场。
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发言人17日指出:黎以协议的签订,“难免会产生这样的危险:为这个地区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并且加剧了本来不稳定的局面。”他说:“凡是无视巴勒斯坦民族这一事实的办法,都不能使问题得到公正持久的解决。”
叙利亚和巴解组织对黎以协议持反对态度。据报道,叙利亚一位官方人士对驻大马士革的法新社记者说:“即使黎巴嫩要求叙利亚撤军,叙利亚的拒绝是不可改变的。”叙利亚舆论认为协议是“戴维营协议的翻版”,是“投降的协议”;叙利亚“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阻止它的执行”,使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巴解组织执委会在协议签定前夕表示,协议“威胁阿拉伯安全和黎巴嫩的主权和独立,损害黎巴嫩对阿拉伯民族所承担的义务”。
利比亚则召回它驻贝鲁特的外交使团负责人以示抗议,并且要求阿拉伯联盟对黎巴嫩实行制裁。
据《纽约时报》报道,杰马耶勒总统已要求美国出面帮助说服叙利亚同意从黎巴嫩撤军。同时沙特也表示希望阿拉伯国家共同努力,使黎巴嫩和叙利亚继续保持兄弟关系。
此间观察家认为,黎以协议虽对促使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是一个“突破”,但由于协议的执行以一切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为条件,而有关各方对协议的看法又有分歧,因而协议的执行仍面临很大的困难。


第7版()
专栏:

巴解组织最高军委会举行会议
准备对付以色列可能的进攻
新华社大马士革5月17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今天在大马士革主持了巴解组织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会议讨论了贝卡目前的军事形势、以色列进行军事集结和可能对叙利亚、巴解组织武装力量发动进攻等问题,会议研究了加强开展敌后斗争决定的执行情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阿拉法特今天在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副总司令阿布·杰哈德陪同下,视察了巴解组织武装力量在贝卡的阵地。这是阿拉法特近日来对贝卡的第四次视察。


第7版()
专栏:综述

黎以协议和美苏在中东的新较量
新华社记者 喻开元
经过4个半月的艰苦谈判之后,黎巴嫩和以色列就结束两国的战争状态,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问题达成了协议。这项协议的4种文本今天分别在黎巴嫩的哈勒迪和以色列境内的谢莫纳签字。
在谈判过程中,黎巴嫩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以色列是占领了黎巴嫩三分之一的国土的侵略者,本来早就应该无条件地撤出黎巴嫩。但是,得到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当局,在谈判中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企图使黎巴嫩沦为它的变相殖民地,使黎巴嫩脱离阿拉伯世界,从而进一步打击阿拉伯和巴勒斯坦革命力量。
黎巴嫩政府从谈判开始,就提出不损害黎巴嫩主权和黎巴嫩同阿拉伯的关系这样两条基本原则。现在达成的协议,反映了黎巴嫩政府为此而进行的努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在黎巴嫩被占领的条件下,一个弱小的国家同军事上强大的侵略者之间的某种妥协,它保留了不少侵略和占领者的痕迹。譬如,协议规定在黎巴嫩南部建立“安全区”,限制黎巴嫩军队在“安全区”的装备和人员,成立由以色列军人参加的联合委员会等等。黎巴嫩外长萨利姆在向议会的报告中也说,为了解放国土,黎巴嫩不得不付出代价。他认为,协议并不是灾难的结束,而只是黎巴嫩恢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开始。
黎巴嫩和以色列达成协议,也反映了美国和苏联在中东进行的新的一轮较量,是美国为了阻止苏联在中东地区扩大影响而采取的重要步骤。美国总统里根去年9月提出的解决中东问题的计划,由于无视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和袒护以色列的侵略扩张利益,导致了约旦—巴勒斯坦对话的中断,苏联乘机重返中东,为了阻止苏联的推进,里根于4月下旬派国务卿舒尔茨到中东,促成了黎以协议,企图以此复活里根计划,继续按戴维营方式推动解决中东问题的进程。因此,人们认为,促成黎以协议是美国对苏联的一次得分。它理所当然地会遭到苏联的反对。塔斯社的评论指责美国政府“通过单独交易和协议一个接一个地奴役阿拉伯国家”。
按照协议的规定,以色列并不是在协议签字之后立即撤军,而是以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同时撤军为先决条件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都已经明确表示,坚决拒绝黎以协议,认为这个协议损害了黎巴嫩的主权,威胁了叙利亚和阿拉伯民族的安全。
由于黎巴嫩连续8年遭受动乱,在去年以色列入侵过程中又遭受了重大的牺牲,因此,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黎巴嫩同以色列达成的协议表示谅解和不同程度的支持。摩洛哥国王16日表示完全理解和全力支持黎巴嫩为维护主权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沙特阿拉伯新闻大臣沙伊尔17日发表声明,表示尊重黎巴嫩人民签订黎以协议的意志,并且呼吁阿拉伯世界加强团结,抛弃分歧。埃及和约旦也都对黎以协议表示支持。不少阿拉伯国家正在努力调解黎巴嫩同叙利亚之间关系。
黎巴嫩国内一些政治力量对协议中写进了以色列强加给黎巴嫩的一些条件表示不满。如何实现黎巴嫩国内各派力量的团结,仍然是黎巴嫩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黎巴嫩的局势仍在捉摸不定地发展,叙利亚和黎巴嫩能不能协调立场?黎以协议会不会变成一纸毫无价值的空文?以色列和叙利亚会不会在贝卡地区发生新的战争?美国和苏联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样的动作?观察家们正在等待着事态的发展来作出回答。(新华社贝鲁特17日电)


