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胡耀邦访问萨格勒布居民区了解群众生活
观赏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歌舞
新华社萨格勒布5月12日电 胡耀邦总书记及其一行,今天下午在萨格勒布访问了“特拉弗诺”居民区和这个居民区的地方共同体,同那里的干部进行了亲切而热烈的座谈。
“特拉弗诺”地方共同体位于萨瓦河南岸,是一个新型工人住宅区。它建于七十年代初,有住房4,400套,居民近1.5万人。
当胡耀邦到达时,居民们成群结队站在马路两旁热情招手或鼓掌。两名少先队员以居民区全体男女老幼的名义,向中国贵宾献了鲜花。胡耀邦走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并且亲切地抚摸了站在人群前列的一个三岁小男孩的手,送给他一只玩具熊猫。
共同体主席库科莱恰向胡耀邦详细地介绍了共同体的各种机构和职能。地方共同体用自治的方式解决居民衣食住行等各种需要,对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组织居民参加全民防御训练。库科莱恰同志介绍说,最近这个地方共同体同全市其它地方共同体商定,每人从工资中捐献1.5%,用来建设一个全市性的医疗保健中心,并准备再从工资中捐献0.5%作修建共同体的活动中心之用。
胡耀邦问:“居民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库科莱恰回答说:“如果我们完成了预定的工作,居民就满意。如果完不成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居民就不满意。”
胡耀邦笑着说:“我看他们最满意的是每人有17.5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他还询问了工人的房租、上班的远近和居民区的商业网点等情况。
新华社萨格勒布5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他的陪同人员今天晚上在他们的下榻处——萨格勒布洲际饭店观赏了萨格勒布“拉多”歌舞团的演出。
晚上9时,当胡耀邦等步入音乐厅时,舞台上奏起了欢快的迎宾曲。歌舞团为他们演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克罗地亚民间歌舞和生活在克罗地亚共和国的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民族的歌舞节目。
克罗地亚共和国主席团主席米·巴尔蒂奇、议会主席沙·鲁卡维纳、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主席安·马尔科维奇、社盟主席佩·杰特利奇等出席作陪。
演出结束后,胡耀邦同演员们热情握手,感谢他们的精彩演出。(附图片)
5月12日,胡耀邦访问萨格勒布市“特拉弗诺”居民区时,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6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在萨格勒布钳工家作客
新华社记者 沈一鸣
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共和国首府萨格勒布,5月12日下午风和日丽,胡耀邦同志兴致勃勃地到钳工亚西奇家作客。
亚西奇住在市区萨瓦河南岸“特拉夫诺”居民区的一幢现代化公寓楼的二层。胡耀邦同志一行来到时,亚西奇同夫人和儿子笑容满面地出来迎接,把中国客人引进一间色调和陈设十分协调的起居室里。他亲切地请耀邦同志同他一起坐在茶色大沙发上,两人象早已相识的亲密朋友一样,拉开了家常,室内一片欢笑声。
亚西奇是这里一家化工厂的钳工,今年48岁,身材魁梧,言谈举止同他那26年的工龄很相称。耀邦同志询问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亚西奇说,这套住房是劳动组织分配给他的,有一间卧室、一间起居室和一间可以在里面就餐的厨房,连卫生间一起,总共60平方米。房租加水电费每月约3,000第纳尔(南斯拉夫货币名称)。他每月的工资是17,000第纳尔。
15岁的儿子萨沙坐在父亲的身旁。耀邦同志问他:“你将来想学什么?”
“我想上大学,我喜欢数学和物理”
“那还是当工程师吧。”耀邦同志说。
这时,亚西奇的夫人给贵宾们端来了茶。她递完茶后,又送咖啡,还给中国客人送来巧克力糖。这位主妇是市内一家糖果厂的工人,她一定要大家尝尝她们工厂的产品。
“你们就一个儿子?”耀邦同志问主妇。
“我们夫妻俩都工作。我在8年制学校毕业后就当了工人。孩子多了耽误工作,所以一个孩子就够了。”
“你的想法很好!”耀邦同志的话引得主妇笑了起来。
耀邦同志问亚西奇:“你知道中国的情况吗?”
“当然知道,我读过不少介绍中国革命斗争的文章。”
“你上过什么学校?”
“上过军工学校,所以现在成了一名熟练的钳工。”
耀邦同志很有兴趣地听了主人的介绍。亚西奇说,他除了当钳工,还担任工人委员会主席的工作,任期两年。他在15年前就买了小汽车,至今已更新了三辆,现在用的是一辆西德产的“大众牌”汽车。这是因为生活在不断改善,比如在10年前,他的工资只有今天的三分之一。
谈话既亲切又热烈。夕阳即将西下,告辞主人时,耀邦同志向主人送了纪念品,并祝亚西奇一家生活幸福。(附图片)
5月12日,胡耀邦在克罗地亚共和国首府萨格勒布访问时,在钳工亚西奇家作客。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6版()
专栏:

越南“部分撤军”确实是换防
巴颂揭露侵柬越军又调进两千新部队
本报曼谷5月13日专电 记者王荣久、陈安报道: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巴颂·顺西里昨天说:“就在河内广为宣传的开始(从柬埔寨)撤军后的一天,2,000名越军被派到了柬埔寨。”巴颂指出,这批新到达的越军驻扎在干丹省。
巴颂还说,一些小股部队正在不断分批乘直升飞机返回金边,同时运回那里的越军伤病员。
巴颂最后指出:“5月2日越南的撤军完全是通常的部队调防,河内的大肆宣扬是为了欺骗世界舆论。”
上周,巴颂曾说,河内已经派遣一个师的部队,即309师,从磅同进驻拜林。他认为这是越南要对活动于靠近泰国边境的柬埔寨抗越力量发动新的攻势。
另外,应邀“观看”越南撤军场面的一些西方记者说,他们认为,越南的部分撤军不过是部队轮换。他们不相信越南的撤军诚意。越南的目的只是为了宣传。谁能担保他们不会调进新兵来呢。巴颂秘书长的话,证实了这一点。
今天上午,泰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吉·素乍里军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有关越南部分撤军的情况时说,一位前往参观越南撤军的瑞士记者今天告诉我说:“他看到越南撤军的一个车队,载着“撤离”的越军,从柬埔寨的一个村庄开出,但3个小时后,车队载着原班人马又回到原村庄。他接着说,不知道是司机不识路呢,还是别的什么意思。
新华社曼谷5月13日电 泰国外交部发言人吉·素乍里军今天上午在此间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泰国外长西提·沙卫西拉访问河内与越南就柬埔寨问题进行会谈的先决条件是,越军必须先从泰柬边界后撤30公里。
吉说,这一建议是西提外长4月16日在发表竞选演说时提出的。吉说,越军从泰柬边界后撤30公里是“越南从柬埔寨全部撤军的一个组成部分”。
吉说,西提外长将于本月23日至26日访问菲律宾。接着,他还将访问东盟其它3国,目的是为今年6月的东盟外长年会做准备并讨论泰国提出的关于要求越军从泰柬边界后撤30公里的建议。


第6版()
专栏:短评

拆穿西洋景
本月初越南演出了一出从柬埔寨“部分撤军”的闹剧。河内当局煞有介事地分别在金边和胡志明市分明搞了“欢送”和“欢迎”的仪式,并且邀请外国记者去观看撤军的情况。越南外长阮基石指天发誓说,这次撤军是“真正的”撤出,还叫喊道:“以谎言为基础的政策是不能持久的”。尽管那场戏演得如此的逼真,国际公正舆论还是嗤之以鼻,指出这不过是一个部队轮换的骗局。
果然,河内当局大吹大擂的这个西洋景没过几天就完全被拆穿了。泰国军方领导人巴颂将军据实揭露,在一部分侵柬越军装模作样地撤出的第二天,就有两千新部队调进柬埔寨。一方面部分撤军,另一方面部分增兵,这正是不出人们之所料。河内当局想以这种拙劣的把戏来欺骗世界舆论,显然是徒劳的。“以谎言为基础的政策是不能持久的”,阮基石这句话倒是说对了。不过还应当补充一句:“以实力为基础的政策也是不能持久的”。越南终有一天肯定要撤走它的侵略军队,那就是到了它在柬埔寨吃够了苦头再也拖不下去的时候。


第6版()
专栏:

什皮利亚克当选为南联邦主席团主席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13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今天举行会议,一致选举米卡·什皮利亚克为联邦主席团新任主席,维多耶·扎尔科维奇为新任副主席。
米·什皮利亚克和维·扎尔科维奇将在5月16日正式就职,任期一年。
这次选举是根据南斯拉夫宪法和联邦主席团工作条例进行的。按照规定,联邦主席团正副主席分别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代表轮流担任。联邦主席团本届主席佩·斯坦鲍利奇是去年5月14日当选的,今年5月任期届满。
据南通社报道,米·什皮利亚克1916年生于克罗地亚,1938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是1941年克罗地亚武装起义的组织者之一,曾任南共联盟中央执委会委员、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理事会主席、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联邦主席团副主席等职,是人民英雄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的获得者。


第6版()
专栏:

黎以撤军协议签字前夕外交活动频繁
叙外长再拒绝协议 黎以美下周将签字
本报讯 据报道,黎巴嫩外长萨利姆12日专程赶到大马士革后,当晚即同叙利亚外长哈达姆举行了两小时的会谈。萨利姆向哈达姆通报了黎以美三方达成的撤军协议草案,并带来了协议草案最后文本。叙利亚再次拒绝了这项协议草案。
哈达姆表示,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叙利亚政府都不接受这项协议草案,因为它损害黎巴嫩的主权和独立,进而威胁叙利亚的安全。
据安莎社援引黎巴嫩《日报》的报道说,在实施黎以撤军协议出现新的“复杂情况”的时候,黎巴嫩总理瓦赞可能在今后几周内前往大马士革,就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巴嫩问题举行谈判。
连日来,各方围绕黎以撤军协议的实施,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据法新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13日到达大马士革。在这之前,约旦外交大臣卡西姆访问了贝鲁特,表示约旦支持黎以协议,并对记者说,“现在该由全体阿拉伯国家采取必要措施来促使以色列和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杰马耶勒总统同卡西姆大臣会谈后,召见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驻黎大使,要求他们支持黎以协议草案。沙特阿拉伯国防大臣苏丹亲王于11日和12日在巴黎先后同法国国防部长埃尔尼、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举行会晤,谈到中东形势。温伯格在同苏丹亲王会晤后说,他们的会谈结果使他对叙利亚从黎撤军抱乐观态度。
另据报道,美国国务卿舒尔茨11日向里根总统汇报时说,他相信,尽管叙利亚指责黎以协议,但叙利亚并没有拒绝从黎巴嫩撤军。他认为,叙利亚还是会撤军的。
新华社贝鲁特5月13日电 据此间电台广播,黎巴嫩、以色列和美国三方今天在以色列境内的纳塔尼亚举行了第三十二轮谈判,讨论黎巴嫩—以色列达成的关于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协议四种文本的最后定稿。
原定今天的谈判是最后一次谈判,由于在协议的法文文本上有分歧,三方代表团决定在15日再举行一次会议。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5月8日离开中东之后,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继续在贝鲁特和耶路撒冷之间穿梭访问,并代表美国参加了今天的谈判。会后他对记者说,协议草案中没有重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12日,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以色列先前要求“说明”的问题已经得到“满意的”答复。预料下周将完成协议的签字。


第6版()
专栏:

苏阿军队对阿富汗赫拉特城狂轰滥炸
野蛮袭击造成数千名百姓死亡
本报讯 西方通讯社援引新德里外交人士的话说,苏联占领军和喀布尔政府军最近对阿富汗游击队进行自1979年苏联入侵以来“最野蛮的”轰炸和袭击,造成数千名百姓死亡。
在上月底至本月初的两周期间,苏阿军队每天出动50架飞机,对赫拉特这座拥有16万人的西部城市进行狂轰滥炸。赫拉特市的二分之一被炸毁,约有3,000人被炸死。在轰炸中,苏阿军队的两架飞机和两架直升飞机,被游击队击毁。
苏阿军队还对喀布尔以北的舒马利谷地派出了飞机、坦克、大炮和直升飞机进行“空前激烈”的袭击,舒马利谷地的若干村庄受到蹂躏,苏阿军队有计划地强占了这些住房,老百姓纷纷外逃寻求避难。当有个村庄的群众指责袭击是针对百姓时,苏联军队当场处死了这个村子里的20名老人、妇女和儿童。舒马利谷地是游击队袭击苏阿军队的车队的一个基地,因此,苏阿军队对它进行了“最广泛、最野蛮”的袭击,以保护连接喀布尔同苏联边界的重要公路线。
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12日发表文章指出,苏军最近在阿富汗发动猛烈攻势表明,占领军在侵阿战争中“终于抛弃了不出头露面的形象”,“转为公开的进攻”。现在苏联动用苏联军队作为进攻的先头部队,这些部队有许多是新来的,他们可能是从阿苏边界线的各处延伸到内地的新公路网来阿的。
5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龙伯格指责苏联对阿富汗游击队进行“猛烈、野蛮而持久的”轰炸,重申美国“希望看到阿富汗的苦难能通过以苏联军队撤出作为实现谈判的一部分内容而得以结束”。


第6版()
专栏:

苏联表示反对黎以协议草案
新华社莫斯科5月13日电 苏联报纸近几天连续发表评论,表示反对黎以最近就以军撤出黎巴嫩达成的协议草案,认为它“将带来严重后果”。
苏联《真理报》12日评论说,“华盛顿口头上允诺要使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但实际上对此毫无作为,却集中注意力去实现所谓近东问题的‘里根计划’”,舒尔茨的中东之行也是为了把黎巴嫩“变成美国在近东的军事存在的据点”。
《消息报》12日评论声称,试图用武力来解决整个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复杂问题,“这不仅会加剧近东局势,而且将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消极影响。华盛顿和特拉维夫对此应承担全部责任”。


