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把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
赵维臣 刘光溥
衡量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从宏观的观点考虑,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要贯穿于生产、包装、销售、运输、消费的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减少消耗(包括劳动力、能源、原材料),降低成本,使产品价廉物美;在销售过程中,产品要适销对路,不产生积压、滞销;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野蛮装卸,保证商品的完好无损;到消费者手中,要经久耐用,使消费者得到实惠。这才是我们提倡的经济效益。
当前,随着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广,人们对提高经济效益问题越来越重视了。但是,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有些人,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经济效益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注重部门效益、地区效益、单位效益,忽视国家整体的效益;二是注重财务指标体现的效益,忽视给社会增加物质财富、给人民改善生活方面体现的效益。因此,如何正确评价、考核和提高经济效益,是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怎样评价经济效益
评价社会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如果说,一个企业的产品,不适销对路,质量又差,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样的产品,消耗了劳动力、燃料和原材料,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得到社会承认,这必然是生产越多,造成的浪费越大。
必须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社会主义的任何生产活动,首先要考虑对社会、对国家的整体是否有利。不能为了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去追求经济效益,而侵犯国家、社会的利益。有的地区,对利润大的短线产品,争着生产,盲目发展,粗制滥造,甚至用地区封锁的手段,迫使本地区的用户购买,而使一些地区价廉物美的同类产品销路受到限制。这种情况,对一个地区来说,可能是有利的,但是对国家来说是不利的。有的企业,生产条件不好,三废没有治理,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仍然一味盲目扩大生产,企业得利了,社会、人民却受其害,这样的经济效益是不能提倡的。
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经济效益。国家要建设,靠企业提供积累;企业发展也要合理地给一些财力;要调动职工个人生产劳动积极性,靠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三者必须兼顾,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经济效益都不会好。
总之,衡量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从宏观的观点考虑,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要贯穿于生产、包装、销售、运输、消费的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减少消耗(包括劳动力、能源、原材料),降低成本,使产品价廉物美;在销售过程中,产品要适销对路,不产生积压、滞销;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野蛮装卸,保证商品的完好无损;到消费者手中,要经久耐用,使消费者得到实惠。这才是我们提倡的经济效益。
怎样考核经济效益
发展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使国家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谈不上国家的经济效益。
目前,各地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不少好的办法。我们认为可以针对各地区、行业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建立指标体系。但总的来说,指标要突出重点,综合性强,便于计算,便于比较,就是通常说的牵住牛鼻子。在目前情况下,既要抓住上缴利润,又要抓紧入库税金,或者把两个指标简化成考核资金利税率。这个指标有几个特点:1、它能反映出投资(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果,能直接表现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2、利润与税金合起来考核,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3、便于与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比较。当然,一个资金利税率指标并不十分完善,因为有许多产品的价格不够合理,使一些企业的利润指标,不能全部反映出企业的真正情况。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还应肯定产值销售率指标的作用,以考核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是否同步,以促进企业重视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财政收入结构也会有变化。这是因为:1、一部分国营工业企业正在推行利改税的新财税制度,部分企业上缴利润正在转变为税金的形式上缴。2、随着税种、税率的增加,企业的一部分利润也转变为税金。3、基本建设投资与技措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后,使企业增加了支出,相应地减少了国家的支出。4、企业扩权后,企业虽然提取了一部分利润。但是,企业的自留资金大部分是用于发展生产和修建职工住房,对国家、对社会是有利的。5、目前许多企业承担了安置待业人员的任务,企业的效益可能减少了,但对国家是有利的。
从整体来看,所有这些因素,都应该看成是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如果只从上缴利润指标来衡量,就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不能正确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预料,随着利改税的普遍推广,只要税率得当,必然会大大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但必须看到,在这种制度下,也会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所以,加强税收的管理是今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怎样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各行各业需要找准本行业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摆正以下几个关系。
1、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两者是互相统一的,但是有主有次。只讲效益,没有速度,这样的效益是消极的,国家不能增加积累;只讲速度,不讲效益,这样的速度是虚假的,国家不能得到实惠。两者有矛盾时,速度应当服从效益。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加快速度,才是扎实的。
2、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关系。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企业效益上,努力提高微观效益,这是基础。但是提高效益的出发点应放在宏观效益上,微观效益应服从宏观效益,不能损害宏观效益。
3、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企业组织生产,一定要考虑市场的需要,既要创造价值,又要努力提高使用价值,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产品的品种、质量、成本、消耗上,使产品价廉物美,适销对路,用户满意。在工业生产中,决不能单纯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
4、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在提高近期效益的同时,要考虑长远效益的措施,进行设备、工艺的更新改造、新产品的开发、人员培训等,即使这些措施近期不能收效,甚至影响近期效益,但是从远期看,却可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发展、提高。
5、生产与技术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特别是经营管理较好的企业,尤其是这样。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重视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包括对科技干部的合理使用,使技术与生产密切结合。
其次,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当前,企业需要的能源、原材料与外部运输不能得到保证,也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别是一些缺电地区的企业,生产停停开开,增加了消耗,经济效益必然下降。还有一些企业需要的燃料、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基本建设规模超出了原材料的供应能力,必然出现因原材料供应不足而拖长工期。一个新建项目竣工投产后,如果能源、原材料、运输不能保证,不能正常生产,投资效益就不能发挥。因此,要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有比例地协调发展。


