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来信

不能让践踏党的政策的人横行下去
人民日报编辑部:
我们是四川师范学院教授和副教授,大家决心在有生之年,为祖国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我们目睹四川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邵林滥用职权,胡作非为,阻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落实,造成我院教学、科研、后勤工作困难重重,心中实在气愤。现对邵林违法乱纪的事实揭发如下:
(一)背着党委搞小动作,千方百计抓权。邵林纠集一伙人,对我院受到广大教师尊重的代理党委书记、院长苏黎教授排挤打击,肆意欺侮。今年3月3日,他在职工大会上叫喊:“我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是族长、乡长、家长,就是没有一点权!”其实,他的权力很大。例如,老教授早就建议,在川师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四川省委、省高教局也批准同意设置,并下达了文件。由于邵林从中作梗,百般刁难,迟迟不能建立。
(二)利用职权制造新的冤假错案。1982年6月17日,邵林背着党委,对曾经反对过他的错误意见的中国形式逻辑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逻辑学会副理事长张静虚进行打击报复,没有半点根据就在全院职工中点名,诬陷他“利用省逻辑学会名义非法印书(《大众逻辑》),买空卖空,牟取暴利,贪污达万元以上。这是一本万利,甚至是无本万利”。此事后经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于去年8月间派人认真调查,真相大白,张静虚同志没有沾染分文,纯属邵林报复陷害,上级领导指示为其恢复名誉。但是,邵林一直拖延到现在未予处理。去年6月6日、7日,原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同志约张静虚同志在他家里参加关于哲学方面的座谈会,而邵林从开会内容、到参加会有哪些人,甚至什么时候、坐的什么车回川师,都一一追问、追查,侵犯张的人身自由。邵林直到最近仍在造谣诬陷张静虚同志。
(三)践踏新党章,剥夺党员应有的权利。去年11月,一些同志在三总支党内学习新党章的座谈会上,联系实际,揭发了邵林的某些错误。担任经办发行《大众逻辑》工作被邵林停职反省的赵泰碧同志,在会上也揭发了邵林胡作非为的事实。邵林知道后,对三总支书记骆永林同志施加压力,说这些发言很有问题,要三总支表态,对发言的同志搞单行材料,激起了三总支支部书记以上党员干部的义愤。此外,还有其它一些问题,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中央三令五申,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也一再强调要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这些对我们都鼓舞很大。而邵林对上级指示软拖硬抗,对下面胡作非为,拒不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我们认为,为维护宪法、法律和党纪的尊严,开创川师工作的新局面,应该严肃处理邵的问题,再不能容许践踏党的政策的人物继续横行下去了。
致敬礼!
四川师范学院
李安宅(教授)
屈守元(教授、共产党员)
张静虚(教授、共产党员)
汤炳正(教授、民盟盟员)
雷履平(副教授、中共预备党员、蒙古族)
1983年3月23日


第3版()
专栏:

兰州冰川所自制探测仪器
本报讯 记者郭龙春报道: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为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野外考察手段,近几年自力更生研制了多种探测仪器。
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的冰川无线电遥测仪,可以放置冰川顶部定时自动观测冰温、气温、太阳总辐射、热流、风速。仪器采用硅太阳电池和蓄电池组供电。除更换记录纸带外,整个观测系统可以实现无人操作。
多年来,我国缺乏探测山岳冰川厚度的有效设备,往往靠估算。兰州冰川所借鉴兄弟单位经验研制成功的冰川测厚雷达,对裂缝少、表面石头少的山岳冷性冰川都能比较准确地测出厚度。这项成果也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该所还有一项获得中国科学院四等奖的科技成果,叫晶体管数字直读式多点温度计。在冰川上打一个钻孔进行不同深度的测温,过去要用许多套温度计。用这种多点温度计,一台主机可以带十个以上的测温探头,既经济又方便。去年研制成功的热水钻,在天山冰川上钻孔达一百零九点九一米,打穿了冰层,创造了中国冰川钻孔的新纪录,为取得冰川深部资料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版()
专栏:

首都教育界同香港教育界人士欢聚
本报讯 4月4日晚,教育部长何东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欢迎香港中学教师、知识界人士以及教育工作者联谊会三个参观团。首都部分高等学校教授及中小学特级教师同香港教育界同行欢聚一堂,畅谈发展祖国教育事业的大业。