第7版()
专栏:

叙利亚不接待美国总统特使
新华社大马士革5月18日电 叙利亚官方发言人今天向记者宣布,叙利亚不欢迎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访问叙利亚。
这位发言人说,叙利亚之所以作出不接待哈比卜的决定,是因为叙利亚同哈比卜没有什么好谈的,特别是哈比卜本人是最敌视阿拉伯人和阿拉伯事业的美国政治家之一。
据报道,哈比卜将重返中东访问,其目的是要实施黎巴嫩—以色列撤军协议,并促使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部队撤出黎巴嫩。


第7版()
专栏:

里根说苏联没有理由参加中东谈判
新华社华盛顿5月17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天说,苏联没有任何理由参加中东和谈。
里根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认为谈判不应当包括邀请苏联到中东来,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他们应当到那里。”里根指责苏联在叙利亚部署导弹和派遣了“几千人的部队”,并对叙利亚“施加压力”。他说,一些其它阿拉伯国家要求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我认为叙利亚并不想受到孤立,同它的阿拉伯盟国分开”。
里根在谈到去年由于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国决定停止向以色列出售75架F—16战斗机的问题时说,由于黎巴嫩和以色列已签署了一项撤军协议,美国政府“即将开始协商”取消上述禁令问题。
里根还在今天早些时候发表的一项声明中称赞黎以撤军协议是“向中东和平迈出的积极的一步”。他说,黎以签订撤军协议“将最终使所有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
但是,据报道,以色列已表示,如果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从黎巴嫩撤军,以色列就认为这一协议是无效的。


第7版()
专栏:

黎以撤军协议主要内容
新华社贝鲁特5月18日电 黎巴嫩报纸昨天发表了黎巴嫩和以色列17日签署的关于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的协议,其内容摘要如下:
以色列和黎巴嫩宣布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
以色列保证根据这个协议的附件,在协议生效后的8至12周内从黎巴嫩撤走其全部武装部队。
双方保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相互之间的分歧。双方作出和执行安全安排,其中包括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一个安全区。黎巴嫩武装部队是安全区里唯一的、有组织、有权威的武装部队。黎巴嫩军队可以在安全区驻扎两个旅。现有的一些地方部队将并入黎巴嫩军队。在安全区里,黎巴嫩军队可以拥有防空武器。在这个安全区之外,黎巴嫩可以部署低空和中等高度的防空导弹。
协议生效后,将建立一个由黎以美三方组成的共同联络委员会,并立即开始工作,它将负责监督整个协议的执行情况。这个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要得到一致通过。这个委员会还将负责发展黎以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别负责解决商品、产品和人员的来往和交通等问题。在以色列军队撤走后的6个月内,双方开始谈判,以便就商品、产品和人员来往等问题达成协议。
本协议的附件、地图和会谈纪要是本协议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7版()
专栏:

埃及航空公司恢复开罗与贝鲁特通航
新华社贝鲁特5月18日电 据此间电台报道,埃及航空公司从今天开始恢复开罗与贝鲁特之间的通航。
这家航空公司从开罗到贝鲁特的航线,是1978年埃以美签订戴维营协议以后关闭的。


第7版()
专栏:

法国西德首脑会谈结束
在东西方关系和安全问题上看法一致 经济上分歧仍不小
本报巴黎5月18日专电 记者翟象乾、马为民报道: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西德总理科尔5月16日和17日在巴黎举行了两国领导人的第41次例行会晤,讨论了东西方关系、双边经济关系以及欧洲共同体建设等首要问题。据认为,这是法国和西德领导人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即将召开之前协调立场的一次重要会晤。
两国领导人首先讨论了东西方关系及安全问题。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有着广泛的一致意见。两国领导人再次强调必须恢复东西方的力量平衡,重申如果苏美日内瓦谈判达不成协议,则应如期部署美国的潘兴Ⅱ式导弹。对于7国首脑会议,两国领导人主张,应当讨论世界经济形势,而不要把它开成一个专门讨论东西方贸易的会议。双方还决定推动两国在军备生产方面的合作。
法国和西德这次会谈的中心是当前两国经济关系中出现的几个突出问题。科尔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双方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非常坦率,非常有益”的会谈。
最近一个时期特别是3月欧洲货币体系调整汇率以来,两国在经济问题上存在许多深刻的分歧。首先是在双边贸易方面。法国指责西德颁布的近30,000项关于商品的标准是“歧视性措施”。法国外贸部长16日说,如果西德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在双边贸易中“不能忍受的”入超,法国将要采取报复措施。法国希望西德在促进西欧经济回升方面起带头作用。西德则认为,法国经济的衰弱和法郎接连贬值是法国本身的政策造成的,认为企图让西德承担法国目前的困难是无益的。对于密特朗总统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议,西德反映冷淡,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货币补偿额问题上,两国也有利害冲突。
通过两国领导人两天的会谈以及双方20名部长就具体问题分别进行的深入讨论,两国在上述问题上的矛盾有所缓和。不过,法国《费加罗报》认为,两国在经济方面的一些实质性问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
法国和西德虽然在今后的贸易方面存在许多分歧,但是,由于它们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很深,而且在东西方关系以及安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相近,所以两国领导人都强调要维护法国和西德的团结。
爱丽舍宫发言人说,“这次会晤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正是两国间友好气氛的反映。”