第5版()
专栏:

一业带动各业兴旺
——辽中县茨于坨服装大集的调查
沈阳市工商局 于成俊 张凤舞
辽宁省辽中县茨于坨大集现在空前活跃,每逢集日,常有2至3万人参加,节日、农闲季节达35,000人。有的外地工厂、批发站、商店开着汽车满载商品而来,到集市销售化纤布、日用工业品、食品等,最多时达125辆汽车。平均每个集日上市的商品总值近300万元,其中以服装成交量最大,每集上市销售服装的有3,200多个摊点,摆到市场上的各种服装达13万到15万件。这个大集已逐步发展成以服装带动各业的专业市场。
茨于坨服装大集之所以能发展快,有其特定的条件:一是有原料,国家积压的化纤布可以自由选购,有的送货到门;二是70%以上的社员家庭有缝纫机;三是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有40%的剩余劳动力要扩大生产门路,还有老弱病残参加辅助劳动。制作服装基本上是自己购料,自己加工,自己出售,多属于家庭手工业,是农村多种经营的组成部分。
茨于坨大集经营的服装,已从产销直接见面发展到产运销联合经营,环节少,费用低;再加上精心剪裁,用料省,浪费少,平均价格比国营的低,同时能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和群众的不同需要进行加工,服装品种多,样式新,因此适销对路。这里90%以上的服装是被商贩买走,运往西北、华北等地偏远农村。
服装市场的繁荣兴旺,使农村剩余劳力有了出路,打破了过去劳力多、耕地少、部分群众没活干的困窘局面,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1982年该地区虽然遭到百年不遇的雹灾、虫灾、旱灾,粮食仍然高产,比1981年增产1,000万斤。现在,服装市场的发展,已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茨于坨增设旅店7家,饭店10家,商店25家,各种摊床110处。再加上外市县的一些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经常来这里赶集推销产品,各种商品的上市量与成交量大幅度增长,这里逐步发展成五业兴旺的集镇。现在全公社剩余的整半劳动力有5,000多人从事服装加工和推销活动,围绕服装业新发展的饮食服务业、集体和个体工商业安置的劳动力,相当于全县财贸职工人数的总和。1982年全公社每人平均收入达480元,同时为集体增加了资金积累,为国家增加了税收。
然而,对这样的好事,开始认识也很不一致。有说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会导致弃农经商,应该关闭这个集市;也有肯定和支持的,认为它反映农村经济活起来了,应该积极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辽宁省委、沈阳市委和辽中县委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认为茨于坨服装大集的形成和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的产物,不应加以限制,而要积极扶植,加强领导和管理。辽中县委抽调了120多名干部,专门就社员加工出售服装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整顿工作,定出有关的规定,要求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对社员劳动致富的正当收入给予保护;承认由于劳动力强弱和技能高低而出现的收益上的差异;对非法经营和无证经营的坚决取缔;个体服装加工销售户必须同从事农业生产的社员一样,按规定交纳公积金,承担各种社会义务;对加工贩运服装专业户,实行定额征税。同时,查处了倒卖化纤布、贪污受贿和出卖账号等违法活动,维护了经济秩序。