第3版()
专栏:

山东办老年人大学
本报讯 山东省红十字会在济南市为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免费开办老年人大学。学校设八个专业,已有一千多名学员。


第3版()
专栏:

我医疗队足迹遍43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讯 记者白筠报道:全国援外医疗队工作会议于4月4日在京召开。
从1963年4月开始,我国先后向亚洲和非洲的4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医疗队,累计派出大约6,500多人次。目前在国外还有35个医疗队和一个卫生防疫技术组,共计1,100多人,分布在35个国家或地区的80个医疗点上。援外医疗队在所在国政府和人民的协助、支持下,为解除当地人民的病痛做了大量的工作,已成为一支在医疗卫生战线贯彻我国外交路线的重要力量。


第3版()
专栏:

新闻界座谈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卷
本报讯 4月4日,首都新闻界负责人士围坐一堂,讨论新闻界自己的事情——《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卷的编撰问题。
座谈会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钟沛璋主持。到会同志一致认为,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卷,是新闻界的一件大事,将全力支持。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它的出版,是新闻界一项重大的基本建设,这是一项极有意义的事情。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卷,我们走向世界,向世界人民介绍我国的新闻事业;同时,我国人民也从中了解古今中外的新闻事业知识。不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对不起先人,对不起今人,更对不起后人。参加座谈会的有新华社社长穆青,《人民日报》总编辑秦川,《中国青年报》社社长佘世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广播电视部左漠野,《中国日报》刘尊棋,《北京日报》社社长徐惟诚,全国政协萨空了,《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爱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姜椿芳等同志,先后发言,发表了重要的意见。
参加今天座谈会的还有邢方群、戴邦、钱辛波、余焕春、商恺、方言等。
赵素吾


第3版()
专栏:

张大千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台北消息:著名的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因糖尿病、脑血管硬化和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于4月2日晨在台北病逝,终年八十四岁。
张大千于1899年生于四川省内江县,1948年侨居国外,后回台湾居住。


第3版()
专栏:体育

中国女篮三胜波兰队
据新华社卡托维兹4月2日电(记者景勿吾)中国女子篮球队今天在波兰煤矿中心卡托维兹与波兰队对垒,净胜21分,取得了访波的第三场胜利。
波兰队主力队员哈·依万涅茨和依·林卡未上场,实力大受影响,以61∶82的悬殊比分败北。
比赛中,中国十九岁的柳青表现突出。上半时为中国队赢得14分,争得篮板球11次。
冼丽清和修丽娟漂亮的传切配合,使观众席上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第3版()
专栏:体育

韩健获羽毛球巨星大赛冠军
新华社香港4月4日电 我国运动员韩健今晚在此间夺得了国际羽毛球巨星大赛的冠军。韩健先后挫败两名印尼选手,与印尼的苏吉亚托进行决赛。韩健首先以15∶8胜了第一局。苏吉亚托在第二局加强了进攻力量,以15∶7扳回一局。第三局韩健以15∶5取胜。
女子双打冠军由英国名将诺·佩里和简·威伯斯特夺得,她们在决赛中以2∶0(15∶9,15∶10)胜了中国的林瑛和吴迪西。


第3版()
专栏:体育

亚洲手球邀请赛
我青年队获冠军
新华社香港四月三日电 中国青年手球队今天下午在这里结束的亚洲手球邀请赛中,以三战全捷的成绩荣获冠军。
中国队是在今天以二十四比二十战胜了日本队之后赢得冠军的。在一日和二日的比赛中,中国队和日本队均先后战胜了香港一队和香港二队。日本队获得亚军,香港一队名列第三。这次邀请赛是由香港市政局和香港业余手球总会主办的。


