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鸭司令”吃了败仗以后
1981年,江苏省建湖县宋楼大队的退伍军人徐成贵养鸭发了财:一年净得一万多元。这个原来一担挑的穷汉,一下跳出穷坑,盖起四间新瓦房,成了远近闻名的“鸭司令”。
哪知1982年,这位“鸭司令”吃了败仗。眼看就要育肥的3,200只鸭子,一忽拉死掉2,570只,差点“全军覆没”。他把幸存的630只鸭卖掉,按合同得还欠款4,000元,这一来可愁坏了他!
社员们为徐成贵捏一把汗:按合同,他当年非要拿出这4,000元不可!可徐成贵哪来这么多钱?难道把房子拆掉?把家具卖掉?
于是,这个颇负盛名的养鸭之乡,七个队竟有五个队的承包户要求解除合同。他们说:“前头鞋子,后头样子,谁还敢去担这风险?”
徐成贵呢,已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了。他内疚:“我原来穷得叮当响,是党的政策,使我致富,可我被胜利冲昏头脑,连防疫针也没给鸭子打,造成鸭瘟。我这样对得起党吗?”他找到大队党支部书记说:“我徐成贵说了算,怎么也要兑现!”
然而,大队党支部比徐成贵想得更多,看得更远:如果照搬合同,徐成贵真得“冲家”。但是,保护群众的积极性,这是党的政策的要求!既然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我们就不能苛求徐成贵成为常胜“鸭司令”。党支部决定:所欠4,000元,1983年还清;新的合同照常签订。公社党委送来铺垫资金500元,县银行贷款600元。徐成贵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打了一张4,000元的欠条,又将公社支持他的钱,退出200元,说是旁人也缺钱!
现在,徐成贵又领着3,200只鸭,走河串港了。宋楼大队想解约的承包户收回了解约要求,一批新的承包户又开始签字。他们说:“怕什么?有党撑腰哪!” 胥建生 黄玉锦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怕什么,有党撑腰哪!”
高保生
“鸭司令”徐成贵吃了败仗以后,大队党支部及时帮助他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采取措施,从经济上扶持他继续干。这件事,不仅使徐成贵深受感动,也鼓舞了周围的群众,他们说:“怕什么,有党撑腰哪!”
我赞扬宋楼大队党支部的做法,更欣赏这满怀豪情的语言。
随着农村政策的落实,各地涌现了不少专业户。一般说来,专业户都有一技之长,打胜仗的时候多,但正如军事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专业户也有吃败仗的时候。打了胜仗高兴,吃了败仗扫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专业户的“顶头上司”该怎么办?是伸出手来拉他们一把,鼓励他们跌倒爬起来,还是漠然视之?显然,江苏省建湖县宋楼大队党支部的做法是对的。有的地方的基层干部以为承包一旦签订了合同,便万事大吉了。还有的干部看到专业户富裕起来,“闻腥”而至,吃点、喝点、拿点,揩专业户的油,一旦专业户吃了败仗,赔了老本,他们却连问也不问了,这些态度都是不对的。
“怕什么,有党撑腰哪!”愿农村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都能以实际行动,支持广大农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成为他们引以自豪的“撑腰”者。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小厂“吃精料产劣品”的现象值得重视
本报记者 姚孟 陈牟
记者最近调查了日用工业消费品的生产和供应情况,发现一部分国家计划内的优质产品滞销,而计划外的次质产品却可以廉价推销出去。
在上海、无锡等地,不少商店、摊点,摆满了地方小厂生产的各种化纤织物、皮革制品,而当地按国家计划生产的同类产品却积压在仓库里。在重庆市的烟酒商店里,云南、贵州、重庆生产的各种香烟和四川生产的名酒销量不大,而一些集体小烟厂、小酒厂生产的杂牌烟、酒却有销路。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盲目兴建大批计划外小厂,特别是国家限制的小烟厂、小酒厂、小纺织厂盲目生产,然后以种种不正当手段推销。湖北省一些县办小烟厂以“乙级烟叶,甲级包装,丙级价格”的手段打进重庆市场,使上海、云南等地大烟厂的产品难以销售。沙市市政府和荆州地区财贸部门反映,计划外的小厂,不仅与计划经济争夺市场,而且浪费了大量原材料和能源。武汉市大皮革厂一张牛皮可以剥7层,而许多小厂只能剥3层。沙市已拥有30万纱锭,布机1万台,印染能力2亿米,而邻近的荆州地区一些县、社,近两年来,又盲目新建了7个棉纺厂。结果,沙市的设备吃不饱,各县小厂吃精料产劣品,造成棉纺织品大量积压。
为什么会造成这些小企业盲目发展呢?主要是在财政上实行“分灶吃饭”和“利润留成”等改革措施后,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没有相应跟上。一些地方小厂利用自己在价格上的灵活性,拚命发展利大赚钱的产品。这些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得到了地方党政领导部门的支持。天津、安徽的经济部门反映,一些地区为了推销本地产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行封锁政策。结果,使许多优质产品不能售出,库存增加,而当地的劣质产品却充斥市场。这个问题亟需解决。