第5版()
专栏:评论

研究和引导集市贸易的发展
育品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集市贸易出现了新的变化:上集的已不再是少量的产品交换,而是大宗的商品交易;也不都是农民自产自销,专门从事贩卖的比重越来越大了,贩运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尤其在农村剩余劳力较多的地区,出现了各种专业商品市场,上市的商品不仅限于农副产品,各种手工业品和原料越来越多,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
我国是个商品生产不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过去都忙于搞饭吃,尚有一部分人不得温饱;如今,随着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在搞好农副业生产的基础上,分离出一部分劳动力,专门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各种专业市场因此应运而生。专业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市场本身也逐渐发展成农村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以至形成新的集镇。这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的进步,是一件大好事。
有些人习惯用自然经济的观念看待农村出现的商品生产和专业分工,对专业市场也看不顺眼。有的人还没有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把这些看成是“弃农经商”、“搞资本主义”,主张关闭它。这是不对的。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新的流通渠道和流通形式,自发地形成新的产、供、销关系,专业市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经济发展规律,积极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对集市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满腔热情地去研究和引导,使集市贸易健康发展,日趋兴旺。


第5版()
专栏:

繁荣兴旺的铜山县农村集市
江苏省铜山县注意发挥农村集市的作用,认真抓好集市的建设和管理,整修拓宽街道路面,合理安排设摊地点,制订文明经商公约,委派专人维持秩序,使全县70个集市的面貌为之一新。每逢集日,人如潮涌,车水马龙,许多农民纷纷到集市上出售农副产品,选购生产、生活用品;国营商店也到集市摆摊设点,购销两旺,秩序井然。农村集市贸易已经成为搞活经济、加强商品流通的重要基地。去年,铜山县农村集市贸易的成交额达到6,700多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的27%。
上图为农民在集市上购买布匹。
王庆龙 文 肖瑞清 摄(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活跃的毛家栗山铁货圩场
刘雄成 罗厚仁 杨善靖
湖南邵东县毛家栗山圩场,是远近有名的手工业铁货集散市场。圩场上产品的特点,一是小,二是土,三是价格合理,面向广大农村消费者。
邵东县素称“百工之乡”,家庭手工业比较发达,许多社员农忙务农,农闲做工,主要产品是“三刀”(剪刀、剃刀、菜刀)、
“三钉”(码钉、土钉、船钉)、铁制农具、炊具、日用杂品等。这些土生土长的铁匠熟悉农村,对于推行责任制后农村需要什么了如指掌,对市场行情也很清楚,所以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很受农民欢迎。
随着农村生活改善,建新房的多了,铁匠们就生产各种建筑用的灰刀、铁门闩、土钉等,供建房户选购。在花色品种上,多数是大工厂没有或少有的产品,如刀把、鞋扣、切鞋底的刀、刮丝瓜皮的工具,都是角把钱、几分钱的小商品,很适合农民需要,每一场成交几十万件,成交额达到数万元。有的货摊上能买到38种不同规格的小商品,诸如发夹、针、扣、小剪刀、妇女做鞋用的浆糊刮子等。
立足本地需要,面向全国农村市场,使毛家栗山圩场日益兴旺。他们原来生产的菜刀,主要是湖南式样,外地不喜欢,现在,他们生产的菜刀有广东式、广西式、江西式、湖北式、河南式、陕西式;有木柄的、铁柄的;大号、中号、小号齐全。剃头刀也如此,型号多样,适应各地习惯,产品得以畅销。省内外小商贩从这里贩刀出去,又从外地贩回废旧钢铁、铁皮、铁丝等原材料、缺门产品和生产工具到毛家栗山销售。久而久之,毛家栗山的商品进出量与日俱增,花色品种也多了。“毛家栗山的铁货又齐又便宜。”一传十、十传百,名气日大,省内外客商慕名而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型市场。
毛家栗山市场兴旺起来之后,促进了工业品下乡,吸收了城里的滞销商品,还给农民带来了许多方便。县城积压的收音机、化纤布,拉到毛家栗山,购买者十分踊跃,营业员眉开眼笑。毛家栗山的社员说:这个圩场搞得好,货物多,卖得脱,买得到,搞活了经济,方便了群众。