第3版()
专栏:体育

参加南宁国际游泳邀请赛
民主德国名将录
科内利阿·西尔希,身高1.72米,体重58公斤,是民主德国游泳新秀,女子200米仰泳世界纪录保持者。西尔希生于1966年。她的父母曾在耶拿一座游泳馆附设的饮食店工作。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培养她对游泳的兴趣。当她5岁时,就能独自在游泳池中嬉水。在学校里,她学习努力,爱好数学课。在游泳池中,她喜欢随着华尔兹乐曲划动双臂进行训练。1979年,13岁的西尔希在少年儿童斯巴达克运动会上初露头角。经验丰富的华·弗立克教练的指导,使她成绩提高得很快。1982年民主德国国家奥委会杯赛,她夺得了流动杯。赛后,她说:“我的转身技术还有待改进,我希望在这个赛季里能把200米仰泳的成绩提高到2分12秒以内。”几个月之后,她在第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以2分9秒91的优异成绩夺得女子200米仰泳的桂冠,并刷新了世界纪录。
乌特·格韦尼格尔,是女子100米蛙泳和200米个人混合泳两项世界纪录保持者。
格韦尼格尔生于卡尔—马克思城,今年19岁,身高1.79米,体重61公斤。她从6岁起开始游泳训练,聪明好学,刻苦练习,进步很快,基本功扎实,各种泳式全面发展。1980年,她在莫斯科奥运会上获100米蛙泳冠军,并以1分10秒11创造了世界纪录。1981年,格韦尼格尔在欧洲锦标赛上,一人夺得4枚金牌,这一年,她还以1分08秒60和2分11秒73创造了100米蛙泳和200米个人混合泳的世界纪录。在民主德国选举1981年度最佳运动员时,她以23万张选票名列女子十佳之首。
(上)渊 萍 赵 浚


第3版()
专栏:体育

湖南队平射击世界纪录
在长沙举行的八省区手枪射击邀请赛上,湖南队创造了女子小口径标准手枪25米60发慢加速射1,755环的好成绩,平了世界纪录。


第3版()
专栏:体育

里加国际体操赛我获两枚金牌
中国选手杨岳山、傅鲁明和王勇,4月1日在苏联里加举行的国际体操邀请赛男子单项决赛中,获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五枚铜牌。两枚金牌是由杨岳山获得的。