第2版()
专栏:

北京电视机厂试办储蓄购买彩电
本报讯 北京电视机厂在上海试办储蓄购买“牡丹”牌彩色电视机业务,2,000台14英寸彩色电视机很快被订购一空。订购者每月在银行储蓄28元,一年后即可得到一台电视机,其余662元在以后两年中仍通过存储付清。
陆秋莹


第2版()
专栏:

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围场县大搞土豆加工
本报讯 通讯员袁广德、张学军报道:河北省围场县发挥本地优势,大搞土豆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去年,全县加工土豆使每户社员增加收入82.7元,比纯出售土豆的收入增长一倍多。
围场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气候寒冷,大部分是山坡地,种植土豆(折粮)比种植玉米、谷子等作物产量高出一倍还多。党的三中全会后,围场县因地种植,土豆面积达到2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去年土豆总产量达到四亿多斤。
为了打开土豆销路,增加农民收入,县里决定搞土豆加工生产。艾林河公社西沟门大队九户社员于去年8月自愿联合办起了加工厂,自筹资金近三万元,购置了厂房设备,日加工土豆一万斤,平均日出淀粉2,400斤。到去年底,纯盈利5,300元。县委在全县推广了这个加工厂的经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倡采取集体、联户、个人等各种形式办加工厂。县农业银行、社队企业局、供销社等部门,对社员办厂资金有困难的给予贷款。这样,全县很快办起加工厂和作坊1,000余处。现在,除本省一些市、县来此采购粉条外,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也纷纷前来购买、订货,供不应求。


第2版()
专栏:

改变牧民单一放牧的习惯
吉格吉德办起家庭乳品厂
本报讯 通讯员巴拉吉报道:实行牧业生产责任制后,牧民吉格吉德在草原办起家庭乳品厂,就地加工乳制品,改变了单一放牧的老传统。
吉格吉德是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的一位牧民。他所在的牧区,家家户户都饲养着不少乳牛,所产鲜奶,过去牧民只习惯于自己食用,有些户自用有余,因为交通不便,没有销路,也都浪费掉了。一九八二年六月,吉格吉德办起了家庭乳品加工厂。当年,除加工自己家里产的牛奶外,还按国家价格收购本大队牧民的鲜奶一万三千多斤,共产黄油二百六十八斤,奶酪四百二十一斤,纯收入一千元。


第2版()
专栏:短评

就地加工 大有可为
围场县大搞土豆加工,增加了农民收入;扎鲁特旗一牧民办起乳品加工厂,一年收入千元。这说明,鼓励农牧民对一些产品就地加工,是一条前途广阔的生财聚财之路。
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农牧产品越来越丰富。可是,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一些地方大量鲜牛奶找不到销路,大量瓜果蔬菜由于运不出去而腐烂,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在一些城镇却存在着“买牛奶难”,水果蔬菜品种少,群众生活很不方便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有效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农牧产品就地加工。
一些地区的事实说明,搞加工和不搞加工大不一样,有些农副产品经过加工,其经济价值成倍提高。农民只靠出售原料是不容易更快富裕起来的。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发展农村的加工业大有可为。
提倡农牧民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应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贯彻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一般地说应以地产地销为主,不要与先进企业争原料,不要搞重复建设,列入国家计划的农副产品要保证完成。有些也可以加工成半成品,供应生产单位。过去受“左”的影响,农村的加工业一直很不发达,存在着设备短缺,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近两年,一些地方的机械工业部门,适应农村的新形势,生产出一批物美价廉的加工设备,受到农民欢迎。有些地方,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或派人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引进和培养出一批加工业的技术力量。有的商业部门有计划地安排作物、加工项目以及产品品种。这些做法都值得推广。