第5版()
专栏:

宋辛庄人造革市场
鲍丁宫尚
河北省新城县一些农村,有不少人历来替北京、天津两市国营企业加工人造革提包。农村经济政策放宽以后,一些人自己买原料,加工后销售,逐步形成了加工提包的副业。目前,全县从事这项生产的有五千多户、一万多人。现在除加工提包外,还加工钱包、书包、自行车座套、沙发面等多种制品,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销到全国各地。
原来,社员加工人造革提包,都是自产自销,规模很小,产销不分。随着产品的畅销,生产的发展,生产和购销逐步向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有的专门从事生产,有的则专门采购原料和推销产品,逐步形成了产、购、销的分工。开始,社员购买原材料,要跑到北京、天津,逐渐吸引了一些生产单位和个体商贩到新城县农村推销人造革。他们云集在交通方便的泗庄公社的宋辛庄,这样就使宋辛庄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人造革集散地,自发地形成了一个为社员副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市场。这个市场不仅经营各种人造革,而且经营加工人造革制品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材料,如棉布、土布(做提包里子用的)、拉锁、各种环、钉、扣、铆等。社员加工各种人造革制品所需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都可以从这个市场上买到。
这个专业市场,随着副业生产的发展,规模也逐步扩大了,现在已发展到500多个摊位,每天上市五六千人,日成交金额两三万元,日益兴旺,形成了固定的市场。人造革多数是个人贩运的,也有少数是国营和集体工厂自销。来市场购买原材料的,主要是新城县的社员,也有来自廊坊、保定地区一些县的社员。这个市场经营形式灵活,可以批发,也可零售,价格随行就市,多买价贱,少买价高。


第5版()
专栏:

“义务顾问”高树森
池茂花 龚 贵
全国冶金战线劳动模范、工程师高树森义务当技术顾问,传授玻璃熔炉热补新工艺,两年为企业增加收益350多万元。
过去,山西省忻县玻璃厂、运城玻璃厂和太原玻璃厂的六个玻璃熔炉,使用寿命短,能耗高,效率低,还经常发生故障,严重影响生产。由于这几个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生产难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有的企业甚至因此出现亏损。1981年,山西省轻工业厅得知太原钢铁公司耐火材料厂工程师高树森对高温工业窑炉耐火材料颇有研究,曾两度获冶金部和省科研成果奖,经与太钢协商,决定聘请他当技术顾问。高树森欣然同意,并给自己约法三章:不谋私利,不计时间,不留一手,主动带徒弟。
在高树森的认真帮助下,这三家企业采用了熔炉热补新工艺、新技术,得益很大。忻县玻璃厂一号玻璃熔炉,改用高树森等人研制的新型轻绝热材料,使每熔化1吨玻璃制品的煤耗,由1,300公斤降到600公斤,一年可节约煤炭4,500吨。运城玻璃厂的一个玻璃熔炉,在高树森指导下运用硅质补炉材料进行熔炉浇灌修补,使熔炉寿命延长了两年,约增加收入上百万元。青岛、秦皇岛、宝鸡、北京、石家庄等地的玻璃工厂,请他去指导应用熔炉热补新工艺,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返回顶部