第3版()
专栏:体育

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
男子花剑比赛结束
第34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男子花剑比赛4月1日晚在布达佩斯结束。中国选手张志成取得第九名。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神山”探索记
——南迦巴瓦峰科学考察纪
实本报记者 张继民 周长年
打开伟大祖国的地图,顺着雅鲁藏布江朝东,这条雄伟的大江,在西藏东南部突然掉头折向西南,在那里来了个“冂”状的大拐弯。这篇通讯所说的南迦巴瓦峰,就坐落在这“大拐弯”的中间。
神山之歌
与世界最高峰相比,南迦巴瓦峰是个“矮子”——海拔7,700多米。然而,它给人的魅力,却不亚于珠穆朗玛峰。
它地处东西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南北向的横断山脉的交接地段,地质现象独特。顶峰,终年冰雪晶莹。山下却是湿热的热带季雨林,中间则是一个从冷到热的过渡区域。在这个自然“阶梯”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南迦巴瓦峰还以险著称。远远望去,山脊线犹如锋利的锯齿。短短几公里内,山的高度从海拔二千多米一下子抬升到近八千米!绝壁陡坡比比皆是,冰崩、雪崩、山崩的危险四伏,连善于攀登的当地藏族同胞,也说南迦巴瓦峰是一座“凡人”难以攀登的“神山”。1920年左右和1940年,英国探险家曾两次前去探索,结果连上山的路也没有找到。
然而在今天,“神山”的面纱已经被“凡人”所揭开。“凡人”是谁呢?是中国科学院和有关大学十四个研究单位的28名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在中国登山队的鼓励和支持下,于去年8月至10月,首次对南迦巴瓦峰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直到冬季,还有一个五人小分队,留在那里进行越冬生物考察。
绵延数千里的喜马拉雅山脉,犹如天然屏障,阻挡着印度洋北上的温湿空气,使整个山系的南坡四季常青,温暖潮湿,而北坡却常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气候十分干燥寒冷。然而,生物专业的考察人员进入南迦巴瓦峰东北坡考察时,眼前却展现了一派亚热带的自然景观。这里林茂草丰,流水潺潺,生长着棕榈树、芭蕉等喜热怕冷的植物。颜色各异的杜鹃花,一簇簇、一丛丛地开满大地,蜜蜂和彩蝶戏舞其间。这是南北走向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大峡谷的杰作。它为南来的暖湿空气开辟了一条通向南迦巴瓦峰北麓的通道。
初战告捷,更激起了队员们的工作热情。考察在向纵深进行着。“蛇,蛇!”一天,大家在南峰东北坡山地的草丛中发现不少蛇,很多考察队员有点紧张,从事两栖爬行动物考察的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李胜全却欣喜若狂。此后他每天出去考察,都要随手带着铁夹捕蛇。活蛇是很难携带的,李胜全迅速将捕到的很多蛇做成标本。没想到后来一鉴定,这些蛇的标本里,有一条呈橄榄色的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锦蛇。过去认为,这种锦蛇只有尼泊尔和印度等地才有,现在知道它们还生活在南迦巴瓦峰地区。考察队员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南峰锦蛇”。
旱蚂蝗肆虐的地方
考察队员们用冰镐和棍棒拨开丛生的灌木、野草和荆棘,一步步地向山上挺进。一天,地学考察人员来到了一个旱蚂蝗四伏的地方。很多考察队员被叮得血迹斑斑。但是,旱蚂蝗的肆虐并不能阻止考察工作的进行。考察队员们抓着爬满了蚂蝗的树枝往上攀登,去寻找他们所需要寻找的新的地质现象。辛勤的劳动,终于又一次换来了考察的硕果。就在这个蚂蝗世界里,队员们通过对岩石地层的大量的测量和观察,发现了明显的东西向地层构造系统。过去不少人认为: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终头。可是这一发现告诉人们:喜马拉雅山脉延伸到南迦巴瓦峰后,还在继续向东延伸。
地学专业的考察队员,在时值雨季的南坡墨脱地区一连考察了四十多天。一个多月时间,那里天天云雾变幻,雨丝连绵,雨水和汗水湿透了每一个人的衣服。队员们仰望着云遮雾拦的高山峡谷,多么盼望有一个艳阳天啊!
与地学考察队员们相反,在山峰西北坡海拔四千多米高处考察冰川的队员们,却天天沐浴在耀眼的阳光之中。由于考察的需要,他们却在盼望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才有利于观察冰川的动态变化。考察队队员张文敬和张振栓求雨心切,冒着严寒,一连好几天夜宿在冰川上。一天夜里,喜雨终于降临了。豆大的雨点打在帐篷上的嗒嗒声惊醒了他们。两个小张不约而同地一跃而起。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大雨,很可能引起冰川的强烈活动,倘若不迅速转移,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紧张而沉着地收拾好贵重仪器、考察资料,拆掉帐篷,迅速撤到冰川侧部的山坡上,冒着凛冽的寒风,借着冰雪反射的白光,连夜监视着冰川的动态。连续几天的考察,他们终于发现了一条从南迦巴瓦峰顶峰延伸下来的大冰川,它的末端穿过森林,一直延伸到海拔三千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边;冰体在山谷中间分为相隔离的六段,并有明显的移位跃动的痕迹。这种冰川叫跃动冰川,在我国海洋性冰川发育地区还是第一次发现。
闯“老虎嘴”
科学考察的成果是丰硕的,而前进的路程是严峻的。有一天,部分考察队员从南迦巴瓦峰南坡的马尼翁出发,要通过多雄拉山口向西进发。当他们到达半山坡一个叫“老虎嘴”的险段时,发现前进的道路上发生了巨大的山崩,石块把陡崖的栈道砸垮了。队员们费了好大劲,才开出巴掌宽的一条崖坎,崖坎下面约一百米的地方,是一条奔腾咆哮的急流。停止前进,考察任务就不能完成;继续前进,实在太危险。考察队副队长杨逸畴让大家讨论该怎么办。“过!”这是大家的一致意见。于是,年岁大的、年纪轻的、胖的、瘦的,在杨逸畴的带领下,一个个双手抠着岩石的棱角和缝隙,躬着腰,双脚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沉着坚定地通过了这个危险地段。当大家通过崖坎回首过来的道路时,都不禁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
三个月的野外考察生活将要结束,考察队准备撤离的时候,科学考察队生物学专业组的5名队员突然站出来请战,他们是李渤生、程树志、韩寅恒、林再、苏永荣革,一再要求继续留在南迦巴瓦峰地区进行越冬生物考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活动资料。不久,南迦巴瓦峰已经大雪封山,五位考察队员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进行着比过去三个月更为艰辛的科学考察工作。(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经各地推荐、群众投票和专家评定,3月24日,轻工部、纺织部、教育部和团中央颁发了学生服优秀设计奖。图为部分省市获奖设计人员代表及获奖服装。 新华社记者 杨绍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