第2版()
专栏:

呼伦贝尔盟严肃处理一起重大毁林事件
特尼河林场场长李云田等七人被逮捕,陈巴尔虎旗林业局长额尔图等被撤职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3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领导机关最近严肃处理了陈巴尔虎旗特尼河地区一起重大的毁林事件。
在这一毁林事件中构成犯罪的特尼河林场场长李云田、护林队长乔凤鸣和特尼河牧场基建队指导员刘同良等七人,已由司法机关逮捕。
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陈巴尔虎旗林业局党总支书记、局长额尔图和特尼河牧场党委副书记、场长孙继全,有关部门撤销了他们的党内外职务。还有八人由于失职或直接参与破坏森林,也分别受到了处分。
1981年11月,特尼河林场清理场地,附近40多个单位的330多人趁机对国有山林抢伐、抢分、抢运。李云田听之任之,甚至还批条子招引一些关系单位进山滥砍盗伐森林。当山林被哄抢破坏时,负责护林的乔凤鸣坐视旁观,不加制止。牧场基建队指导员刘同良则亲自带领一些人上山砍伐了鲜树356立方米。这次毁林时间长达70多天,致使8,825亩森林资源遭受破坏,6,282立方米木材被盗走。
呼伦贝尔盟领导机关还决定全部没收这次毁林事件中盗伐的木材,并责成毁林单位把破坏的林地重新栽上树木。


第2版()
专栏:

从双城堡事件中吸取教训
进一步办好人民铁路
本报讯 记者王黎江报道:十四日下午,铁道部党组召开党组会议,认真学习和讨论本报十三日发表的《勇于负责,敢于斗争——从处理双城堡车站事件中汲取教益》的社论,并决定在十五日出版的《人民铁道》报上,刊登部党组《关于组织全路职工认真学习人民日报〈勇于负责,敢于斗争〉社论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铁道部机关党委,要立即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社论,按照社论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找出差距,制订措施,见诸行动。要深入地发动群众,把文明装卸、文明待客变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要使每个铁路职工都明确:人民铁路只能给人民做好事,决不能做有损于国家和人民的事。
《通知》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热情欢迎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定期听取旅客和货主意见。


第2版()
专栏:

忽视包装的状况亟待改变
我国包装落后每年损失百亿元
本报讯 据《经济参考》报道:据各方面的初步调查和计算,我国由于包装技术落后、包装工业不发达、忽视包装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不下百亿元。
——根据经贸、商检和保险等部门提供的资料,我国出口商品由于包装技术落后,在装卸贮运中造成破损、渗漏、霉变、虫害、失窃以及消费品不能进入超级市场,影响收汇10%。仅去年就有196.2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包装不善减少收汇近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4亿元。
——商业部门目前尚无完整的资料,仅从几个单项商品计算,经济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
鲜蛋。去年全国鲜蛋出口1.5亿斤,由于没有采用防震包装,破损率高达8.5%,内贸中的13亿斤破损1.1亿多斤,白白浪费1.1亿多元。
鲜果。去年收购量约为450万吨,损伤及腐败率高达50—77%,折算经济损失约3亿元。
鲜肉。近年鲜肉的年销售量约在200亿斤左右,由于无包装,污染率为10%。污损的鲜肉,一般以八折处理。若将无包装的鲜肉改为分割小包装,可减少4亿元的损失。
糕点、糖、酒等食品和饮料。由于无包装和包装存在问题,每年损失约3亿元。
自行车、缝纫机及其他商品。去年收购销售自行车1,735万辆,损伤10%,按折价60%计算,共损失1亿元。收购销售缝纫机516.3万架,损伤8%,折价50%,损失5,000万元。冷背残次商品中除去服装鞋帽外,约有100亿元货物,其中因包装不善致残次的占10%,损失5亿元,仅搪瓷脸盆一项就损失2,500万元。
陶瓷、玻璃。去年,生产陶瓷36.8亿件,因包装不善破损7亿件,损失1.5亿元;生产玻璃3,569万标箱,由于采用稻草等原始衬垫材料,防震性能很差,在装卸运输中破损率达20%,损失达4.5亿元。
化肥的破袋率达8%,每年破袋造成的损失约4.2亿元。
粮食。去年由于麻袋和布袋包装不防潮、不防虫,装卸运输中易造成撒漏,损失约19.6亿斤,只此一项每年造成的损失达2亿多元。
——医药、电子、仪器仪表、建材等方面的商品、产品,由于包装不善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比如电子产品中的真空器件,破损率低的达25%,高的达90%,折算价值约3亿元。仪器、仪表破损率也很高,例如显微镜运输包装不善,运输过程中竟有40%破损。据仪器、仪表部门不完全的估算,每年损失约1亿元。再如水泥,去年生产9,407万吨,由于水泥袋纸强度不够,以及以薄代厚等原因造成包装不合格,加之野蛮装卸,损失水泥约5%,连同水泥袋报废,约合4.5亿元。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栽树如存款 赛过开银行
(磨豆腐当天就可以挣钱,养鸡鸭几个月才能得利,栽树种果有收获,起码要一年,甚至几年十几年……于是,有些人专门挑来钱快的干,对植树就不那么感兴趣,这样做对吗?请看河北省围场县山湾子公社热水汤大队左洪申的体会。)
我从1965年开始在房前屋后植树,从未间断。十年动乱,这些树都“归公”了。1979年,上级落实林业政策,将幸存的3,000多棵杨树归还了我,我积极性更高了。从1980年起,全家老小在房前屋后又新栽杨树8,000多棵;荒山植落叶松七亩。17年中,我栽树13,500棵,已成材的3,000多棵杨树,价值两万余元,每年林木增值两千多元,人均收入300余元。有人给我算过这么一笔账:十年后,杨树价值可达9万余元,落叶松价值可达两万余元,总价值就是11万多元。(这真是栽树如存款,赛过开银行。走致富之路,还真要有点远见哩!)
蔡海平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要有锲而不舍的劲头
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公社于1976年开始种茶,造茶园600亩。到了1978年,改植桑,全公社插了12万株。去年冬天,改栽松树,全公社至少栽了4万株。到了今年春天,不知谁出的主意,又从县城调回漆树种800斤,计划育苗造漆林。变来变去,茶园只剩西沟一小块,其余的牛吃人踩,有的没在荒草之中;桑树也因为没人管理,所剩无几。(这真有点象熊瞎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掰的多,丢的快,这当然不是致富之道。有些地方植树造林,搞多种经营,至今还是“一个将军一道令”,一道令来一个样,难道不应该从这里吸取点教训吗?)
与此相反,邻近的金家坪公社的两个大队,也在前几年新造茶园600多亩,他们认准这个经营项目,一抓到底,1980年落实了联产承包制,1981年大部分茶园开始采摘,1982年产茶4,000多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走致富之道,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陈长森 蒋仕洁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货留客 客自留
湖北省通城县石南公社花亭大队靠加工茶叶致富,1980年办起加工厂,当年就收入15万多元。到了1981年,找他们进货的单位突然由60多家减到只有三家,厂里积压花茶100多担。大队派人调查市场信息,发现茶叶销售市场并没有饱和,只是客户对茶叶的包装和质量要求高了。
为此,他们狠抓了一下包装质量。头年,不论是哪一级茶,都用麻袋包装,运输途中容易破损,经营单位又不好批发。从下一年起,凡三级以上的茶叶,都改用纤维板箱包装,箱外另加麻片,既防潮,又不易破损,还有利进货单位批发。与此同时,他们专门请了一位国营茶厂的退休老工人作技术指导。原来100斤精制茶只加30斤花,以后增加到40至50斤。每窨一次花,评审一次质量,按国家标准定级,按客户样品加工。从此,新老客户纷至沓来,增到180多个,当年获纯利52万多元。
(俗话说得好:做买卖是“人留客,客不留;货留客,客自留。”一些社队企业门庭冷落,原因之一就在他们的产品装潢不佳,质量不高,吸引不了顾客。花亭大队改进茶叶加工的做法,值得他们学习。)
傅 佳


第2版()
专栏:

安徽省霍山县八户农民办的外贸加工厂最近同日本一家公司签订了七十一万元人民币的合同。
图为这个加工厂晒制的当地野生植物——薇菜。
新华社记者 徐光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