第6版()
专栏:

民主也门对黎以撤军协议草案表示忧虑
据新华社亚丁5月12日电 据亚丁电台广播,民主也门内阁今天举行会议,认为黎巴嫩—以色列撤军协议草案是美国和以色列强加给黎巴嫩的,民主也门对此表示忧虑。


第6版()
专栏:

“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
新华社布拉格5月12日电 12日上午,在维谢赫拉特公墓为捷克斯洛伐克著名音乐家斯美塔那逝世纪念日举行了隆重而简短的纪念仪式,从而揭开了第三十八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帷幕。
中国、意大利、奥地利、日本、苏联、美国等20多个国家的著名歌唱家、演奏家和交响乐队参加这届音乐节。他们将演出近80场交响音乐会、室内音乐会和歌剧等。
著名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胡晓平应邀参加音乐节,定于18日在布拉格艺术家之宫举行独唱音乐会。中国青年大提琴手王唯唯参加了提前举行的大提琴比赛。下午,国际音乐节委员会举行集会,欢迎前来参加音乐节的各国音乐家。
晚上,在布拉格文化宫举行首场音乐会,按传统演出了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始于1946年。嗣后每年5月12日至6月4日举办一次。据音乐节有关人士介绍,本届“布拉格之春”名流荟萃,强手云集,是一次艺术水平相当高的音乐盛会。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孟领导人艾尔沙德访问缅甸
孟加拉国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部长会议主席艾尔沙德十二日和十三日对缅甸进行了两天的友好访问。艾尔沙德拜会了缅甸总统吴山友,同他就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西班牙国王访问阿尔及利亚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十一日结束了对阿尔及利亚的三天访问。访问期间,卡洛斯国王同沙德利总统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双边关系、当前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与本地区和地中海局势直接有关的问题。
巴马联合建立国际伊斯兰大学
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十二日在伊斯兰堡签订了一项共同在马来西亚建立一所国际伊斯兰大学的协定。这所伊斯兰大学将于七月开学。在今后五年里,巴基斯坦将每年向这所大学提供价值十万卢比的书籍。
新加坡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机
新加坡自一九八○以来在各行各业中推广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在过去三年中,新加坡全国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单位从四百多个激增至一千八百多个。从事电子计算机的专业人员也从七百五十名增加到一千八百五十名。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资料

多瑙—蒂萨—多瑙运河
打开南斯拉夫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地图,你可以看到一条蓝色的曲线横贯东西,犹如一条蓝色飘带,这就是南斯拉夫战后最大的水利工程多瑙—蒂萨—多瑙运河网的干线。它把美丽而古老的多瑙河引向东方,与源远流长的蒂萨河连在一起,又蜿蜒向东偏南,回到多瑙河中去。这条新生的人工河利用多瑙河上下游间的落差,引水灌溉,解决伏伊伏丁那平原上的干旱问题,同时为地势低洼的地区解决排水问题。
为建造这条人工河,南斯拉夫人民付出了长期的辛勤劳动。参加这一水利工程的工人共达1.7万多人,他们创造的成绩也很可观:84座运输铁路桥、30座水坝、17座水闸、7座大水泵站、长达930公里的灌溉渠道、1,400公里的排水渠道,这使多瑙—蒂萨—多瑙运河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水上运输系统,而且是可以浇灌30万公顷土地,排水面积达100万公顷,具有防洪、排涝、供水等多种用途的完整的水利灌溉系统。从空中俯瞰伏伊伏丁那,大小水渠交织如网,平静的水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一幅镶银的锦绣。
如今在伏伊伏丁那平原,人们再也不用象往昔那样为水担忧了。运河按照人的指点流动,养育着沃野,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丰收。在运河沿岸,良田万顷,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相继建成。这个昔日的“南斯拉夫粮仓”,如今有了实力雄厚的食品加工工业,糖厂、榨油厂、酿造厂,其产品活跃了本国市场,也换取了大量外汇。近几年来,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经济收益几乎增加了40%。工余闲暇,人们还可以在人造鱼塘中猎获鲜鱼,为晚餐增加一道美味。
伏伊伏丁那人民为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而欢欣,也在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多瑙—蒂萨—多瑙运河网的一些细小支流在继续建设中。
·军军·(附图片)
图为多瑙—蒂萨—多瑙运河上的船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