第7版()
专栏:美国通讯

威廉斯堡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新华社记者 于恩光 本报记者 张亮
西方七国第九次首脑会议即将在威廉斯堡举行。最近我们应邀去这座历史名城观看会址,采访会议准备情况。从华盛顿乘车出发,向南疾驶,经过3小时便到达了目的地。
展现在眼前的是别具一格的古城风貌:住宅、店铺、教堂、街道、花园……都是十八世纪英国小镇的模式。穿着古代服装的男男女女在街道上、饭馆中、作坊里出来进去,殷勤地招待来访的游人。兴致勃勃的旅客还可以花上8美元进入主要街道两旁的建筑物,观看200年前的商店、邮局、木工房、印刷所以及各种制作手工艺品的表演。
当地的官员介绍说,5月28日至30日的七国首脑会议将在这个被称为“殖民时代的威廉斯堡”镇上举行。这里曾经是英国殖民时代的弗吉尼亚州首府,目前占地173英亩,共有800多座古代建筑物,实际上是个大型博物馆。在首脑们到达的头几天,游人将全被谢绝,镇上的一切都为首脑们服务。会议期间,美、英、法、西德、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七国代表团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代表团以及为会议服务的各种人员将有2,500人,各国记者3,000人。美国政府为准备这次会议计划开支近700万美元。
不少同行的记者都向白宫主管官员发问:为什么威廉斯堡被选作首脑会议的场所?答复是:首脑们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便进行“轻松的”和“非正式”的接触和交谈,避免往年那样把很多时间花在正式会议上,为起草公报而争论不休。不少记者对威廉斯堡的独特风貌和幽静美丽的环境都毫无疑义,但对会议能否同周围的环境和东道主的设想相协调则持怀疑态度。在访问威廉斯堡之前,我们在华盛顿参加过多次白宫和国务院介绍首脑会议的吹风会。我们发现几乎在会议要讨论的所有问题上美国和其他与会国不是意见相左,就是大相径庭。虽然从年初起美国便通过双边首脑会谈、七国财长会议、高级官员磋商以及国际能源署会议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会议等,来协调立场,但是效果甚微。
首先,各国对经济回升的政策各有打算。今年初以来,西方经济出现回升迹象,但很不平衡。美国、西德、英国回升的势头快一些。日本、加拿大次之,但都远低于战后历次衰退后回升的速度。法国、意大利则显得十分软弱。特别突出的是失业现象普遍严重,24个工业发达国家的失业人数目前仍高达3,200万,突破战后最高纪录。因此西欧多数国家,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要求美国在经济回升中采取“积极态度”,同西欧国家“协调步骤”,尤其是要求美国改变影响西欧经济回升的高赤字、高利率政策。可是美国对此反应冷淡。财政部长里甘最近反而指责法国没有采取“谨慎的”回升政策,想重新点燃“通货膨胀的火焰”。5月10日在华盛顿披露出来的一份美国政府参加首脑会议的政策备忘录更明确地表示,在经济回升问题上不应搞什么“国际蓝图”,换句话说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
西欧国家为摆脱经济衰退,在去年的凡尔赛会议上就强调要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它们一再指出,近年来美元同西欧和日本货币的比价大幅度变动,使这些国家的货币疲软,通货不稳,阻碍经济回升。因此它们要求美国对动荡的货币市场进行干预。美国在去年的会议上只作了含糊的允诺,没过几天便宣布它的不干预政策没有变化。最近,法国总统密特朗在经合组织的巴黎会议上宣布法国要求重组国际货币体系,取消浮动汇率,恢复固定汇率。而在他讲话的同一天,里甘已经事先表示,把美元、日元和欧洲货币联在一起的设想是“不成熟”的,事后又对法国建议表示持保留态度。
对威廉斯堡会议来说,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还是贸易问题。西方各国都竞相要求增加出口,扩大就业,以便促使经济回升。最近,从华盛顿、东京和西欧主要国家的首都,纷纷传出反对保护主义、要求贸易自由的呼声。欧洲共同体十国的首脑们4月间发表声明,强调欧美之间的贸易战必须停止,否则威廉斯堡会议就要遭到失败。美国总统里根5月10日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再次大声疾呼保护主义是当前最大的敌人。可是响亮的呼吁终究代替不了严酷的现实。美欧之间的汽车战、钢铁战,农产品战此伏彼起,方兴未艾。问题的症结在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别人的保护主义,要别人开放市场,而自己却税垒高筑,以邻为壑。这就是左一个会议右一个会谈都解决不了问题的原因所在。
至于首脑们要讨论的东西方关系问题,特别是对苏贸易,欧美之间已吵了一年,目前仍看不出有消除争端的迹象。西欧首脑们几个月来通过各种渠道要求不要把对苏贸易列为威廉斯堡会议的议题。共同体10国在到4月底为止的6周内,两次发表备忘录,申明不能接受美国限制西欧同苏联进行正常贸易往来的立场。但是美国对此充耳不闻。国务卿舒尔茨最近在巴黎虽然没有象前几个月那样对西欧施加压力,但他仍“警告”西欧不能过分重视对苏贸易,更不能使之成为西欧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5月10日披露的美国政府备忘录再次宣称西欧在贸易上依赖苏联是“危险的”。
威廉斯堡会议所面临的问题如此之多,首脑们的任务无疑是艰巨的。我们在参观、采访会议准备情况之后,几乎忘掉了迷人的古城风貌,脑子里一直在想三天的会议如此兴师动众,不惜工本,可它对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究竟会起多大作用呢?碰巧我们看到《华尔街日报》的一段评论:“本月底在威廉斯堡举行的首脑会议是可以避免失败的,但只有什么事也不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种看法似乎比较接近实际。(附图片)
图为美国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的格洛斯特公爵街。这里保持着十八世纪时的面貌,被称为“殖民时代的威廉斯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